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隋主沉浮

作者:碧海思雲
大隋主沉浮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雄圖大業 第九百一十八章 拔除隴西李氏之良機

第四卷 雄圖大業

第九百一十八章 拔除隴西李氏之良機

楊廣明白楊集的意思了,說道:「正如你所說這般,我大隋幅員遼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各地百姓的觀念也各不相同。而朝廷並不是有了完善的律法、有了諸多政令就能完美的治理好國家,只有讓各項政令因地制宜、又不偏離朝廷掌控,方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好哇,終於等到了這一天。」楊廣將信箋放入信封之中,遞給了宦官,問道:「洛陽這邊,可有別的消息?」
楊廣沉吟半晌,問道:「可知這些店鋪和青樓、酒肆的價值如何?」
「很簡單。」楊集笑著說道:「以往都是由中樞統一制定政令、條文,然後再讓各州郡一一執行;此法雖然能夠把年度計劃規範起來。但是各州各郡的實際情況、民情風俗、百姓信仰不盡相同,這便導致中樞下發的政令在許方地方水土不服、不符合百姓之所需。而地方官府若是照搬政令強行為之,反而讓地方亂了起來。若是不作為,各地官府又無法向朝廷交待。」
楊廣點了點頭:「去吧!」
楊集搖了搖頭:「我只是提供了一個大綱,細節是大家共同來完善的,實非我一人之功。」
楊廣本來是打算讓司隸大夫楊綝負責此事的,但是仔細想了一下,忽然意識到楊綝勢單力薄、經驗不足;以他現在的能力和經驗而言,根本就無法統籌全局、面面俱以。所以必須安排一名主帥來負責此事才行。
正當他埋頭苦幹之時,只見楊集已經出現在門前庭院之中,楊廣見狀,不禁笑了起來。
坦率來說,楊廣很想讓楊集回去坐鎮涼州,這樣既能延伸和開闢絲綢之路、治理好西海都護府,又能從西南威懾和騷擾突厥。但是楊集思維方式與所有人都不同,他做事情的時候往往能夠跳出時代牢籠,敢想他人所想不到,於是楊廣又希望楊集在中樞當宰相、當自己的謀主。
楊廣目光看向楊集,很是期待的問道:「和圖書那你認為大隋內政應當怎麼做才好?」
他看了楊集一眼,立刻執筆批複、蓋上印章,然後將奏疏遞給了楊安,說道:「我有事與衛王商量,你將這份奏疏拿去議事堂,讓諸相立刻執行。」
「此舉甚好,我沒意見。」楊集沉吟半晌,自外而內的說道:「以我大隋當前的軍事力量和威望來說,即便是北方各部聯合南下,也影響不了大隋大局、動搖不了大隋的根基。要是某些異族自以為是,冒犯大隋,只需派遣一支偏師,即可將之殲滅。」
議定此事,楊集便起身告辭:「如果沒有別的事,那我回議事堂了。」
「遵命!」宦官應聲而去。
「好大方、當真是好大方呀!」楊廣儘管是大隋皇帝,可是聽了這些話,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他冷哼一聲,又說道:「正所謂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史朝安送出這麼重的厚禮,所圖之事一定非同小可,你們務必嚴密監視雙方一舉一動、務必將雙方的交易內容打探出來。」
「免禮免禮!」楊廣目光打量著楊集,呵呵一笑道:「想不到你竟然還在皇宮之中,當真是意外之極。」說著,楊廣又隨口問了一句:「你是打哪兒來的?」
停頓了一下,楊廣又說起了這個法子的好處:「這樣一來,既能避免以偏概全之事發生,又不至於大權旁落,還能讓地方官員發揮出應有的才智,而不是像木偶一樣坐等朝廷政令。」
「喏!」楊集拱手一禮,離開了偏殿。
「在大隋睥睨天下的大前提、大背景之下,我們完全可以將重心放到國內,只要大隋內部的軍、政梳理清楚,就能輕裝上陣,展開前所未有的對外擴張。」
「快呈上來。」自從楊集把繳自伏俟城通敵罪證交給楊廣以後,楊廣既震驚又惱火,恨不得將這些賣國賊碎屍萬段。只不過他的心思和楊集一樣,心知殺幾個替死鬼起不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和圖書於是令人暗中收集李氏的罪證,準備以整個隴西李氏來殺雞儆猴。唯有如此,方才令世家門閥有所收斂,否則的話,日後還會有人鋌而走險。
「哈哈,此事大有可為,稍後便讓內史省草擬議案。」楊廣撫掌大笑。他滿是欣喜的看著淡定的楊集,轉而又說道:「我已經任命來護兒為南方水師都督了;這件事,你在議事堂應當聽說了吧?」
大殿之中,楊廣向楊集說道:「我有些想法要與你商量,想聽一聽你的意見。」
片刻功夫,楊集進入了大殿之中,行禮道:「參見聖人!」
「喏!」
隨著三省六部、御史台、各州郡把官員考評一一送到中樞,中樞各部各司和各寺監暗流涌動,無比忙碌,而御史三台的御史言官基本上都貓在寫奏疏、填訪冊。
楊廣說道:「可知與何事有關?」
他定期收到—份關於與李氏核心子弟有關的密信,但這些罪證累計起來都構不成夷族之罪,再加上李德武等人死於伏俟城一事讓李氏頗為謹慎,時間久了,楊廣對無關緊要的密信不怎麼放在心上了。
就在楊廣考慮如何才能把楊集潛能盡數發揮之時,一名宦官的稟報聲打斷了楊廣的沉思,只聽他低聲說道:「啟稟聖人,司隸台官員從關中送來一封密信。」
「哦?」聽了此話,楊廣的眼睛都亮了;他迫不及待的打開奏疏觀看一遍,又逐條的細讀一遍,讚不絕口的說道:「不錯不錯!朝廷若是以『四格八法』為據,日後的考核便有據可尋,不但會減少很多麻煩,而各級官員也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為何被裁撤……對了,這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吧?」
「此外還有兩個好處。」楊集補充道:「一是有了地方官員的參与之後,朝廷最終制定出來的政令更加符合各地百姓之所需。二是能夠從中看出地方官員是優秀還是平庸、是有長遠見識還是目光短淺,這也為來年的www.hetubook.com.com升降提供了一個重要評判標準。」
宣政殿偏殿之內,楊廣批閱了一個上午的奏疏,案上奏疏如同流水一般撤換下去、又流水一般的呈送了上來,忙得他連水都顧不得喝幾口。他嫌棄殿內太過悶熱,於是讓人打開殿門、窗戶,冷風吹來,讓楊廣昏昏沉沉的頭腦清醒了許多。
「先是去左翊衛見了馮盎,接著又到議事堂商議吏治之事。」楊集說完,上前把一份冊子呈上:「大家都認為當前所執行的考核制度雜亂無章,不成體系,不但增加考核難度,而且容易讓人從中大作文章,於是定下了比較完善的考核標準體系。」
「只是事關大隋戰略,我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你認為如何?」
議事堂諸相、各部尚書、侍郎皆是史上罕見的人傑,他們有了楊集提供的綱目,很快就把「四格八法」考評制完善了起來。幾經修改,最終得出這份比較完善的標準。不過能否執行,還要楊廣批複方可。
仔細想想,這當真是一件令人鬱悶的事兒。
「請講!」楊集點了點頭,靜聽下文。
楊廣喝下一口茶湯,用毛巾擦了一把臉,覺得身上更加輕鬆了一些;休憩片刻,默默地思索著當前局勢。本來,他有很多要與諸臣商議、並在今年實施下去,但是嚴格的年審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問題,使他不得不將那些設想先行放下。只不過凡事都有利有弊,年審雖然造成了官場動蕩、眾多問題也紛紛浮出水面,但卻使大隋官場完成一次了大清洗,同時也讓他收攏了一波民心。
「有的!」宦官接過了書信,躬身一禮道:「聖人,右驍衛大將軍李渾、刑部尚書李圓通之子李孝常各自在青樓酒館多次私會突厥大王子,雙方言談甚歡。而來自史國的粟特大商史朝安與史蜀胡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先後把洛陽北市八家店鋪、西市五家店鋪、南市十三家店鋪、溫柔坊兩座https://www.hetubook.com.com青樓轉讓給了李大將軍。另外還把十家店鋪、五座酒肆割讓給了李孝常。從打探到的消息來看,史朝安這所謂的轉讓、割讓,非但分文不取,反而還把一車車的把錢財珍寶送入二李府邸、別苑。」
「只能說是有市無價!」宦官看了楊廣的一眼,細細的介紹道:「聖人,這些店鋪和青樓、酒肆所在的地段異常繁華,全部是日進斗金的鋪子,無論出多少錢也沒有人願意轉賣一家。」他遲疑了一下,又補充道:「所以史朝安割讓的這些,絕不是從別人手中買來轉讓給二李,只能說原本就是他的。」
「不是反其道而行之,而是上下互補、主次分明。」楊集糾正了楊廣的說法,繼續說道:「朝廷仍舊負責制定政令,一切都要由朝廷把控;若不然,容易出現外強中乾的局勢。而各州郡每年也要擬定年度計劃;兩相對比之後,朝廷再根據各地實情稍作改變。」
「已經聽說了,而且在議事堂還見到了朱寬、常駿。」楊集順勢說道:「大家打算舉薦朱寬為南方水師副都督,而何蠻以及出使過赤土國的常駿和王君政,他們要是去在南方水師任職,對於海上絲綢的開發必將起到巨大作用。」
「我權衡了一下利弊得失,感覺我們今年、明年當以內政為重,而不是無度擴張。」楊廣說完了自己的想法,向楊集解釋道:「未來兩年,我們在努力消化安東都護府和西海都護府的同時,以鞏固清洗官場的『戰果』、精減軍府為上。至於對外,則是以柔和政策為主線,我們一邊發展和開闢絲綢之路,引周邊異族之財為己用;一邊把大隋文化推廣出去,間接將異族同化。」
當然也能讓楊集坐鎮涼州的同時,以寫信的方式給自己出謀劃策,可問題是楊集的思維很零碎,他靈機一動所產生的奇思妙雖然非常好,但是卻需要其他人或者其他事件去觸發,若是沒有這些前提,楊集好和*圖*書像想不出來。
念及於此,楊廣快步走到門口,向一名待命的宦官說道:「你立刻去把太子和衛王、蜀王、安德王給我叫來。我有事與他們商議。」
一時間,來自四面八方的揭貼、奏疏、彈疏、官員自陳奏章如同雪花一般飛向皇城各部。
楊廣想到獨孤敏乃是洛陽城最大的地產商,要想打探這些地皮的走向,其實十分容易,根本就沒必要去捨近求遠,他目光閃了閃,叮囑道:「你下去以後,立刻把這些店鋪和青樓、酒肆的資料詳細寫好,然後交給我。要快!」
「喏!」宦官大步入內,雙手將一封密信呈上。
「遵命。」楊安雙手接過奏疏,快步離開了偏殿。
「這倒是人盡其才,若非是你提起,我差點忘了他們。稍後,我便下旨加封。」楊廣欣然而笑。當他再聽到楊集說馮盎家裡有很多海圖、航海人才,更是興奮無比。
楊廣打開密信一看,雙眼陡然縮成了—條線,信上內容讓楊廣不驚反喜,只見上面寫道:「年初,李家三支商隊先後從隴西郡、京兆郡、北地郡北上,三支商隊計有三千四百五十架馬車、四百余頭駱駝,名為絲綢、瓷器、金銀玉器等特,然而觀馬車大小、車轍深度,實為異常沉重的生鐵等禁物。」
楊廣聽了這此話,心中對於楊集更加讚賞:一個人的身份地位越高、其行為越容易受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左右,就算是他也不例外。可是楊集就算成了朝堂之上最年輕的宰相,卻也始保持初心,當真是難能可貴之極。
「言之有理!」楊廣若有所悟,說道:「你的意思是反其道而行之?由地方草擬計劃,朝廷只負責審核?」
望著楊集遠去的背影,楊廣暗自一嘆:他本以為自己已經很高估了楊集,卻不料楊集的才智好像沒有極限一樣,隨隨便便就能想出諸多奇思妙想,他既為大隋和皇族有些大才感到慶幸,又有些鬱悶和遺憾——
宦官連忙答道:「隴西李氏!」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