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雄圖大業
第九百七十六章 衛王有毒,近不得
鄭元璹見到李子權只想索取,而不願入內詳談自己復出之事,心中著實是有些不悅,卻又不能表現出來,只好勉強維持面上的笑容:「哦?事情很嚴重么?」
李子權嘆息了一聲,說道:「從聖人決定遷都到號稱天下中心的洛陽那一刻開始,這些事情就已經註定了。要不然關隴貴族和關中士族當初為何反對得那麼激烈?其實他們完全不是害怕遠離中樞、慘遭拋棄,而且朝廷遠離關中,他們反而更容易做一些見不光的勾當。之所以反對那麼激烈,主要還是擔心朝廷脫離自己的掌控,聖人可以無所顧慮的對付他們。」
念及於此,鄭元璹暗自嘆了一口氣,默默的從袖中取出一本寫滿名字的冊子;他珍而重之的將冊子交給了李子權,沉聲說道:「我們也知道這是一場比沙場還要殘酷的戰爭,李相作為山東士族的領袖,要儘力保護我們的人。這份名單上的人,請務必儘力保全,如果實在不行,那便設法遷往偏遠之處;如果遷官不行,貶官也可,千萬不要弄到丟官罷職的下場,更不能隨意將他們犧牲……」
李子權也知道鄭氏一定有所保留,不可能把全部力量交給自己,但儘管如此,他也不禁激動萬分,他絞盡腦汁、費盡周章,如今總算是拿到鄭氏部分底牌了。而剩下的,他完全能夠通過這些人的人際關係、升遷脈絡一一打探出來;到了那個時候,鄭氏在他面前將無秘密可言。雖然不是說要對付自己的盟友,但是掌控了對方的一切秘密,絕對沒有壞事。
「反正彈劾都是那麼一回事,讓楊綝隨便吧!」楊廣剛剛說完,卻又想到了一件,連忙補充道:「比如說今天,李子權在午休時間到處亂跑,不僅影響了下午公事,還吵的別人無法休息,導致別人也沒有精力辦公;之後,再讓楊綝他爹、楊綝他叔出來作證。再之後,薛道衡就會自己跳出來了,接著,張衡也會跟上……」
「那我明天下午約一些人過來;屆時,李相與他們詳談,如何?」
如是說來,衛王有毒,實在是近不得?
門內庭院,鄭元璹和弟弟鄭善願、鄭元琮、鄭元珣久候多時,等到馬車停下,上前將身穿常服的李子權從馬車迎了下來。
但是楊堅的寬容、苦心、警示,兩人非但不理解,反而認為楊堅怕他們、離不開他們。劉昉更是認為無能的楊堅都能當皇帝,自己更加可以、更行。於是聯合宇文忻、柱國梁士彥圖謀造反,準備殺了楊堅以後,再把宇文忻砍了,然後自己當皇帝。可他們犯了王軌同樣的錯誤,信錯了賀若弼,導致他們還沒正式開始,就被他們的「兵馬大元帥」賀若弼給賣了,然後被抓去砍了個乾淨。
「世上哪有什麼萬全之策?再說了,https://www.hetubook.com.com各大勢力的首領皆是世上最精明的人物,他們焉能按照我們的想法做事?」李子權目光看向鄭元璹,苦笑道:「我們只能在既定的大體之上,隨機應變。不過此局太大、太複雜、牽涉太廣,所以其他勢力也會小心翼翼的隨勢而變、小心翼翼的前行。」
「李相所言極是,現在說這些,為時太早。」鄭元璹默然點頭,這也是比較讓他放心的地方,現在大家都有顧慮,都怕為他人做嫁衣,局勢未明朗之前,成敗實難預料。
出自這些世家的傑出人物,既有奠定漢文化體系的歷史聖人,也有左右天下走向的人物。比如說潁川荀氏,人家有個老祖宗叫荀況,他是先秦時代百家爭鳴的集大成者,故而被人們尊為荀子,論及荀子的地位、歷史貢獻,沒有幾個人能夠與他相提並論。
這個冊子就是滎陽鄭氏雄厚實力、千年底蘊,他們以士林領袖的身份栽培和扶持了無數官場勢力、無數中小世家;而名單上的人雖然不是滎陽鄭氏所掌控的全部官場力量,但是也佔了六成之多。如果不是形勢嚴峻到了這等地步,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把這份名單交給李子權的。
默然半晌,鄭元璹皺眉道:「李相所說的個中艱險,鄭某自然明白,只是派系之爭、勢力之爭真的到了如此嚴峻地步了么?」
……
李子權未免鄭氏兄弟誤會,又見四下無人,便壓低聲音道:「陳氏子弟和黨羽的罪證確鑿,案件十分清晰,並不嚴重。嚴重的是長孫相、裴太常卿已然南下;如果再把抓人的太子、衛王、蔡王等皇族,以及主審的趙大理寺卿、守御的蕭相算上,那麼我們山東士族和皇族、關隴貴族、河東士族、中原士族、南方士族全部入場了。」
庾、許、韓、郭等氏名氣要弱一些,可是每個家族都出現了左右時局的名臣、良將、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
鄭元璹和鄭善願、鄭元琮、鄭元珣心下一陣凜然。他們李、鄭兩大家族在山東士族之內是盟友;放到天下,山東士族則是一個大盟。然而傳承數百年的世家門閥之間,或多或少都有人當過大官,所以彼此之間都有一定的關係;而有了關係,也意味著彼此之間都知道對方是什麼東西,甚至都在握著彼此的把柄。
楊安應了一聲,又抱拳詢問道:「聖人,但不知彈劾的理由為何?」
「可!」
「喏!」楊安接過情報,趕緊告退。
到了今天,宰相李子權成了「盟主」、鄭氏則是降為從屬地位;不過趙郡李氏還要繼續在河北與二崔、盧博弈,而鄭氏已經失去進軍河北的實力,這便導致兩家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再加上都需要對方幫襯,故而兩家關係https://m.hetubook.com.com還像以前那麼牢固。
楊安連忙回來,行禮道:「請聖人示下。」
鄭元璹一下子就猜到李子權的用意,緩緩的問道:「聽李相之意,是打算將他們收入山東士族之中?」
正當楊安即將進入仁壽殿側門的時候,楊廣的聲音再度響起:「等等,我忽然想到了一事。」
鄭譯和劉昉一起受到宇文贇重用,以至於「出入宮掖,寵冠一時」。他們見宇文贇登基為帝之後,沉湎酒色、窮奢極欲、濫施刑罰,非但解決不了宇文邕改革留下來的種種後患、壓制不了蠢蠢欲動的關隴貴族,反而誅殺宇文憲等忠心耿耿的皇族中堅力量。而楊堅隱隱約約成為諸多門閥、諸多勢力的擁護的首領,於是暗中投靠楊堅。
因鄭譯成果斐然、且又老實了下來,楊堅便恢復他沛國公之爵和上柱國之勛。
李子權猶豫一下,卻是歉然道:「非是為兄失禮,而是此刻諸多繁多,還望賢弟恕罪,一旦陳氏謀反案結束,為兄定然登門謝罪。」
李子權聞言大喜,他目光灼灼的盯著鄭元璹,問道:「能否約見一些家主、或族老?」
他強行抑制住心裏激動,接過這本冊子收好,故作淡定的問道:「賢弟大可放心,我定當竭盡全力而已。」
「遵命。」楊安定下心神,拱手而去。
「檯子剛剛搭好,各路魑魅魍魎全部跳了出來,先是蘇威、長孫熾,接著是楊約、裴矩,而這個李子權更是親自出馬了,好啊!哈哈……」楊廣將幾份情報一起交給侍立一旁的楊安,心情極好的笑著說道:「將這些情報抄錄幾份,分別發給太子、蔡王、藤王、道王。對了,齊王也給他一份,讓他也有些緊迫感,免得他誤以為大隋真的很安穩。」
皇帝本來是好端端的一個人、本來是好端端的一個皇帝,可是去衛王府混了幾天飯以後,好像也中了衛王的懶毒、不正經之毒,整個人全都變了。
李子權下了馬車,迅速團團一禮,放低身段道:「為兄冒昧來訪,還望諸位賢弟恕罪!」
承襲父爵的鄭元璹在大業元年受封為儀同大將軍,然而全面恢復教育之時,他執強烈的反對意見,被楊廣免去儀同大將軍之職、爵位封號也從大名鼎鼎的「沛國」變成毫無存在感的「莘國」。
至於另外四成乃是鄭氏核心的核心、安身立世之本,就算是鄭氏多數子弟都不知道;如果將其交給外人,鄭氏無異於把整個家族全盤奉上、無異拱手投降,日後淪為李子權隨時可以掐死的「俘虜」。
「再到後來,他發現各大勢力斗得越狠、越容易清除各大勢力的實力,於是一改以往的被動迎接;而是採用了縱容、慫恿、挑撥離間之法。大家都明白聖人的用意,然而大勢在聖人之手和-圖-書,彼此之間又失去信任,所以誰都擔心自己不先動手就被別人先弄;更何況,又有誰禁得住利益的誘惑?這一次,也不例外。」
正是因為我有你的把柄、你有我的把柄,所以大家都有顧慮,反而能夠玩到一起去。但是利益如果無窮大,那麼這些把柄的價值就會體現出來了。
陳氏與荀氏關係親厚,在魏晉時期也出現許多名士和政治家,如陳群、陳琳、陳壽等。陳群是曹操的謀臣之一,曾任尚書令、司徒等職。陳琳是曹魏時期的著名文學家,陳壽是三國時期的史學家,著有《三國志》。
談起大隋王朝的開國功臣,人們率先想到的人多數是楊素、高熲、蘇威、楊尚希、長孫平、韋孝寬等人;其次便是皇親國戚里的楊爽、楊雄、楊達、楊弘、楊諧、竇榮定、豆盧通。然而有兩個的功勞,比楊素、高熲等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便是周宣帝宇文贇寵臣鄭譯、劉昉。
說著,伸手示意。
「李相來訪,鄭家上下不勝榮幸。」鄭元璹很是親熱的笑著說道:「一應事物已經準備妥當,只等李相前來取。這兒不是說話之處,請入內奉茶。」
滎陽由於位於潁川北方,兩者之間有地勢上的便利,所以屬於北方、屬於山東士族的鄭氏與潁川世家關係稍微要好一些,但是由於鄭譯在世之時,多次向南方的潁川發動攻勢,這便導致雙方也有一定程度上的疏離。
「如此,一切拜託李相了。」鄭元璹說完,又有些不放心的問道:「但不知李相可有萬全之策?」
「正是!」李子權點頭道:「潁川世家自成一體,又在南北遊離不定,他們現在的處境極為不妙,正是將他們收復的天賜良機。而類似的想法和用心,相信蘇威、長孫熾、裴矩等人肯定也有,甚至已經做了行動。現在關鍵就看誰承諾的多、誰能幫助潁川世家度過這道致命的難關。」
「我會儘力而為,若有什麼變化,都會第一時間派使人通知賢弟。」李子權稍微鬆了一口氣,又向鄭元璹問道:「對了賢弟,名冊上可有潁川世家子弟?」
鄭譯雖然沒有反,可他鬱郁難平,仍舊違法亂紀,做出了許多讓楊堅難以忍受的大罪,楊堅對鄭譯的舉動雖然很憤怒,但鑒於昔日大功,只是將其貶斥出京、廢為庶民。不久又讓他擔任開府、隆州刺史(巴西郡守),之後召集入朝參与編撰《開皇律》、《音律志》。
楊安聽得目瞪口呆:「……」
楊堅也沒有虧待他們,稱帝為帝,便從重封賞,然而鄭譯和劉昉目光淺短、貪財如命,一旦獲得權柄,便失去了自我,他們不但大肆索賄受賄,而且結黨營私、賣官鬻爵、陷害忠良,令楊堅十分反感。然而楊堅始終念著兩人之功,多次勸導未果之後,乾脆敞開和_圖_書私人府庫任由他們拿,而且還說「如果喜歡錢財奇珍,直接與他說、直接來宮裡取,沒有必要做不法之事」。
鄭譯在開皇十一年病逝任上,楊堅甚是惋惜,不僅讓其長子鄭元璹承襲爵位,而且讓朝廷操辦他的喪事、追贈謚號『達』。人生也算是相當完美了。
誰靠近,誰都中招!
潁川世家是傳承久遠、影響深遠的一個世家體系,主要的世家有荀、陳、鍾、庾、許、韓、郭、趙、王、謝、裴、鮮于、穎、干、賴、汪。他們從夏商周到南北朝,一直是權力場上的巔峰和核心;在他們鼎盛輝煌期間,山東士族只是靠邊站的小老弟。
鄭元璹明白這是各個勢力、各大世家所擔心的最為糟糕的局面,但是大家已經失去了信任,且都知道造反也打不過朝廷了;於是慢慢的老老實實的按照楊廣的規則辦事,然後在楊廣一手操控下,互毆。
他們此時,肯定也急著尋求新的靠山、以避這場巨大的風暴。倘若他用主管此案的宰相、山東士族領袖身份去說服,這些世家極可能順勢進入山東士族體系之中。
「還有衛王,你親自送過去,讓他別以為放大假就能百事不管,讓他認真一點、盯著一點,若是局勢失控,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互毆的結果必然有大量世家化作歷史塵埃,先有隴西李氏,以及隴西李氏自成一脈的李穆系、李圓通系……接下來,肯定又會倒下一大堆。而這次入場的勢力、門閥太多,勢必又有許多世家門閥被拉入這個巨大的漩渦之中。
他們利用宇文贇的信任,一次又一次幫助楊堅說話、一次又一次幫助楊堅化解致命危機;等到宇文贇彌留之際,鄭譯和劉昉更是偽造遺詔,宣布由楊堅出任丞相、代替宇文闡掌管軍政大事。所以他們功勞之大,完全不亞於高熲和蘇威等等「開隋元老」。
「名冊上有一些!」鄭元璹答道。
「南方士族各大世家基本都涉入案中,又要面對諸多勢力,他們顯得相當被動,不足為慮。關鍵是發動攻勢的勢力太多;大家既想獲得更多職位,又想藉機消弱其他勢力。在辦案之時,定然相互攻訐、相互揭底。」
「聖人到了洛陽,等於跳出虎穴、龍歸大海,於是他一邊從容不迫的提拔其他勢力、一邊遊刃有餘的對付關隴貴族。只不過聖人一開始也不想逼大家鋌而走險,故而手段和方式都比較溫和。如果大家遵守能者上、庸者下的規則來競爭,聖人不見用血腥的殺戮來達成目的,可惜的是今天這個裡通敵外、賣國求財;明天那個養匪自重、圖謀造反。聖人能不降下暴雨雷霆嗎?」
洛陽永太坊,一輛樸實無華的馬車從敞開的角門,駛入滎陽鄭氏宅院。
李子權離開鄭氏宅第,又去親自去了王氏宅第,然而他的www.hetubook.com.com消息、行程很快就被「閑人」傳到了楊廣手中。
「忤著做什麼?趕緊去。」楊廣吩咐一聲,又說道:「順便讓衛王給我們準備晚飯。」
如今是勢力與勢力之間的較量、勢力與勢力之間在爭取地盤,相互下黑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如果某個勢力落入他人手上的把柄太多、且又博弈不過人家,搞不好會比擅長爭鬥的南方士族還要慘。
到了漢魏晉,荀氏又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名士和政治家;而品行高潔、學識淵博荀淑一個人就生出、教出「荀氏八龍」,「荀氏八龍」和他們的龍子,又生出很多頭角崢嶸的小龍,其中最為知名的有荀彧、荀諶、荀衍、荀悅、荀攸、荀顗等等。荀彧是曹操謀臣,被稱為「王佐之才」。荀攸是荀彧侄子,其才華比起叔叔有過之而無不及,荀顗是曹魏時期的權臣,曾任司空、太尉等職。
晉朝、南北朝時期,潁川世家由於夾在南、北兩大勢力的中間,再加上在永嘉之亂時大舉南渡,而王謝執掌大權之時,又加以優待,所以他們在大體上,更加親近一同與北方戰鬥過的南方士族;有的甚至和王、謝那樣,被划入南方士族裡的一員。如今的許多世家雖然也像王氏、謝氏這般遠離權力中心,但是「潁川世家」的招牌和影響力,仍舊不容小覷。
若是如此,李子權在山東士族裡的話語權、山東士族在大隋王朝的話語權,少說也能增加三成。
李子權之所以問這一句,便是看中了已然沒落的潁川世家,想把他們收為己用。他們即便更加親近南方士族,但是南方士族發生了大劇變。潁川世家各家主和族老定然知道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大清洗之下,他們也未必逃得過去。
五姓同氣連枝、相互依仗之餘,也有十分激烈的暗鬥之心,鄭譯在世之時,滎陽鄭氏隱隱約約有了天下第一士族的勢頭,他為了打壓二崔,便扶持和提拔趙郡李子權制衡崔仲方,使李氏和二崔、盧鬥了起來,而滎陽鄭氏卻在蓄勢待發,為進軍河北積攢實力。所以鄭譯既是李子權「恩主」,鄭李兩家也是山東士族裡的「小盟」。
……
「楊綝身為御史台司隸大夫,有彈劾百官之權;讓他明天彈劾李子權。」李子權乃是主管陳氏謀反案,可他這等活躍,不僅容易讓人他日懷疑朝廷的公正性,還給人傳遞一些李子權獨尊議事堂的錯誤信息,這讓楊廣十分不爽。
鍾氏同樣和荀氏親厚,在魏晉南北時期出現了鍾繇、鍾會、鍾毓、鍾嶸、鍾屹、鍾嶼等等。鍾繇是曹操的謀臣之一,曾任太尉、太傅等職。鍾會是曹魏末期的名將,曾參与平定蜀漢,鍾毓是晉朝時期的權臣,曾任司空、太保等職。而是文學上、書法上,他們也都取得不小的成就。鍾繇在書法一道,是王羲之隔代師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