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五年縣令,億斤糧震驚李世民

作者:神樺周
五年縣令,億斤糧震驚李世民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於平定嶺南亂的人選

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於平定嶺南亂的人選

方源也想到這一點,想要提名薛博武出征。
「說得好!」
「如此,二三十年後,大部分僚人的後代就會慢慢被我們同化,朝廷再加以控制,引導,招攬等等,嶺南的問題得以解決。」
方源恭聲道。
一,嶺南太遠了,一直都是南蠻的稱呼,朝廷對嶺南不看重。
方源緩緩說道。
方源自通道。
「又比如說,我們大唐的女人嫁過去,會不會只成為生育工具,而沒有地位教育孩子?」
眾人紛紛起身,表示自己的想法。
平定的話,年年都派兵前往,勞民傷財不說,士兵也會有損失。
「還有嗎?」
「花點時間,兩地交流,總是有用的。」
包括方源在內,都覺得這一戰是有必要的。
「一年出一次兵,那群沒開化的僚人不嫌麻煩,朕還得考慮國家財政,你們說,有沒有什麼辦法一勞永逸的!」
李靖神色慢慢恢復平靜。
「擴招科舉人才,招到的都是世家子弟,他們恐怕不願意去嶺南,臭了朝廷名聲而已。」
不管是長孫無忌還是李靖的想法,都有問題。
方源繼續說道。
「還有其他的想法嗎?」
崔振堂臉色有點僵。
以上,是方源對某歷史中的模糊記憶。
只有將他們平定后,才能更好地推行政策,助力小一些。
「退一步來說,他們雖然屢次叛亂,但如果可以選的話,他們也不想叛亂吧,畢竟底層的僚人會不滿的。」
「嶺南大大小小的部落估計有數百上千個吧,這得給多少俸祿待遇啊?」
「陛下,臣有一策!」
這法,是真的好,比李靖、長孫無忌、房玄齡時候的都要好。
房玄齡站出來,緩緩道。
房玄齡也嘆息,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很多問題,失落地回到位置上。
「朝廷肯定他們的地位之後,在他們部落里設縣,縣令由他們部落里選舉出,同樣給予俸祿和福利,但有條件,得符合朝廷三年一調政策!」
還想繼續說下去,但這個時候有人打斷。https://www.hetubook.com.com
「最重要的一點是,現在我們大唐要休養生息,將人口提上來,這個時候嫁出去大量女子,國情怎麼辦?」
「陛下,臣以為可以參考西漢對南方的治理,以俗治俗。」
「太上皇在位九年,僚人叛亂就發生了九次!」
在場之中就是方源年齡最小,見解卻遠超過他們。
李世民眼神更亮。
隨著方源將嶺南情況說出,在場眾人的神色都慢慢變得認真。
李靖略顯得不滿,在長孫無忌說完后,就進行反駁。
「兩地交流又是怎麼兩地交流,我們很遠的,也沒那麼多人才。」
方源繼續說道。
「我覺得可以!」
「拿了我們好處,解決了朝廷敵對問題,我以為是可實行的。」
不過李世民沒有立即出兵,而是召集大臣商議。
李世民拍手叫好。
畢竟嶺南在名義上就是大唐的領土,也是有很多資源的。
「語言不同,文化不同,怎麼以恩德治理,怎麼教化他們文化?」
「好了!」
「也許會有,但肯定不會全部。」
「事情不是這樣說的。」
長孫無忌臉色平靜道。
方源呵呵笑道。
他今日叫方源過來,只是讓方源露露臉的。
「沒有人才,那就製造人才,擴招科舉人選才行。」
其中有幾個原因。
「肯定他們風俗的同時,再派人注入我們大唐的文化,最好是兩邊同婚,讓我大唐女子出嫁僚人,教化他們後輩。」
李靖第一時間表態,朗聲道。
李世民點點頭,沉聲道。
在這個時代,將犯人發配到嶺南,就是將人丟到語言和文化都不同的地方,是一種很殘酷的懲罰。
但他不像長孫無忌一樣反駁李靖。
好讓他日宣布方源晉陞刑部侍郎的時候,在場的大臣們少點反對。
「他們都是我們的官了,我們小小管一下沒問題吧?我們再時不時關心底層的僚人,也沒問題吧?」
「還有!」
「臣以為李將軍所言極是!和圖書
李靖見眾人再次坐下后,提議道。
「甚善!」
長孫無忌的問題是不知道時間成本,以及士子們大概率不會前往嶺南,而且還真的可能會影響科舉。
「諸位,你們覺得如何?」
現如今大唐才休養生息幾年,還需要大力發展人口。
「說得好!」
李靖作為兵部尚書,第一個發表意見,豪氣道。
天下經歷隋朝大亂,民生凋零,人口稀少。
僚人的問題已經是歷史問題了。
李靖的問題是只想到暴力解決問題,但朝廷對於嶺南道是不熟悉的,那邊山多林多,不是平原,不好開戰。
「朝廷給他們好處,是為了什麼呢?」
不平定的話,會影響國家的威信,嚴重的話會動搖國本。
「時間長了,底層百姓就知道大唐的后,後續的叛亂,相應者必定會變少。」
王珪也站出來。
這讓他的計劃失敗,心情不美麗。
話落,包括李世民在內的眾人露出沉思。
「確實是個問題!」
但是想了想,這個時候表現一下,晉陞刑部侍郎的時候反駁聲音應該沒有那麼大。
因為大部分時候,朝廷的軍隊到嶺南並沒有真正開戰,去到就停止了叛亂。
但那個地方是屬於大唐的!
「好!」
「花點時間,是花多少時間?」
於是方源站了起來,準備將模糊記憶里的歷史記載搬出來。
「我們現在已經平定外亂,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平定他們!」
這個時候將大量的女子嫁過去,對大唐來說就是一個負擔。
「比如說要出嫁多少女人,才能使得大部分僚人的後代被我們同化?」
嶺南道那邊就傳回僚人叛亂的消息。
覆滅東突厥後,他的聲望一時無兩,被人稱為當世軍神。
「依我說,大軍橫推,狠下心來,將他們徹底打服,才能真正杜絕一年又一年的叛亂。」
二,朝廷就沒有真正將嶺南當作是大唐的領土,它屬於大唐完全是因為歷史遺留下來的。
「還有一點,就是大家關心的教和_圖_書化問題,以後朝廷盡量不要施行死刑,改為發配嶺南,由他們負責教化當地人,將功補過,有回歸的機會!」
李世民有點意外。
「要不然,僚人以為我們大唐羸弱,實行下去怕是困難重重!」
長孫無忌沉吟片刻,沉聲道。
方源最後說完。
故而嶺南道叛亂,大唐得出兵平定。
「區區僚人,豈能讓李將軍出征?」
僅僅是提出自己的意見,對房玄齡的計劃提出問題。
因為沒有提前總結,所以說得比較粗糙。
而且這個方法還可以運用到其他邊緣地區。
「僚人的叛亂,歸根結底就是各個部落土司的叛亂,是他們不想朝廷奪取他們對嶺南地方的控制。」
「眾所周知,嶺南僚人以部落為主,每個部落的首領叫土司,他們的制度是土司制度。」
李世民開心道。
「現在僚人叛亂,得平定之後才好推行長安令的策略!」
現場不是大臣下意識點點頭。
他不是魯莽的將軍,而是統帥,有靈活的頭腦。
但不曾想,年紀輕輕的方源竟然也有想法,而且還敢在這麼多大臣面前說出。
出征嶺南,就跟撿功勞一樣,許多人都盯上這個美差。
「我們給他們好處,他們肯定會心動,或者還會覺得就算罵了我們的東西,我們也管不到他們。」
「我們都知道,嶺南是南蠻之地,貧困潦倒,生活艱苦。」
「陛下,大軍橫掃吧,把他們打到服為止!」
人們還處於杜如晦去世的悲痛中。
眾人沉默,思考著對策。
平定嶺南是小問題,大唐出征十多次,都能夠平定。
長孫無忌反駁李靖,還提出自己的想法。
「還有其他相反嗎?」
儘管李靖時刻警惕自己不要得意忘形,但偶爾還是忍不住飄飄然。
嶺南道位於大唐的最南方,地廣人少,山林眾多,還是部落文化。
「陛下,臣願帶兵前往!」
「講!」
「臣以為,朝廷可以承認嶺南每個部落的土司,冊封他們為大唐的官員,比如和_圖_書封為刺史,俸祿待遇等等,以最高給之,每年三五次對他們進行慰問。」
崔振堂繼續問道。
「而且還有一點,嶺南部落各個首領不都是一條心的,總會有人想要得到我們大唐的好處,甚至是庇護。」
方源的想法給他打通了一個思路。
「還有嗎,說完了嗎?」
「文化不同,但不代表不能交融。」
「另外,縣丞,主簿,以及博士等等,從朝廷中選拔過去……時間長了,十年八年或者二三十年,時機成熟后,將嶺南的縣令調出去,將那些縣丞和主簿升上去。」
「一年打,兩年打,都打了十幾年,還是沒有將問題解決,可以說明僚人問題單單是戰爭不能解決的。」
「我們承認他們的地位,封他們的官,不需要他們付出什麼,白拿的好處,正常人來說,都不會拒絕吧?」
方源訕訕一笑,裝作不好意思向李世民行禮,又向眾人行一禮。
「陛下,臣以為,還是要一戰才行。」
李世民神色慢慢變得凝重,沉聲道。
「為了光明正大插手嶺南內務啊。」
李世民嘆息一聲,失望道。
「臣以為,這個方法不是不行,但同樣有很多弊端。」
李靖冷哼道。
戶部侍郎崔振堂起身,沉聲道。
「陛下,臣以為,僚人依附山林而居,當拊以恩信,以恩德治理他們,教化他們文化,他們自會歸屬我朝。」
現場眾人紛紛看向方源,有好奇,有驚訝,也有輕蔑。
「我們封他們官,他們會接受嗎?」
按照方源的計劃,嶺南將會由大唐掌控。
朝廷可以按照方源的想法討論和完善。
「有主將人選嗎?」
「朕即位三年以來,僚人叛亂就發生了三次!」
這不得不佩服,甚至還佩服已經去世的杜如晦,慧眼識珠。
風頭出了,沒有必要再表現得驕傲,低調點比較好。
如果能夠兵不刃血拿下嶺南,李世民還是非常想要掌控嶺南的。
房玄齡起身說道。
「陛下,出征將軍或者不需要急著那麼快決定m.hetubook.com.com。」
因為文化和習俗的不同,距離中央又太遙遠。
「至於慰問,他們部落首領,需要我們的慰問嗎,缺我們那點禮物嗎?」
「陛下,臣願意前往,勢必平定嶺南亂!」
其他人沒有說話,看向方源,等方源的解釋。
李世民神色變得鄭重,露出認真聆聽的神色。
他本不想出風頭的。
方源作為長安令,又有平亂經驗,被請來一同議事。
眾臣中,方源猶豫了良久才站起來。
「語言不同,但不代表不能交流。」
李世民氣沖沖說道。
一年大大小小的叛亂不少於一次,很讓朝廷頭痛。
他也是擔心這一點,萬一僚人部落首領不吃這一套呢?
「崔侍郎問得好。」
李世民打斷了兩人的辯駁。
三,大唐沒有那麼多時間治理嶺南,武德年間多數是平定諸侯內亂,貞觀這幾年又有東突厥這個大敵。
「想法很值得討論!」
「哪怕是百年大計,也得知道花多少時間,而不是亂投精力下去。」
「萬一他們不吃這一套呢?」
一眾將士紛紛上書,願意率兵平定!
「想要做成事,花多少時間都是值得的。」
原本想要反駁方源的,但方源對答如流,聽上去比前面幾位大臣都要好。
「長安令所言極是!」
眾人看向方源,眼神變了變,帶著驚嘆。
按照方源的計劃去執行,估計都不需要完善,就能夠將嶺南拿到手。
方源朗聲道。
兵部侍郎侯君集朗聲道。
包括李世民在內,朝廷對嶺南的了解都是非常有限的,幾乎是放養狀態。
如果連叛亂大唐都不出兵,那天下人如何看待大唐?
「在他們的部落中,土司就像是我們的皇帝一樣,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管理著部落里的男女。」
確實,戰爭是很有必要的,畢竟嶺南道已經叛亂。
這一次,崔振堂張張嘴,沒有繼續問下去,回到位置上坐下。
要知道,今日御書房聚集的,除了方源,其他都是四品以上的大臣,國家的真正大臣。
「諸位以為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