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初唐:開局告訴李二我是穿越者

作者:擺爛11
初唐:開局告訴李二我是穿越者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百零七章 準備妥當

第二百零七章 準備妥當

現在……
李重隨後又是直言道:「不過醜話說在前面,一定要好好地工作,否則,就算是親家,也沒有情面可講。」
可能暫時還不太可能能夠造出來十分實用的飛機,但至少,還是得給他們留一個研究的方向。
當然!
當然!
經過了一番面試。
現在還留在長安的,大部分都是學徒。
李重還記得,明朝的時候,好像也經營過遼東,據說,每年大明都要用很多的海船來運送糧食。
當然!現在房玄齡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到了這一年的十二月。
那一年下來,他們最多最多只能是種四萬畝。
那這產量,估計至少得減半。
李重當然不會做這種徭役深重的事。
五小隻便可以直接乘著蒸汽船渡過渤海。
房玄齡肯定不會將自己的大兒子送去遼東。
那要用這船跨過渤海,從萊州到遼口,應該就只需要兩天半的時間。
關於今後該如何發展大遼,李重這一段時間,也已經寫下了一本《遼國二十年和*圖*書發展規劃》。
此規劃僅供參考,大的方向肯定是錯不了,可小的細節,必須要到了地方,再視具體的人力物力情況,而略作調整。
……
到時候……
因為你現在再往大了造,也沒有那個需求。
到時候……
可是……
假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人每天至少要吃一斤小麥,那他們全年所生產的糧食,最多也才不過只能養活一萬六千人。
這必然還是需要動用大量牲畜跟徭役。
如今遼東灣、萊州灣區域都正好在結冰,估計最快也要到明年二月份,也就是開春,這些冰才會完全融化。
可五台蒸汽拖拉機一天也才不過是兩千畝,遼東城一帶一年最多只能種一季春小麥,春耕時間就拿二十天來算。
也就是剛好春小麥成長跟成熟的時候,也正是遼東地區下雨頻發的季節。
要知道,現在的遼東可養不起一個閑人。
至少……
至少……
二兒子李重又不要,那隻好是委屈三兒子了。和_圖_書
回家讓武氏都寫上。
盧氏又讓李重在府上吃一頓飯再走,那就只能是吃一頓飯再走。
就是他這三兒子娶的是荊王李元景之女。
然後……
李重便讓對方來見自己。
長期這麼做,必然會讓百姓都怨聲載道。
李二看到奏報,也有點驚訝。
感覺是個可以踏實做事的。
精兵強將都去揚州跟遼東了。
現在房玄齡的三兒子正好倒是沒什麼太好的官職在身。
李重算過了,一台蒸汽拖拉機一天能耕三百畝,算它遼東的地比較好耕,因為都是黑土地,地質比較地鬆軟,所以一天能耕四百畝。
房玄齡聽到李重的話,也是直言:「這是自然。」
到時候……
而且……
甚至,還要時刻注意精兵簡政。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用的還是明輪。
幾乎一切能準備的,都差不多準備好了。
李重覺得,也是時候該開始讓五小隻去體驗體驗了。
房玄齡聽到李重沒讓自己兒子直接去遼東,而是留在萊和*圖*書州專門負責調配物資,想了想,倒也覺得還行。
也就是說,五台蒸汽拖拉機的產量,最多也不過是只能養活八千人罷了。
而房遺則,在李重的眼中,就是一個閑人。
要做到隨便拉出去一個都是精銳,大遼可養不起過來白吃麵餅的人。
只不過有一個問題。
目前李重看不出對方有任何特殊的才能,那就只能是讓他去做一些留在大唐的打雜的工作。
不過前幾年,這糧食物資的支援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跟李重說了說,可以讓自己的第三個兒子去。
五小隻要做的,就是先去萊州待命。
那一年下來,他們所能收穫的,最多也才不過六百萬斤小麥。
甚至,對於初唐來說,這已經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大船。
經營遼東,在大唐國力強盛,國內糧食充足的時候,可以這麼搞。
順便,看看這國公府家跟自己家有何不同。
揚州造船的消息也已經傳回到了長安,十艘蒸汽船都已經全部完成,而且全hetubook•com.com部都能正常投入使用。
李重又分出一組學徒出來,嘗試做做蒸汽飛機模型。
棉衣什麼的,也做出來了上百套,就連棉被,也都已經被做了出來。
等他們出發的時候,直接交給他們就行了。
畢竟將來還要對方來繼承自己的家業。
就當它沒有受到自然災害,而且有黑土地的加持,普遍產量都能到達一百五十斤以上。
且明明這裏土地肥沃,可高句麗,也還是得節衣縮食。
等商量完了以後。
等到了遼東之後,科學院的工匠就會在當地繼續批量地打造蒸汽拖拉機,等到時候蒸汽拖拉機的數量上來了以後,能養活的人數也就會越來越多。
李重便道:「到時候,山東的萊州會成為遼東跟江南物資的一個中轉站,可以讓他在那負責調配物資。」
這既算是加入了進去,也不會讓自己的兒子、兒媳去受苦。
梁國公府。
這縣主,要是說讓她去遼東,怕是會有很大的意見。
不過也行了,至少……
修修m.hetubook.com•com蒸汽磨坊里的機器還是可以的。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自古以來,一直都很不好控制這裏。
由於目前小麥種植產量還是比較低的,一般只是作為備用糧,所以產量一畝能有一石半就已經算是豐收了。
為了填補科學院的人數,今年,科學院也是不得不再次招人。
因為這裏的產出,連養活自己都困難。
運輸之日,海船鋪滿了整個海面。
從工匠傳回來的信中李重也得知,這船在燃料充足的情況下,至少能日行三百里。
而且,他的這個最小的兒子為人向來是有些低調。
因為按照正常來說,雖然他也沒有試過,但至少,在他看來,怎麼也要十天八天。
這十艘蒸汽船,每艘載重都有兩千石,算是目前大唐載重比較大的船隻了。
要是小麥收割的季節來一場大雨,畢竟遼東的氣候是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大遼不能走人口大國的路線,那是不現實的。只能走資本主義,走科技強國的路線。
路上,順便把房遺則也給帶上。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