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初唐:開局告訴李二我是穿越者

作者:擺爛11
初唐:開局告訴李二我是穿越者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百三十八章 有南征大將軍在,朕就是放心

第二百三十八章 有南征大將軍在,朕就是放心

這些人便被分批地運了過去。
全年調查下來,報名的人數至少有三萬戶。
來都來了!
按照一戶僅有兩三個人來算,那至少也有十萬人了。
反正……
不過……
只可惜,他如今已經是汴州判佐,從八品下的官。
李二當然很生氣!
遷徙到了遼東,二十年不收取任何賦稅。
而到了延平四年。
與此同時……
江都就在揚州。
一切都好起來了。
那等於說是半個縣的人,都差不多對官府不滿。
就算是最差的人家,也應該要做到三年就能儲備出一年的糧食。
邪教的首領名叫陳碩真。
也有可能是女兒。
這方法確實好!
因為此時遼東城的最高人口,已經來到了差不多十萬。
不過不重要了。
要五萬人,也就是差不多相當於一萬戶。
甚至……
不過……
而在糧倉門前領取糧食排隊的人,能從街道的這頭,排到另一頭,而且還得排成八隊。
「二十年不收稅,這也太有魄m.hetubook•com•com力了。」
此時遷徙之後的好處,也可以直接說出來了。
甚至……
百姓、世家子弟看著這些張貼到各大州縣的榜文,議論聲不絕。
然後……
然而這缺了的九萬一千八百戶,那就得看大唐的了。
趁著他現在還年輕,質量還不錯。
此時,看到這告示也就圖一樂。
李治:「我此時才感覺到自己有一點像陛下。」
李重只能說……
李重只能再次拿起古經典籍,去給兒子想名字。
遼東他們都敢報名去,那在當地肯定過得很不如意。
同時……
到了延平四年的七月。
而這種情況,一直到了如今,都不見好轉。
這些其實都是當地的官吏貪求以及豪強逼掠的原因。
這遼東乃苦寒之地,這可謂是眾所周知,這日子肯定是比不上在揚州的。
兕子這邊……她的肚子也慢慢地大了起來。
延平四年。
之所以大唐現在還沒有炸鍋,那是因為他們之前和圖書的義倉制度發揮了作用。不過,即便是如此,一些人戶的家中,此時也是早已糧食緊巴。
他如今好歹也算是江都縣尉,從八品下的官,而且還是在揚州這樣的繁華地界,就覺得,有沒有這樣的必要。
說實話。
超過的部分官府用錢補。
況且……
「有志之士。」婁師德昂首挺胸,左手搭著自己身後的配刀。
結果一查就真的查出來了問題。
在延平三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出發了。
由於近兩年出現冬天無雪,所以有十余州又發生了蝗旱。河北道更是多州發大水。延平元年的時候,晉州還發生了地震,影響波及八千余戶。
據說竟然還是一名女子。
不過……
經過半年時間的報名,這人數很快就超過了一萬戶。
李悠然說完,李治便走過來親昵地摟著李悠然的肩膀,「有南征大將軍在,朕就是放心。」
遼東局勢已成定局。
本來是勸人遷徙,沒想到,最後倒成了評價一個和*圖*書地方治理得好不好的標準了。
可以看的出來,大唐對於發展遼東,有些不惜一切代價。
看完了這些奏報。
李重覺得這地方肯定不正常,這個地方的官員,是該好好地查查了。
這才說不定能在遼東徹底地立足。
還有一位年輕人也注意到了這個「有志之士」。
而且……
他倒是屬於這種人,問題是……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搗毀了一個邪教窩點。
二十年不收稅,那他們吃什麼?
這遠遠不夠。
目前遼東在籍百姓只有八千兩百戶。
延平三年。
不就是安撫百姓嘛!
底層的人一般全靠猜。
李悠然跟李治一起登上城樓看著這些人,只能說……
一般大唐一個上縣才多少戶,才五千戶。
至於其他的,還有一些就是李二的兒子、親戚給整出來的。
接下來五小隻要做的,便只有一邊收編,一邊跟大唐置換人口。
下令命人徹查。
一年只需二十天徭役。
主要是需要這些人,去到和-圖-書高句麗的各座城池,去聯絡、溝通以及監視。
對於這些來投靠的人,李治當然是以最高的規格來招待。
遼東城。
李重只能是表示,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了在大唐過得不如意的,還是很多的。
婁師德一看,這遼國都這麼下血本了嗎?
然後,李治便給對方交代了一些要求,這才把這些人都安置到各城。
李悠然也是回李治道:「陛下此時這樣感慨,還早呢。」
江都縣縣尉婁師德一眼就看到了這告示。
汴州。
今年,勸徙使再次出發。
對於不合格的官員,問罪的問罪,貶官的貶官,對於自己的兒子、親戚,也是同樣如此。
貞觀初,有一年,清溪縣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災,朝廷不但不開倉賑糧,還照樣徵收各種賦稅。便導致了民不聊生,賣兒鬻女,流離失舍,餓殍載道。
江都縣。
尤其是這清溪縣,一個縣就有兩千戶說要去遼東,你覺得這正常?
此時的遼東城內,已經是有點熱鬧。
招募https://www.hetubook.com.com有志之士,共同治理遼東。
……
李昂然把這些人都登記在冊。
而揚州近些年來,一直跟遼國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當然!
這名字聽著有點耳熟,好像不知道在那裡聽說過。
上層的人,他們都是直接問陛下還有李重的。
其實最近這兩年,大唐過得也不怎麼好。
百姓但凡有口飯吃,也不至於要搶著去遼東。
也有不少考試考不上的人,也跟著一起去到了遼東。
也只能是試一試了。
還有新城今年,也得夾緊了。
這分明就是當地百姓為了表達他們對官府的不滿,不得已才這樣做的。
肯定會有一定的生命危險。
不過……
因此……
大唐哪裡有問題,可謂是一目了然。
古代一個國家百姓過得好不好,其實唯一的標準就是家中還有沒有餘糧。
低於這個標準的,那幾乎只能是一天天地走下坡路,不知道什麼時候,估計便又要賣兒賣女了。
現在,遼東應該不缺人了。
再怎麼樣,最少也要到十萬戶。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