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坦白
但至少有了這五人的支持,劉備就有底氣,強行推動復設丞相一事了。
說完這些話,劉備靜靜的看著身邊的五人,等待他們的回復。
不為別的,收尾的事兒,還得商量一下啊。
別回頭你劉備一道旨意下達后啥都不管了,三省六部和軍中都是面服心不服的……那多耽誤事兒。
甚至於,劉備非常直白的告訴在場眾人,這個丞相,就是專門為了諸葛亮設定的,而且就是為了應對自己去世后的政局設定的。
這還只是中央的問題,具體到地方……尤其是荊州和益州這兩個地方,地方世家和官員們如果對此有所抵觸的話,不知道又要生出多少事端出來。
另一個,是東州派的代表,法正,法孝直。
因此,雖然剛剛參加完酒宴,但除了喝多了的張飛外,剩下的四人,還得繼續開小會。
「臣等必不負主公所託,興復漢室。」
不是別人,就是張溪。
張溪覺得吧,有些事兒,真不能這麼做,因此,他打算站出來,強行的勸諫一波……諸葛亮當丞相他是不反對啊,但丞相總攝三省六部的這個制度,還是需要認真研究一下的。
但是吧……張飛不好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畢竟這是劉備親口說出來的對後事的安排,張飛無法直接開口反駁。
那地方人多嘴雜的,哪裡適合討論干係這麼重大的政務和_圖_書。
而張溪拽趙雲的原因,倒不是不讓趙雲出列勸諫,主要是……咱們這幫文臣還在呢,勸諫的責任,還不需要你一個將軍出馬。
劉備把該說的說了,不該說的也說了。
對此,諸葛亮無話可說,只能是頓首拜倒于地,一言不發。
雖然在劉備集團內部,基本廢除了「以牧代史」的政策,各州只有刺史,不設州牧,但具體往下,各地太守的權利依然不小,而且往往跟本地世家和朝中勛貴,都有剪不斷理還亂的利益關係。
不過在商議之前,諸葛亮建議,還得去館驛,邀請三個人來參加商討。
徐庶給了張溪一個白眼,然後主動站出來,對著劉備一禮,說道,「主公之心,臣等已知,當不負主公之託,誓死興復漢室!」
甚至自家三弟要是不總是惦記著喝酒,如今腦子稍微清醒點,也不至於是一臉懵懂的還在那兒數手指算年齡。
一個,是荊州世家的代表,龐統,龐士元。
甚至於,在張飛看來,由諸葛亮當這個丞相,確實是當下最合適的人選。
雖然之前大家都能猜到,劉備復設丞相后,大概率就是由諸葛亮來出任這個丞相……但有些窗戶紙,是不能捅破的,這是規矩。
剩下的四個人,在宴會結束后,卻並沒有各回各家,而是去了張溪的府上。
因此,張和-圖-書飛雖然還是有意見,但當劉備親自訴說原因,並且指定諸葛亮擔任這個丞相職位后,張飛只能選擇默認了此事。
可如今,劉備不僅捅破了,他甚至明確的把自己真正的內心話都說了出來,確實是相當的開誠布公了。
聽到所有人都做出了表態,劉備這才滿意的笑了。
再一個,張飛再怎麼粗魯暴躁,也不會忘記他們三兄弟到底是怎麼真正起勢的……如果沒有諸葛亮幫著大哥制定了戰略規劃,他們三兄弟現在不一定在哪兒貓著呢,甚至於,可能墳頭草都已經三尺高了。
而張溪攔住趙雲后,和徐庶對視了一眼……那意思,你先上還是我先上?!
而之所以選在張溪的府邸上……廢話,誰讓這小子現在是雍州刺史,在長安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宅邸呢。
劉備其實也知道,事情到了現在,已經差不多到了攤牌的時間了,自己的那點小心思,根本別想瞞過在座的這幫聰明人。
劉備復設丞相,他就是放心不下身後事,怕劉禪無法承擔起興復漢室的責任,不得不挑選一個他信得過的人,來主持這個事情。
可當張溪站出來,準備向劉備勸諫的時候……張溪看到了劉備那個近乎懇求的眼神。
這事兒,暫時先這麼著吧……反正以後要當丞相的人是孔明,以孔明的為人和性格,你丫和圖書還有什麼信不過的。
此事的宴會氣氛,已經從一開始的輕鬆,慢慢變的沉寂了起來。
少一個人,都不行。
「老夫在世,曹賊,東吳皆不敢造次,若有朝一日,老夫去地下面見歷代先帝,嗣子繼位,曹賊,東吳必聯手來犯,介時又該如何自處?!」
只有這三個人全部到場,並且勸說他們同意復設丞相,這個事情,才能從中央到地方,徹底的推行下去。
老闆都說出這樣的話,用類似懇求商量的語氣來希望你答應他的身後事要求了,這時候你還勸諫,真就不懂事了。
而原本對軍權很敏感的張飛,這個時候也沒有辦法再提出異議。
張溪也是無奈,只能帶著幾個同僚去自己的府上,關起門來,商議政務。
就張溪這邊方便,不僅有足夠私密的房間,還有張府的護衛們守衛,不選這兒商量事情才奇怪呢。
嗯,很顯然,張溪再次有了自己其實是個文官的錯覺。
如今的天下局勢,還沒有徹底從漢末紛亂的諸侯割據思維中解脫出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度依然有限,遠遠達不到中央集權的地步。
這事兒,沒完,其實劉備也知道。
至於趙雲,微微思索后,往前站了一小步,似乎有話要說……但被人給拽了一下。
再加上徐庶不時傳遞過來的眼神……張溪無奈的再次拽了一下趙雲,拉著趙雲一和-圖-書起出列,順著徐庶的說辭,一起表態。
其他人的宅邸,都是個臨時住所,徐庶,諸葛亮,張飛來長安,還是住在館驛內的。
劉備可以用私宴的方式尋求五人的支持,之後的事情大可不必去擔心……可實際面對朝政軍務的這五個人,總得有個具體章程出來,說服朝中諸臣,軍中諸將信服才行。
徐庶這麼一表態,鬧了張溪一個措手不及。
雖然在張飛的心裏,他根本不認為事情會發展到像劉備說的那樣嚴重,而且就算是,等到曹魏和東吳聯手打過來……二哥還在呢,咱老張也在呢,劉備留下的這幫股肱之臣都在呢,魏吳那幫鼠輩敢打過來,打回去就是了。
而這個人,就是諸葛亮。
等到宴會散去后,劉備心滿意足的回自己的寢宮休息,張飛因為喝多了,因此直接被劉備留在宮中過夜了。
因此,劉備稍微沉靜了一下心態,然後才開口說道,「自漢中之戰以來,老夫日覺精力不濟,近些年更是病痛不斷,處理政務尚覺難以久持,領兵作戰更顯力不從心。」
上什麼上,你也學著點看看氣氛好吧。
最後一個,是益州派的代表,黃權,黃公衡。
一個皇帝,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為了自己的身後事,用一種近乎懇求的眼神看著你……你能說啥?!
「連日商議,群臣各有主張,亦各有私意……然諸君www.hetubook•com•com皆為老夫肱骨兄弟,老夫希望,諸君能體諒老夫一番良苦用心,支持此議。」
劉備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這頓私宴,也就到了尾聲階段。
不是,你徐元直這麼濃眉大眼的傢伙,居然也學會溜須拍馬了?!
「老夫虛活六十有五,本不該有所奢求,怎奈曹賊未滅,漢室未興,故日夜不敢懈怠。」
「今天下三足鼎立之勢已成。曹賊雖連遭挫折,然中原,河北精華之地仍在賊手,東吳北上而據淮南,青徐,其勢亦不小,雖與大漢有盟,然東吳之輩,反覆無義,時刻欲圖荊州以自保,非久盟之輩。」
「嗣君固然聰慧,然終究年幼,尚需歷練……可方今之世,漢弱而賊強,又能給嗣君留下多少機會來歷練成長?!外有賊寇犯境,朝內若再有紛擾,嗣君再無決斷之能,豈不是要誤大事?!」
「老夫不忍漢家基業毀於一旦,故此,老夫欲復設丞相一職,請孔明先生擔任,在必要時刻,扶持嗣君,為漢家除殘去穢,為大漢復興定鼎基業。」
別的不說,前不久漢嘉郡太守黃元造反,雖然在短時間內被平滅,可一郡太守憑藉自己在本地的影響力就能掀起叛亂,地方太守的權利可見一斑。
一旦復設丞相的事情,引發荊州,益州本地世家們的不滿,以他們的影響力和利益關係,真要煽動個別太守造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