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

作者:黑風洞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魏延的疑問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魏延的疑問

「五月,元長與文長二人各自領兵五萬,出延津,白馬,兵臨河北,合攻黎陽,做出牽制郭淮之狀。」
但,魏延也是老行伍了,又不是那種缺乏戰略眼光的莽夫,他當然知道,這次打的是滅國之戰,需要謹慎,同時也需要講究時機。
大戰略是已經布置下去了,但具體的進軍路線和進軍時機,還需要互相碰頭確定一下,省的到時候來回通訊不便,造成戰機丟失。
要跟魏延解釋,那就必須先解釋劉放的事情,而劉放這個事情吧……諸葛亮還真的有點不敢跟魏延去說。
雖然這麼一搞,讓河東地區也有超過十萬的兵馬了,但……到底該用什麼戰略方式來防守河東地區,曹爽依然拿不出個准主意來。
還都是臨時徵召的新兵。
而南部地區,毌丘儉屯兵兩萬在陳留,胡遵屯兵兩萬在濟陰郡,配合陳泰在潁川郡的兩萬人,共同防備東吳陸遜。
這話問的就有點……諸葛亮都皺眉了。
秦州方面,姜敘率領的四萬秦州郡兵也已經進入了關中,不日既可抵達長安。
前面的彙報吧,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是正常的回報軍隊集結和軍糧,軍械儲備的情況。
以郭淮的能力,他肯定不會做出這麼呆板的戰略部署,他這麼做,必然是有深意的。
而剩下的事情,就是看各部兵馬統帥之間還有什麼問題。
畢竟,張溪才剛剛從荊州hetubook.com.com抵達洛陽,還沒到兗州赴任,真正了解整個兗州郡兵戰備的人,其實是魏延。
而諸葛亮呢,故意讓張溪和魏延主動分兵,從延津和白馬渡河,做出分擊兩地的架勢,這其實就是故意的在誤導郭淮,讓他認為自己的戰略計劃得逞了,從而選擇主動後撤,讓出黃河沿岸的前線戰場……然後再讓魏延突然東進,沿著郭淮讓出來的戰場通道,儘快和張溪合兵一處,進攻黎陽,這樣才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六月,士載須與姜伯奕一起,領兵八萬自蒲坂津渡河,進攻河東……此三路並進,便是此番北伐大略,諸位,須牢記於心。」
「此次北伐,老夫將於三月末領兵十八萬渡河,進駐孟津渡北岸,而後兵分兩路,一攻溫縣,一攻河陽。」
魏延這個人到底是武夫,性子也是相當直率的一個人……這個秘密如果告訴了他,他能不能守住,還真的不好說。
尤其是第三路軍,是需要從蒲坂津登陸河東的,跟河內戰場隔著一座王屋山,通訊不便,必須要提前做好協調。
但是呢,後面開始,就有點不對勁了……不出幺蛾子,那也就不是魏延了。
這個解釋,其實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而根據諸葛亮的預判,郭淮這麼做的目的,恐怕是要行分兵之計,誘敵深入,瓦解漢軍的攻堅能力,從而各個擊破。和*圖*書
但既然都分兵出擊了,張溪走白馬渡口,魏延走延津渡口……魏延在延津渡口渡河后不去打更近的朝歌,而是東進去打黎陽,這怎麼看都不合理吧?!
而這,恐怕才是郭淮真正的防守戰略。
荊州方面,張溪已經率領第一批五萬人的郡兵抵達了洛陽,第二批三萬人的會在寇封的帶領下陸續抵達。
一萬兵馬,說多不多,但說少也不少了,如果再配合延津北岸主動回撤的兩萬魏軍……魏延只帶五萬兵馬,是很難北上攻下朝歌的,反而有可能被困在朝歌城下,進退不得,被郭淮率領的其他駐守兵力迂迴包抄。
比如說,大漢在曹魏內部,有一個高級內應的事情。
因此,魏延的真正問題,不是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去打黎陽的問題,而是……
而在北伐之前,張溪,龐統,鄧艾,魏延,諸葛亮,徐庶六人,再次在洛陽進行了一次戰前軍議,確定一下彼此之間的作戰部署情況。
當然,最重要的是……魏延的脾氣吧,屬毛驢的,現在你要是不給他解釋清楚了,他真的有可能擅自行動,北上強攻朝歌。
這也是為什麼鄧艾和龐統都會出現在洛陽軍議的原因……姜敘還在領兵趕來的路上,只能是副帥鄧艾和戰略制定者龐統過來參加這個會議。
「此番北伐出兵,若只是為了攻略河內或者冀州,文長之策也未必不可行!和_圖_書」諸葛亮皺著眉頭,對著魏延說道,「只是,此番之戰,乃滅國之戰……若延津之兵北渡,立刻北上強攻朝歌,恐打草驚蛇,導致曹魏全線收縮,如此,則功虧一簣矣。」
從東郡進攻河北的兵力,一共就只有十萬人,諸葛亮還授意張溪兵分兩路,從延津和白馬兩個渡口同時渡河,其實就是開了「地圖掛」后的戰術選擇。
而佐證,就是郭淮在朝歌,安排了夏侯玄率領一萬兵馬,駐守在這裏。
按照這份曹魏黃河防線兵力分布圖來看,郭淮在從延津渡口到白馬渡口的一條線上,算上黎陽在內,一共四個縣城,各自安排了兩萬人左右的兵馬駐守。
這是諸葛亮根據細化的情報,做出的戰略安排,但這些細化的情報,普通的細作,是打聽不到這麼詳細的。
「延亦知此,只是,若我等自延津渡河,不攻朝歌而攻黎陽,如此捨近求遠,以郭淮之能,難免起疑……豈不也是打草驚蛇?!」
因此,按照慣例,接下來就該是張溪和魏延各自表態的時間了。
而想了近半年的時間,曹爽除了給河東地區派去了一個滿寵充當中護軍,協調秦朗和夏侯霸一起作戰外,就只幹了一件事——往河東再次調派了三萬郡兵。
所以呢,其實魏延並不知道,諸葛亮手裡有著一份完整的曹魏在冀州黃河防線的防禦兵力分布圖。
而朝歌呢,同樣在諸葛亮和_圖_書的北伐計劃中佔據很重要的位置,而且肯定是不能提前攻佔的……那麼唯一的選擇,就只能是合攻黎陽了。
而對此……諸葛亮有些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若有變故,若不違大體,各路兵馬將帥可便宜行事,若有違大體,還需小心謹慎,命人送信至河內,不可有誤。」
而北伐的時間,也基本確定,會在大漢的延熙九年春耕結束以後。
至於雍州方面,雍州的三萬郡兵已經在龐統的率領下抵達了洛陽,而剩下的兩萬郡兵加上兩萬涼州騎兵,以及一萬無當飛軍,也已經在左馮翊地區集結,隨時可以出征。
諸葛亮這邊自然是沒什麼好說的,諸葛亮會親自挂帥,並且帶著徐庶和洛陽地區的大小將軍三十餘人一同出征。
曹爽這一想,就直接想到了正始元年。
很顯然,這樣的防禦兵力部署方式,兵分太過於分散,而且沒防禦重點,給人一種處處設防,但處處防不住的感覺。
兗州方面,姜維,文欽已經率領五萬大漢禁軍抵達了濮陽,魏延也已經率領五萬兗州郡兵抵達了酸棗,隨時可以進行渡河作戰。
魏延這個人呢,常年鎮守在外,數次北伐決策的時候,其實魏延基本都沒有參与,所以對於一些事情吧,他其實並不知道。
起碼從延津到朝歌這一路的防禦情況,細作是無法打聽的太詳細的。
可是吧,要是一直不說也不是個事兒,畢竟和*圖*書魏延現在也是大漢的軍方第二人,位高權重的,他其實是有資格知道這件事情的。
其實吧,諸葛亮是真的很不喜歡魏延這種到戰事出發前再突然上奏策略的做法的,這會給已經制定好的進攻策略增加不必要的風險。
這是曹芳登基后,第一個正式的年份。
那樣,就真的掉進了郭淮的陷阱里了。
在正常完成彙報后,魏延突然的走到了軍用地圖面前,指著朝歌,問道,「末將尚有一問……請問丞相,我兗州郡兵自延津渡河以後,為何不就近北上,進攻朝歌,反而要捨近求遠,前往合攻黎陽?!」
但是吧,這個問題……諸葛亮也不能不做解釋。
而與此同時,大漢這邊,通過近半年的積累,已經完成了糧草軍械的籌備,現在就只等各州士卒到位,就可以立刻發動北伐了。
會議開始后,諸葛亮先是強調了一遍這次北伐的整體戰略,同時跟各路軍馬約定了各自的出兵時間。
不過這次站出來彙報情況的人,不是張溪,而是魏延。
如果是大軍都從白馬渡口北上,那麼去攻打黎陽倒是沒什麼問題,畢竟那是從白馬渡口渡過黃河后第一個重鎮,也是郭淮設立的黃河防線的重心所在,十萬兵馬主動進攻黎陽,不是問題。
畢竟,現在魏延,也算是軍方第二人了,而且數十年的相處下來,大家也都知道這貨的性格……犟歸犟,只要你說的有道理,他也會聽。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