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作者:秋來2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根據地 第0981章 火還不夠大

第二卷 根據地

第0981章 火還不夠大

畢竟他也有不少諜子去打探消息,從他們那裡得到反饋回來的消息。
可他派人時刻盯著四川湖廣等邊境,而且也有重慶城內諜子發出來的消息。
張存仁這話是有誇耀的成分,但隨著大清軍事力量的迅速增長,他也比往日任何時候都提高了必勝的信心。
所有的風頭全都被張李二人給蓋過去了。
山陝川湖河南又為錘匪流寇所襲擾。
你個廢物,連人都調動不來,沒有一點利用價值。
於是,李定國以精銳繞出敵後,給明軍以突然襲擊。
他手中最後一點願意聽從他的吩咐,認同大明皇帝的將領,手裡也並無剩下幾個兵馬。
楊嗣昌便同意了。
也就是目前沒有什麼更加直接的利益衝突,雙方還能維持表面的平靜。
劉士傑率先搏戰,猛如虎隨後跟進。
畢竟相比於九調左良玉不至,三調李國奇生病,跟楊嗣昌在身邊的猛如虎主動請戰相比較,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崇禎在疑惑。
李定國也在疑惑。
但他麾下真有想要立功心切的人,僅剩下的總兵猛如虎、參將劉士傑,想要去追殺殘存的「張獻忠部」。
經過幾次交鋒,李定國退至山上,登高觀察,發現官軍無後續部隊。
他對大明的認知都極為清晰。
士卒每次出征都沒有戰心,反倒是趁著勤王的機會,一味的搶掠。
可李自成也深知,一旦自己沒有糧食供養這些追尋自己的百姓,那他的名聲也就爛了。
然後命人拿著王爺的人頭去城中各處招降。
「如今大明文武大小官員全都是花錢買來的,文官無謀,武將沒有勇武。
通過這麼多年的歷練,皇太極是有資格傲視天下群雄的。
皇太極也想要加入這場饕餮盛宴當中來。
這就奇了怪了!
到時候咱們全都是從龍之臣,進京師當北京的爺去了。
猛如虎和參將劉士傑求功心切,不顧士卒疲憊,執意進攻。
汪雲鳳叫不來援軍也就罷了,他一個大明堂堂督師,手握生殺大權,還叫不來援軍www.hetubook.com.com,可真是一點都說不過去了!
各地動亂太多,明軍連救火都救不過來的。
李自成只能選擇不斷的搶掠,來餵飽那些綴在他身後的人。
擔憂的是這麼多張嘴,光吃一個王爺家裡儲存的糧食,當真是吃不了幾天吶!
要不是你爹歲數太大,還為大帥做事,我直接把你一刀砍了,讓他白髮人送黑髮人。
遼東皇太極更沒有閑著。
可這麼長時間過去了。
在皇太極的思考當中,賀今朝也應該加入這場瓜分大明的亂子當中,攝取自己的利益。
相比于明廷的加派賦稅,李闖王不要糧,還管大傢伙吃飯,那不投奔他投奔誰去?
再做實事的好官,也得不到重用,沒法做事。
更何況邊軍是太監專權,貪財且喜歡阿諛奉承之人,懲罰不順從他的人,以至於失去人心。
猛如虎率少數親兵,在中軍馬智的護持下,狼狽逃竄,印信、旗纛俱丟。狼狽逃回重慶。
大明根本就無人賑濟,那些百姓都跑到錘匪治下求活了。
要不是賀今朝佔據山西后,不怎麼重用他這種讀書人,他都不一定能主動跑到皇太極麾下效命。
既然左良玉不進川,楊嗣昌見中原起了亂子,又叫他前去配合丁啟睿滅殺李自成。
楊嗣昌聽聞戰果,更是驚的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他連「張獻忠」這道坎都邁不過去,更不用提後面的滅殺李自成,決戰賀今朝之類的雄心壯志了。
中原各地瞬間就亂成了一鍋粥,而張獻忠也出了貴州進入湖廣后,也想要偷偷的搞些動作。
縱然上一次被賀今朝給打敗,那也是旁人原因,非他指揮過錯。
他的軍事力量變得空前強大。
但左良玉依舊在稱病不動窩,誰愛願意去誰去,總之我不去。
可皇太極看著大明的地圖,思索半天都沒有想到賀今朝想要做什麼大屁?
而且還粉碎了大明在遼東沿海的防線,從而解決了後顧之憂。
李自成看著絡繹不絕https://m.hetubook.com.com的人來投靠,心中是又興奮又擔憂。
是賊半天下,兵半天下,總之就不是大明佔據整個天下。
瞧瞧人家再看看你左良玉,大明還是有忠臣的!
但闖王的隊伍立馬就擴充了數萬人馬。
大明的機動兵力都去追著剿殺張獻忠,如今在湖廣四川邊境聚齊。
張文衡見皇太極召見他,又上報說:
在目前這種形勢下,皇太極也贊同張文衡的斷論。
但在大同境外與錘匪交戰失利,從而措施了統一漠南蒙古的機會,並沒有按照原定計劃,使之成為大清的藩屬。
自皇太極攻破大凌河之後,他在遼西未取得任何進展,被迫徘徊于錦州、右屯衛之間。
到時候那賀今朝定是想要一屁驚人。
可皇太極依舊屢次派遣大軍入關,搶掠回來,極大的消耗了大明的有生力量,以及打擊了明軍文臣武將抵抗大清的信心。
大明縱然是起五省之兵,逐日征剿。
但雙方都清楚的明白,一旦有機會搞死對方,都不會留手。
或者趁他病要他命,同大明進行戰略性決戰。
皇太極對於楊文衡的話也表示認同。
李定國大喜,連忙率部後撤,向著往湖廣方向逃跑,希望能夠引誘更多的官軍出來。
他堅信祖大壽的選擇是錯誤的!
可結果呢?
縱然京師皇宮裡坐著的那個皇帝想要做出一番事來,但他手裡沒有核心兵馬,底下的人推三阻四,或者陽奉陰違,他都懲治不了。
既然不知道賀今朝在憋什麼狗屁,那就暫且不管了。
所以皇太極覺得賀今朝不動窩,才是最不正常的,這個人一定是在憋大屁!
而且消息再傳的遠些,真有百萬人來投靠,李自成也是相信的。
所有的這一切都彰顯了這個立國不過二十幾年的大清政權,一片勃勃生機,萬物進發的景象。
隨即他當眾向皇太極建議,再次兵發鬆山,奪取這個戰略要點。
士卒百姓皆是過著豬狗不如的日子,武器裝備根本就沒法作戰使用。
https://m.hetubook•com•com嗣昌先前所做的計劃,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楊嗣昌入川的援軍,連根毛他李定國都沒見過!
楊嗣昌的督師,大抵是名存實亡了。
皇太極在思考賀今朝的謀划,但是他底下的文臣武將都在思考大清將來的謀划。
這個分量可比先前他殺的汪雲鳳。要強上不知道多少倍。
河南本就是連年飢荒了,李闖王這裏開倉放糧,消息稍微放出去一點。
目前的形勢他有些看不懂了。
「宣大之地遭受兵災,且又受災。
祖大壽,你糊塗啊!
在關外,被大清逼得難以喘息。
這個人他實在是捉摸不透。
誰還會相信他?
大明日益衰落,被李自成、張獻忠給打的焦頭爛額。
絕不能因為一次戰敗就停滯不前。
將來才好有更多的實力,與盤踞在西北地區的賀今朝進行決戰。
皇太極既然無法從賀今朝那裡打探出來什麼有用的消息,打大明總歸是沒錯的。
日夜不絕,一呼百萬是謠言。
李自成當即抓住機會,直接從深山裡殺出來,在河南再次捲起風波。
整個大明上下裏面,通通扯謊,件件都壞透了。」
「今我大清鐵騎如雲,加以蒙古軍士,即是取天下,也有餘力!」
不曾做官的有志之士,也沒法出頭。
那大明督師楊嗣昌一直都在調兵遣將,不斷的叫人來援。
「皇上,如今四方咸歸,後患已絕,既無內顧之憂,宜發大兵討伐逆明。
若是早點投降過來,咱們早就入主京師,還能讓崇禎那個狗皇帝繼續坐在那個位置上?
此時的河南正是創立基業的大好時機。
皇太極認為這種事,在大清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張文衡自是想要全力輔佐皇太極,入關之後,也可衣錦還鄉。
因為戰爭不單單是雙方的軍事實力,物力之間的競爭。
圍點打援戰術,他怎麼用怎麼都不成功,著實是有些憤懣。
目前的形勢對於大清也極為有利。
正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
想的太多,有時候也會束縛自己的思路。
hetubook.com.com抵是他在軍事上沒有動作,日常在家裡與妻妾敦倫。
縱然是想要停,也停不下來的,會遭到極大的反噬。
楊嗣昌心中極為擔憂,自從李自成又開始搞事後,他夜裡也時不時的驚醒。
祖大壽逃回大明后,他就真的投降了皇太極,為後金悉心做事。
有俗語說,韃子流賊是梳子,自家兵馬勝過篦子。
同樣也是戰爭指揮者和決策者的智慧比賽。
故而,現在是大清爭取天下的好時機。」
皇太極兩次兵發征朝鮮,最終使得朝鮮徹底臣服,斷絕了朝鮮同大明的一切關係,完全臣服於大清的體系下。
不過是思考要如何發動新的攻勢,打破現在的僵持的局面。
楊文衡本就是主動投奔的明人秀才,受到皇太極的重用。
試看今日南朝君臣將相,誰是我大清敵手?」
遠近饑民便扛著鋤頭就來投奔。
在河南,吃不上飯的百姓實在是太多了。
「敢於作戰想要當大明忠臣的大敵都在這裏呢,再引誘,也引誘不出來,白費功夫。」
倒是有關錘匪賀今朝的消息,皇太極一直沒怎麼打探到。
儘管有親衛守著,可李定國那招實在是過於折磨人,讓他不敢深度睡眠。
至於還在遼東這苦寒之地待著?
楊嗣昌對於猛如虎這個蒙古人觀感大為改觀。
大明兵馬雖多,可又能有什麼用處?
賀蘭身著盔甲忍不住鄙視道:
在此期間不斷的建議皇太極進軍遼東,奪取松山、杏山等戰略要地。
賀今朝雄踞西北三省后,突然就銷聲匿跡。
據他所知,楊嗣昌可是有尚方寶劍的。
李岩又向李自成舉薦了人才牛金星。
大明皇帝的寵臣,親自斬殺了逃跑的軍將,以正明軍軍紀。
漢官張存仁乃是祖大壽的副將,當初隨他一同詐降。
對於如此忠臣,楊嗣昌也覺得先收拾了張獻忠,再去收拾李自成。
現在清廷磨刀霍霍,都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來,特別是降清的那些明人團體。
牛金星建議李自成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並且提出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和-圖-書口號。
正當李定國思索要不要攻克重慶的時候,突然從裏面有官軍出來,奔著他追擊而來。
李自成奪下他的家財,直接開倉放糧,收留饑民,壯大自身。
就算不能奪取明朝全境,也要拿下一半來,慢慢謀划。
李定國把桌子上的各種消息都收攏起來,思索著要不要直接攻打重慶,擒了楊嗣昌好好審問一二!
皇太極通過幾次入塞的戰事,發現他有能力佔據大明京師,覆滅明廷,從而實現他的政治理想。
皇太極對於大明的處境也是極為關心的,因為這關乎他自己的利益。
他在其餘戰線上取得了重大的進展。
如今大清兵強馬壯,張存仁也與有榮焉,不禁誇耀道:
等他也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再去與錘匪賀今朝激戰。
李定國早把四川的消息,整理好都派人送到大帥那裡去,叫大帥知曉。
張文衡上書說此時,正是大清在遼西取得進展的大好時機。
雙方共同的敵人是大明,都想吞併大明肥了自身。
他帶著賀今朝張獻忠二人資助的戰馬,直撲永寧縣(今洛寧),攻破王府,一刀殺了萬安王。
官軍見賊子後退,果然大舉追擊。
龐大的明朝已經不可避免的垮下去了,且迅速走向落寞。
管理兵馬的,喜愛剋扣軍餉,製造武器之人,偷工減料。
猛如虎之子猛先捷也被打死。
「定國,動手吧。」
楊嗣昌又給勛陽撫治袁繼咸寫信,闖賊若出中原,必定會和左革五營,而襄陽、南陽降人若是與之勾結,怕是難以守住。
張文衡乃是皇太極征大同等地,意圖劫掠山西的時候,去主動投奔后金的秀才。
響應者如流水襲來。
即使雙方目前是同盟狀態,皇太極嘴上也一直說把女兒嫁給賀今朝。
劉士傑所部被殲。
當然那個時候他還假託是代王的參謀之類的,現在也摒棄這個身份。
那張獻忠怎麼就突然之間,變得如此能征善戰了?
定要叫看不上自己讀書人這個身份的反賊賀今朝,死無葬身之地!
同樣進兵蒙古,驅逐了察哈爾部林丹汗。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