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雄圖大業
第九百五十章 文會,你們抓人、我來砍
車輪轆轆,一輛馬車停在楊集不遠處,楊集的舅兄蕭璟和蕭珣從車上走了下來。
蕭璟是蕭巋第四個兒子,在蕭家一直沒有存在感。蕭家已逝的前任家主蕭琮面對強勢崛起的楊集之時,覺得有時候公私難分。他為了把公事、私人情份區別開來,便把蕭璟繼給了蕭穎之母,讓他成為蕭穎的親兄長,專門負責論親情。而他和蕭瑒等人面對楊集之時,則是公事公辦、不論親情,一切以蕭家利益為上。
在這場爭論中,蕭珣其實也是受益人之一,他原本是秘書省從六品上的秘書郎,然而經此一鬧,被朝廷外派為漢陽郡太守。
「兄長此言差矣!」楊集朝兩位舅兄拱了拱手,笑著說道:「與食俱進景緻好、環境優雅,不但有燒刀子、竹子酒、西域葡萄酒,而且還有宮廷佳肴、民間美食,並不比其他地方差,而且在自家酒肆吃飯喝酒,比較安全。既是如此,又何必把錢送給別人?」
「文會,請!」蕭璟、蕭珣還禮道。
「有過一面之緣!」楊集也不隱瞞,笑著向蕭璟說道:「這七人全部是滎陽人士,其中有六人是鄭氏旁支子弟,且以主位那個鄭綸為首;而說話這人名叫張亮,他們是去年科舉乙榜的考生。我和他們吃了一頓簡餐,不過他們並不知道我的真實身份。我看他們談吐不凡,事後專門關注了一下,張亮和鄭綸都考成預備官員了。」
「言之有理!」一連串的溜須拍馬之聲,立刻傳了出來。
「兄長所言極是!」對於蕭珣的論調,楊集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他雖然打壓世家門閥,可是憑良心說,世家子弟的確非常高端,他們雖然會因為利益相悖而做出一些震驚天下的事情,可是多數世家子弟心裏都有一桿秤,他們知道什麼叫是非對錯、是非曲直。
楊集適可而止,就勢向蕭璟、蕭珣拱一拱手,微笑道:「兄長請!」
漢陽郡隸屬梁州,其北部是雍州天水和隴西郡、西北是涼州臨洮郡,它雖然只是一個下郡,而太守的品級也只是正六品上,與秘書郎的區別並不大;然而論及實權、機會,少說也是秘書郎的一百倍。即將上任的蕭珣的後台又強又硬,根本就不怕有人惡意打壓,只要他在漢陽做出一番政績,很快會能升上來。
此舉雖有掩耳盜鈴的嫌疑,然而在皇帝、世家門閥面前,卻是一項非常好的安排。某種程度上說,如果楊
https://www•hetubook•com.com
集出了事,蕭家也只有蕭璟受到牽連,余者,盡皆平安無事。蕭珣亦是怒不可遏,他咬牙切齒的說道:「文會,你們抓人、我來砍。」
旁邊的蕭珣忍俊不禁,打趣道:「文會,你要是差錢,世上就沒有富人了。若你手上暫時拮据,為兄倒是可以周濟一二。」
其罪,當誅。
這也是楊集與他們接觸后,所得出的真實的感受,而不是受史上的張亮影響。
剛到樓梯口,就聽「砰」的一聲臣響,繼而是一個女子的哭聲從傳來,間雜咒罵之聲:「一個唱曲的歌女而已,竟然裝三貞九烈,騙誰呢?」
在突厥之前,北方草原各個部族和各個族群之間沒有共同語言、沒有共同文化、沒有共同文字,這種沒有紐帶的情況,其實也是柔然坍塌得那麼快的原因之一。但是突厥汗國成立之後,非但推出同音同語的政策,還創造了突厥文,逐漸使突厥文成為草原統一、通用的文字。而突厥語和突厥文字(阿爾泰語)也在大勢上,成為橫貫東北亞、中亞、西亞的主流語言和文字,甚至長城以北和涼州一些地區也受其影響。
朝廷在隴西李氏大案、及其後續的反腐反貪行動中,拿下了大批貪官污吏。朝廷對於空出來的職務也進行了多次探討;依照各大派系和各大世家代表的意思,朝廷應當把這些職務安排給有執政經驗良吏;等這些人升了上去以後,再把他們空出來的職務,安排給有口皆碑的地方「士紳」、士子。
就在宗羅睺憤怒的打算請命入內砍人之時,又有一個裝腔作勢、故作深沉的聲音響起:「某奉聖人之命招待突厥使者,自當儘力體現大隋熱情好客一面。爾等不過是微不足道、螻蟻一般的歌女舞|女,竟然膽敢斥責使節、折我我大隋之禮。難道你們真以為與食俱進是衛王的產業,就能無視禮儀國法、為所欲為?」
楊集不會寫突厥字,可他會說突厥話,此時聽了蕭璟的詢問,立刻說道:「他們說的是突厥話——突厥人說自己十分認可歌女舞|女的才藝,於是按照突厥禮儀向最出色舞|女敬酒,以示自己的認可和敬意。這的確是突厥人的風俗和禮儀,並沒有別的意思。此外,他們還勸陪伴他們的人千萬不要為難歌舞|女,甚至有人還因為庇護他們所欣賞的歌女舞|女,與陪伴者爭hetubook.com•com執。」
蕭家如此「公私分明」,其實也符合楊集的心意,他也因此和蕭穎的「親兄長」蕭璟走得比較近;對於其他人,都是以自身的利益為上,雙方也是因為在同間蕭璟充當「調和劑」,避免了誤會和麻煩的發生。
「姑耶、阿郎,雅間已經安排好。」負責安排宴會的蕭家管事很有眼色,見他們舅郎「寒暄完畢」,很是「及時」的出聲救場。
幸好突厥汗國亡得早,否則的話,突厥語和突厥文,勢必成為漢家文明最大的威脅之一。
對於各個派系的觀點、楊廣的顧慮,楊集心中其實也很認同。於是建議朝廷從三省六部、各寺監抽人去擔任主官,以此來淬鍊和考驗「不食人煙火」的中樞中層官員的實務能力;而中低層官員則由預備官員接手。
蕭珣有抱負、有才華,既不怕做事、也不怕難題;他怕的是沒有做事的機會。如今好不容易獲得機會,心中自然是高興萬分。
「原來是滎陽鄭氏子弟,」蕭璟微微一笑,問道:「聽你的意思,比較看重張亮、而不是鄭綸?」
聞言,楊集和蕭璟、蕭珣,以及緊跟其後的隨從們同時止住腳步,每個人的臉色都相當難看。
作為蕭穎的兄長,他又能如何?總不能強行拉著自己的妹夫去逛青樓吧?
三人稍停留,便收級而下,直接走向雅間所在的三樓。
這座酒肆白牆黛瓦、飛檐斗拱,風格極具南方特色,比起大興城的「不醉不歸」少了莊嚴粗獷、雄渾大氣,但卻充滿低調卻奢華的文雅風韻,若非早知這是酒肆,楊集真以為這是以文藝為生的大型青樓了。
各大派系和各大世家代表無法反駁這個理、過不了這道關,更無法對楊廣敷衍了事,只好答應了。
「啟民可汗貌忠實奸,與卧薪嘗膽的勾踐十分相似,其表現出來的恭恭敬敬都是為了打消我大隋的擔憂和疑慮。若不是他在步迦可汗南下之時,不慎暴露了實力,我大隋尤自被他蒙在鼓裡。」另外一人說道:「與之相比,始畢可汗不經突厥亂世之苦、不知我大隋之實力,對我大隋的敬意也遠不如其父,我大隋如果幫他殲滅處羅可汗、頡利可汗,他定然與我大隋為敵。所以我認為狼子野心的突厥人,不足信、不足為友,朝廷使其三兄弟爭鬥下去,方是符合我大隋之所需。」
他們所走的通向樓梯的路,由一排排格子突一般的和圖書木屏風隔著,一樓用餐的人如果不是專門注視,並不會看到將往二樓、三樓的客人,一行人將至樓梯口,只聽到屏風後面有人說道:「突厥自啟民可汗病逝,已經一分為三;始畢可汗和處羅可汗、頡利可汗各自為王、自立一方,據說阿史那兄弟三人都派使者南下,希望獲得大隋支持。而啟民可汗是我大隋扶立起來的人,且對我大隋恭敬有加,如今他雖已逝去,可是繼承其位的始畢可汗乃是正統,我認為朝廷傾向於支持他,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如此一來,各大派系即使想反對卻也站不住腳了,因為人們認為中樞官員都是強者,朝廷此時讓他們去處理「簡簡單單」的地方政務,完全就是手到擒來之事;如果他們不敢接新的安排和任務,說明他們完全沒有實在的能力。
進到「店」,只見一樓的大堂之內坐滿了文士,他們要麼與好友談論近況、要麼是在談論天下事,但更多是談論朝廷即將任用的大批預備官員。
此時此刻,蕭璟怒到了極致,他不是為了討好楊集,也沒必要去討好。而是裡頭說漢語的人,實在太失國體了。
「就是,突厥使者是我大隋最尊貴的貴客,他們看上你,那是你的福分。」另有一個憤憤不平的附和道:「使者看得起你,讓你喝杯一酒,是你祖宗十八代積下的福氣,然而你非但沒有領情,反而推三阻四,簡直是丟盡了我大隋的臉面!」
然而楊集不答應:一來是他知道主官之下的次官、低層官員,絕大多數都是犯事主官的幫凶,同時也是各大派系的人:之所以沒有被拿下,是他們不顯眼、被保護得比較好,若是這些人上去了,與以前其實沒有多少區別。
「那種自以為是的蠢貨自古即有,而且還不少、以後也會有。你理會他們做甚?」蕭珣搖了搖頭,不屑的說道:「你要是理會這種比奴隸更像奴隸的狗東西,那就是自降身份、全了他們認為的不畏強權的『美名』。」
這天巳時,位於南市東門的「與食俱進」酒肆擠滿了前來用餐的學子:這座酒肆景緻好、菜品和美食多、酒水純正不摻假,兼且價格公道,因而每天都有大量食客結伴湧來,生意格外火爆。
門外,楊集走下馬車,目光打量著「與食俱進」酒肆。這是他家眾多產業之一,只是楊集以前不曾來過,如今一看這「與食俱進」酒肆,心下不由欣然讚歎www.hetubook.com.com:
「文會!」蕭璟已經氣得滿面通紅,他目視面沉似水的楊集,沉聲說道:「雖然為兄一向不喜打打殺殺;可此刻,好想把這幾個卑躬屈膝、不知廉恥、喪失國體的狗奴才凌遲處死」
蕭璟、蕭珣等人聽完楊集的話,目露不可思議之色。而主客雙方所帶的隨從甚至露出極為憤怒之色:他們本以為是突厥人作怪,所以個個都想踹開房門,然後狠狠收拾突厥人一頓,給同族出氣。然而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竟是自己人欺負自己人,而突厥人,竟然在幫大隋的歌女舞|女。
雖是正值農忙時節,但洛陽城畢竟是有幾十萬人口的大都市,城內每天都是異常熱鬧。而且太學和洛陽大學正值旬休,學子們呼朋喚友、湧入南市,享受著難得的假日,整個市都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蕭璟看了一眼,見那名士子氣質儒雅、非同於常人,又見楊集面露笑意,忍不住好奇的問道:「文會,你識得此人不成?」
「我說不過你。」蕭珣拱手認負,畢竟楊集表示了他對自家妹子的滿滿的尊重和疼愛,如果作為舅兄的自己再說笑下去,那就沒意思了。
然而許多目光淺短、學識有限,思維局限於「村鎮」的學子,卻自以為是。他們為了證明自己很了不起、很有見識、彌補他們可憐的自尊,向來喜歡用貶低名人志士的方式來展示自己。別人拿實證來與他爭辯對錯之時,他還擺出一幅不畏強權的面孔。可是一旦有人計較和追究,他比奴隸還沒有骨氣、表現得比狗還像狗。
「文會,你可真會拉生意,竟然讓我這個作東的『主人』來你家的酒肆請客。」蕭璟是殿內省尚衣局主官尚衣奉御,品級是正五品,他本想在溫柔坊某個文雅的青樓宴請楊集的,不料楊集雖然答應出席了,但卻說怕蕭穎誤會,然後讓他在「與食俱進」設宴。
此時聽到士子們議論紛紛,蕭珣笑著向楊集說道:「這些食客如果知道與食俱進是王府的產業,又知文會就在眼前,真不知他們會有什麼反應?」
楊廣肯定是站在楊集這邊的,然而「反方」說得也沒有錯,畢竟預備官員是一群紙上談兵、沒有半點執政經驗的「趙括」,朝廷如果貿然讓他們擔任要職,他們搞不好會把本來很安定的地方治得一片大亂。
「原來如此!」蕭氏兄弟聽到楊集好像沒有特別放在心上,也就沒有重視;只因類似張亮的人其實m.hetubook.com.com非常多,不是說他們沒有才華,而是他們缺乏機會。
「與食俱進」主要是面向中高層人群,整體呈現出「前院后店」的布局。前院如若庭院深深,環境優雅的簡略的園林一般,這裏一樹鮮花、那裡一叢修竹,水邊柳樹下備有石桌小几。管事引著幾個穿過一道月洞門、穿過花架,又是一道寬敞的九曲抄手游廊,長廊之內有許多身穿儒裝的文士閑看煙雨。
「對!」楊集點了點頭,說道:「我對他們倒是沒有門戶之見,鄭綸是滎陽旁支,早已失去鄭氏的庇護,與寒士沒有區別,他才學雖然不差,可他中規中矩,好像沒有自己的思想。而張亮才思敏捷、舉一反三,潛力很大。」
就在這時,那個雅間傳了嘰里咕嚕的聲音,蕭璟和蕭璟雖不懂具體說什麼,可他們能夠從語音、語氣聽出對方是在勸說,蕭璟看了楊集一眼,說道:「文會,他們說的好像是突厥話、又像是鮮卑話,可知他們在說什麼?」
這個論調也是朝廷的共識,並沒有什麼新穎之處,但楊集聽了,還是透過窗格看了過去,目光看到說話的人,不禁笑了起來。
蕭珣也知道楊集沒有意識到這些「小事」、沒有把這些小事放在心上;可他作為受益人,絕不能故作不做、必須有所表示才行;所以他今天專門讓兄長出面宴請楊集,以示感謝。
二來是朝廷準備的預備官員之中,多數是明明有才卻因為沒問路而無法出仕的寒士,如果長期無法上任,不但是對人才的浪費、讓階級衝突進一步加劇,而且不利於楊廣用寒士「稀釋」世家門閥的政策。這些人的希望要是變得失望、絕望,他們肯定認為朝廷不公、皇帝在欺騙他們,最終又會影響更多人,從而加劇社會階級的對立。
楊集順勢道:「我家是不差錢,但家裡的錢都在阿穎手中的賬冊之中,你妹婿我身上連枚銅錢都沒有。若是兄長周濟幾萬兩黃金,我絕不嫌少。」
「我的好名聲主要集中在邊境和軍隊。而感激我的人,也是飽受異族禍害的邊境百姓。」楊集呵呵一笑,說道:「而腹心地帶的士子既不知異族兇殘、不知邊境百姓所受之苦,也不知我為什麼要大開殺戒;所以他們在人云亦云之下,多數說我殺戮過重、壞了天朝上國良好名聲。甚至還有一些人怪我挑起紛爭、給大隋惹下無數敵人。眼前這些人如果知道我在這裏,說不定會蜂擁而上,將我痛罵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