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屯田和鑄幣
更別說,這麼做,還能招攬來不少的流民,一舉解決荊南缺人的問題。
可屯田都尉的人選,還是需要諸葛亮親自幫著挑選一下的。
兩家當爹的都是位高權重,女婿的官職卻是越做越小……中國歷史上大概是找不出第二個這樣的例子了。
因此,陸凱不僅沒有受到孫權太多的苛責,還把他繼續重用,替代謝景成為了新任的豫章太守。
豫章這地方,可是跟長沙相鄰的,長沙郡內的十字官道,其中有一條就是通往豫章郡的宜春縣的。
畢竟,荊南這地方,情況複雜,不僅有世家大族的勢力,還有五溪蠻族,甚至潘濬搞來的流民里,未必也都是漢民,說不定還有交州的蠻族部眾……沒點能力可真的撐不下來。
銅錢確實不是完全的信用貨幣,但增發和濫發也是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的,很容易導致地區物價不穩定,甚至可能引發世家大族大量囤積貨幣,或者融了鑄成銅器……這就違背了當初劉巴制定下的經濟政策了。
這段時間,東吳在新任的豫章郡太守陸凱的率領下,不也沒少往長沙郡的東南部搞滲透么。
當然,東吳方面肯定是付出了一些代價的,否則就算是張溪,也沒那麼好說話的直接放人。
張溪總不能明著去跟潘濬說,往交州多摻點沙子,想辦法多搞一些流民到荊州來搞屯田,只要不出大問題,州牧府可以看不見你趁機中飽私囊……這是一個大漢驃騎將軍,荊州牧該說的話么?!
第三呢,這個屯田都尉還得有一定的個人能力,為人要踏hetubook.com•com實肯干,同時也通實務……不能派一個只會空談的二愣子過來。
張承呢,則被調去了廬江郡,成為廬江郡都尉。官職雖然是降了,但至少還可以繼續領兵。
戰略部署是朱然做的,沒有發現石苞分兵鑽山的人也是呂岱,他陸凱就是莫名其妙的被人鑽到了屁股後面。
再說了,你們東吳也沒好到哪兒去。
張承在荊南之戰中雖然戰敗被俘了,但總的來說表現的也還行,他一直是以少打多,還要兼顧給呂據分兵守衛長沙……當然,最真實的原因還在於,張承有個好爹,並且他爹現在還活著。
這個李嚴……我特么!!!
陸凱可以說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成功的攔住石苞。
所以說啊,真就誰也別說誰。
確實,諸葛喬跟荊州世家大族之間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關聯,他的背景也足夠硬,大漢丞相的兒子,驃騎將軍的女婿,這身份,擱到大漢任何地方都沒人敢惹。
諸葛亮都這麼豁得出去了,那張溪能有個屁的異議……撐死了給自己的女婿稍微提一階,把屯田都尉改為屯田校尉,起碼說出去不至於讓自己的女兒太丟人了。
至於這個代價是孫權掏的,還是那三個家族掏的,這個張溪就管不著了。
其次呢,這個屯田都尉還需要背景夠硬,哪怕張溪要領兵外出征戰,或者說調離荊州了,也能有足夠的底氣可以維持屯田所的正常運作,保證不會受到影響。
而且吧,既然要在荊南搞屯田,那麼屯田所和圖書和屯田都尉的人選還是要好好琢磨一下的,在加上桂陽郡重設煉砂鑄幣廠的事兒,也不是張溪一個人能決定的事情……得先回江陵,給諸葛亮上表奏事,爭取他的同意才行。
而這三個人回到建業后,也是各人不同命。
這封疏奏給洛陽送去不到兩個月,諸葛亮效率極高的,就給張溪派來了他所需要的屯田都尉。
這種人選,至少在張溪手裡是沒有的,只能通過諸葛亮,向朝廷的人才庫裏面篩選人才。
可殺呢,你又殺不得,畢竟那時候張溪琢磨著跟東吳休戰,不好太刺|激東吳方面。
但回頭想想,諸葛均作為諸葛家的親三弟,大哥是東吳的大將軍,二哥是大漢的丞相,可他……在大漢工部右侍郎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幾年,連個左侍郎都沒當上。
女婿到荊州上任,自然是帶著女兒一起回來的……今晚家宴,還有外孫在側,不想這些麻煩事兒。
是的,豫章郡換了一個太守,還是那個在荊南戰役中,曾經被石苞俘虜的陸凱。
至於救援泉陵的選擇,別說處在當時環境下的人是陸凱,就是換成呂岱,朱然,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而之後的戰況發展也證明,當石苞真的領兵鑽入長沙郡后,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
至於陸凱……實話實說,三個被俘的人裏面,就陸凱最冤枉。
諸葛喬的事情,暫時就先告了一個段落,而隨著諸葛喬到荊州赴任,同時還帶來了一個來自長安的決策——在桂陽郡重建煉砂鑄幣廠的事情,被尚書省的李嚴m.hetubook.com•com給駁回了。
張溪對李嚴這個人,一直以來的印象就很差,你就算是打死張溪,張溪都不相信,李嚴的這個決策是真的出於公心……這貨鐵定是拿自己立威呢。
你東吳可以在我大漢的長沙邊境製造摩擦,那我大漢的零陵郡憑什麼不能在交州搞點小動作呢?!
所以,就算明知道李嚴這貨有私心,但出於公心考慮,諸葛亮還是同意了李嚴的批駁意見,並且給張溪專門寫信安撫解釋,讓諸葛喬上任的時候,專門交給張溪。
只不過吧,兩人都不是那種為了私怨和名利不顧一切的人,多少也知道現在兩家罷兵,把爭鬥始終控制在邊境摩擦的範圍內而已。
張溪看完了諸葛亮的信件以後,氣也消了一半……沒啥好說的,下班回家吧。
張溪很不爽,但張溪沒辦法……李嚴的理由,就是諸葛亮都不好反駁,因為說的確實是對的。
反正潘濬作為一方太守,臨郡有變,他做出一些對應措施的權利還是有的,至於東吳那邊發現了潘濬的做法,是不是會引發兩國動蕩……拜託,現在是亂世,兩國也不是什麼盟友,不過就一個停戰協定而已。
至於煉砂廠這事兒,既然前漢,後漢都有先例,那麼朝廷也不會加以阻擾,重建煉砂廠的事情,州府自決既可。
雖然只是流民,但是吧……總比空有土地卻無人耕種來的好。
肯定是不能在荊州本地選擇這個屯田都尉,否則的話,跟荊州本地世家大族的牽連太深,這個屯田所最後會不會變得跟北邊的曹魏一樣,成為世hetubook•com•com家大族的隱戶基地,可就真的不好說了。
荊南之戰中,大漢這邊俘虜了東吳的三員大將,陸凱,張承,呂據。
就一點,張溪不是很能理解……你諸葛亮就算再大義凜然,不為自己謀私利,可你讓諸葛喬來當一個屯田都尉,是不是過分了點?!
屯田都尉可不是什麼上品級的官職,跟什麼司隸校尉,護羌校尉性質完全不同。
這你還能說啥?!
但這三個人吧……都不太好處置。
屯田所的設置,不需要諸葛亮費什麼心思,張溪在關中的時候就搞過屯田,現在在荊南依葫蘆畫瓢的照搬就可以了。
因此吧,這三人最後都被留在了長沙縣羈押,一直到步騭出使長安回來后,才被張溪釋放,然後跟著步騭一起返回了江東。
陸凱和石苞,再次在長沙郡和豫章郡相遇了……好嘛,這倆人,這兩年,在兩郡交界處是斗的相當的熱鬧。
潘濬也不能明著問張溪,為了把事情搞大一點,我是不是可以煽風點火,甚至出動軍隊,去交州多弄一點流民,多搞點錢財糧食回來……這也不是一個荊襄名士,世家大儒該說的話啊。
反正在張溪的眼裡,李嚴這是尚書令的位置坐穩了,開始不甘心位居諸葛亮等人之下了……打算宣示自己的存在感了是吧?!
有些話,是真的不好放到檯面上來講,畢竟……大家都是官嘛,要臉。
再怎麼樣,這三個人都不會選擇投降的。
這不倆土匪的對話嘛!!!
錢,是用來流通的,不是用來囤積的。
不然以李嚴的眼光,他能看不出來桂陽郡這個和*圖*書破地方,除了用煉砂鑄幣來獲取財政補貼外,沒有第二個發展道路?!
呂據是最慘的,他被解除了一切職務,在家閉門反省……沒辦法啊,誰讓他守個長沙縣就守了七天,連回軍救援的機會都不給朱然呢。
不是別人,正是諸葛亮的長子,張溪的女婿,諸葛喬。
陸凱是陸遜的族侄,張承是張昭的長子,呂據是呂范的長子……這三人的親族,都是東吳赫赫有名的功臣重臣。
理由,是朝廷鑄幣必須要有司決斷,不可多鑄,也不可少鑄,因此,在桂陽建立鑄幣廠是不可行的。
諸葛喬在長安的時候,好歹也是州府佐官,管著整個關中的水利工程,在戰時也是統籌過後勤工作的人才……讓這樣的人來當一個都尉,你諸葛亮是真的心大。
而且諸葛喬這個人人品還算不錯,踏實肯干,為人低調……要不是衝著這貨還有那麼點品德上的優勢,張溪也不會把小暄兒嫁給他。
大家都是朝廷大員,天下名士名將的,說話不能太直白了……所以這對話就變得稀里糊塗,全靠大家之間的默契了。
后兩個雖然官名聽著不高,就是一個校尉,但實權極大,基本等同於一郡太守……屯田都尉,可就真的只是一個都尉,連軍中普通校尉都不如。
所以吧,這麼一對比下來,諸葛喬還真的是這個荊南屯田都尉的不二人選。
至於論能力的話……諸葛喬以前在長安的時候,本身就在蔣琬手下當過一段時間的差遣,負責水利設施,北伐的時候,也在蔣琬的手下負責協調糧草劃撥,而且據蔣琬所言,乾的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