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隋主沉浮

作者:碧海思雲
大隋主沉浮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雄圖大業 第九百四十五章 楊集謀突厥

第四卷 雄圖大業

第九百四十五章 楊集謀突厥

那麼愚蠢、那麼不划算的生意,又有哪個傻子願意干?所以力排眾議的定了下來。然而楊廣忽略了人脈無價,一些人為了交好達官貴人,即便傾盡家財也是在所不惜,更何況是兩國之間?據史朝安招供,突厥做這單生意的目的,就是交好勢力遍天下的隴西李氏,有這大把柄在手,突厥就能讓隴西李氏乖乖為他們提供情報、乖乖為他們做事。
信使頗為忐忑的說道:「請聖人恕罪,卑職只知這些。」
眾人盡皆無語:「……」
「末將遵命!」獨孤凌平應了一聲,又帶著幾人一起離開。
「我看可以!」楊廣笑了笑,轉而向史祥吩咐道:「阿史那三兄弟的使臣就交給你來對付了;總而言之,就是在不能讓突厥統一的前提之下,設法為我大隋擷取最大利益。」
阿史那·咄吉已經將自己的汗號定為始畢可汗,他對大隋王朝的忠誠、感激、敬畏遠不如父親;當他聽完父親讓他求得冊封的遺言,心中有些不以為然,只不過他也知道周邊勢力全奉大隋為宗主國,個個對東突厥佔據的草場虎視眈眈。以前大家都是大隋王朝的附屬,地位平等,所以各方勢力缺乏聯兵進攻東突厥的理由和借口。要是自己得不到大隋冊封,東突厥便是一個異類;到時候,各個勢力定然打著「不敬大隋」的旗號、冠冕堂皇的出兵討伐。
出於此慮、迫於形勢,始畢可汗阿史那·咄吉將父親的交待記在心上,另外也將父親逝世的消息嚴防死守,宣稱父親需要安安靜靜的休養,不準任何人打擾。然而世上只有千日做賊的,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更何況阿史那·俟利弗設早在王宮之中安插大量人手,啟民可汗僅僅死去幾個時辰,就有人將消息傳給阿史那·俟利弗設。
他擔心東突厥發生動蕩、擔心東突厥受到四周敵人攻打,臨終前不但嚴令長子秘不發喪,同時要求長子務必爭取到大隋王朝冊封;否則的話,那便是「得位不正」的異類,將會受到周邊勢力的敵視和攻擊。
一時間,草原風起雲湧、戰雲密布,阿史那兄弟之間的緊張局勢,便是使東突厥內戰一觸即發。
前一句話說全讓高熲和裴矩說完了,緊接著,卻又來了這等損人利己的驅狼吞虎辦法,還好意思說自己「沒有異議」?
楊集繼續說道:「咄吉的正統身份固然可以讓他拉攏到不少貴族和勢力,但他的實力在此之前和m•hetubook•com.com俟利弗設相差無幾。他現在能拉攏人,俟利弗設卻先行召集各部反抗了,既然兩人勢力都在增長,那麼兩人的實力差距並沒有多少變化。這導致雙方失去了甘心交權、俯首稱臣的基礎。」
「聖人,臣無異議!」裴矩起身向楊廣行了一禮,點評一般的說道:「我大隋要是先禮,不僅把難題移到突厥,也能彰顯得我大隋講道理、重信義的風度;要是我們因為突厥沒有交出滿意交待而動兵,周邊異族也認為我大隋已經仁至義盡,一切錯在突厥,而不是我大隋橫行霸道、仗勢欺人。」
楊廣沉吟半晌,抬眸問道:「諸位,高相此法如何?」
「臣遵命!」史祥拱手應是。
紫微城殿仁壽,楊廣坐在御座上,目光看向下方的十多名重臣,只感到一張臉火辣辣的疼。
「突厥現在是何情況?你可知曉?」楊廣又問道。
「聖人,八百里加急!」便在此時,直閣將軍獨孤凌雲闖入大殿,拉緊其後的兩名禁衛半扶半攬著一名渾身泥漿的信使。
說完,楊集又向楊廣問道:「聖人,以上所說是我個人想法,你看如何?」
……
大隋君臣聽得嘆為觀止,楊集僅僅只是憑著那幾句對答,竟然就推斷出合情合理的道理,他對突厥常識的積累之多、反應之敏捷著實讓人心服口服。張衡沉吟片刻,向楊集拱手詢問道:「依大王所見,東突厥未來又將如何?」
已經退往自己牙帳的阿史那·咄苾也在默默地的積攢勢力,對於阿史那·咄吉的態度也變得曖昧起來,他雖然沒有參与到兩位兄長的爭鬥之中,可是他也有了坐山觀虎鬥的架勢。阿史那·咄吉迫於形勢,只好加封他為葉護,並且違背父親之命賜號頡利可汗。
八百里加急代表天大的事,送這類情報的信使、以及接待他的人,可以不經通報就能闖到宮城,禁衛只能對其防範和戒備,而不能阻止。所以獨孤凌雲等人不是失禮,而是職責所在。楊廣聞言,心下一驚,連忙問道:「發生了何事?」
面對突厥這個買方,楊廣暫時還不想打,他定的的國策是重點整頓好內部以後,再對外進行擴張。之前沒有人提,他也樂得糊塗。可是今天早朝,有一個不知耿直還是傻的臣子,竟然當眾提了「買賣同罪」的規矩,還問楊廣要不要出征突厥。
史祥除了是鴻臚寺卿,還是突厥使,他www.hetubook.com.com明白自己的「生意」即將上門,於是多問了一些;以便應對阿史那三兄弟即將到來的使者。
「啟稟聖人,定襄太守兼總管楊玄感遣使來報,稱是啟民可汗死了。這是楊太守的急報。」獨孤凌雲一邊說,一邊大步上前,將一封信遞給楊廣。
眾人默然點頭,他們都抓住了「實力」、「實力差距太大」這兩個重點。
「都說說看,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楊廣倒是沒有責怪那個臣子,畢竟這是掩耳盜鈴的事情,根本瞞不了多久,就算那個臣子沒有說,也就會有人跳出來說,與其讓人煽風點火、興風作浪,倒不如儘快解決乾淨。
經楊集一一分析,大隋君臣異常興奮:大家為了讓東突厥再一次分裂,也謀划很多次。然而啟民可汗畢竟是東突厥的開國之君,他在東突厥擁有人所不能及權力和威望;再加上長孫晟「遠交近攻,離強合弱;以夷制夷、分化突厥」的戰略方針讓突厥吃盡苦頭。所以突厥貴族既不敢與啟民可汗作對、又對大隋警惕有加;如此一來,也讓大隋插手突厥內部事務、企圖造成分裂的戰略收效甚微。
「有人鼓吹是兄友弟恭、父慈子孝,但其實不是,真正原因是實力差距太大,讓傳位者不得不讓,否則就會身死家亡。而獲得大位者,承其情分,又見讓位者沒有反制自己的實力,於是樂得展示自己的大方、大度,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傳統。」
「再一推論下來,便是咄吉雖為啟民可汗指定的大可汗,可他威望不足、實力不濟、各部又對啟民可汗之死抱有置疑,根本就沒有實力和信心斗得過俟利弗設,所以不得不用飲鴆止渴、養虎為患的方式冊封和安排咄苾。」
楊廣打開急信看了一遍,抬頭向眾人說道:「信中內容與信使所說的話大同小異,多出來的內容是阿史那三兄弟都向我大隋派出了使者。諸公對此,有何看法?」
「好!」楊廣點了點頭,向獨孤凌平吩咐道:「帶他下去好生休息。」
「咄吉繼任突厥大可汗之後,突厥分裂的勢頭已然很明顯了。」楊集下了一個定義,不疾不徐的的說道:「因為咄吉雖然是名正言順上位的大可汗,可是包括突厥在內的草原勢力都不信這一套。他們的傳承傳統是強者為尊、勝者為王:登上大位的人如果沒有實力來行使大可汗之權,那他過不了多久,就被其他人武力推翻。https://m.hetubook.com.com不過他要是識相的位子讓給強者,絕大多數強者不但不會對付他,反而給予更好的生活、更多的財產。所以兄死弟繼、叔伯死侄子繼、侄死叔父繼的傳承比比皆是。」
「之後就讓他們自己打吧。而戰爭最消耗國力,只要他們打上三年五載、國力消耗殆盡;我大隋再出面調解,屆時他們一定遠比現在聽話。」
而周邊的薛延陀和薛斛部聯盟、回紇部聯盟、南室韋、北室韋本來因為啟民可汗去世而蠢蠢欲動,當他們見到阿史那家族再現達頭可汗、都藍可汗、阿波可汗鼎立之勢,於是全部收兵了;打算等到阿史那兄弟斗得兩敗俱傷以後,再出來坐享其成。
「入手的契機便是我們之前商談的『買賣同罪』。」楊集笑著說道:「有道是父債子還,既然咄吉繼承了啟民可汗的汗位,那麼『買賣同罪』里的賣方自然就是他,一應罪責也要由他來承擔。若是不能讓我們滿意,直接令俟利弗設和咄苾搞他。」
「大王所言是極。讓突厥分裂、相互掣肘才符合我大隋的需要。」史祥點了點頭,又說道:「但不知我大隋從何入手?」
一些正自耷拉眼皮、看似睡著實則在聆聽和分析重臣聽聞此言,立刻睜開眼眸,目光灼灼的盯著楊集。
信使連忙行禮作答:「啟稟聖人,啟民可汗約在十天前逝于白城王宮,不過突厥封鎖消息十分厲害,楊太守也是在幾天以後,才得到的消息。」
「聖人,依老臣所見,我大隋可先禮兵。」高熲雖然年老體衰、精力大不如前,可是在事關大隋榮辱、尊嚴的問題上,卻是毫不含糊,他看到眾人都不說話,便起身道:「禮,便是遣使北上,讓啟民可汗給出解釋;如果他的賠償以及交出的人頭令我大隋滿意、令四周異族信服畏懼,此事作罷。反之,則出兵,至於殺到什麼程度,一切皆由前方將士決定。總之就是大隋不可辱,膽敢犯我大隋者,殺!」
鴻臚寺卿史祥遲疑半晌,向楊集拱手一禮,問道:「大王,這的確是干涉突厥、分裂突厥的大好機會,但我大隋如何干涉?是直接出兵幫俟利弗設將奪位,還是讓他們三兄弟自相殘殺?」
說到這裏,楊集又著重強調道:「阿史那三兄弟都派使者南下,說明他們都希望我大隋支持自己當大可汗,我們要是令俟利弗設和咄苾攻擊咄吉,他們就能用大隋之勢進軍,我認為他們是十分樂意https://m.hetubook.com.com聽令的。要是他們不願意,便讓鐵勒各部先滅了咄吉,再來對付他倆。」
楊廣繼續詢問:「還有么?」
見楊廣面色難看,大隋高層心頭也有些凝重,突厥不僅是打楊廣的臉,同時也是在打整個大隋的臉,此事一經揭開,朝廷必須做出令所有人信服的決定,否則何以治天下?異族又如何掛靠大隋?
天下豈有這種好事?
楊廣不信,他覺得周邊異族畏隋如虎、大隋又定下「買賣同罪」的規矩,一旦異族們能夠用低價從「正規渠道進貨」,沒有理由冒著滅國之險用高價從「黃牛黨」手中買。
「咄吉是個有深有遠見的人,他不可能不知道分封可汗的危害,可他仍舊冊封咄苾為頡利可汗,說明他擔心咄苾效仿、或響應俟利弗設。」
楊集也想不到東突厥的始畢可汗、處羅可汗、頡利可汗竟然同時出現了,聞言便說道:「聖人!在突厥汗國時期有很多大可汗、小可汗,他們個個說自己是大可汗、個個以大可汗的名義收編和吞併其他部落,一些部落不知誰是大可汗,於是不明就裡的向附近那個『大可汗』效忠了。到了突厥汗國後期,真正大可汗反而沒有多少勢力了。啟民可汗吸取前輩的深刻教訓,便取消了大小可汗的尊位,從而使『可汗』尊號成為一個獨一無二、至高無上的存在,同時將這項規矩當成不可違的祖制。」
阿史那·俟利弗設接到情報,便公然說父親死得蹊蹺、指責阿史那·咄吉弒父,不承認阿史那·咄吉始畢可汗之位,繼而率部北上、自立為處羅可汗,並且邀請突厥各部會盟,共商誅逆賊逆子大計。
聽了獨孤凌平的話,眾人頓時又驚又喜。啟民可汗是扶大廈之將傾、承上啟下的存在,他對於突厥「王朝」來說,等於是漢朝的劉秀、劉備,同時也是大隋君臣極為重視的梟雄人物,如今竟然死了?
幾個前,他就在這座大殿與這些重臣商議開禁之事,當時楊集建議朝廷對那些從不法商販手中購買武器的買方也要進行適當的懲罰,然後他楊廣大手一揮,來了個「買賣國罪」。其實包括楊集在內所有重臣都說不合適:大家一致認為不法商販以利益為重,只要買方給出遠超他們心理價錢之時,一些人在重利的驅使下定然鋌而走險,到時嚴懲倒賣禁物的不法商販是沒問題,可是大隋總不能為了幾百上千把刀發動一場滅國戰爭吧?如果買了幾百上千把刀的m•hetubook•com.com買方遠在萬里之外,而且還是貧瘠貧窮,你究竟是打呢、還是不打?
楊廣一時啞口無言、羞刀難入鞘,先前多麼的運籌帷幄、多麼的意氣風發,早朝時就有多麼的狼狽不堪、多麼的無地自容。來了句容后再議,便匆匆忙忙的宣布散朝了。回過頭,又把這些重臣叫來商議對策。
啟民可汗已是油盡燈枯,當他成功把最不安分的次子放逐,繃緊的心弦也鬆了下來,迷迷糊糊的撐了兩天時間,終於熬不過去,病逝于白城王宮之中。
楊廣沒有立刻拆信,向那名信使問道:「啟民可汗是什麼時候作古的?」
「言之有理。」楊廣也認可高熲提出的先禮後兵之策,他點了點頭,習慣性的將上次看向楊集:「衛王?」
楊廣疑惑的看著楊集,又問了一句:「果真?」
「不假!其實我也有話要說,然而高相和裴相把我想說的全說了,我又能如何?」楊集無奈的說道:「不過在『后兵』這個方面,我有一點小小的補充,那就是在用兵之時,我大隋以宗主國的名義向草原各大勢力下令,讓他們出兵狗咬狗。這樣既能減輕我大隋傷亡,也能削弱狗和狗,而且還能加深彼此之間的矛盾和仇恨。」
楊集說道:「東突厥四分五裂對我大隋有百利而無一害,假如我們直接出兵助俟利弗設奪位,東突厥必將統一在他手上,這對大隋半點好處都沒有,所以我們推波助瀾即可。」
「咄吉是名正言順的大可汗,可他要想成為名符其實、大權在手大可汗,那就是削藩、削俟利弗設。而俟利弗設對大可汗之位虎視眈眈,又有實力在手,自然不會束手就擒,所以兩人之間必有一戰。」
「聖人,卑職略知一二!」信使說道:「據說啟民可汗臨終前三天,先把汗位讓給長子阿史那·咄吉,號為始畢可汗,接著將次子阿史那·俟利弗設放逐到西北,也就是大湖區和薛延陀、契骨之交。待到啟民可汗去世,阿史那·俟利弗設說是始畢可汗害了父親,然後自立為處羅可汗、召集突厥誅殺始畢可汗,始畢可汗則是封其三弟阿史那·咄苾為頡利可汗。」
「高相、裴相說得對,我沒有異議。」這是楊集的真心話,也沒有補充之處;然而楊廣和在場重臣不知為何,心中老是覺得他敷衍了事,根本就沒有用心。
誰知啟民可汗剛剛一死,突厥馬上就有了四分五裂的跡象,現在阿史那三兄弟更是遣使南下、將插手突厥的機會白白送到他們眼前!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