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童貫撤兵
童貫的聲音中氣十足,體貌也頗為魁梧,穿戴講究,腮下生有鬍鬚,看著一點也不像宦官。
「童貫大軍多為步卒,一時三刻走不了多遠,我看還是先稟明陛下和軍師,讓他們定奪吧。」張遼說話的同時看向關羽。
「不錯。」童貫點頭道,「朝廷正與金國商議一起攻遼,收取燕雲十六州是朝堂上下幾十年的心愿,童某不想大軍在此耗損,以致錯失百年良機。」
「諾。」左右將領抱拳應命,快步跑著召集人馬收拾行禮。
堂上眾人覺得有理,草寇反賊什麼時候打都不是問題,收取燕雲十六州的機會錯過了可是終身遺憾啊。
「這個?」
不過面對這種情況,韓信表示他只笑笑。
童貫一目十行地看完信,他皺著眉頭把信紙傳給下面的譚稹,心中卻疑惑起來:「怎麼回事,這北方打著大乾旗號的騎兵是從哪裡來的?」
之後,韓信在出發之前,又交代郭嘉等人時刻準備著,只要等他傳來好和-圖-書消息,就做好接收整個大宋的工作。
「大人,可否派人招安東南反賊?」有將領提出意見。
到了城牆上,眾人見過禮后,韓信直接道:「眾將即刻準備乾糧,一個時辰后,你等領騎兵隨朕親自追擊前方大軍。」
半個時辰后,收拾妥當的宋軍開始北撤,由於沒有掩飾,大軍一路蜿蜒往返,自然被城牆上的眾將領看個正著。
眾人抱拳一禮后迅速下了城牆準備而去。
「大人久久不肯投入全力,是顧慮大軍傷亡過重嗎?」麾下將領道。
「是以,童某想要一個兩全之策。」童貫道。
傳令兵快馬加鞭的趕了一天一夜的路,早就飢腸轆轆,嘴唇開裂了,他見童貫不相信,也不解釋,直接掏出懷中信件遞上道:「有陛下旨意在此。」
「這……」
帳簾掀開,傳令兵猛地竄進來跪地道:「報,大乾反賊自北而來,十萬騎兵包圍汴梁,太尉有令,命大人即刻拔營回援。」和_圖_書
童貫身形一頓,開始思考起此提議,半晌后,他搖搖頭道,「如果反賊不開國建制,想來官家會同意此策,不過這些草寇膽大妄為,竟然沐猴而冠,官家那邊怕是……」
關羽聞言,微眯著丹鳳眼看著一路跑遠的大宋士卒,他想了想搖頭道:「文遠,不必如此,如今我方也有投石機,如果宋軍想用投石攻擊,我們就用投石反擊,我們佔據高處,無需害怕他們。」
他疑惑地對身旁關羽道:「關將軍,這個時候宋兵就下令撤退了,是不是又要開始進行投石攻擊了,要不要讓士卒們先行撤下。」
張遼抬頭看看天色,又看看在鳴金令中撤退而去的大宋官兵。
童貫話未說完,賬外響起呼喊:「報,報,報……汴梁有軍情送達,十萬火急。」
「莫非秀州城裡早已空虛,東南反賊早已轉移到北方?可是也不對啊,大宋想湊個十萬騎兵都難,這反賊哪裡來的這麼多戰馬?」
戴宗一聲應和,和圖書翻身下馬就往北跑去,那奔跑的速度比全速賓士的戰馬還快。
童貫連起身接過,他快速拆開信件看起來,心中暗道:如果這傳令兵特地來消遣他們,定斬不饒。
「我看文遠猜的八九不離十,那我們要不要追?」趙雲道。
「每次看到戴院長跑步,某都不得不承認天下無奇不有。」夏侯淵感嘆一聲后,看著被騎兵包圍的宋庭守衛,肅然道,「帶上趙佶,我們即刻趕往南方。」
他們不出城野戰只是不想耗損兵力,可不表示他們會怕了大宋的士卒。
張遼聞言點了點頭,之後就凝神注目著城外情況。
由於童貫的顧慮,雙方的交戰烈度一直不高。
片刻后,韓信和郭嘉等人騎馬趕來,一路上,韓信和郭嘉等人也對此情況進行了探討,他們和張遼猜想的結論一樣,估計就是北方形勢有變,才逼得童貫率大軍回返。
當然也不排除童貫見秀州難以攻克下,試圖已退為進,引誘他們出城決戰。
hetubook.com.com
童貫面色凝重道:「經過幾日試探,諸位也應當知曉對面的反賊不是烏合之眾,諸位說該當如何?」秀州北城牆。
「屬下在。」一面闊唇方眼睛微凸,身材瘦長的人出聲應道。
「荒唐,大乾被我阻於秀州城內,何以從北而來,十萬騎兵?我看太尉大人的腦袋是被球踢壞了吧。」
「諾。」傳令兵應答一聲,快步往府衙而去。
夏侯淵聞言,眼睛一亮,道:「好,太好了,戴宗。」
走出營帳,童貫看著不遠處的秀州城,頗為遺憾地道:「既然如此,就暫且先放過這東南反賊,傳令下去,大軍全力趕往汴梁。」
這是童貫大軍來到秀州城下的第七天,頭三天,大軍用投石機攻城,之後四天,雙方進行了短兵相接的攻城戰。
其他人跟著點頭,讓他們違背旨意,他們是沒有這個膽子的。
百思不得其解的童貫看向堂下眾人道:「諸位,官家的旨意你等也看了,不知作何所想?」
「諾。」
「
https://www.hetubook.com.com
來人,速速把話傳與陛下。」關羽對著傳令兵道。童貫眉頭一皺,和堂下眾人相視一眼,喝到:「進來。」
「大人,不管怎樣?聖旨不得不遵,且汴梁不得有失,我等還是暫時先撤軍吧。」譚稹道。
眾人面面相覷,張遼皺眉沉思,很快他就道:「我想是北方曹尚書他們出兵了,童貫大軍應是收到求援的消息才拋下我們撤軍的。」
「諾。」
童貫點點頭,是啊,大宋可不興「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這一套。
秀州城外,童貫軍營。
「你即刻北上告知曹都督,說我等已攻下汴梁,活捉趙佶,現今往南匯合陛下包圍童貫大軍。」夏侯淵道。
大營中,童貫高居上首,左側首位是和他同職的宣撫制置使——譚稹,下面依次是大將劉延慶、王稟、王渙、王惟忠、辛興忠等人。
童貫本還緊張,以為汴梁空虛,遼國大軍要南下,不想聽到大乾軍隊率騎兵包圍汴梁的消息,他是又好氣又好笑,當下拍著身前案幾怒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