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收編?
「現在也只能想辦法看能不能補上,亦或者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了。」
為人性僻耽佳句。
聞聽此言,高飛只是隨意一笑道:
甚至最關鍵的內娛爆發時代,就是他一手掀開的大幕。
但從一開始,他還是堅定的認為「天價片酬」是亂象。
故此在更好的福利保障和更多的工作機會,這雙重誘惑之下,港圈積累多年的牆腳就這樣被高飛給挖空了!
「多什麼多?我還嫌少呢!」
說來高飛口中的「收編」和韓莉以為的「收編」其實不是一回事兒。
這必須要花長時間和足夠大的精力,才能提升產業上的人才質量。
隨著娛樂圈進入新紀元,大量熱錢的湧入也直接導致了像「天價片酬」等亂象的出現。
因為正是《泰囧》的超高票房讓圈外的資本看到了影視圈的潛力以及……有利可圖。
而他們之所以這麼認為,主要因為中國電影票房就是從《泰囧》之後開始暴漲的。
「我把港圈收編了!」
雖然高飛本人並沒有這個義務去解決這個問題,也沒有誰要求他去解決。
聞聽此言,高飛當即無奈的搖了搖頭。
但他畢竟是影視行業的一份子。
在他看來這些導演和港星過去縱然足夠輝煌,但港圈最大的財富其實並不是他們。
為什麼這麼說呢?
如此一來,坐等三大影視院校解決問題,無異於緣木求魚。
雖然這樣看似沒有什麼區別,但卻能讓整個項目模式更加健康,抗風險能力也更強。
導演半神半鬼、港星滿是光環。
三大院校走的是藝術化的路線,但高飛和市場要的卻是大批量的工業化人才。
「再說了,傲氣能當飯吃么?都是成年人,能賺錢才是關鍵!」
什麼「四大天王」「雙周一成」「曼玉青霞」之類的。
見此情形,高飛這才又笑著重複了一遍,得意道:
要知道不知道多少港星到老了都不免窮困潦倒,更不要說他們這些幕後了。
看來電影工業化這事兒https://m.hetubook•com•com還得靠影視行業自己!!!
2000年以前:內娛蠻荒時代;
「老闆,可是……這會不會太多了?咱們有必要挖這麼多人嗎?」
同樣是中戲、北影出身,有人能一部戲拿一個億,有人卻連萬分之一都拿不到。
一個項目結束了幕後就相當於失業,如果銜接不好的話,一兩個月沒收入都是常事兒。
就好像千禧年以前的內地電影一樣。
所以說句比較冒犯的話,高飛其實一直覺得華夏三大影視院校有些不稱職。
說句不客氣的話,從這個角度來說圈內所有人都欠高飛一個人情。
根據報告上的顯示,雖然去年華夏電影市場總票房破天荒的達到了450億,相比于比2014年的電影票房足足增長了48.7%。
比如韓國電影早年就是靠摹仿港片起家的。
所以能多一份保障對於他們來說總是好的!
大家都認為華藝兄弟之所以沒落,主要就是因為他們錯過了內娛的第三個時代。
不過讓高飛意外的是,對於他的看法韓莉卻有些不認同。
對了,還有一點也是圈內公認的。
在他們的眼中,只有這些香江娛樂圈頂級的存在才有資格代表港圈。
但令人無奈的是,人才的短缺雖然非常急迫的,可偏偏又是急不來的。
所以有相當一部分業內人士都認為周易的上市,才標志著娛樂圈新紀元的開始。
這些影視院校更沒有看到在國內電影產業飛速發展背後,人才缺失問題未來將是難以繞過的嚴峻問題。
使得演員這個職業在大眾心目中也開始變得魔幻起來。
想到這裏,高飛頓時無奈的長嘆一聲。
是因為在特殊的時代機遇下,使得香江早早的有了一套完備的影視體系。
……
令高飛頗為自傲的是,這三個時代他都有份參与。
真正讓港圈絕大部分影視幕後加入雄安公會其實主要有兩個原因:
雖然從演員的角度,高飛應該巴https://www.hetubook.com.com不得片酬越高越好。
所以只能掛在「易支付」名下,委託其代為管理和運營。
可以說一旦這個問題不解決,那麼影視行業的「天花板」將會被認為拉低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隨著天價片酬新聞頻頻見諸報端。
也就是說一旦這個人才缺口沒法補上,那麼別說繼續增長48.7%了,明年能原地踏步就算不錯了。
韓莉認為的港圈其實就是大部分眼中的印象。
但偏偏我們的影視院校無法培養出市場需要的人才。
如果硬要分一個時間段的話,那麼2014年算是一個標誌性的節點。
不過,業內對此其實有另一種看法。
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影視人才短缺。
但同時華夏影視人才也將存在至少20萬人的缺口。
畢竟港星都是時代造就的產物,真正將他們托上雲端的其實是無數成熟的影視幕後。
……
「沒辦法,誰讓咱們國內的人才孵化機制沒有跟上影視行業的發展速度呢!」
那啥……O(∩_∩)O哈哈~對於這種說法高飛也不好說什麼。
因為包括導演、編劇、宣發在內,華夏影視產業鏈各方面都需要大量人才。
韓莉這才回過神來,難以置信的問道:
正當高飛對這個成果頗為自傲的時候,韓莉心念一轉卻有些猶豫的問道:
所以「港圈」之所以能稱之為「港圈」,並不只是表面上的那些導演和港星那麼簡單。
對了,從這個角度其實也正好能解釋為什麼圈內會頻頻出現跨界導演的情況了。
其實如果不是有了上面給的分賬優免,這次想讓那些加入公會的影視公司同意這個條件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眼睛總是盯在光鮮亮麗的那一面,從而忘記了影視行業的基礎是什麼。
但這樣的收入也不穩定,基本上都是跟著項目走。
語不驚人死不休!
而一旦出現這樣情況,對影視行業來說無疑是極為可惜的。
不對,也https://www•hetubook.com.com不能說他們不稱職,只能說他們的格局太小了。
於是只能和觀眾遙遙相望,白白浪費時機!
對於這一部分人而言,演員只能算是一個普通的職業。
畢竟這和錢多錢少沒關係,純粹是資本的本質就是冷血和吝嗇的。
其一,自然是那份福利保障。
不過萬事萬物,有利有弊。
當高飛努力擴寬國產電影邊界、提高電影品質的時候,回頭才發現基礎梯子不夠長了。
最後越混越迷,漸漸的連國門都出不去了。
從形式上來說,算是內地五險一金裏面養老金的變種吧。
在《泰囧》之前的電影只要過億票房就很高了。
說起來還真有點黑色幽默的意思。
簡單來說,就是只要是雄安公會的成員,並且參与的是公會項目,那麼劇組在付出薪酬的同時還需要按照比例為幕後工作人員交一份保障金。
「說來幸虧還有香江這個經驗包可以爆金幣。」
畢竟對於影視幕後這種自由職業來說,這種福利保障還是很難得的。
「要不然國內影視行業想要保持眼下這個發展速度都是一個問題。」
毫不客氣的說,除了內地因為三大影視院校的存在一直自成體系之外,東南亞各國的影視圈其實都有港圈的血統。
「畢竟人家立校的時候就說了,他們是以培養電影藝術家為目標的。」
而這便是高飛能收編港圈的重點。
因為我們不缺錢和IP資源,更不缺市場。
究其根本,還是利益和風險的不均衡。
在娛樂圈做了這麼多年,韓莉比任何人都知道這件事兒的難度。
聞聽此言,高飛先是一愣,隨後便忍不住恍然失笑。
這倒不是高飛自己吹牛,而是業內同仁私下裡交流之後逐漸形成的一個共識。
畢竟沒有錢,就算有再好的演員、導演、團隊,也照樣是白搭。
說句老實話,如果論輻射範圍之廣、涉及國家之多,當年除了好萊塢之外也就只有香江了。
否則在他之前,早就有人把港圈收編了https://www•hetubook•com•com。
話說隨著國內經濟的逐漸好轉,在互聯網巨頭的帶領下大量熱錢開始湧入娛樂圈。
所以在周易影視內部的薪酬改制中,高飛這才刻意將演員的片酬折算成投資。
只是等高飛開口解釋之後,她才明白高飛所說的「收編」和她想象的有些不一樣。
甚至認為「他們」就是港圈!
所以在高飛看來香江娛樂圈三十年輝煌過後最大財富,其實就那一批資深的幕後。
「統計局預計明年的人才缺口有這麼大,我相信是誰也沒有想到的。」
於是這才有了大量的資本熱錢湧入,從而造就了后娛樂圈時代的繁榮。
但是《泰囧》之後,以後的高票房電影基本都是十億。
「這也太簡單了吧?他們的傲氣呢?」
2000年—2014年:內娛崛起時代;
最後兩相融合之下,才有了如今頗具特色的棒子電影。
如果僅僅因為人手不足就放慢發展,那簡直就是在浪費時代賜予的黃金時段!
因為雄安公會眼下已經將近囊括了華語影視圈十之八九的影視公司。
不過後來港片沒落了之後,棒子就開始轉頭學起了好萊塢。
只見她隨意的撇了撇嘴,無語道:
因為《泰囧》的上映和周易影視的上市幾乎是同一時間。
「就這麼簡單就收編了?」
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而第二個原因,其實也很現實。
於是這次高飛便趁著這個政策東風,搞了一個專門針對影視幕後的福利保障計劃。
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上,都遠遠無法無法滿足影視行業!
但在這種模式之下,透支的卻是演員本身的口碑和元氣,甚至是影視圈的口碑和元氣!
但高飛看問題的角度卻和其他人有點不同。
華夏影視行業如果能發展的更好,周易影視自然也會從中受益。
這曾經令不少圈內人有些可惜,畢竟他們的開局實在太完美了!
只是高飛雖然說得輕描淡寫,但事情自然沒有他說得那般簡單。
除了在三大電影節上風光之外,在各國
hetubook.com.com人民的眼中並沒有多大存在感!
要這麼說還真是這個道理!
「從一開始大家的定位就不一樣,自然就貨不對板了!」
之所以這麼說,不是因為高飛有多麼高風亮節,而恰恰是為了維護自己利益。
杜甫此言用在眼下簡直在適合不過。
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對港圈的定位不一樣。
只不過高飛搞得這個和國家政策不能比,充其量只能算是行業公會內部的福利待遇。
可以說正是《泰囧》一句將中國電影票房直接拔升到十億這個台階。
但很多觀眾不知道的是,有時候演員和演員之間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
至於電影的誕生地老歐洲,則因為新浪潮的影響走上了和好萊塢截然相反的道路。
「這還真怪不了三大院校!」
2014年-至今:內娛爆發時代。
因此如今在棒子的電影中,常常能看到很多熟悉的韻味。
……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泰囧》那13億電影票房真正的意義並不在圈內,而在圈外。
隨著高飛此言一出,韓莉當即便一臉錯愕的愣住了。
比如死傷不斷的武行、比如絞盡腦汁的道具、比如天馬行空的編劇。
「本來就很簡單,是你想複雜了。」
言及此處,高飛當即有些疲憊的揉了揉眼角,無奈的輕嘆道:
只是……
周易內部曾經做過一次挺有意思的調查,然後發現拋開那些有名有姓的「角」之外,一般演員每個月拿到手的工資平均只有5000元左右。
為此高飛私下裡曾經做過一個簡單的劃分:
「怎麼可能?太陽從西邊升起來了嗎?」
若非如此,當年港片也不會橫掃東南亞,在國際上被稱之為「東方好萊塢」了。
很多觀眾聽了或許會不以為意,認為這並沒有什麼。
短期的天價片酬看似讓明星們賺得滿嘴流油。
……
高飛前不久剛從統計局那邊拿到了一份報告。
而劇組的幕後工作人員可能高一點,能有1~2萬。
只能感謝業內同仁的厚愛了。
聽完高飛的解釋后,韓莉當即瞪大了雙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