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2章 卿等為何不發一言?
足足一刻鐘后,那位心腹親隨這才氣喘吁吁地快步趕了回來,小聲地朝著長孫無忌稟報道。
陛下弄出這麼個陣仗,難不成是哪裡出了什麼大事情不成?
不過處,一幫糙老爺們也在小聲地嘀嘀咕咕,都紛紛在小聲地猜測著。
……
李世民撫著長須笑眯眯地打量著那些仍舊沒有表態的大臣。
所以,李世民不得不承認,程三郎那小子說的還真沒錯。
而且這個惡貨不但是軍中驍將,而且向來粗中有細,由他去保衛太子殿下,可是真要比那些真糙老爺們要強過太多。
不過好在之前就已經商討過這件大事,所以一干臣工自然也沒有什麼反對的理由。
足足兩刻鐘之後,看到那些文武重臣傳閱得差不多了,已經回到了御案後邊的李世民這才沉聲開口道。
好在沒有讓他們等待太久,趙昆從殿內步出,朝著為首的房玄齡一禮。
一干大唐重臣魚貫而入,很快就看到了立身於文成殿中
和圖書
的大唐天子。「諸卿且坐,今日朕召諸卿前來,是有幾件事情,需要交待。」
馬周剛剛言罷,房玄齡、魏徵、以及那位同樣是科舉出身的大理寺卿孫伏伽都紛紛出列附合。
「卿等為何不發一言?」
「程卿。」李世民目光一轉,落在了程咬金的身上。
長孫無忌思量了許久,最終吐了一口濁氣,罷了,既然猜測不透陛下的用意,那就且先等上一等。
一旁的宦官,將案几上的一張稿紙,遞給了百官之首的房玄齡。
「老爺,小人已經查驗過,那份考功名冊仍舊在庫中。」
就見這位虎背熊腰的朝堂第一惡霸拔身而起,立於殿中。
「去給朕查一查,這幾人吏部銓選可過,倘若過了,如今官居何職。」
一干文臣,全都看得眼皮直跳,哪怕是養氣功夫很到家的長孫無忌。
「再有數月,又到了為國家取士的大日子。
但是現如今,卻總是會有這樣那樣和圖書的問題和缺憾。
朕思來想去,必定是與我大唐科舉之制延續於前朝,未有變革有很大的干係……」
但是這幾份試卷,每一份都顯得那樣的平平無奇,可以說毫無可取之處。
當先第一個蹦出來的,正是那位寒門出身的馬周,此刻他顯得有點過度激動,面色漲紅地道。
「嗯……好,你且下去吧。」
此刻也同樣被陛下的這份改良弊端之法給震得不輕。
又或者僅僅只是因為重視科舉取士,這才想要看看這三年來的所取的才俊之士的文章。
「諸位卿家,覺得如何?」
「陛下突然召我等前來所為何事?」文成殿外,禇遂良與幾位同僚正在小聲地議論。
考功員外郎,不過一區區從六品上的中下層官員,他能夠抗得住什麼壓力?
既然大唐決定要將科舉取士成為天下讀書人進入官場的主流渠道,首先,就需要拔高科舉取士的地位。
大夥剛剛坐定,就聽到了和圖書陛下拋出了這件大事出來,都不禁有些錯愕。
可是他們偏偏就被取中了,而且李世民只看了他們的姓名,就明白了他們被取中的原因。
而長孫無忌,最終也站了出來表示附合,因為,陛下的目光,已經落在自己身上近一息。
長孫無忌古井無波地擺了擺手,等到心腹親隨離開之後,如釋重負地長出了一口濁氣。
此言一出,一干文武全都心頭一跳,原本還在小聲竊竊私語者,也全都悄然收聲,支愣起了耳朵。
……
長孫無忌很清楚,自己必須站出來表達清楚自己的態度。
看著那位激動得有些語無倫次的馬周,一干世家大族出身,又或者是有著世家大族背景的官員。
「第一件事情,太子東巡之事,諸事已經籌辦得差不多了,朕準備讓太子于下月初離京東巡,諸卿以為如何?」
陛下與一干臣工之間的距離並不遠,而且此刻,陛下的目光正在反覆游移。
所有人都齊刷刷
和圖書地把目光落在了程咬金身上,這位朝堂惡霸奉陛下之命保護太子殿下,這倒也算得上是日常操作。
我大唐經過多年的休生養息,天下讀書之人日益漸長,然,所取之才俊仍有不足。
一直十分沉靜的繡衣使凜然遵命。
李世民緩緩在文成殿中踱步,手中拿著幾份試卷,全都是被錄取的舉子的試卷。
陛下的意思說得也很直白,那就是,作為朝廷,應該盡納天下賢才。
畢竟陛下對於程家人的信任,大家都很清楚。
長孫無忌撫著長須,目光閃爍不定,陛下這麼做,是在對自己表示錄用了太多世家大族子弟的警告?
這裏可不是在貞觀殿裡邊,還能夠交頭結耳,共商對策,這裡是文成殿。
等到程咬金退回自己的位置坐定之後,李世民目光一轉,掃過一干重臣,這才又緩緩開口道。
「這些日子朕日思夜想,總算是有了一些關於科舉之制的改良弊端之法,諸卿可先傳閱。」
看來,陛下並未懷疑和-圖-書自己,興許是覺得這幾年,科舉所取之士世家大族子弟有些多了吧?
而且程氏一門,亦出於山東東阿之地,程咬金對於山東之地,十分熟悉。
不論是上司,又或者是來自那些世家大族的壓力,隨便哪個,都能夠讓他乖乖的俯首聽從。
思量了許久之後,李世民這才緩步來到了那一直侍立於殿中的繡衣使跟前,嫌棄地將那幾張庸碌之才的試卷遞到了他手中吩咐道。
即便是再能控制情緒,此刻卻也顯得有些不淡定。
「太子代朕巡狩山東、江南諸道州,事關重大,卿為太子太保,率左屯衛兵馬隨行……」
「陛下聖明,科舉之制,起於前隋,而我大唐承繼前朝之制,應用至今,為國取才無數。」
這才只掃了兩眼,房玄齡就不禁眉頭一跳,有些錯愕地看向了陛下,又看向這張寫滿了飛白體的宣紙。
「然,科舉之制前朝草創,弊端甚多,處處漏洞,而今,陛下卻思得良法,實乃天下讀書人之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