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什麼時候接見您,得看我們陛下的心情了!
但是,他所帶來的衛隊卻受到嚴格限制。
普通百姓看到也知曉這個官員的級別,不會發生認錯人的情況。
看樣子大明是想徹底佔領撒馬爾罕區域,完全沒有回去的打算了。
大明那個孫皇帝,不僅收服了這片土地,更是收服了這片土地上的人心。
「讀書?」
「叫什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單單他無差別對此地的建設和治理,就已經讓這片土地的人受益幾輩子了!
帖木兒帶著這個疑問,一路觀察一路聽,發現更多不可思議之事。
比如說人人爭說大明話,哪怕只會那麼一兩句問候語,也不停的詢問周圍的人吃了嗎,喝了嗎之類的。
帖木兒聽到這話又露出不解之色。
首先是人數上,只讓他保留二百護衛,其餘軍隊必須留在大明國境之外。
「你們的衣服……」
帖木兒是大張旗鼓來到康居城的,而且在來之前特意知會了周邊的君主,搞得人盡皆知,生怕動靜不夠大。
帖木兒好奇的追問。
可隨著朱允熥在製鹽業上插了一腳,大明的製鹽業大量採用機械化、流程化,製鹽成本直線下降。
不過他對此並沒有什麼反應,在他看來帖木兒只要敢來就可以稱其為梟雄。
「官服是什麼?」
回不去了!
帖木兒聽的直皺眉,本能的覺得這話太刺耳。
不過這套制度都沒等他下台,在他擔任皇帝期間就已經敗壞了。
「這就是大明享譽海內外的六部制吧?」
如果天下老百姓都這樣想,那皇帝還得咋當?
「回帖木兒陛下,官府就是官員平時辦公所穿的衣服。」
「這城牆……」
村莊變得更整潔了,集市變得更熱鬧了,道路兩旁的攤販不僅數量更多,販賣的物品也變得更加琳琅滿目了。
大明才治理幾年,就能取得如此大的進展。
或許用不了多久,城中輝煌的建築都會被拆掉,換成大明那種閣樓式樣的建築……
最起碼,現在的官差已經不抓販賣私鹽的鹽販。
「但官學不一樣,官學是要憑真本事考進去m•hetubook.com•com的,考不進去的就得花錢,而且是要花大價錢!」
他剛剛彷彿聽到有商販叫賣,一斤鹽只要十文錢!
皇宮內的建築也改變了不少,所有建築都變得對稱起來,東邊有一座樓,西邊就必然也有一座。
「不過幹得好的也有給錢的,比如說石匠、瓦匠、木匠等等。」
「我們陛下現在正跟來自羅馬的教皇陛下探討未來西方之地的宗教問題,恐怕短時間內沒時間接見您。」
「好呀!」
帖木兒很快就發現了不同,因為每一個大明官員都穿著式樣類似的衣服,區別只是他們胸前的圖案和衣服的顏色不同。
因為受大明生產力的限制,大明的官鹽還沒大量向國外傾銷,這才給了他們一線生機。
「我看很多學者不是免費教授學生嗎,怎麼讀書還要花錢?」
「哦哦哦……」
只是這份屈辱,要自己這個行將就木的老人來承受,這未免有點太過殘忍了些。
「兵部、刑部、戶部、禮部、工部、吏部……」
看著城裡越來越多的大明式樣建築,撒馬爾罕心裏生出一股悲憤之氣。
相比之下,同時期的中東和歐洲是沒有服制概念的,只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規則。
「官服?」
因為他生不過來氣了。
「大明沒有徭役!」
帖木兒看到懸挂在城頭上的巨大的牌匾寫著「康居」兩字,眼底閃爍著憤怒的火苗。
帖木兒聽到這話非常意外,在他看來大明「孫皇帝」就算不把皇宮自用,也不該這麼糟踐吧?
難怪大明強大,原來就連官員穿什麼衣服都規定的這般詳細!
「另外老夫糾正你個錯誤,帖木兒陛下當政期間,雖說沒什麼建樹,但也從沒有害民之事,何來的惡貫滿盈之說?」
「至於什麼時候接見您,那就得看我們陛下的心情了。」
帖木兒捏起一捏捏放在嘴裏嘗了嘗,肯定的點點頭。
「微臣胸前繡的雲燕,就代表著四品……」
「我跟你說,這可是來自大明的優質鹽,你瞅瞅這顏和*圖*書色,青綠色的喲,放在前幾年還只有貴族老爺們才能用得起的上等好鹽!」
放在以前連半斤都買不到!
為此他又叫過來一個當地居民詢問。
「咱大明皇帝就是厲害,不僅打跑了惡貫滿盈的帖木兒,還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好日子!」
難道大明招工還給錢嗎?
「哦哦哦……」
原來皇宮的大門被拆掉了,連同皇宮前的空地和大門后的部分區域,建成了一座巨大的噴泉廣場。
帖木兒看著寫滿大明文字的界碑,只感覺一陣絕望。
「大明的先生們說過一句話,咱覺得說的特別好。」
「我大明皇帝陛下得知陛下駕到,特意命人將您之前居住過的皇宮收拾出來,您可以下榻到那裡,等待吾皇的召見!」
帖木兒一聽這話就懂了,二級學官制度。
「那徭役呢,徭役總得有人干吧?」
「哦哦哦……」
帖木兒早就知道大明人打招呼的習俗,既不是真主安拉,又不是互道平安,反而是粗俗不堪的問吃問喝,彷彿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餓了幾年前,最重要的就是吃吃喝喝一般。
十文錢是什麼概念?
「陛下英明,這確實是我大明所特有的制度,源於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雖說朱允熥依然沒有放鬆食鹽的專賣制度,但相較於早些年已經好很多了。
現在的私鹽為了賺錢,只能想盡辦法出口給周邊國家,打著各種各樣的噱頭。
「這當然得益於咱們的新皇帝陛下!」
「不是我故意忽悠你,我可是聽說這鹽要漲價了……」
雖然帖木兒不理解,但他卻並未因此而嘲笑。只是覺得大明人可憐,沒有信仰,沒有靈魂,只是一群知道吃吃喝喝的行屍走肉。
難道大明那個「孫皇帝」就不怕百姓越來越不好騙嗎?
除此之外就是無處不在的招工告示和招兵文書,一會兒是修建某地水庫,一會兒是修建某地堤壩,亦或者修建某地溝渠等等。
這都是大明給這片土地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
「普通勞力只能掙點工分,工分夠了和圖書可以抵消賦稅啥的!」
相比之下,自己的帝國壓根就沒這個概念,咋看咋像個草台班子!
「敢問兄弟,大明招工修水渠是啥意思,是有償招工,還是無償招工?」
「這種鹽在以前少說也要百文一斤,沒想到現在竟然只賣十文!」
尤其當他看到昔日自己的子民快樂的在路上推著獨輪車,趕著馬車或者牛車行駛,一路上載歌載笑之時,他心裏更是如同刀絞。
然而,當他看到大明控制區域內平坦的公路,帖木兒還是有點破防了。
「比如說本官品級是四品,所以要穿紅色的官服,並且胸前刺繡也要符合品級。」
「敢問貴國皇帝陛下住在哪兒?」
不過進入城后,帖木兒就不怎麼生氣了。
「老夫不需要!」
大明太可惡了,佔了撒馬爾罕也就罷了,竟然還給撒馬爾罕改名!
帖木兒自然不會信商賈的鬼話,再加上他剛剛說自己「惡貫滿盈」,他不揍這傢伙一頓已經算是仁慈,又豈能照顧他的生意?
「小夥子,能把你的鹽給我看看嗎?」
原來的撒馬爾罕城牆是非常有西域特色的,不僅修建的高大堅固,且堅固了一定程度的美觀。
「不過這種制度不僅僅我大明再用,朝鮮國、日本國、越南等國也在用。」
「客官,你要不要稱上十斤?」
但也有很多人衣服顏色相同,只有胸前的圖案不同。
「大明朝廷的公文里說了,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任何人幹活都需要酬勞!」
只是當他再次見到故都之時,險些認不出曾經的故都。
賣鹽小販聞言冷哼一聲道。
朱元璋為此下了幾次嚴令,但依然沒有制止這股歪風邪氣。
「俺想好了,好好乾上幾年,攢夠了工分也不抵消賦稅,而是把小兒子送進官學去讀書,將來讓他考取個功名!」
服制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華夏所特有的文化,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因為受中原王朝影響,也高度借鑒了大明的服制。
「陛下請隨微臣來……」
「哦?」
自此,這片土地上再也沒有木思林https://m•hetubook.com.com文化!
「俺們大明朝廷就是好,說不徵發徭役就是不徵發,給官家幹活還給錢,嘿嘿嘿嘿……」
按道理說,大明皇帝陛下更應該懂得愚民之道啊,怎麼大明孫皇帝反其道而行之,彷彿生怕百姓知道的少似的……
鴻臚寺的官員聽聞帖木兒到達,趕忙跑過來迎接,聽到帖木兒這般說,趕忙附和道。
「當然是無償招工!」
「這些鹽就是託了咱大明皇帝的福,他看咱們康居地區百姓太苦了,特意號召大明商賈賠本賣給咱們鹽,咱們百姓才能吃上這麼好又這樣便宜的食鹽!」
帖木兒也聽過一句大明名言,叫什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帖木兒不知道的是,勤勞的老朱皇帝陛下,不僅給官員制定了穿衣服的標準,甚至還給老百姓制定了一套,甚至細到老百姓穿什麼材質的鞋子都規定了……
「哦,陛下是說我們的官服吧?」
「因為官學讀完了就能當官,如果參加科舉考試,還能當大官!」
「小兄弟能不能說說,為啥這麼好的鹽賣這麼便宜?」
「確實是好鹽,而且是上等青鹽!」
雖說大明嶄新的界碑給了帖木極大的刺|激,但帖木兒是何許人也,一生當中不是在征戰,就是征戰的路上,豈會被這點小挫折打敗?
這種體制非常好,等回去自己也得試著推行一下。
青鹽乃是井鹽經過過濾加工提煉出來的,放在大明前些年也是高檔貨。
帖木兒好奇的叫過路邊攤販。
「哦,我們皇帝陛下不喜歡城內的嘈雜,在城外僻靜處修建了新的行宮。」
早些年只有海商才能帶回來的稀罕物,比如說大明的瓷器、絲綢、優質紙張等等,此時竟然堂而皇之的擺在小攤小販的車上沿街售賣。
這是要徹底消滅撒馬爾罕的文化傳承啊!
對於帖木兒的動作,朱允熥早就通過遍布各地的情報網知曉了。
帖木兒感覺自己學到了了不得的知識,所有官員都按照規定穿衣服,豈不是說皇帝陛下一眼就能看出這個人是什麼級別,甚至是什麼職m.hetubook.com.com務?
還有一點讓帖木兒也非常困惑,那就是大明無處不在的學者。
然而現在的城牆……
「帖木兒那老東西既然在皇帝位置上,他乾的不好就是有罪!」
如果這次能從大明……呸呸呸,能從撒馬爾罕回去,自己也要搞一套類似的制度,讓帝國的官員都按照規定穿衣服!
這些學者彷彿帶著虔誠的信念,在康居城各地區傳播知識和文化。
他就看到好幾個學者,苦口婆心的勸學生們上課,教他們知識。
兩相比較之下,自己較那個小了自己幾十歲的「孫皇帝」,還真是差了不止十萬八千里。
更讓帖木兒感到恐懼的是鹽!
即使現在自己重新帶領大軍殺回來,這片土地的百姓也會拿起刀槍,幫助大明人來攻擊自己!
民間百姓崇尚奢華,各種絲綢的鞋子琳琅滿目,很多奢華的婦人還會在鞋子上用珍珠、翠玉點綴。
帖木兒進入大明範圍呢,就受到了大明軍隊的特殊保護。
自己治理這片區域幾十年,也沒修建過如此平坦堅實的路啊!
帖木兒繼續坐著馬車趕路,觀察著沿路兩旁的變化。
因為大明官鹽不論產量還是質量,以及價格都完爆私鹽。
一公一私,互為補充。
私塾培養大量識字的人,官學從這些識字的人里優中選優,選拔能當官的人才!
帖木兒來到昔日的皇宮,他本能的以為朱允熥會霸佔這座皇宮,可當他來到此地后發現,皇宮竟然被改造成了官府辦公的衙門。
帖木兒經過三天的趕路,終於來到了闊別已久的撒馬爾罕。
這些都是大工程,在帖木兒時期,這都是強迫百姓們乾的活,怎麼到了大明手裡就換成了招工這種形式?
怎麼說呢,也不能說修的不好看,只是和城內圓頂建築有點不搭調,感覺像是兩個世界的景色拼湊在一起似的。
「你說的那些是私塾,私塾是靠學生數量掙錢的,每個先生教的學生越多,官府每月發的錢就越多。」
「需要多久能見我?」
「在我們大明,官員辦公時所穿的衣服是有著嚴格規定和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