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第一座城
隨著每個大將軍的習慣,戰鬥情況的不同,以及被動員人居住區域的不同,動員的人數、徵召的兵種、戰鬥的編組之類的,區別很大。
六十多年前,瀛賊和高句麗打過一架,高句麗也是從南岸上來的。
最早的起源,是公卿貴族經常外出參加社交活動,那時候沒馬車,全是牛車,車為黑漆塗面,難於辨認車中之人,最後就在某個部位鑲嵌上金絲圖案,慢慢形成了家紋。
這一點從家紋、軍旗、馬印上可以看出。
這玩意也被稱之為馬標、馬驗,是專門在戰場上表明武將位置的標誌物。
要麼還是三哥的反應快,一看對方沒第一時間動手,而己方又在敵方的射程範圍內,第一時間明白了對方很懵逼。
結果都到城頭下了,尷尬的情況出現了。
就像邊關,護牆能護住牆上弓手的胸口位置,利用城牆上的齒狀縫隙射箭進行攻擊。
差一點,他差一點就壯志未酬身先死了。
軍旗是人類古代戰爭中最常見的標誌物,也可以用於信息傳遞渠道,瀛島也不例外。
異國他鄉遇活口,那肯定沒的說,王通通負責嘎嘎,手下負責亂殺,就這麼一頓嘎嘎亂殺,十多個瀛賊探子被斬落於馬下。
木村縣是一座城,旁邊很多瀛賊聚落,不是在城內,而是和_圖_書在城外。
大舅哥說好,那就先整個月,然後一抬頭,月亮沒瞅著,瞅著城頭上一群墊著腳爬城牆上往外伸著腦瓜子的瀛賊們,手裡還舉著弓箭。
沒有任何猶豫,三哥大喊一聲:「吆西!」
如果說「家紋」和「軍旗」不罕見的話,「馬印」則是瀛島這邊獨有的。
「日你娘的,你個大傻逼,有本事你下來,老子弄死你媽了個逼!」
有些瀛賊武將的馬印往往就是軍旗,比如武田信玄的「風林火山」旗,同樣是他的馬印。
楚擎運氣不好是不假,木村家的家族私兵也是一群傻缺。
這也就算了,主要是護牆也高了。
就是因為這個情況,木村家又給城牆修了一下,墊高增高了,比原來高出了兩米多。
漸漸的,家紋的適用範圍也就越來越廣,從車馬,到服飾,最後則是軍器。
高,特別高,比昌朝普遍的小城要高。
不是埋汰瀛賊,事實上他們平均身高就是一米五上下,一米四的大有人在,很多歷史資料上都記載著,和要隨時組團給黑雪公主當舔狗似的。
大舅哥還擱那樂呢,瀛賊不戰而退,定是知曉大妹夫威名,聞風而逃,說什麼此情此景想要吟詩一首。
「指骨扇!」楚擎站在城外大喊大叫:「那王八和-圖-書蛋的指骨扇,給我搶來!」
各地軍事組織成員的裝備上,一定會有這種家紋。
在軍隊的編製上,採用混成編組,這種混成比例沒有統一的標準。
木村斐田,立於城頭之上,滿臉驚恐,身材矮小,需要站在疊起磚石之上才能看到城外的情況。
「印」不是印章,可以是任何東西,就是脖子上拴著一圈皮卡丘也行,很多武將的馬印都是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最有名的當屬豐臣秀吉的「千成瓢簞」,以及德川家康的「金扇」,還有織田信長的「金傘」,伊達正宗的馬印叫「黑之二段鳥毛笠」。
主要是他們也懵了,因為他們光看到楚擎一群人來到城門下,樂樂呵呵的,既不殺氣騰騰,也沒攻城梯或是攻城車,不像是來打架的啊,所以就沒有先下手為強。
大昌朝的官軍,騎兵、步卒、舟師、裝備軍器是統一的,外形上大致相同,各地折衝府會因為當地情況有所改變,就比如兩側邊關,北側邊關,入春、秋、冬三季極為寒冷,軍伍需要將凍的冰涼的雙手插|進褲襠里取暖,南側邊關則是熱的要死,軍伍的甲胄極為輕薄,很多時候會在城頭上看到軍伍們赤著上身。
高句麗攻城,也用的攻城車,那些長得比較高的人,就是力士,站在和-圖-書攻城車上,甚至還高處城池一大截。
瀛島截然不同,都受天皇管轄,但實際上各大勢力、家族、大將軍麾下,都有濃重的個人印記。
楚擎還特意等到了天黑才帶著人來到木村縣的城下。
楚擎就很傻很天真的以為,瀛賊退了,傻了吧唧的帶著人來到城頭下,準備用火藥弩給城門爆開。
事實上並非如此,城頭上很多人,正在撅著屁股往上面墊磚頭墊木頭。
比如武田信玄的「風林火山」軍旗,就代表著他的一種軍事理念。
也是混編,根據封地民生、人口、和平時期與戰事不同狀態的任務進行少量或是大量的調整。
島國的軍事組織與大昌大致相同,也有細微上的區別,這些細微上的區別,在各地將軍府的封地上風格迥異。
楚擎也傻了吧唧的笑,說作詩好,要有月,要有城,要有潰逃瀛賊,要有大妹夫。
這一支名為力士軍的高句麗軍伍,只有五千多人,之所以叫這個名,是因為力士軍有不到五百人都是壯漢,說壯漢也不準確,反正就是身高比較高,怎麼也要一米七了。
織田信長的「永樂通寶」軍旗,他也是最為奇葩的,因為這個「永樂通寶」的意思是,金錢萬能,沒錯,就是金錢是萬能的。
一般只有統兵在千人以上的和圖書武士才有使用馬印的資格。
就是在一刻鐘前,他差點掛了,連趙寶蛋這種高手都差點掛了。
只不過木村斐田相當的慫,第一時間關閉城門,讓所有人都回到城中,只是派了十多人騎著馬去探查情況。
最後木村城被攻破了,不過高句麗這一支偏師也被打退了。
以前護牆是正常的,就到胸口位置,木村家的人就很牛逼,直接和額頭平齊了,也不知道當時是「設計師」的問題還是其他原因導致的。
就這十多人,還碰到了王通通帶領的探馬們。
東岸區域又是點火又是爆炸的,這邊怎麼可能沒聽到,沒注意到。
楚擎一把將刻繪著一隻飛鳥的頭盔扔在了地上,他不要木村家的家紋,這玩意隨處可見,瀛賊私軍屍首的甲胄上就有,他要馬印,城頭上,木村斐田身旁的指骨扇。
楚擎氣壞了,仰頭大喊。
當時那個情況,那是相當的尷尬了,僅次於明星上午闢謠下午被實錘。
就這一聲「吆西」,爭取了大約兩到三秒的時間。
那時候木村城並不高,高句麗打過來的人也不多,不過卻是精銳。
家紋不同,軍旗也是如此。
四十來歲,木村家的扛把子,小小的眼睛大大的驚恐,哪怕城裡的手下比楚擎多出了三倍不止,他也不敢開門迎戰。
瀛賊這和_圖_書邊弄的比楚擎還花里胡哨,某些大將軍,往往會在自己的軍旗上弄上特別的文字或圖案,以此向其他人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思想理念。
楚擎讓墨魚將宇智神帶和丁默邨知道的所有馬印都畫了下來,方便辨認,辨別敵軍,已經用於精準目標打擊。
這個高,不是城牆高,而是「護牆」高。
然後,楚擎就差點被陰了。
還有上杉謙信的「毘(pí)字旗」,大致意思就是說他是佛教神明毗沙門天轉世之人。
除了甲胄,兵器肯定是統一制式的、刀槍棍棒,都差不多,成建制的營區,一定是有一桿「昌旗」,也是最大,最為顯眼的旗幟,代表任何軍種都是大昌朝的軍伍。
所謂家紋,和天皇毫無關係,家族徽章,類似於商標,後世商品的商標,可以當成Logo來看。
只是昌人這邊的軍旗一般就是一個字,或是一個圖案,像楚擎這種又是骷髏頭又是妙蛙種子的,就這一家。
這裏,要先說一下木村城的城牆。
本來就天黑,木村家的人也沒敢點燃火把,楚擎等人用千里目瞅了半天,發現城門雖然關閉著,城頭上卻是一個人沒有。
如果他們當時就放箭的話,至少也能射殺百八十人。
楚擎也反應過來了,迅速下令讓所有人熄滅火把,然後撒丫子就往往回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