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

作者:落寞的花生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363章 汽輪紡織機誕生

第363章 汽輪紡織機誕生

「這紡織效率,是人工的幾百倍啊!」
「高爐鍊鋼技術我怎麼沒聽說過,難道又是那人傳授的?」江南官員急忙問道。
還有一根鐵管連通到鍋爐房。
李善長聞言不答。
汽輪機的皮帶輪飛速旋轉起來,幾乎是肉眼看不見的速度。這一群古人不懂如何控制溫度,把一切加到最大,把汽輪機搞到了最大功率。
「嗯。」朱元璋點點頭。
「這就涉及到機械運動了。」朱元璋道,「這方面的學問,咱的幾個皇子知道,因為他們跟先生學的時間久,咱的文化不高,雖然和秦先生接觸也不少,但還未能領悟到,機械運動的奧秘。」
「而且還不費人力,這樣的工作做上一天都不累。」
「這不是什麼神仙在操作機器,更不是小鬼在幫忙。」聽到大臣們的議論之後,朱元璋給人群科普起來,「這叫做科技!利用蒸氣做為動力,轉化為機械能。」
這一刻,文武大臣們陷入了一片死和_圖_書寂當中。
「嗚嗚嗚!」
汽輪紡織機有紡墜、紡車、錠子、踏板……
「這東西沒人操作也能自動運轉起來?」
與傳統紡織機不同的是,這個『鐵傢伙』加裝了一個亮閃閃的鐵疙瘩。
「皇上,可以開始了嗎?」旁邊的工匠管領問道。
「咱今日讓爾等長長見識。」這是朱元璋來之前對群臣說的話,然後就把文武百官帶到了軍器局,觀禮已經製作完成的汽輪紡織機。
軍器局。
「請問皇上,水蒸氣怎麼可能幫我們做事?」一位大臣問道。
「不僅僅是把木質改成鐵質而已。」又有一名江南官吏道,「下官親自去過江南的紡織工坊,裏面的紡織機雖然和這台紡織機大同小異,但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比如說那個鐵疙瘩,還有那根鐵管。」
「開始紡紗!」工匠管事道。
江南織造,並不一定認識紡織機。
古老的民間傳說里,海螺姑娘也是在小夥子走和-圖-書了之後,偷偷出來幫他洗衣做飯了,也沒聽說海螺姑娘隱匿身形當著面幫他洗衣做飯。
蒸氣在汽輪機里通過氣壓的變化,轉化為強大的動能。
「以前幾十個工人一天完成的工作量,這台機器不消片刻就能完成了!」
「這種大型紡織機我見過,江南的紡織工坊里,幾乎都有。」一名江南的官員,向旁邊的同僚說道,「不過江南的紡織機都是木質結構,沒見過用鐵做的。」
「嘎吱!」「嘎吱!」
「水蒸氣能夠推動鍋蓋,同樣是有力氣的。只不過以前大家都覺得水蒸氣推動鍋蓋的力氣很小,它的作用被大家忽視了而已。」
群臣議論紛紛。
這不由得讓一些人懷疑,是有鬼魂或者神仙隱身了在操作這台機器。
「難道皇上讓我們看的新型紡織機,僅僅是把木質改成鐵質而已?」旁邊的官員道。
看到群臣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朱元璋此刻也體會到了秦宇到和*圖*書偏遠地區支教的快樂——給落後地區帶去先進的滿足感。
而此時,軍器局外,已經擺著一台紡織機,十幾名工匠整整齊齊的站立在新機器的旁邊。
「我們是在利用燒開水燒出來的水蒸氣幫我們做事,不是什麼神仙精怪。」
帶動紡織機自動開始紡織。
「讓紡織機自己紡織,不是和神仙幫忙一樣嗎?」
「莫非是有看不見的小鬼幫忙?」
相反在幾乎各個行省都有紡織產業,不過規模遠遠不如江南,屬於小型的家庭生產,滿足自身需求即可。而且技術方面也不如江南,地方紡不出細紗來。
機器自己動起來,讓人群內心產生了強烈的震撼。
群臣一個個都羡慕不已,大明的皇子公主,能跟秦先生學習神仙學問,而他們的子孫,和家族子弟卻沒有那個機會。
這些江南官吏平時高高在上,雖然出生江南,但真正到過紡織工坊,了解紡織機結構的並不多。
在人群的古老認知裏和_圖_書面,必須要有人使力,才能讓東西動起來。而現在這台紡織機上面沒有任何人操作,它就能自動紡織。
很快,幾名熟練的紡織女工,坐到了工位上面,開始熟練的抽取絲線,紡織成布匹。
……
「把木質改成鐵質太重了,不方便運輸,完全沒有必要。」另一人道,「且遇水容易鏽蝕,容易污染絲線。」
「這就是所謂的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其中紡紗用的錠子共有二十枚,代表它是大型工坊裏面的紡織機,而不是家庭紡織機。普通家庭用的紡織機用的錠子最多五個,屬於小型類別。
大明的紡織業在江南地區最發達,這並不代表其他地區就沒有紡紗織布的。
結構和傳統的紡織機相似,不過卻是通體鐵質結構。
「可是水蒸氣的力氣是往上面推的,而紡紗機是前後動的……」此時,又有一位臣子提出了疑問。
「這樣的學問,比肩神明!」
「怎麼不能?風能把東西吹動,我們照和*圖*書樣看不見。難道風把衣服吹走,也是神仙做的?」朱元璋道,「利用水蒸氣的力量,和利用大自然的風,是一個道理。」
不到半個時辰,隨著呲的一聲,白色的水霧冒出。
「原來如此!」群臣恍然大悟。
水被燒開了,帶著強大熱能的水蒸氣,從導管里導入汽輪機中。
「太詭異了!」
「這簡直是堪比神仙的學問啊!」
「這你就不懂了。」李善長道,「現在我大明已經學會了高爐鍊鋼技術,煉出來的鋼材基本不會鏽蝕。」
鍋爐房裡燃起了濃煙,工匠們開始燒開水。鍋爐灶膛里被燒的通紅,膀大腰圓的工匠光著上身,把煤炭一鏟一鏟的投進去。旁邊的負責古風的工匠開始用力的拉動鼓風機,灶膛裏面的煤炭熊熊燃燒,溫度迅速上升。「添火!」「加大鼓風力度!」「諾!」
工匠管事得到旨意,開始指揮工匠們操作起來。
雖然比較簡陋,但以大明的工藝,做到這種程度已經難能可貴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