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各路動態
貪婪狡猾的他可以拒絕東魏,而與西魏結盟,也可以出兵襲擾東魏,牽制他們的兵力,但絕不會為了西魏而大舉南下與高氏打得頭破血流。
河南州郡兵當然不止三萬,歷史上元修曾聚河南州郡兵十萬對抗高歡。
自己領二十萬大軍西進,一路順順噹噹,可遇到一個不投降的華州城就得繞道走,只怕會被人輕視,心向自己之人,也要心生疑慮,沿途恐怕會橫生波折。
關中,長安。
高澄任慕容紹宗為中軍大都督,將三萬五千州郡兵交由他統領,命王思政為副。
高澄在恆農聚集了京畿兵兩萬四千、親衛一千、可朱渾元部曲三千、侯淵部曲五千等戰兵三萬三千人,另有河南各州州郡兵三萬,陝州州郡兵五千,共計六萬八千人。
兩路襲擾大軍中,陳慶之被救援白苟堆的高敖曹、源子恭匯合豫州刺史堯雄合力擊退。
畢竟是小高王在洛陽時的老搭檔,兒子與他更是表面上的好兄弟,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將來高澄也會念著自己這份情。
「我已將華州視作墳墓,要與城池共存亡,你等若不惜命,自可來攻。」
夏侯夔領兵攻南兗州,欲要收復小黃縣。
而且自己聽了阿惠之言,選擇在春耕出兵,急著決戰的應該是宇文泰才對。
沙苑之戰,高歡留了一支部隊圍華州,自己急急忙忙領軍西進。
「華州地處要衝,王羆頑固老賊,破城擒之,自可震懾關中宵小。
見到高氏強盛,危機m.hetubook.com.com感毫無疑問給拉滿了。
王羆在城頭激昂道:
至少目前來看,陳元康出色的完成了這一任務,成功勸說高歡圍攻華州。
聲勢尚且不如南梁。
但真要他細緻微操,就非他所長,高澄更習慣於把軍令下達給將領,由他們完成作戰任務。
彭樂等人力勸高歡沒必要在華州浪費時間,派上一支部隊包圍起來就是,趕緊進逼長安才是正途。
就在高歡動搖之際,重要幕僚陳元康進言道:
高歡西征也與歷史上的沙苑之戰有了第一項重大變化。
這也是當初被高歡將陳元康強行搶走時,高澄所不曾預料到的。
陳慶之領兵北伐,誓要奪回白苟堆。
而陳元康在晉陽追隨高歡多年,也讓高歡對他的能力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知。
第一次增戶是逼迫一百五六十萬僧尼還俗,增迦納稅戶口百萬余戶。
高歡聞言撫須沉思,仔細一琢磨,他覺得陳元康的話很有道理。
高澄在應付梁人入侵的同時,還能聚集起一支七萬人的部隊屯駐恆農。
也越發倚重,這才會命他隨軍西征,與司馬子如等人一起出謀劃策。
如今高澄麾下這麼多文臣武將,高歡又何曾再次出手搶奪。
當然還有一個關鍵原因,經過與高澄在恆農一番拉扯,宇文泰的部眾其實已經聚集在灞上,而並非歷史上宇文泰當時身邊不滿萬人。
遲則生變,過於急切同樣會憑生變故。
在自己確定和-圖-書無法隨軍后,見婁昭君之前,他就與陳元康說過幾句話,而這幾句話恰恰就是讓他在高歡急迫的時候,出言勸他冷靜。
這是如今的東魏比原時空更強大,更富庶的原因。
感受到王羆的決心,高歡一時在是否攻取華州而猶豫。
為高澄分憂,他陳元康義不容辭。
壞消息接踵而至,首先是高歡、侯景兩路齊進,又有高澄屯兵恆農威脅潼關。
高歡命人沖華州喊話,喝問道:
見到東魏早就在北境嚴陣以待后,柔然只是小打小鬧一番,並未大舉南下。
宇文泰在灞上大營深思許久,心中其實已經有了決斷,但此時必須把眾將喚來議事,以統一思想。
而高歡大軍抵達蒲津,高澄部隊駐防恆農,侯景部曲向上洛進發的時候。
而這兩支大軍居然還是建立在沒有充分動員山西、河南,以及並未涉及河北的基礎上。
高澄這一次往恆農,不止帶去了兩萬三千人的步騎,以及一千人的親衛。
可這一次西征戰事,高家父子之所以沒有動員河北,就是防的柔然。
隨行將領有慕容紹宗、段韶、斛律光、高季式、侯淵、王思政、可朱渾元、獨孤永業等人。
若一舉攻破華州,擒了王羆,其餘人也輕易不敢效仿他負隅頑抗。
而第二次增戶,則是高澄主持在各地括檢隱戶,不提河南、山西,僅在河北就收穫隱匿戶口六十余萬戶。
不過高澄必須要在南線留下足夠的部隊防備梁人。
https://m.hetubook.com•com
而身處大漠的柔然卻仍然有與中原王朝緩和關係的可能。當初收復南兗州就是他兩領著步卒,一正一副的搭配。
而高歡領二十萬大軍自蒲津渡河西進,沿途所過紛紛投降,僅有曾經擊退司馬子如的華州刺史王羆據城堅守。
「孤弔民伐罪,順應天命,自西進以來,所過盡皆降服,你為何要違逆天命,螳臂擋車?」
他跟這群人又不是一條道上的,只要心中的太陽一直照耀他,陳元康才不管彭樂等人如何看待自己。
佔據關東富庶之地的高氏,軍事實力太強了。
望向東方,他還清楚記得高澄訴說關東軍士驕狂時的憂愁模樣。
而包圍小黃縣的夏侯夔,部眾雖然精銳,但駐守小黃縣的劉豐也不差。
當然,關於南梁與柔然的軍事行動暫時與高歡、高澄父子無關。
夏侯夔遲遲不能奪佔小黃縣,又得知陳慶之退兵也無奈撤圍。
三戶供養一名外兵,三十萬外兵合計需要九十萬戶的供養。
在北方,沒有提供糧食支援的柔然,應諾在東魏出兵后襲擾邊境。
也與他們的處境有關,身處淮南的蕭梁是高氏一統華夏不可能放過的對象。
之所以有南梁出兵出糧以及柔然出工不出力,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二來是作為核心幕僚的他很清楚高澄的擔憂,也了解陳元康與高澄的親密。
一番考量后,高歡決定攻破華州,展現軍威,讓關中立場不堅者,好好看看自己的實力。
上和圖書洛被侯景圍攻,隨時可能陷落。
而這也是高家父子深受南梁忌憚的原因。
不管怎麼樣,都要以小高王逐步推進,穩紮穩打的方針規劃,作為出謀獻策的最高指導思想。
他為什麼不長驅直入呀,圍攻什麼華州。
動腦子他沒問題,無論是臨機決斷,或是廟堂決勝,這些都是他的強項。
同時闡明了自己對軍中瀰漫傲慢情緒的擔憂。
高氏能有如今的軍事實力,除了高澄對地方秩序的恢復以外,更重要的是兩次增戶。
「相王入關,沿途招降納叛,如今才遇阻礙,卻要繞城而走,仆唯恐關中之人輕視大王。
而最關鍵的就是北線高歡二十萬大軍。
青州刺史侯淵接到大將軍調令已經率領部曲五千人早早啟程西行。
拋開州郡兵,劉豐麾下五千部曲就是當年在李虎、李弼、趙貴三人圍攻下,堅守住靈州的那一批人。
我賀六渾不急的呀。
光是一次滅佛,一次人口清查,就足以供養高家父子五十三萬餘人的常備軍體系。
高澄這人純粹就是噁心人,屯兵恆農一步不出,就單純給壓力,找不到一點解決他的戰機。
不提高歡麾下二十萬并州胡的主力軍。
更是有諸如司州、北豫州、西兗州、梁州、穎州等地徵調州郡兵三萬,往恆農集結。
五戶供應一名中兵軍餉,光是還俗僧尼,就足以供養高歡麾下二十萬并州胡,與高澄麾下京畿兵三萬四千人,這一龐大的中兵體系。
而這一次在陳元康的勸說下,高歡m•hetubook.com.com決定奪取華州,將其作為西進的橋頭堡。
阿那瓌從來就不是一個堅定的盟友。
但缺少騎兵的他們,其實給西魏的支援更多是在錢糧方面。
阿那瓌不可靠,或許從他拒絕借糧以及放東魏使團南歸就能看出端倪。
而另一位重要謀士司馬子如適時表示了對陳元康的支持。
這才有了南梁不計成本馳援西魏,期望他們能夠拖住東魏統一北方的步伐。
梁人也立即有了反應。
沒錯,高澄雖然人沒隨軍,但他還有最信重的幕僚陳元康跟隨高歡入關。
「況且春耕出兵,我軍穩步推進即可,又何須急在一時,急則生變,還請大王明察。」
這也是高澄比高歡聰明的地方,他很清楚自己的優缺點。
至於司馬子如之所以出言支持陳元康,一來是陳元康所言確有道理。
陳元康走出帥帳,受了彭樂等人白眼,他也不以為意,只與司馬子如道了一聲感謝。
高歡對陳元康毫無疑問是信重的,尤其是經過洛陽之變后,陳元康的處置應對無一不合高歡的心意,否則也不會強行將他搶來。
高澄屯駐恆農以後,並未有過西進舉動,只是一味操練兵馬,同時打探消息。
也是南梁真正恐懼的源頭,以新增戶口供應五十三萬的常備軍的軍餉,提升部隊戰鬥力,而這一切卻並未對國家造成負擔。
這也是阿那瓌放過東魏使團,並且命人護送出境的原因。
高歡聽說高澄喝退宇文泰的事迹后,覺得弔民伐罪這桿旗可以立起來,便也拿來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