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隋主沉浮

作者:碧海思雲
大隋主沉浮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雄圖大業 第八百六十九章 高句麗倒,大隋吃飽

第四卷 雄圖大業

第八百六十九章 高句麗倒,大隋吃飽

每名士兵都不自由主的的挺直腰桿,身姿挺直如長槍大戟、巍峨如一道堅不可摧卻又無堅不摧的鋼鐵長城。
「現在還不是時候!」楊集搖了搖頭,說道:「東征戰役剛剛結束,安東都護府諸郡人心未定,百姓對我大隋普通抱以觀望的態度,若是我們現在強行把百姓北遷,恐生波折,等到徹底安定下來,再利用『土地肥沃』、『田地多』、『北方無戰事』等口號誘使百姓自願北上。更重要的是南北不合已久,擅自把南方人北遷,極可能造成遼東平原大亂。你忘記當年六鎮人口進入中原的後果了?」
「那就這麼定了!」楊集向周法尚說道:「周總管,這幾天天氣晴朗,浿水的水位以肉眼可見速度下降,再這麼下去,我擔心大船開不動,你先把讓裴將軍將五牙戰艦開去牛山港待命。」
作為歷史大事件的參与者、勝利者,隋軍將士這些天都有一種莫名的激蕩卻難以言喻的情緒;這種情緒,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知是什麼、又該如何宣洩!
楊集喝了一口水,向還在兼任遼東道行軍長史的韋津問道:「韋長史,我們在城裡究竟繳獲了多少?都清點好了嗎?」
「皇城」一座大堂之內,楊集和楊綸、楊靜、裴矩、楊義臣、于仲文、李子雄、李景、崔弘升等人以主人的身份坐在主位之上。
這幾天時間,韋津與隨軍文官日以繼夜的統計戰利品,已然弄得臉頰凹陷、雙眼布滿了血絲,整個人似乎蒼老了十多歲。而被抓了壯丁的房彥藻和房玄齡也好不了多少,只是這對叔侄的目光卻是堅定了幾分。
這時,楊綸向楊集說道:「帶方郡少說也有六七十萬人,而且他們是世世代代生活『浿水—平壤』一帶的高句麗人。他們現在自願留下,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厭戰和畏戰情緒十分嚴重,又見新羅和百濟的攻伐不休,再加上他們又對高建武沒有多少信心,故而留下來。一旦高建武在漢城立國、新羅和百濟退兵,極有可能出現大規模南遷。依我之見,最好是將一半以上的人口遷往土地肥沃的襄平郡和玄菟郡,以免便宜了高麗。」
「稟大王!物資實在太多了,卑職等人根本忙不過來。」韋津起身一禮,帶著和*圖*書幾分幸福的煩惱說道:「不過如今已將官倉大致估算過,糧食和武裝裝備的出入應該不大,然而來自各個貴族的物資,卻是過於散亂,至今還沒有一個精確的數目。」
楊集微笑道:「你在關鍵時刻審時度勢,努力自救、努力為大隋建功,遠比野心勃勃、志大才疏的高元聰明,這也是你能夠出任高麗王的根本原因!希望你能繼續聰明下去,不要學高元!」
軍民、兩軍如此一起努力了三天時間,不但讓高句麗對隋軍、隋朝有了全部的認知、軍民懸著的心安定下來,而且還讓臭氣熏天的平壤城恢復了正常。
「喏!」周法尚抱拳應命。
最終統計下來,願走的人口只有十五萬左右。
高建武等人紛紛起身,一起行禮道:「卑職告辭!」
「聖人萬歲、大隋萬歲、衛王萬歲!」
到了第五天早上,久未露面的太陽終於破雲而出,露出了紅彤彤的臉蛋兒,絢麗的霞光灑落平壤城,驅散了城中一些濕意。
「萬歲……」
城裡議事大堂眾人的談話聲,早也被突如其來的山呼海嘯、慷慨激昂的的聲浪淹沒,眾人索性也不說話了,樂呵呵的出門觀看。
「聖人萬歲、大隋萬歲、衛王萬歲!」
平壤城內的數十萬兵軍看不到絲毫打贏大隋的希望,又被泡在水中十多天時間,對主戰一派更是怨聲載道;當水師全軍覆沒的消息傳來,更是沒有一絲一毫的戰心、鬥志,及至檀允等投降派屠了淵氏一族、宣布舉城降隋之時,全城軍民歡聲雷動,紛紛出聲支持。
當城內城外積水退走的第一時間,高句麗守軍在高岳的帶領下,盡皆出城投降、上繳兵器和盔甲,被隋軍帶去戰俘營集中關押,在關押期間,降於遼東的降兵負責安撫和洗腦,用扶余語向他們灌輸大隋王朝的安民政策、均分田地的政策。
高建武雖是高麗王,但是在大隋,他僅僅只是郡王級別,還沒有資格讓他和楊綸、裴矩相送,令道王楊靜送客,已是給他足夠多的面子了。
等到隋軍完全接管平壤城,再讓降兵們入城,他們面對各級將領的命令執行得一絲不苟,紛紛遵照命令修葺破損坊牆倒塌房舍、疏通排水道、清洗街道和_圖_書、賑濟孤寡、維繫治安……協助隋軍士兵安撫穩定百姓。
「末將遵命!」陰世師和楊善會起身應命,與韋津等人匆匆忙忙離開。
他們稍後就會離開平壤城、前去漢城籌備建國事宜,於是特意前來與楊集等人告別。不過比較悲劇的是平壤雖然擁有數十萬軍民,但是普通百姓和普通士兵對新生的高麗國十分悲觀,而且普遍都有故土情節,再加上他們這幾天與隋軍的相處和降兵的大力宣傳,最後自願跟高建武去高麗國的百姓只有一萬多戶、六萬多人。
自今天起,大隋王朝這駕高速行駛在懸崖絕壁之上的馬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高句麗都亡了,日後自然也不存在什麼「三征高句麗了」。但是與此同時,他也在慶幸——
等到將士們歡呼完畢,一行人復又回座議事。
說到這裏,韋津臉色忽然變得異常嚴肅起來:「不過與這些物資相比,更為珍貴的卻是古籍、字畫。王宮之中有個倉庫專門用來囤積歷朝歷代的名家字畫、名字孤本,甚至連商周鼎、春秋戰國竹卷都有,而我大隋,卻很難看到了。」
剎那之間,岸邊數萬將士組成的鋼鐵森林發出如同山崩海嘯的呼喝聲。
旁邊的裴矩想了想,問道:「諸事盡皆安排妥當,朝廷安排的駐軍也在路上了,大王打算何時班師回朝?」
……
守軍士兵從裏面打破了因為積水而開不了的城門、弔橋,檀允等人這才乘坐木筏出城乞降。而後,隋軍依約拔開一段堤壩,使普通江之水流入浿水。
高建武心下一凜,楊集這番話看似平淡、好友,但卻充滿殺意,若他自作聰明的學高元,高麗必亡。心念之間,欠身行禮道:「卑職能有今天,能當上高麗王,皆是聖人與大王之恩,大王教誨,卑職時刻記在心上!」
「還是你想得周到,卻是我急功近利了!」楊綸聽到最後這一問,心中暗自慚愧:當初六鎮起事被鎮壓下來以後,北魏朝廷將六鎮數十萬人強行押入中原安置,而這些桀驁不馴胡人的大舉南下,不但造成了漢胡的大紛爭,而且最終還形成了北周和北齊兩個政權。
「大王所言極是!」裴矩也是愛書的人,十分認可楊集的點評和_圖_書,他捊須而笑道:「也幸好是以這種方式結束了戰爭,若是水淹強攻,這些稀世珍寶多半被污水浸泡、多半被沖走。大王,務必將之保護好;若不然,我等連高句麗人都不如,甚至成為罪人。」
「你們即將遠行,我也不耽擱你們寶貴的時間了!」楊集向楊靜、楊義臣道:「道王、楊都護,你二人代我送高麗王出城。」
楊集沉吟半晌,說道:「海東半島背山靠海,礦藏豐富,盛產珍珠,而高句麗立國這麼久,又不斷掠奪中原、新羅、百濟、契丹的財富;不斷的騙取中原各個政權的封賞,再加上他們又沒有發生過激烈的大動蕩,所以有這家底並不意外。而我中原從漢末至大隋建立初期,幾乎都是在戰亂之中度過,這便導致許多珍貴的古物、名家孤本毀於戰火之中。從這個角度上說,高句麗在保存古物、孤本、文化傳承方面確實做了傑出貢獻。」
巨大的咆哮聲的聲震浿水兩岸,山河變色。
「謝大王!」高建武等人道謝入座。
「聖人萬歲、大隋萬歲、衛王萬歲!」
慶幸自己生在、長在十分開明的大隋王朝,否則的話,光是這句「衛王萬歲」就能讓他吃不完得兜著走。
「自然!」裴矩這話說到了楊集心坎之上,他向韋津叮囑道:「韋長史,所有物資都一一登記造冊,而這些古籍更是獨一無二的瑰寶,務必小心裝箱,務必將它們完整的運回洛陽。等到秘書省整理完畢,再酌情拓印、印刷出來,只有大量印刷、大量頒行天下,這些文化瑰寶才能得以傳承。」
楊集作為軍人、作為主帥,自是能夠感受到將士們的喜悅,也理解將士緣何如此激動,而他本人有著「先見之明」,他心中的喜悅較之其他人,更勝幾分。
「我打算分兵兩路,坐不了船的驍果軍和涼州、奚族、粟末軍由陸路北上,余者橫渡烏海湖。」說了自己的計劃,楊集又說道:「陸路漫長,耗費時日也多,三天後即可北上。而水路最多僅只要一天時間,等駐軍來了,再走也不晚。裴相以為如何?」
高建武那張憔悴的面容露出一絲複雜之色,他看了楊集一眼,畢恭畢敬的問道:「大王,卑職等人已經準備就緒,即將回國,m.hetubook.com.com但不知大王可有吩咐之處?」
楊集也去巡視過,各個倉城的物資的確非常多,要麼是堆積如山的糧食,要麼是成捆成捆的兵甲、帳篷、馬鞍和戰鼓等等,至於來自各個貴族的物資也是很多很多。
願意跟高建武南下的群體,主要是被剝奪一切田地和房業的高句麗貴族,不過他們走可以,但是只能帶走一成錢財,而他們奴隸也可自主選擇。
不久,高麗王高建武和檀允、高天成、高岳、權明等人入內,一起向楊集行禮道:「參見大王!」
過了一會兒,平壤城隋軍也紛紛應和。
一個多時辰后,直到高麗最後一人踏過浿水浮橋,消失將士們的視線之中,這種莫名情緒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
「聖人萬歲、大隋萬歲、衛王萬歲!」
各個貴族的奴隸如果願走,隋朝不會攔;如果留下來,則會成為大隋百姓,官府接下來會給他們分田地。
在檀允等人出城投降的同時,安東都護府大都護楊義臣走馬上任,和和楊綸、李子雄率軍接管平壤城防務,掌控了王宮、城中所有倉庫,接著又讓一隊隊遼東降兵宣傳大隋王朝政策。
這就是大隋鐵血雄師的本來面目,一支無敵于天下的百戰雄師。只要君王和主帥一聲令下,無論前方有什麼兇悍的攔路虎,都將在他們面前轟然坍塌、化作齏粉!
驀然,以老成著稱的楊義臣突然神情激蕩,他情難自禁的對著浿水振臂高呼:「大隋萬歲、聖人萬歲、衛王萬歲!」
「萬歲……」
楊集示意道:「諸位請坐!」
……
就算到了現在,士族集中的幽州和冀州還很排斥六鎮後裔,雙方的矛盾還在不斷發生,所以貿然強遷帶方郡的人口,實非好事。
「可以的!」楊集身邊最忠誠可靠的軍隊首推親兵和涼州軍了,但是他如果全部讓自己的人去幹這種事,哪怕最後分文不取也會惹來流言蜚語、授人話柄;他稍微考慮了一下,向陰世師和楊善會吩咐道:「陰將軍、楊司馬,你二人立刻抽調三千驍果軍、三千涼州軍協助韋長史,誰敢貪墨不法,殺!」
所以大家一商議,還是走為上策,以免一無所有。
高建武是高元異母弟弟,但是史上的高元暴斃之後,王位卻是由高和圖書建武繼承,而不是高元之子;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高建武自己的勢力並不大;要不然,高句麗五大部哪會擁立他為高句麗王?淵蓋蘇文又豈能輕易殺了他?
高建武等人之所以這麼急著走,抓緊時間籌備建國事宜只是一個借口,真正的理由有兩個:一是害怕百姓、奴隸反悔。二是城中倉庫有一百二十多萬石白花花的糧食、二十多萬套武器裝備、無數金銀銅鐵珠寶,但是楊集只允許他們帶走十萬石帶殼的粟谷、三萬套用過的武器裝備,余者皆歸大隋所有,而且看他這個樣子,也有反悔的徵兆。
「卑職遵命!」韋津抱拳應命,而後又請示道:「大王,物資實在是太多了,光靠卑職等人根本就忙不過來。如今戰事已畢、全城安定,且又好不容易遇到晴天,還望大王多派一些手腳乾淨、忠誠可靠的軍隊協助整理、搬運,唯有如此,卑職等人才能用最短的時間將之清點、裝箱。」
「你明白此理那是再好不過了!」楊集看了高岳等人一眼,又意味深長的向高建武說道:「四國已經達成盟約,國土也不存在多少紛爭,只要你盡到屬國的義務、每年繳足歲錢,作為宗主國的大隋也會堅決捍衛你高麗王的權力、高麗國的主權。」
裴矩默然點頭:「大王此法既不耽誤行程,又不影響這裏治安,我看可行。」
「喏!」楊靜、楊義臣起身應命。
舊高句麗、新高麗勢力的退去極具歷史意義,這不僅代表敵對勢力正式退出中原王朝的故土,而且也讓這片丟失了近千年的故土再一次回歸中原王朝懷抱之中。
韋津接著又有些風趣的說道:「卑職以前是韋家大總管,也算是一個見過世面的人,但是王宮倉城的珍寶還是僅卑職大開眼界,看得目不暇接。」
此時的高建武也擔心自己坐不穩高麗王之位,一聽楊集當著高麗重臣們這麼說,便知自己穩住了,當即十分激動的站起身來,深施一禮道:「多謝大王。」
「王宮倉城物品的數目雖不如官倉多,但是收藏之物儘是奇珍,那一箱箱珍珠、瑪瑙、寶石、白玉、翡翠、珊瑚、祖母綠、貓兒眼、青銅器、金器,那一箱箱金磚、銀磚;那一堆堆銅錠、鐵錠,著實是把卑職的眼睛都照花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