退出閱讀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作者:安溪柚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九百六十九章 核心團隊

第九百六十九章 核心團隊

結果某島當局只給他們退休人員的廉價待遇,誰干?
光這兩個大型項目就幾乎把全國的作戰飛機研製人員吸走不說,反而還覺得不夠用。
束之高閣就束之高閣吧,如果某島當局能善待這些人也行,畢竟躺著數錢的日子誰不想過?
奈何某島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加之自身財力有限,支撐不了特燒錢的航空業,於是當IDF戰鬥機完成研發后,整個研發團隊便被束之高閣。
至於應用外籍人士研發有可能應用於軍用的先進航空器會不會出問題。
號稱亞洲工業最發達,技術水平最先進的日本,更是連一架戰鬥機都造不出來,只能抱著美國爸爸的大腿,搞了個F-16的Plus放大版的F-2,結果還是一如既往的各種拉胯。
若非如此,某島的IDF也不可能成為全亞洲第一款第三代戰鬥機,八十年代末便設計定型,相比之下,作為亞洲航空領域底蘊最深厚的國內,十年之後才有殲-10的首飛。
本來大宇集團染指教練機就讓庄建https://www.hetubook.com.com業很不爽了,這等於是要搶自家殲-7MAX教練機的飯碗。
要知道,騰飛集團的殲-7MAX教練機之所以進展緩慢,最關鍵的原因便是缺乏核心的研發團隊。
同時也證明了這個團隊的實力與價值。
騰飛集團別說招人了,就是邊角料都撈不到。
前前後後投資超過16億人民幣,若是放棄了,經濟損失是一方面,更關鍵的是對騰飛集團的產品線,以及未來的發展戰略都會產生及其不利的負面影響。
自己來勁了,拿來夜壺各種爽;完事之後一腳就踢出去,翻臉便不認人。
之後雖然引入了前蘇聯專家,幫著把殲-7MAX教練機做了進一步完善。
解決一兩個關鍵問題還成,整體的方案優化同樣是大眼瞪小眼,一腦門子汗。
當然,如果是在八十年代中期,永宏廠內還有石軍等技術骨幹在,庄建業也不會愁,問題是九十年代初兼并永宏廠時,技術骨幹完全走光了,沒https://www•hetubook.com.com有人,光有圖紙和資料也沒用。
除了該團隊人員素質高外,最關鍵的是團隊成員都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再加上文化上的同源性,交流起來沒有任何障礙。
然而某島當局再次發揮他們夜壺理論的傳統藝能。
航空產業什麼最重要?當然是人才,沒有人才,再好的思路實現不了,那也是白搭。
騰飛集團自然也在抽調之列,好在當時騰飛集團運-17正處在關鍵時刻,總部斟酌良久,沒有動騰飛集團,不然騰飛集團可能連運-17都得趴窩。
這就讓庄建業坐不住了。
若非如此,騰飛集團殲-7MAX教練機最初定型版本也不會把三角翼、邊條翼全都用上,弄得跟四不像似的。
整個科技樹根本沒有作戰飛機的影子。
好賴不計,那也是生產過美國F-16的企業,應用的設備不說是最先進了,但對騰飛集團來說還是能解決很多大問題的。
然後便相中了IDF戰鬥機研發團隊。
為此京城航空航天大學、https://m.hetubook.com.com金陵航空航天大學、西北航空大學這三所頂級航空院校的飛行器專業的學生剛一入學就被這兩個研究所給預定了。
這還不算,國家為了十號工程和仿製蘇-27,祭出舉國體制這個大殺器,不但把理念優秀畢業生送到兩大研究所,而且還要從其他研究所,航空生產廠抽調骨幹,支援兩個研究所的工作。
換句話說,人家要買學區房,要過體面的日子,要實現財富自由,若非如此他們也不會紛紛拋棄某島跑到韓國去。
說白了,這些人就跟數十年後的能力強大的軟體開發團隊一樣,只要有人出得起價錢,給得了待遇,那他們就會為甲方爸爸各種拼死拼活的工作。
至於國內的人才,庄建業到是想了,問題是西南所的十號工程以及後續的新一代戰機的研製計劃;東北所的蘇-27國產化以及依託蘇-27的一系列深度改進型。
是的,庄建業不說把韓國大宇集團完全捏死吧,最起碼也要毀掉該集團旗下的航空製造部門,最好能把大宇集團的航空和圖書製造業務連人帶設備全都吞下才好。
正因為如此,別看IDF戰鬥機槽點多的數不清,但一個亞洲第一便確立了人家的江湖地位。
不是騰飛集團不想搞好,而是手裡沒那金剛鑽,攔下的瓷器活自然就干不好,無奈之下只能沿用當年永宏廠的艦載機的設計,做小幅度的改動而已。
然而國內已經無人可用,怎麼辦?
毫不誇張的說,這批人是亞洲航空技術領域的精華。
沒辦法,騰飛集團起家就不是搞戰鬥機的,而是從無人機開始逐漸在輕型飛機,輕型運輸機一步步成長到生產中型運輸機和支線客機。
以此為基礎,組建了韓國KAI航宇集團,開始了野心勃勃的新一代教練機T-50「金雕」的研發計劃。
庄建業想都不想就把目光投往海外。
至於什麼理想、主義、堅持,我呸~~~都快21世紀了,還談這個,out不out!
當然除了生產設備,庄建業更看重的是那支被大宇集團花重金從某島挖過來的IDF戰機設計研發團隊。
運-17是保住了,但殲-7M和_圖_書AX卻徹底成了拖油瓶。
總共348人,不但各個都是歐美頂級名校航空航天專業畢業的高材生,其中不少骨幹還在洛馬、波音、諾格等美國航空巨頭內部擔任過技術方面的要職。
庄建業卻沒有太多擔心,一來騰飛集團研製的是教練機,與正牌戰鬥機有很大距離;二來便是這支IDF設計研發團隊看中的是收益,而不是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
然而被庄建業挖過來的前蘇聯專家並不是整體的團隊,而是零散的個人組成了臨時組合。
348人的團隊又不是啥阿貓阿狗,給點貓糧狗糧就完事大吉了,人家可是人,而且還是個頂個的人中龍鳳,既然是人中龍鳳總要有追求的,最起碼買個學區房,實現財務自由總是要有的。
如此也就罷了,大不了在國際市場上真刀真槍的干一把,關鍵是大宇集團既然把庄建業看上的團隊給一鍋端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宇集團瞧準時機,很砸數億美元,如老鼠搬家一樣,一點點的把348人的IDF戰鬥機研發設計團隊,連同家屬一同搬到了韓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