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雄圖大業
第五百零三章 遼東各方因勢而動
數十萬人的遼州新民,成了楊集的巨大負擔不說,還把他的手腳死死的綁住了,這讓他怎麼打仗?
以前它東接契丹、西至突厥、南抵燕山、北達霫族,但是契丹被大隋佔領以後,就像是個葫蘆楔入大隋東北部,而小小的葫蘆口,則是它和突厥、霫族溝通的所在,如果大隋不高興,就能輕鬆把奚族困死在裡頭。
「與我有何干係?我現在只知道遼州數十軍民即將要與外敵作戰,而他們此刻,正在等糧食吃、等衣服穿、等武器打仗。」楊廣冷冷的掃視大家一眼,說道:「至於其他的,我一概不管,否則要那些地方官何用?傳令下去,平州、營州官員若是膽敢貽誤戰機,先把刺史、總管給我砍了。」
奚族控制的範圍位於幽州、檀州、玄州、平州、營州的燕山以北,雲州以東、遼州以西,也就是後世承德一帶,這裡有巍巍青山和一望無際的草原,十幾條大小河流穿流其境,使它森林密布、牧草豐美、土地肥沃,是一處超過契丹的極佳的棲息繁衍之處。
奚族源自東胡、為鮮卑宇文部之後,在其存在的千多年時間內,經歷了曲折的形成和發展、衰落和融合的過程。後來在爭戰中逐漸形成了五大部落組成的聯盟,五部分別是辱紇主、莫賀弗、契箇、木昆、室得。而到了周、齊、陳時期,五部更名阿會部、處和部、奧失部、度稽部、元俟折部。其軍事實力與契丹旗鼓相當,有時還稍過之。
「大王!」不等達奚景出帳,一名信使快步進入大帳,大聲道:「啟稟大王,有粟末靺鞨使者忽賜泰求見,使節團已經進入大安縣北部。」
在楊集看來,突地稽是一員不錯的統帥、酋長,但終究『國力』不足人、縱深也不如人,當高句麗甲騎大舉出動,便敗了。
這理由好生霸道,但卻讓人無言以對。
楊集和郝瑗相視一眼,能夠看到對方眼中喜色,楊集當即向他說道:「我要接待奚族大酋長,你先去大安縣,代我接見忽賜泰、了解對方情況。」
「末將有一個辦法!」段德操說道:「現在冰天雪地的,糧草運輸確實比較困難。不過我們可以用雪橇在白狼水、濫真水的河面上行走;至於陸路,反而是比冰凍的河面軟,不利於負重的雪橇行駛,但是我們可以事先可以劃出道路,然後反覆潑水,只要凝凍成冰,其堅硬光滑程度,必不弱於河面。」
簡直不像話。
楊集目光看向達奚景:「達奚將軍。」
楊集苦笑道:「煩惱的事情可多了。豈止是戰局啊!」
楊集正要進行戰鬥部署,一名斥候旅帥從外面步入大帳,行禮道:「啟稟大王,奚族大酋長奚仲率四部酋長求見,如今已出朝陽縣境,正往黃龍奔來,這是他們呈遞的『國書』。」【注】
皇甫無逸見楊集不說話了,於是建議道:「大王,現在大雪封路,道路極是不便,不如等到春天再出兵,大王以為如何?」
楊集目光看向楊元弘,說道:「楊縣令,李崇屯到黃龍城的路段,由你率黃龍百姓『潑水鋪設』。」
這生意,划算。
但是不管如何,楊集都覺得奚族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只因奚族的存在,已經成為大隋東西和-圖-書方溝通的最大障礙。若是將它納入大隋版圖,那麼大隋的版圖不僅變得更加完善完美,而且走向高句麗的道路也變成兩條——一條是燕山以南的遼西走廊,一條是燕山以北的戰略通道。
看完書信,楊廣明白楊集已經做了萬全準備;如果高句麗真的膽敢開戰,那麼大隋折損的也只是大安縣百姓,可是對於高句麗來說,卻是傷筋動骨。
「大王!」這時,郝瑗、李大亮、宗羅睺、朱粲、沈法興、達奚景、段德操、皇甫無逸、楊元弘和涼二代們魚貫而入。
「此法甚好!」楊集向皇甫無逸吩咐道:「立刻向幽州、玄州、平州、營州、檀州下令,讓各州各縣分段運輸,而方法,就是段將軍所說的。」
「眼下的遼東戰局嚴峻,如果等到道路暢通再行軍,粟末靺鞨早已是高句麗的了。到時候,有再多的糧食也沒用!」楊集冷冷的注視著皇甫無逸,說道:「涼州的冬天比幽州更冷、道路條件更不好,可是涼州軍民依舊能夠在吐谷渾雪域高原作戰,為何幽州軍民就不行?」
此番奚族大酋長自己送上門來,誠可謂是及時雨哪!
大興宮、千秋殿內,楊廣正與太子楊昭、議事堂諸相、六部尚書、諸多大將軍商議東北軍情。
「卑職遵命。」郝瑗應命而去。
而高句麗是中原大戰的最大獲益者,他們得到了大量的避難人口、大量先進的農工技術,若是他們佔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定然大力開發,使之成為重要的產糧基地。
「回稟聖人!」段文振拱手道:「滕王在戰爭之前,以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的名義、從黎陽倉調集五十萬石糧食北上,但因為數量巨大,又逢大雪封路,故而只有三十萬石到了幽州,而幽州各州也紛紛將本地官倉運至作戰前沿,據說平州臨渝關屯有三十多萬石,如今正設法北去遼州黃龍城。」
楊廣接過書信,打開細看,這是楊集親筆寫來的書信,上面詳細的寫了遼東的情況:首先說高句麗處於南北對峙的格局,兩派爭權極其嚴重;在對待大隋的態度上,淵氏為首的北方派主戰、高氏為首的南方派主和,如今主和派佔據上風。只要大隋沒有主動進攻,那麼全面戰爭就打不起來,請朝廷大可放心。
眾人:「……」
……
段文振說道:「聖人,現在大雪封路,微臣認為運力有限,能否先把應急之糧送去?後面……」
「以戰養戰、就地解決!」楊集說道。
楊廣估算了一下,沉聲說道:「糧食數目差不多,但運輸速度太慢了。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這三十多萬石糧食運到遼州作戰前線。」
眾人聞言,不禁嚇了一跳。
當然了,他也能從幽州、玄州、平州、營州、檀州運糧入境,但朝廷答應的糧草因為道路被冰封的緣故,都被卡在中途了,若非如此,他們哪有什麼糧食之憂?
處於南方的粟末靺鞨文明程度較高、對隋朝的實力也比黑末靺鞨了解,他們不願屈服於高句麗、參与到兩強之戰中,故而長期遭到高句麗、黑水靺鞨、契丹攻伐。
郝瑗見楊集愁眉不展,便問道:「大王可是為遼東戰局而煩惱?」
「……」眾
和-圖-書人聞言,頓時面面相覷。
李大亮詢問道:「大王,要不要去接他們?」
最後說遼州東山縣、燕州、營州、平州戒備森嚴,高句麗軍即便是主動進攻、殺進遼州,受損的也只是新四縣而已,而在戰爭之初,他能夠搶先把黃龍、朝陽、赤峰三縣的百姓轉移到南方各州,所以最終受損的,其實只是大安縣的百姓,但是在高句麗軍進軍之時,他完全可以放棄大安縣百姓,率領大軍殺入人口密集的遼東,來他個互相傷害,看誰最先支撐不住。
說起來,他對於楊集的闖禍的能耐,早就完全免疫了,就算那廝現在殺入遼東,楊廣都不覺得有什麼意外。相反,若是那廝不搞出點事情,那才叫太陽打西邊出來。
劉權在涼州的時候,是個堅定的改革派,入京后卻當起了衛尉少卿,整天無所事事、異常苦悶;於是在楊廣把楊綸調為冀州大總管之時,楊集把他推薦去了冀州。
對於楊集搞事的本事,大家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楊集聞言,從旅帥手中接過信箋展開,一目十行的看了下去,臉上不禁露出了一抹笑意:「我還以為奚仲繼續裝死呢!想不到他終於還是來了?」
「卑職遵命!」皇甫無逸應道。
「閉嘴!」楊廣目光凌厲看了段文振一眼,「你的意思是讓遼州軍民餓著肚子作戰?」
「聖人,滕王發來戰報,稱是從冀州各地集結了三萬大軍,從時間上算,此軍應當到了瀛州一帶,幽州各州已經籌齊了各種物資、兵器和糧食。」段文振向楊廣彙報冀州、幽州的備戰情況。
楊集將信箋交給郝瑗,微笑道:「我們在契丹的表現,讓奚族害怕了,他們擔心自己成為第二個契丹,便跑過來『暢敘友誼』。對了,他們這次還帶了十萬隻羊、萬斤肉乾前來犒軍呢。」
「大王,奚族此來,所為何事?」郝瑗見楊集露出了笑容,好奇的問道。
雖是如此想,可楊廣心裏還是有些後悔了;他後悔自己不該在局勢未明之際,就移民過去。
楊集看了眾人一眼,擺擺手道:「大家都坐吧!」
楊廣一邊聽著眾臣議論,一邊神情悠然的喝茶,他既不動怒、也不詢問。
楊廣並不打算把這封信給大家看,只因這封信的內容牽涉到高句麗太多內幕消息,尤其是乙支文德之死,能夠令高句麗北南兩派進一步決裂,若是給大家看了,難免會有人傳出去,這樣便破壞了楊集嫁禍於淵子游的計劃了。
第三點,則是介紹起了粟末靺鞨,並說突地稽擁有五萬青壯,可從北部威脅高句麗軍,突地稽已經準備了。
對此,他也有點傻眼。
他打了這麼多年的仗,全部是在敵境搞破壞,根本就沒有什麼後顧之憂,哪怕步迦可汗南侵涼州那一仗,也是陰世師、張須陀他們主防禦,至於戰前的糧草物資準備工作,全都與他楊集無關。
默然半晌,遼州長史皇甫無逸向楊集拱手道:「大王理由充分、合情合理,但是大軍的糧草如何解決呢?」
「段司馬,新兵募集得如何了?」高句麗大軍壓境,楊集自然不是什麼事都不做,他這些日子也讓段德操令各縣丞從新民之中募集青壯,準備將之打造成府兵https://www.hetubook.com.com。
「喏!」眾人見楊廣語氣和緩,心中都鬆了一口氣。
要是任由高句麗將之佔領,那還得了?
……
【注:奚族是五個大部落組成的部落聯盟,南北朝、隋朝時期,大酋長由阿會部酋長長期擔任,他的尊稱其實叫做『莫賀弗』,而另外四部酋長的尊號則是「俟斤」。為了便於識別、閱讀,所以用大酋長、酋長來稱呼。】
以異族的復秉性來說,他若不退,粟末靺鞨另外七部恐怕也不會和他奮戰到底了。在楊集看來,突地稽最好的出路就是在高句麗合圍之勢未成之時,退回老營,否則,粟末靺鞨必亡。
冀州軍目前由冀州大總管府的司馬劉權統領,劉權文武雙全,兼通軍下,曾任甘州刺史,這也是楊集的老部下。
「末將遵命!」
「聖人,遼州急報!」此時,楊安拿著一封信,步履匆匆的走了進來。
現在好了!
「末將在!」達奚景連忙起身。
「衛王已經有了萬全準備,大家儘管放心。不過臨渝關的糧食還是儘快運輸過去。」楊廣收好信件,緩緩的向大家說道。
「大王!當初遠征高句麗時,敵我雙方都準備,我軍將士因為糧食藥物運輸困難而失利;而高句麗卻用修築軍堡屯糧的方式,步步為營向的向西北方的遼東運輸,最終解決了糧食物資的問題。卑職認為這種辦法值得我們效仿。」段德操起身道:「遼州最大的困難就是地廣人稀、百姓又是初來乍到,幫不了大軍,如果不能解決糧食運輸問題,是鬥不過高句麗的。而高句麗早已將遼東打造成了鐵桶般的江山,他們兵多將廣、無缺糧之憂。兩相對比起來,哪怕我們在最初的時候獲勝,可是後面,也會因為後勤根不上而失利。」
但是楊廣心中也清楚,楊集其實並不是一個無事生非、無中生敵的人,只不過他總是愛把小事無限擴大罷了。就拿現在來說,大抵是高句麗在某些地方惹火了楊集,然後楊集搞出了什麼過激反應,於是高句麗就氣急敗壞了。
本來,楊綸和劉權的主要使命是訓練新軍、把涼州的成功新政在冀州推廣,可是他們上任不久,契丹軍南侵營州了,所以兩人又急沖沖的率軍北上。
也是在那個階段,阿會部脫穎而出,成了五部之中實力最為雄厚的部落,而阿會氏也成了世襲的聯盟酋長,從阿會部貴族把「阿會」姓更為「奚姓」來看,阿會部已成了可以左右「奚國」的勢力。
這個傢伙,西北的爛攤子還沒有收拾乾淨,竟然又去東北搞出一個大亂子。
遼東這段時間變化太快,在楊集原來的計劃之中,粟末靺鞨的作用是輔助,從遼水平原牽制高句麗軍,以減緩隋軍冰雪融化之前的壓力,就算是打,也是等大隋和高句麗達成默契以後,不料雙方竟然打了起來。
其次說是乙支文德偷渡遼州,企圖出使突厥一事,然後再敘說殺掉此人的種種好處;
兩人不敢怠慢,接下命令,立即告辭離開。
高句麗這一連串動作,根本沒有給突地稽太多反應時間,單純從戰爭的角度上說,楊集認為高句麗此戰打的十分漂亮。如今的突地稽敗局已定,他的盟友一是準備不足和圖書,二是出於自保起見,只怕是不會支持他了。
「赤峰、朝陽、黃龍、大安四縣百姓皆是剛剛搬遷至此的新民,他們現在家沒有、田地也沒有,人心惶惶的,青壯們哪能放心家人啊?」段德操拱了拱手,苦笑道:「正是這個原因,所以我們在全州募兵,也只招募到四千餘人,而且還是未經訓練的普通百姓,他們怕是難以擔負起作戰任務。」
楊集聞言,久久無語。他知道皇甫無逸不是在這裏潑冷水,而是提到了實實在在的關鍵問題。
要是粟末靺鞨亡了,那麼高句麗軍北上之路就會徹底貫通,佔領靺鞨諸部所佔據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而那兩個平原早在秦漢時期,就有了較為完善的農業、牧業體系,東漢末年至隋,中原軍閥混戰,許多遼東人到那裡避難。他們帶去的鐵農具,又推進了農業的發展。
「卑職遵命!」
在與契丹軍作戰之時,冀州軍、幽州軍是隋朝這一方的主力軍,但由於冀州軍是一支全新的軍隊,他們在精銳、配合作戰等方面都不如幽州軍,所以在戰鬥折了兩千多人;戰後,楊綸回了冀州,而這支軍隊他們的駐地是大安縣的大安城,主要是防備南夫余城的高句麗軍。
這些日子以來,隨著幽州軍情不斷送來,也使朝廷重臣對於當前局勢知之甚詳,大家都沒有想到區區一場報復之戰,會演變成遼東大亂的局面。
從實力對比上說,粟末靺鞨沒資格和高句麗比,可是突地稽愣是打了一個開門紅,趁著淵太祚北上之際,於後世的長春地區打贏了一場大勝。然而淵太祚穩打穩拿以後,粟末靺鞨變成了一面倒的潰敗,被對方殺到了北夫余城下。
「大王,如果和高句麗起了衝突……」段德操猶豫半晌,說道:「我大隋好像是師出無名吧?」
更要命的是,他在楊集出征之前,信誓旦旦的說『你只管打仗,後勤物資我包了』。可是大雪封路,導致南方的糧食運不上去,這就讓他覺得自己失信于楊集,心裏很是過意不去。
「四千?夠了!他們雖然不能作戰,可是用來守城的話,自然是不成問題的。」楊集點了點頭,向段德操說道:「我欲率左衛將士北上大安縣,前去接管冀州軍,設法和突地稽取得聯繫。你則率領幽州軍守衛黃龍縣,訓練新兵,同時充當我和李總管溝通的橋樑。如果打起來,我會第一時間向你下達作戰指令。」
遼水大營的中軍大帳之中,楊集正站在透亮的門口,觀看木架上的遼東地圖。
「段將軍既然想到了分段運輸的辦法,具體又如何運輸呢?」楊集點了點頭,他很欣賞段德操實事求是的態度,並沒有因為高句麗是敵人就把對方的良方一律排斥;更重要的是,他不像皇甫無逸那樣一味的逃避,而是給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史上的高句麗就是因為突地稽南遷,就是這麼輕鬆佔領兩大平原的,在楊廣遠征高句麗的時候,黑水靺鞨就出了將近十萬人的大軍助戰,而到了李世民遠征時,黑水靺鞨則出了近二十大軍。由此也可見,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即便是在這個落後的時代里,仍然擁有巨大的潛力。
段文振嚇了一跳,行禮道:「微臣不敢!」
和_圖_書「聖人!」蘇威連忙拱手道:「如果要在冰雪融化之前把這些糧食全部送達遼州,至於還得再征數倍民夫。」
這一敗,粟末靺鞨所控制的地盤大亂,淵太祚趁勢接收地盤之餘,同時兵臨城下,導致突地稽根本沒有多餘時間去召集伯咄靺鞨、安車骨靺鞨、南室韋等盟友。
郝瑗暗自一笑,自家大王總愛說「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才是王道」,但是當事情一來,他比任何人都積極、比任何人都賣命,遼東之戰本與大隋無關,可他這幾天不自覺的帶入了軍事統帥的角色之中,比起坐鎮遼州東山縣的幽州總管李子雄,還要著急幾倍。
「什麼叫師出無名?」楊集冷哼一聲,說道:「粟末靺鞨快要死了,如果突地稽在『臨死』前把粟末靺鞨獻給我大隋,那麼粟末靺鞨的每寸土地都是我大隋的。高句麗擅自進入我大隋國土、悍然襲殺我大隋百姓,實乃是大不赦之罪,我作為幽州最高軍事長官,自然要起兵討之!」
權力的集中,也使奚氏野心壯大,他們和契丹誰也奈何不了誰,最終結盟南下中原,屢屢成為突厥汗國、契丹、高句麗的急先鋒。這次契丹南下,名義上大隋臣服的奚族似乎也參与了,只不過他們不像契丹那麼醒目而已。
眾人聞言大喜,大家正為糧食擔心,不料奚族竟然這麼識趣。
「你帶左衛將士去迎接奚人,讓他們看一看我大隋精銳的鼎盛軍容。」
楊集默然點頭,黑水靺鞨諸部被處於鼎盛時期的高句麗征服,被迫臣附於高句麗,在隋朝與高句麗的多次戰爭之中,他們都是作為高句麗的僕從軍參戰。
「糧食籌集了多少?」楊廣問道。
這支軍隊加上左衛將士、王府親兵,足有兩萬三四千人左右,要是跟高句麗軍發生衝突,至少可以從大安縣抽出一萬五千名士兵充當機動兵力。
「但是大王,據卑職所知,粟末靺鞨很窮,恐怕我軍士兵,所以糧草還得靠自己。此外,遼州新四縣有十二萬戶、五六十萬百姓,一旦大戰爆了,他們也要入城避戰,由官府供養。到時候,糧食若是供應不上,又該怎麼辦?」皇甫無逸看著楊集,續道:「如果只是小規模衝突也就罷了,若是爆發全面大戰,高句麗軍一定會殺入遼州,斷我糧道,光靠現在的糧食,怕是無法供養軍民食用。」
剛才,真是好生嚇人。
「我只管打仗,至於糧草,是你們遼州官員和各州官員之間的事,我不管,我只要你們給我足夠的糧食,哪個州的官員膽敢誤了時間,我砍了他。」楊集無計可施,索性耍賴了起來。
當然了,楊廣也明白楊集愛民如子,所謂的放棄,其實是無奈的選擇;若他在關鍵時刻這麼選了,那才是一名統帥應有的心理素質,不然的話,楊集就不是一名合格統帥。
郝瑗走到楊集身邊,抬眼看了看地圖,向楊集說道:「大王,就算突地稽退守老營,但淵太祚定不會給予突地稽捲土重來的機會。若是突地稽亡了,高句麗在遼東的聲望必然大漲,而黑水靺鞨聯盟本就臣服於高句麗,我們要是放任不管,只怕粟末聯盟里的伯咄、安車骨、拂涅等部也會投降高句麗。屆時,必然對我大隋幽州造成巨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