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朱元璋的奇想
自從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以來,黃子澄可謂是春風得意。
「如若怨氣還未散去,極有可能導致地龍再次翻滾。」
朱元璋聞言,冷哼一聲道:「不過一座空墓,咱讓他們挖出來,是為了證明咱大孫的身份。」
畢竟這不是盜墓。
這次獻計,必然就是燕王府所為,哪怕不是面前的姚廣孝,也跟燕王府脫不開干係。
其實古代的玄學和後世的科學也有一定的聯繫。
所有的朝中大臣,誰不知道他黃子澄,就是朱允炆的老師兼心腹。
黃子澄和姚廣孝相對而坐。
然後只是打了個哈哈,笑著說道:「子澄兄多想了,這等奇思秒計,怎麼可能是我能想到了,誤會了,誤會了!」
猶豫了一下,劉日新說道:「虞王殿下早夭,怨氣很重,這番挖掘可能會有影響。」
蔓延到京師附近的災荒,正在被逐步的消減。
看似穩如老狗,實則內心慌得一批。
此事事關重大,回去之後,必須要稟告太孫殿下。
黃子澄聞言不再多說,然而在心中已然確定。
「道和圖書衍兄這就是你不對了,便是到了這個時候還瞞著我,可是不把我當朋友看待。」
雖然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定的秩序,但是收集上來的糧食數量非常可觀。
聽到黃子澄這話,也反應過來。
……
「自當如此。」
「只是劉先生提出,希望在祭祀的時候,陛下可以前去,以鎮壓其中怨氣。」
燕王這是對皇位猶不死心吶!
欽天監官員聞言點點頭。
尤其是早前多年的一番貪官殺戮,相對來說還算比較清明。
雖有朝臣提出田齊代姜的典故,但很快就被其他大臣所引經據典所反對。
哪怕是六部尚書見了黃子澄,都要給三分顏面,恭敬的道一聲:黃翰林。
自己鎮壓自己的怨氣,只是想想朱元璋就覺得有趣不已。
黃子澄說完后,又接著說道:「便是那『以工代賑』的策略呀。」
劉日新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著羅盤再測算了一番,這才回道:
平日和太孫殿下讀書閑聊的時候,還要強裝鎮定,安慰太孫。
……
不過被劉日和-圖-書新拒絕了。
劉日新點點頭。
「咱大孫都已經好生生的活著了,還有什麼墓地怨氣可言。」
目前的大明,在朱元璋的統治下。
這段時間,陛下對於太孫殿下的疏遠,他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裏。
第一批參与的鄉紳勛貴們,在早朝的時候,甚至於得到了陛下的口頭獎賞。
陵墓本身細菌多,尤其是封閉環境。
「可以了,還有些細節地方,目前無法推演出來,只能邊挖邊算了。」
欽天監的官員聽完,回道:「還請劉先生定下時辰。」
畢竟拿春秋很大明比,就跟拿大明跟後世相提並論一般,意義完全不同。
欽天監官員聞言,頓時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有些不解的問道:「不知劉先生覺得,應該如何鎮壓方可。」
姚廣孝並非朝廷大臣,也不上早朝。
「道衍兄,你可瞞得我好苦呀,如此策略,想必就是出自道衍兄之手吧。」
然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他特意邀姚廣孝出來,就是想詢問一下關於『以工代賑』的策略,到底是不https://www.hetubook.com.com是燕王府提供的。
剛剛下朝的朱元璋,正準備召集大臣,對於剛才早朝上的一些事情再度討論一番。
不過比起現在的災荒來說,只能說是兩權相害取其輕了。
劉日新單手掐算時辰,回到:「便是在午時三刻吧。」
挖墓本身有虧陰德,而且欽天監包括劉日新在內,如果不是陛下諭旨,誰也不願意沾這種事情。
但學問這種東西,隨便交流一下,就知道相互的底子。
「應當想辦法鎮壓才是。」
欽天監的官員頓時就不知怎麼接話了,涉及到陛下,這事可就有些不好說了。
眼看大勢所趨,官員已經開始上奏,請求在整個大明開始進行推廣。
這是皇孫的墓,開挖之前,自然是要祭祀一番才行。
朱元璋遠比他人要明白災荒的可怕。
欽天監本身都是玄學大家,很多從小就開始接觸玄學。是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
目前朱英所提出的新『以工代賑』,已經在京師附近一些縣城開始進行推廣試點。
「這……」
對於劉日新,hetubook.com.com最初欽天監的官員還不是很熟,多少有些傲氣。
就連別人對他恭敬打招呼,都覺得沒那麼香了。
對於朝廷上的一些消息,基本上都是聽朱棣述說。
這個時辰正好是陽氣最足的時候。
京師某酒樓中,
在太陽光最強,溫度最高的時候開墓,對於殺菌也有一定的效果。
「我只能將劉先生的話稟告陛下,具體如何,只能看陛下安排了。」
些許隱患朱元璋也心知肚明,但目前來說,已經沒有更好的法子可以替代。
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和彙報道:「陛下,神宮監那邊傳來消息,虞王墓那邊已經測算完成。」
除了最開始鄉紳勛貴們對此有些看不懂,不過短短數日,已然形成一股潮流。
到時候他自然就會跟著水漲船高。
劉日新沉吟片刻,有些遲疑的說道:「虞王乃是陛下長孫,如若在祭祀的時候,陛下能夠親自到場,應該可以徹底鎮壓。」
本來對此不看好的很多官員,也開始紛紛調轉口風,稱陛下仁善大才。
黃子澄有些埋怨著的說道。
「劉先生,你看這和-圖-書些是否測量得差不多了。」
頗有些患得患失。
欽天監的官員,客氣的對著劉日新問道。
現在朱允炆成為皇太孫,日後必然繼承大明皇帝位。
元末大亂,說到底最為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大家都快餓死了。
說到這裏,朱元璋突發奇想道:「劉和,你說咱讓大孫前去如何。」
大明皇宮,華蓋殿。
很多鄉紳勛貴,紛紛將自己家的糧食,作為誠信金繳納給官府,而後開始承接官府的活計。
也有官員提出其中暗藏隱患。
這幾日下來,所有欽天監的官員對劉日新都佩服不已,甚至有些人還有拜師的舉動。
「子澄兄何出此言,貧僧聽得有些糊塗,到底是何事可否坦言相告。」姚廣孝似乎有些疑惑,並沒有聽懂黃子澄的意思。
「劉先生,那我等現在便通知神宮監,準備祭祀。」欽天監的官員說道。
作為東宮伴讀,朱允炆就是黃子澄的依靠。
尤其是陛下每三日就出宮一趟這個事情,是否和燕王府有關聯。
鐘山孝陵,虞王墓。
挖墓這種事情,可不是隨便時候都可以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