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隋主沉浮

作者:碧海思雲
大隋主沉浮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雄圖大業 第八百八十六章 蕭家姐妹連袂訪

第四卷 雄圖大業

第八百八十六章 蕭家姐妹連袂訪

其實竇威妻、侯莫陳毅妻也在盼著蕭穎辦慶生宴,可是面對這個強大的理由,她們和任城夫人一樣,都不敢開口了:蕭家素來以漢家正宗自居,最是講究漢家禮儀。要是聽了蕭穎這個理由,而蕭穎最後卻又辦上了,娘家絕對把這筆債算到她們頭上,然後叫她們回去狠狠收拾一頓。
既然裴淑英的父親和丈夫都這麼說,那麼這個消息極可能為真,竇太傅房枝繁葉茂,屬於是樹大有枯枝那一種,而引步迦可汗大軍南下、楊諒造反等大事都在默默地參与了,若是朝廷查出一二,問題可就嚴重了。
翌日早朝,楊廣處理了幾個議題,便公布了官場年審的時間、撤併冗餘軍府的決定。消息傳出,京城一時間議論紛紛、波譎雲詭、暗潮湧動。
楊集隨著對自身職責的熟悉,也漸漸不那麼忙了,而重心,又放到涼州官員的年審考評和隴西李氏身上。
任城夫人接過了話頭,向蕭穎說道:「後天是小妹的生辰,打算怎麼過?說起來,這還是小妹出嫁后,在京城過的第一個生辰呢。」
而竇威妻這話,是話裡有話,言下之意就是楊集入相后,所以「較之以往更為嚴格」,但蕭穎當著聽不出,她不輕不重的反擊道:「當官的,只要行得正走得端、遵紀守法,朝廷審核得再嚴格,那也影響不了自己。擔心的人,往往都多數是做賊心虛、經不起查。」
她對書獃子一般的丈夫不怎麼抱希望了,況且現在所任之職雖然是沒有多少實權,但品級不低,而且沒有風險,很符合丈夫的秉性、喜好,若是調到地方官府當高官,搞不好反而犯錯。
稍作停頓,蕭穎又道:「據我所知,姐丈所在的鴻臚寺也在緊張籌備款待各國使臣、述職朝集使諸事,想來也是忙得不可開交。他們兩個大忙人這些天相處的時間、敘話的機會,說不定比自家娘子還多。」
蕭家姐妹之間,也存在十分嚴重的鄙視鏈,論起以前的生存條件、生活條件,蕭皇后無疑是最慘的。她出生不久就被送了兩三次,要不是楊堅和西梁結為姻親之好、要不是那些梁國公主都跟楊廣八字不合和-圖-書,蕭家上下都不知道還有蕭皇后這個人,最後還是翻遍宗譜、找了好久才找到她的。
任郡夫人臉上笑容慢慢斂去,嘆息道:「還不是因為沖兒嗎?吏部最近要做年度審察、兵部最近要精簡軍府,沖兒所在銀城縣軍政都要查核!兒媳她放心不下,便去了雕陰。」
當她完成這些,竟然只是一個十多歲的小丫頭,如果她個男的,真不知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物。【史實】
貌似她夫家原本是用通敵方式照應楊集來著。
任城夫人也是個有見識的,她凝了凝眉,緩緩地說道:「是不是有例外,現在也不好說。不過好在我們家不怕查,說不準沖兒這次還能提前進一步呢。」
任城夫人和丈夫都商量好了,準備拿幾幅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當蕭穎的生辰禮物,二王書法作品對於其他人家來說,肯定是珍貴之物,可在在王家,根本不是算什麼。他們夫妻甚至還因為家裡多,覺得不夠珍貴,於是加上鍾繇和衛夫人力作,以此來加深兩家關係,復又勸道:「置辦幾桌酒席,請些近親聚聚還是可以的。」
其實楊集推了主帥的原因有三個,除了他所說的那一個,其次是兵部此次吸取了軍改失敗的教訓,擬定出來的方案非常完善,只要實操時按部就班、步步為營,就沒有失敗的可能,關鍵在於耐心細心、關鍵在於細工出慢活,而楊集馬上就要對付隴西李氏了,哪有時間浪費在繁瑣的細節之中?
蕭穎的七姐、侯莫陳蕭氏一旁坐著聽著,心頭卻是生出一陣莫名的煩躁。她丈夫雖是西魏「八柱國」侯莫陳家之主,可是侯莫陳家沒落得相當嚴重,處境比「八柱國」的李虎家好不了多少。而且侯莫陳家在楊諒造反的時候,長老會把大量錢財和奴隸、庄丁、護院都壓了下去,結果楊諒大敗虧輸不說,還害得侯莫陳家也遭到朝廷殘酷清算。
「不了!小妹著實沒這份心思。」蕭穎輕輕搖頭,輕聲說道:「除了之前所說,重要是長兄辭世不久,小妹這個時候如果辦生辰宴,實在不成話、實在有違家教。」
說著,裴淑英向竇威妻和*圖*書欠了欠身,繼續道:「據我阿耶與大王說,關隴世家枝繁葉茂,在雍州地方官府和軍府任職的子弟、門生、故吏,與幾個月前的雍州動蕩有關。而竇氏竇太傅房(竇熾)好像屬於這次重點審核的範圍之一。」
然而現在,誰敢瞧不起她倆?
姐妹仨此刻都怕蕭穎出爾反爾,後天真就辦起了慶生宴,嚇得連忙撇開這個話題,說起了安胎養崽之道。
丈夫幾天前向她提過,說是段文振和楊集等人臨時成立的「軍府精簡司」,主導撤併軍府一事,十分容易立功,便打算辭去沒有前途的檢校右內率府司馬之職、進入其中,可那權勢滔天、沒人情沒人性的衛王竟然不做絲毫回應。
兒子年輕有力,則不一樣了。
侯莫陳家的境況更加凄慘,侯莫陳毅妻比其他人更擔心,她向蕭穎說道:「這些官面上的事情,要不要等會兒問問衛王?」
任城夫人的長子名叫王沖,在雍州雕陰郡當個中縣縣令,他的妻子是弘農楊氏女。要是論起輩分,好像還是楊集的遠房族侄,不過皇族和弘農楊氏的關係稀里糊塗的,便是楊集都說不出一人所以然來,蕭穎哪能知道這些?
竇威妻亦是說道:「年度審察、精簡軍府二事弄得沸沸揚揚、人心惶惶。聽說較之以往更為嚴格,真不知有多少官員被免官、不知有多少軍府被撤併。」
聽到裴淑英這番話,竇威妻心頭不由咯噔一下,漸漸生出一股濃重的隱憂。
前者年年有,只要依照往年的方法為之即可,沒有什麼好說、好補充的。後者卻是朝廷繼軍改、水師反貪之後,再一次對軍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搞不好的話,又是一場大動蕩,再加上涉及到了太多人的利益,因此幾乎都對官場中人抱以關注。
人一旦忙碌起來,時間就會過得很快,不知不覺間,就到了大業三年臘月初二。
要是走馬上任,等於是剝奪了兵部辛苦幾個月的勞動果實,最後不但坐實了滿城風傳的貪權重權的流言蜚語,而且導致原本與他親近的人也會心生不滿——「滿朝文武,就你一人是忠臣、良臣、賢臣、能臣?我們和-圖-書皆是平庸的奸佞不成?」
蕭穎點了點頭,嘆了一口氣道:「男人在外為官也不容易,侄媳在身邊照應也好。」
任城夫人此來衛王府看望有孕在身的小妹,也有親近之意,聞言便是說道:「妹妹所言極是,他們三兄弟同殿為臣,相互也有照應。」
可她哪怕她成了太子妃,這些姐姐還是瞧不她。
於是乎,以前瞧不起的,心態又變成了羡慕、妒忌、酸澀。
蕭穎笑了笑,話裡有話的說道:「親戚『原本』就該相互照應來著。」
任城夫人點了點頭,又說道:「前天阿郎也說類似的話,說這次審核雖然比往年嚴格。而且查得越嚴格,對賢良幹吏和百姓越有利,讓我兒媳不用擔心。」
時至今日,侯莫陳家的境況連李虎家都不如了,而她丈夫侯莫陳毅現今雖然還有郡公之爵,可職事官卻只是東宮十率里的檢校右內率府司馬,連小小的正式的司馬都不是。
竇威妻聽了這話,臉上燦爛的笑容僵了一下。
蕭穎說道:「我們姐妹仨都挺了個大肚子,行動不便,當靜心養胎為要;未免有失禮儀、怠慢客人,就此作罷。」
儘管如此,可是楊集還是很忙。他先把涼州軍送走,而後不斷往返于王府、宣政殿同明殿、議事堂、尚書省,不是了解本職職責、中樞辦事風格、軍國大事,就是在兵部官署和段文振等人探討軍府撤併諸多詳細事宜。再加上東征軍的升遷、撫恤等軍務要及時處理,致使楊集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的,偶爾有時間停下來喘一口氣,又被楊廣召去御苑吹牛皮。
將近午時,蕭穎在柳如眉、裴淑英陪同下,與到訪的三個異母姐敘話。
蕭穎知道丈夫很特殊,他與大隋其他男人都不同,表面上是個飛揚跋扈、大大咧咧的人,可私底下,他卻是一個很安靜隨和、很顧家的「小男人」,甚至還不如她會「打太極」。而且他特別不喜歡那種沒有意義的應酬,尤其是像竇威這種是敵非友的人所舉辦的、有目的性的宴會,他更不喜歡參与,既然沒有回應竇威,那就說明他已經回絕了。不過話卻不能這麼說。
「也不知大王會和-圖-書不會回來用膳!」蕭穎看了看外間天色,吩咐道:「秋水,現在快晌午了,讓后廚準備準備。等會兒你到前殿看大王是否回來,若他來了,請他到中殿來用膳。」
念及此處,她有些坐不住了,連忙道,「我家阿郎治家嚴謹,現今的鴻臚寺少卿職,剛受不久,與別家當是不同吧?」
竇蕭氏忍俊不禁,笑著說道:「這倒也是,他們這些大忙人,乾脆在皇城一起過好了。」
比起蕭皇后,庶出的蕭穎生活無憂,從小就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可她哪怕嫁給了楊集,還是被一些姐姐瞧不起。
裴淑英繼續嚇唬她,說道:「三省六部主官都要上疏自陳,沒有人會例外的。而且據我家大王說,這次將對涼州從嚴重審核,如果別的地方的力度是一,涼州就是二、三。這舉,既是對涼州上下有信心,同時也從側面印證了對其他審核力度之大,讓人無話柄可以攻訐。」
裴淑英在一旁低聲說道:「夫人,聽我家阿耶說,這次涉及的世家門閥可不少呢!」
她那雙好似會說話明眸看著自家姐姐,微微欠身道:「都是一家人,酒宴什麼時候吃都不打緊。大王也不是不喜應酬,而是剛剛入朝屢新,對朝中事務不太熟悉。恰好又趕上年底,他每天都很忙碌,有時回來了,還要和府中幕僚忙到半夜。」
蕭家發現她和楊廣八字相合,於是草草冊封她一個公主頭銜,然後她就稀里糊塗的嫁給了楊廣。
第三個理由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個,那就是他剛剛立下滅國奇功、剛剛被任命為宰相,加上朝中有的賢良大才,他著實是不宜心急火燎、匆匆忙忙做大事。
更逆天的是她養父生病的時候,又學到十分精湛的醫術,愣是把名醫都治不好的病給治好了。接著,她自己上山採藥,竟然在家裡開起了醫館,還賺到了大錢。
其實小小的宴會還是可以的,也不會影響什麼。但是他們早已決定今年低調低調再低調、一如往常的我行我素,絕不能授人「飄」在天上的話柄。她要是籌辦生辰宴,而消息又被這些姐姐給透漏出去,貿然來訪的客人一定會擠滿整個旌善坊,所以蕭和-圖-書穎找了這些十分正當、十分充分的理由辭了。
蕭家兄弟姐妹極多,蕭穎是最小的一個,她那些兄長、姐姐多數比她母親還要大很多;這三個大姐姐分別嫁給王袞、竇氏家主竇威、侯莫陳崇的孫子侯莫陳毅。
張出塵、慕容弦月、鮮于芳、柳絮、侯巧文幾個妾也在一旁作陪。
蕭穎長姐、王袞妻,今年正好進入五十知天命之年,因是蕭皇后長姊之故,楊廣在大業元年冊封她為任城郡夫人,她丈夫王袞出自琅琊王氏,乃是東晉丞相王導十世孫,現在是秘書省丞、品級是從五品上,其之上有監一人,從三品;少監二人,從四品上。
然而蕭穎不知道的是楊集今天回來了,正在與前殿的書房裡和幕僚們商議大事。
讓人大感意外的是楊集竟然推了撤併冗餘軍府的主帥之職,自己甘為出謀劃策的軍師和幕僚。楊集推辭的理由是他對各地軍府的情況不清楚,如果由他來挂帥,最少要用幾個月時間去了解,之後才能正式拉開序幕。要是換作熟悉各地軍府人來挂帥,他能一邊了解、一邊配合。
竇蕭氏已是年過四旬,她放下手中茶杯,向蕭穎笑著說道:「阿妹,我家阿郎前天還說要宴請大王,以慶大勝歸來。也不知大王是不喜應酬啊!還是太過忙碌,一直沒有給予回應,讓我順道問問。」
幾人說笑了一陣,蕭穎向任城夫人問道:「阿姐,侄媳今天如何不來呢?」
其實不用問,蕭穎也知道楊集不會回來,回來不了。這會兒,估計又被皇帝拉去吃飯了。
但是她出嫁前的事迹十分驚人,堪稱是廢材流、世家流的天命之女。她最後一任養父母窮得都快揭不開鍋了,於是就通過賣刺繡、給寺廟抄佛經的方式補家用,同時還學到了精湛的琴棋書畫、詩詞歌賦。
楊廣深以為然,他應了楊集之請,任命段文振為主帥,任命楊集和高熲、楊達、楊約、于仲文、李仲文為副帥,命令宇文述負責前方事宜,尚書省和十六衛府全力配合,誰敢從中作梗、貽誤軍機,依法論罪。另外派遣二十名巡察使、四十名巡察使率團北上,全力協助宇文述巡視、巡察北方各地軍府。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