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插旗
鄭周的哥哥,名氣極大,因為其哥哥的影響,當鄭周出現在先島群島時,很快就獲得了響應。
賈鑒笑道,緩和現場僵硬的氣憤。
先解救百姓的生活,讓百姓得以溫飽。
如此一箭三雕方為上策,既能保住海貿之利,又能收復故土,還能獲得熟地。
受到變動的歷史,承襲大明的大周,後來也如此改了稱謂。
沈有容的軍力,可以掃蕩琉球。
金江軍的強大,讓軍方的將領底氣十足,蔑視八方,也讓士兵們士氣高昂,不懼戰爭。
那就是民心。
並登記造冊,承諾會繼續提供援助等等。
沈有容身側的鄭周,向他仔細介紹對方的來頭。
一個人能作假,這麼多人可不容易作假。
~~~~~~
自己必須需要正視此事。
不易再多加擔子,最後導致諸事都未辦妥。
荷蘭,西班牙人,大肆捕獲本土人,用來為他們修造城池,鋪設道路等等,手中沾滿了人命。
「此人是奄美群島的入番眾主取。」
「不過我可以向你們提供武器和一些糧食,幫助你們度過難關,並且承諾,不久后,一定會直接出兵協助你們。」
北部是西班牙人,在雞籠與社寮島築城,南部則是荷蘭人修築的熱蘭遮城。
眼前的人年齡已經不小,看上去五十左右的年齡,但是卻身材高大,氣勢不同。
賈鑒看向謝友成和馮勝之。
呈光復遼東之勢,已經無人可阻。
眾人沉思中,筱川勘津抬起頭,看向金江軍將
https://www.hetubook.com.com
領。「身側大敵未除,如何又引新敵?且濟州貿易之利,也必當維護。」
而且金江軍向來不做吃虧的買賣,這些人想要獲得原來的權勢,不可能不出力。
從先島群島離開,經過了台灣。
至少需要長期的拉扯。
這些躲入先島群島的官員武將們,終於等到了強力的外援,紛紛講述這些年的事務。
不為權利,而是為金江鎮的穩定。
比起奄美群島,琉球島兩處,薩摩藩在先島群島採取了重稅和高壓手段,打壓此地的潛力。
軍司終於定下了命令。
三方雖有爭鬥,卻人口都不多,台灣又足夠大,倒是沒有產生強烈的衝突。
「以人為重。」
馮勝之最後一句話說時,看向了將軍,不輕不重的指責了軍司的行為。
金江軍從弱到強,從少到多,多次擊敗蠻軍,乃至去年又一次大敗蠻軍。
跟隨他的軍士,還有數十人,也是勢力最大的一支。
「只要上朝願意支持我們驅逐薩摩藩,我必定能堅持到上朝軍隊出現的那天。」
眾人都看向了他。
此等違逆之舉,被剛上任的鄭迵三司官拒絕,並且派使者去告知當時的福建巡撫趙參魯。
其狀其慘,故以埋怨名之。
「當初豐田秀吉入侵朝鮮,大言不慚要征大周,薩摩藩徵集軍隊,要求琉球國供應糧草。
能熬過去,並且逐漸壯大,願意聽從,服從調度,才是金江軍的hetubook.com.com好夥伴。
去了疑心的沈有容,立馬下定了主意。
馮勝之也皺起了眉頭,看向了謝友成。
安南離開中原太久,當時的百姓人心已不在大明,需要更強力的手段。
根據鄭周所言。
歷史上。
見對方士氣提高后,沈有容帶著船隊終於離開了琉球國。
聽到上朝將領的話,眾人紛紛面露失望,甚至有人不滿起來。
台灣又稱為大灣,大員,台員,福建沿海之民,又稱之為「埋怨」。
他同樣認為大員不容侵犯,但是可以先緩一緩。
謝友成,賈鑒,以及馮勝之,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受此風氣的影響,軍司的官員也變得好戰了。
最激烈的一場戰鬥,就是大親東之主的兩個兒子,甚至打退了薩摩藩的軍隊。
前明數次擊敗安南,收復了故地,可最後還是撤軍離開了安南,正是如此。
留下了三百桿長矛,兩百把刀,數十面盾牌,以及弓矢,甚至舊式火銃,還有一些糧食給了眾人。
軍司現在越來越囂張,已經有獨駕金江鎮的勢頭。
因為野人族的騷擾,開荒並不是很順利,經常發生衝突。
馮勝之卻反對謝友成。
不是他不想要招收更多的人,可是他沒有糧食,連溫飽都無法維持,只能東躲西藏。
因為此處反對最為激烈,而薩摩藩鞭長莫及,無法輕易的制服當地,徹底放棄歸服此地。
不過現在出現了轉機,因為金江軍的水師,帶著他到了先島群島,逃離到此https://m.hetubook.com.com處的琉球人士,立馬聚攏到了一起。
畢竟打敗對方容易,吞併對方難。
「金江鎮的水師,雖然強大,卻還在發展中,並不能足用。」
此人也是奄美群島為數不多逃離出來的人物,在薩摩藩入侵琉球時。
現在的台灣。
琉球島北方的奄美群島,因為最靠近薩摩藩,所以現在其勢力也是最深的。
但是在追擊的過程中,遭到鐵炮打穿了胸膛,從而失利。
指出了金江水師分身乏術,只收攏福建困苦之民,一路萬里就已經極其的艱辛。
但是這些人獲得支持后,在琉球國掀起來的浪潮,卻絕對不是沈有容可以比的。
狂傲之心漸起,也是人之常情。
「難道為了利益,就不顧領土嗎?」
唯獨最南邊的先島群島,土著眾多,但是義士都逃到了先島群島,可以在此處,獲得最好的支持。」
軍中力量,必定歸服於管制之下,否則必然引出禍端。
唐清安經過賈鑒的提醒,想到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島上反對薩摩藩的人士,皆被屠戮抓捕一空,剩下的都是順民,是不容易獲得支持的。
筱川勘津就是跟隨他們的將領,逃離到琉球島后,最後淪落到了此地。
眾將領聚精會神,聽著鄭周分析琉球島的形勢,以做出相應的軍略。
「其實接濟閩地百姓,也是收復台灣。」
沈有容觀望過去。
當初薩摩藩也才三千軍,就打敗了琉球的軍隊,但是如此近的距離,也無法吞併琉球。
https://www.hetubook.com.com謝友成雖然是主官,有自己的想法,卻不能一意孤行,所以把軍司的意見強烈的提出來。
「據濟州島收集的信息,大員之荒,不弱於奴兒干司,而金江鎮力有未逮。
可見先民開拓之不易也,後世子弟理當珍惜,不容放棄。
「現在我們還不能出兵協助你們。」
前些年入侵琉球,也是以此為由出兵,上朝將軍,可要為我國做主啊。」
同時島上也是海盜的聚集地,也帶來了不少閩地的百姓,在台灣開荒種地。
原來的時空,因為台灣地形如彎弓,浮海如平台,遂稱之為台灣。
其餘人多是如此,在場的人,合起來也才數百人。
最後在土地上,插下了大周和金江鎮的旗幟,去了海對岸的福建。
自己如何是這個意思?而謝友成卻佔著大義的名分,不顧實情這般壓迫。
沈有容的短板,就是不利於長期的拉扯。
軍司當以大局為重,而不能為了軍功,卻不顧形勢。」
龐大的船隊,繞了台灣一圈,驚動了西班牙人,荷蘭人,海盜,以及島上的閩人。
因為這些閩人開發台灣過程中,不少人或遇風浪葬身魚腹,或水土不服客死他鄉。
唐清安也在思考,到底採取誰的意見。
軍司的官員,大多都是這麼認為的。
論其規模來,和沈有容手中的力量不能比。
謝友成不滿道。
無法聯絡其餘勢力,最後黯然離世。
不然金江軍獨立收復琉球,也不會有這些人的好處。
因為受到薩摩藩嚴格通緝,加上和圖書碼頭的管制,鄭周只能躲在琉球島北中城。
「沈參將又要去琉球對抗薩摩藩,又要去台灣對抗外國,還要去收攏福建困苦之民,恐怕他力有未逮呀。」
「琉球本島人口眾多,心向琉球國王的人也眾多,薩摩藩當年把王室全部遷移到日本。
但是本土反應強烈,各處抗拒薩摩藩的官員和武士,因此又放了回來。
設立了大島代官,喜界島代官,德之島代官,沖永良部代官等。
見將軍還沒有做出決定,賈鑒開口提醒眾人。
乃至數百年後,日本和清政府談判,也是放棄了先島群島,只要求奄美群島,琉球島。
其實船上還有更多的糧食,但是沈有容不敢多支取,畢竟主要任務還是接應福建之民。
沈有容反覆詢問,突然詢問等等,多種手段之下,眾人回答都是一致。
「海盜多出自閩地之民,收攏了閩地之民,也為日後收服在大員屯田的海盜們打開局面。」
當金江鎮全復遼東,再無牽制時,可浩浩蕩蕩逼其離開大員。
「大員是我國領土,如何容他人冒犯?應命兩國商人退出大員。」謝友成說道。
有了當地人帶路,沈有容拍板,繞道去先島群島。
不過到底不易現在就鬧出不和,他作為機密,深知將軍的抱負,金江鎮才踏出了一步而已,遠未到志得意滿之時。
而海盜以及閩地百姓,除了野人族,和其他部落和平相處,互相換取所需。
不論是荷蘭人,還是西班牙人,本土到大員都是十萬里之遙,名不正言不順,應當借雞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