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作者:秋來2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根據地 第1099章

第二卷 根據地

第1099章

大清諸多將領連轉達議和的任務都沒有,有誰能相信清朝還想和平呢,不過是做做樣子!
況且在遼東,皇太極認為自己對待百姓指定要比崇禎強上百倍。
皇太極竟然樁樁件件給阿巴泰講解行軍作戰方略之處,提到議和的問題。
他又差遣多爾袞、多鐸二人去打蒙古人。
我們來到此地,全都賴大明皇帝,他是個壞人,要是早點答應議和,也就沒有什麼三餉之類的。
總之只要你們騎上戰馬,去搶掠明人,那一切都會有的。
以至於西邊出現龐大的戰略空缺,他們可以走這條路前往薊鎮,而錘匪也可以從這條路前往盛京。
這次松錦之戰,皇太極也損失了不小,最終還讓洪承疇等人給繞路跑了。
大明若是有和談的想法,必須由崇禎發令派人向朕來談,而你只能聽皇帝的諭令班師,絕不可私自退兵。」
他空有那麼多的人口,卻無法有效的統治百姓,以至於讓反賊做大,一看就是個亡國之君。
皇太極面色冷酷,瞧著那些戰俘被一個個砍了腦袋。
這都是說不準的事情!
「不錯。」範文程給與了肯定的回答。
(圖爾格是清初開國五大臣之一鈕祜祿·額亦都第八子,內大臣為正一品)
這一次錘匪可以攪和這麼大的亂子,下一次錘匪就不來了嗎?
上一次你們去了山東,某些人因為索要些許財物,就嚴刑拷打,這絕不是仁義之師,你們要引以為戒。
此番出征雖然不像以前一樣八旗子弟居多,但也囊括了滿洲、漢軍、蒙古八旗,二十四個固山額真各自率領一半的將士。
這些人被抓住后,全都被皇太極下令聚集起來。
現在,全都沒了。
八旗當中也不知道被他們埋了幾個探子,時不時的總有人跑路去通風報信。
如今八旗內有許多漢人,所以做宣傳工作根本就不費勁。
他現在要人口來補充因為錘匪搗巢,而受到的損失。
此番搶掠北直隸,若是能與李自成詳談一二,那和*圖*書就暫緩搶掠山東。
況且這也不僅僅是皇太極限制部將不要參予議和的問題,而是令他們以此作為搪塞之詞,繼續率兵前進。
他就是企圖利用闖賊的力量攻打大明以及給錘匪拱火,讓他們自相殘殺去,為清朝爭取更多的時間。
也為了歸來之後,敲打眾人有了一個借口。
對於被俘之人,也不要隨意扒光了他們奪取衣服,更不要讓他們妻離子散,也不要焚毀財物,浪費糧食之類的。
皇太極也不敢賭,他剛對內治理的妥妥噹噹,錘匪又來一次搗巢。
這群戰俘當中包含著大批剃了辮子的漢人奴才。
如果李自成想要派遣使者來見他這個大清皇帝,你們一定要好好招待使者,把他送到盛京來。
可清軍根本就不理會這群戰俘的哀求,皇上已經下了命令,全都殺了。
皇太極還告誡眾多將士,你們不要以為自己兵強馬壯,放鬆了警惕。
就算沒有使者,如果李自成派人寫信了,你們也要好好保存並且轉交給朕。
同時把內大臣圖爾格叫來叮囑一番,作為阿巴泰的副將。
這種君主,百姓們怎麼肯安心被他給統治呢?
至於與錘匪議和,皇太極則是沒有那麼輕易的說出口,因為賀今朝會像皇太極一樣不要臉,以此來發動對大清的戰爭。
畢竟大明這二十多年來的表現,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實在是太爛了。
他們只會被動防守,根本就不敢主動進攻。
到處殺人放火,連水井都給你投毒。
皇太極站在城外臨時搭建的高台上,親自監斬在松錦前線抓住的明軍將校,以及被濟爾哈朗抓住陰謀造反的奴才。
砍了四個時辰,總算是殺完了。
今天殺了不少俘虜,已經起到了震懾的作用,需要這些沒有被裹挾走的百姓快速的投入到生產當中。
皇太極這才擺駕回宮。
不出三四年盛京周圍遭受到的破壞興許就會被時間給掩蓋,可三四年時間,那賀今朝會不會直接北上滅和*圖*書了大明,然後全力對付大清?
範文程則是開口道:「皇上,莫不如兵分三路,用來迷惑大明和錘匪的眼線。」
但現在攻守之勢互換,變成皇太極嫌棄、搪塞崇禎了。
最後把阿巴泰給叫來,叮囑他率領五萬人入關,再糾結七萬多的蒙古人隨從征明。
圖格爾參加過七次征明戰事了,是一個老兵油子,這一次也是讓他掌握方向,作為最佳輔助。
有了這個想法后,皇太極便叫濟爾哈朗前去攻略寧遠,拔出明軍在山海關外的釘子。
大家早就輕車熟路了。
皇太極目前想要借用李自成的力量去牽制賀今朝,屬實是他一廂情願的幻想罷了。
畢竟朕在出發前,已經跟你們約法三章。
濟爾哈朗對於自己的安排沒什麼異議,多鐸隨他去寧遠,總歸就是好好乾,前途非常遠大。
然後在把這群人的腦袋從盛京的道路一直掛到鐵嶺,以此來警示剩餘的漢人奴隸。
二是這種要求對清軍畢竟是有一定約束力的,否則對大明可能破壞得還要大。
但遼東的作物幾乎是一年一熟,現在都要快十月了,還種什麼?
不管他們在怎麼小心,可是藏匿金銀珠寶的地方總會被奴才們發現。
但現在不一樣了,賀今朝率領的錘匪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就連依附他們的蒙古人都敢大著膽子前來偷襲了!
皇太極還得幫忙解決這些人住在城內的需求,否則軍心就散了。
絕不能因為錘匪的一次偷襲,就喪失了信念。
錘匪搗巢就是賀今朝在幫助大明,可他是大明反賊,做了這件事,在面子上指定不能承認。
盛京。
這次出征前,皇太極在清寧宮召見了出征的將領,向他們宣諭。
一百個人同時行刑,就算是都砍了,也得花費挺長的時間。
現在皇太極下令殺人,也是為了平息這波人的怒氣,引導他們發泄出來。
皇太極這麼說,也不無作用。
圖格爾表示知道了。
所以說的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話。和圖書
崇禎以前想要穩定清廷派人議和,騰出更多時間來對付農民軍。
內格爾這樣不止一次證明的老將以及士卒,在清軍陣營內很多。
這才是讓他們崩潰的。
三是皇太極以此加強他的統治權威,他可以按照這些條件處理他的將士。
在一片吵吵鬧鬧當中,皇太極聽到範文程的建議:「兵分三路?」
若是談不攏,自是要以山東為目標,好好擄掠一番,以此來挽回我軍的損失。
等到休息了一會,又召集人前來議事。
崇禎能不能控制住返回京師周遭的十萬人馬還是個問題呢。
眾人七嘴八舌的也在討論,第一條就是應該先穩定盛京周遭的百姓,讓他們安心耕種之類的。
如此這般,才能更有效的控制底下的人。
他們比清軍進入明境乾的事情,還要狠辣。
對於農民軍採取合作的態度,尤其是闖賊李自成,皇太極是有這個想法的。
孩子還可以再生!
讓大明境內不知情的漢人主動跟隨,比被動跟隨絕對要好控制的多,先把他們誆騙到這裏來,再說其他。
他們住不進盛京城內的房子,多是在城外鄉村作威作福。
皇太極相信自己說的這些要求,很難有人做到,但他並不在意,主打的就是自己手裡有臣子的小辮子,方便找茬。
同時也像這些將領聲明紀律,你們到了大明境內,遇到婦人、老弱都不要隨意砍殺。
範文程的意思就是咱們不承認這批蒙古人是錘匪,如此放出風聲去,把大明與錘匪之間相互對立起來。
總之咱們大清去了境內,主打的就是一個好人形象。
就算是皇太極也沒有想過寇可往,我亦可往的事情會發生。
這是皇太極對與明朝議和所抱態度的最好自白。
這次大清被錘匪搗巢,遭受如此大的損失,就是因為沒有統一蒙古造成的。
「這伙蒙古人是假冒錘匪來我大清作亂的,我們還是可以與錘匪聯繫起來,繼續合作,鼓勵他們在關內與大明相互廝殺,免得和*圖*書他們也在積蓄力量。」
總之絕不能讓自己一個人被添堵。
他與賀今朝同樣是反賊,一個實力強橫,另一個則是實力更加強橫。
清軍內部,無論新歸蒙古、漢人,必須一體相待,所有俘獲,利益均沾。
皇太極相信李自成不是那種輕易跪在別人目前的人,完全可以拉攏李自成去與賀今朝之間對峙。
在出發前,皇太極又跟他的部將們強調,遇到大明反賊的時候,一定要好好說話,嚴加管束自己的士卒,勿要隨意開啟殺戮,免得雙方交惡!
這伙蒙古人可當真是狡猾的很,他們一得到消息就會提早兜圈子。
「嗯?」
此人在山西與錘匪對戰的時候,也是拚死廝殺,不落下風,皇太極對他很是看重。
如此執迷不悟破壞兩國和平,朕才命令你們代替朕前去攻打。
甭管錘匪,先打大明才是正事。
「你要把朕的女兒送到太原去?」
「我大軍到了明境,你一定要遣使求和。
就算他們答應,你就說我等奉命來征,只聽君命。
再加上許多俘虜開始嚎啕大哭,哀求。
這批人帶著大批漢奴逃跑,定然會留有很多尾巴,在他們原來的駐地做不出許多準備來,興許還能追殺上,直接貫穿到大阪城,威逼大同、山西等地。
多爾袞與多鐸二人面對這種發財的機會,皇太極沒讓他們倆帶隊去,而是讓七兄去,明顯是對他們在松錦之戰當中表現不滿意,所以才會被派去追擊蒙古人。
同時也要增長麾下士卒的士氣,讓清軍恢復到生機勃勃、萬物進發的模樣。
錘匪此番直搗大清後方,攪起的混亂,讓皇太極心疼又極為憤怒。
這一次皇太極連把這些戰俘收為奴才的心思都沒有,整整近八千人,全都要砍嘍!
大明這方面是應對不及。
大批奴才逃走以及噬主。
尤其是投毒這件事,蒙古人乾的更加得心應手。
特別要注意錘匪以及闖賊,甚至還有洪承疇帶領的敗軍,避免陷入三方圍剿的情況當中去。和*圖*書
「錘匪所帶來的傷害,讓我大清損失慘重,你們都說說怎麼辦?」
範文程搖搖頭:「此事有皇上自己定奪,但讓大明與錘匪之間相互提防才是最重要的,我們甚至可以聯繫佔據山東的李自成部,一同劫掠大明。」
皇太極並不因為多次出征而放鬆戰鬥動員和宣布軍紀。
但是從本質上來看,清軍進關征明的戰爭已決定了他們必然是掠奪的。
一個是做為大清的宣傳,可以藉此籠絡民心,使在明朝統治下處在水深火熱痛苦中的百姓,或多或少對大清產生一點好的印象。
畢竟一個個腦袋與身體分離,血淋淋的畫面,總會把人給嚇傻的。
你婆娘、金銀、牛馬都沒了,繼續去大明境內擄掠回來,不就啥都有了。
他反覆提醒阿巴泰,大清朝目前根本不需要和明朝講和。
他準備要殺人,狠狠的震懾一二。
皇太極臉色十分的難看。
總之就是說他作為大清的皇帝,命令你們統領大軍去攻伐明國,絕非是朕喜歡黷武窮兵,而是屢次想要與大明修好,但是朱由檢那個狗皇帝根本就不答應。
許多清軍基層軍官多年來的積蓄被橫掃一空,連家小也都沒有保住。
擺在皇太極眼前的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繼續干大明,打下寧遠,另外一個就是去打蒙古人,來報仇雪恨!
就如同大清隔兩三年就去大明境內搗巢一樣,消耗大明的國力,奪取財物,以戰養戰。
前線大批清軍,尤其是擔任些許職務的,家裡的奴才多了些,大多都遭了殃。
「皇上,寧遠還有殘餘明軍,咱們應該趁機拿下此地,繼續攻略大明。」張存仁率先提了一嘴。
「那察哈爾等地的蒙古人,此番若是這般容易就放過他們,豈不是有損我大清的威名?」
此次出征的目的,還是消耗明朝的國力,掠取大批資財補貼大清,挽回被錘匪焚毀遭受的損失。
與大明議和,對於皇太極而言連緩兵之計都算不上,他總會尋找戰機,以此來發動對大明的借口。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