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巨星的隕落(3)
身體上的病痛,常常折磨他徹夜難眠。好幾次李治服侍他喝葯,他的頭上都是大汗淋淋。
余紅盯著李績的筆頭,看見他的手停頓一下,悄聲道,「牛馬車從小道上運輸,費時費力,以小女之見,最好是利用船艦,在水上運輸。」
王德接旨,一看,原來是作戰指令。
眾人不知何事,紛紛駐足耳視。
加上李二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實在是無法親臨前線。
雖不說他自幼跟著山神廟的師父學習相術,就是滿腦子的前世史學常識,他也明白,攻擊高句麗靠一場戰役的勝敗,是不可能一勞永逸的。
余紅在張府的大殿里踱著碎步,七步之內,她莞爾一笑,「隋王朝末年,只有劍南道沒有變民起兵;前些時東征,劍南道也置身事外,哪裡居民富庶,富家上萬戶不止,應由他們負責建造船艦。」
本來喜興的面色忽然暗淡下來,未等王德據實轉告,身後忽然響起武才人等嬪妃的哭喊聲,「來人吶,陛下昏厥過去了,眼神快不行了,快叫御醫,快啊……」
終南山。
自從她進了皇宮當御醫,就一天沒有消停過。不是查閱古籍,就是尋醫問診。
藥方子https://m.hetubook.com.com收集有幾百條,就是無法徹底根治李二的疾病。
凡人皆有一死。
這是時空輪迴的結局。
然後,不顧李二疲弱的身軀,冬天里的三把火又燒起來,溫暖著他的一片冰心。
半個月的時間,李二帶病辦公。
李績點點頭,蘸好筆墨,就在黃麻紙上運筆。
「自古以來,戰爭都是殘酷的。不僅要犧牲,還有損耗國力。特別是大軍遠征,必須儲備一年以上的糧食、服裝和草料,牛馬車輛都無法運輸這麼龐大的數量。」
他大聲喊道,「王公公,快去通知御膳房殺豬宰羊,把翠微宮的御酒搬出來,晚上在杏花村擺酒,我要犒賞諸位大臣。」
最終捉拿住安市城的城主楊萬春,等到凱旋時,親自送給李二審問。
李績有點懵懂。
因為,長時間的談話,會影響李二的身體,他只好通過筆墨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快說,我還記得那個回復陛下呢。」
李績何等的精明。
畢其功於一役,是李二理想上的想法。
從早到晚,不是接待京都的大臣,就是接訪各州縣的地方州長、刺史和縣令和-圖-書。
李績在張亮的府邸上臨時休養,在一個晨曦微露的早晨提筆給李二寫信。
武才人一刻不離其左右,每當這時,她都會心疼地為李二擦去眼淚。
接著前線傳來捷報,李績率領的東征軍勢如破竹之勢,在高句麗獲得十三戰大捷。
王德一彎腰,笑容可掬的給李二作揖。
大規模用兵,已經不現實。
「好孩子,您真孝順。有您這種態度待我,我也就放心了。」
武媚、小微姑娘、紫菱等人忙著給李二扇風,王德不敢怠慢,將一盆大冰塊放在房間里。
「王爺,別急嘛。心急可吃不了熱豆腐。」
說是放心,壯志未酬身先死,他能放心的下嗎。李二好幾次在深夜哭醒。
果然,李績的手書遞到皇宮裡,李二連續閱讀三遍,接著,拍案而起,「好一個靖王爺,神人也。」
……
「是啊,」李績抬頭看了一眼余紅,佩服道,「水運,載貨量大,且運輸費用消耗小。東海沿岸,有我大唐緝私隊護駕,加上渤海國海船的支持,直接從萊州、密州、登州起運,經過渤海海峽,運抵卑沙城、青泥浦、都里鎮等港口。」
「雉奴,您得注意身體啊。」
來人https://www•hetubook•com•com匍匐地上,以頭搶地而哭。
除了按時催促李二服下丹藥,就是用中草藥泡水,讓小宮女為李二沐浴。
余紅面色通紅,興奮道,「是啊,軍需品儲存在那裡,可以直接從水路進入高句麗境地,保證戰爭需要。」
帝國的長安城連續三年大旱,長安縣、萬年縣、藍田縣鄠縣、盩厔、武功、鄭縣、華陰等縣區,匪患死灰復燃。
「東征計劃就這麼定。傳旨!」
總結歷史經驗,大戰需要長久的準備,一戰成勝,只是偶然。
李二終於起身,擱筆。
余紅端來一碗薏米粥,心疼地安慰李績,「王爺,與皇上對話,措辭不要太激烈。您和他的交情很深,他可能更接受不了您的嚴厲措辭。」
李二在李績的上書上,大筆一揮,簽字批准。
遠征高句麗的戰局進展順利,李二覺得身體恢復尚可,就從終南山翠微宮,返回太極殿.
「王公公,傳旨宮廷禁衛軍總部!」
佔山為王者,以及各路幫會,開始露頭。
「孩子,回去休息吧。」
她猛地閉上眼睛,然後猛然睜開,「王爺,有了。」
夜以繼日的思考,馬不停蹄地考察,幾經周折和反覆醞釀,李
hetubook.com.com二終於完成帝國的政權結構重塑和東征高句麗二件大事。
這時王德走進地上之人,悄聲吩咐,「房小侄,你看啊,陛下剛剛從山南回宮,這還沒有坐下,您能否等一會稟報。」
李二派右領左右府(衛軍第十六軍)主任秘書(長史·正七品上)強偉,前往劍南道砍伐樹木,建造船艦,大船艦有的長一百尺,寬五十尺。
余紅一伸手將黃麻紙鋪開,「那就實事求是的寫。發展是主要的,戰爭能打就打,不能打,也不要盲目東征。西域的戰爭,還沒有停止,東西兩線同步作戰,務必造成兵力分散。要想集中優勢兵力,精準打擊高句麗主力部隊,恐怕很難。」
此時的帝國,經不起折騰了。
一面指揮各地打井抗旱,一面安排民部、吏部等衙門賑災放糧。
地上那人紫袍拖地,面帶淚痕,「王公公,家父快不行了。已經禁食三日了。」
紫菱身穿長衣,表情嚴肅地觀察著李二的面色,心裏謹記李績的交代,他的面色一旦灰暗,就要馬上實施急救。
李二聞言,大驚失色。
每當李二當面說著體己的話,他看著憔悴的李治,心裏都是牽挂和不舍。
另派使節畢尚輝督運這些船艦,和圖書穿過巫峽,經江州、揚州,直駛萊州。
「是,陛下。」
可謂是夙夜在公。
李二一身水洗綢常服,頭髮高高的挽起來,盡量顯得乾淨利索。
「什麼有了?」
李績喝了一碗薏米粥,沉思一會,「余紅,我不會直接否定陛下的想法。不過,我不贊成窮兵黷武。雖然,李二有一千個理由說自己是正義之戰,但是,唐帝國的民眾需要休養生息。打仗,打的是金錢。我看,帝國的府庫已經入不敷出了。」
急令劍南道、江南道沿江諸州,指定專人負責艦船製造和運輸。
李二領著文武大臣從終南山進城,剛剛下榻玉華宮,門外傳來一聲驚呼:「報,陛下,大事不好。」
翠微宮裡暑氣未消。雖然三伏天中伏過半,這秋老虎還是很厲害。
「余將軍,您可是宰相肚裡能撐船。好好,這下,可是解決了皇上的心病了。這造船的問題一旦解決,二次東征,也就有了完善的方案。」
能搶在死神降臨之前,完成心愿,這就是李二此時的心境。
明日拂曉。
「扎!」
說干就干,李二多年養成的習慣,就是勤政。哪怕病倒了,也常常帶病處理奏章、批閱公文。
余紅笑道,「我說的是負責造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