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六百三十八章
雖然光復會、同盟會等革命黨人還能在東北、山東找到一個安身之處,但這都是共和黨人建設起來的地盤,根本和他們之前鼓吹的共和制度毫不相干。在這樣的現實下,章太炎終究不是孫文,不能昂著脖子死不認錯,依然認為只有共和才能救中國。現實就是,共和連自己都保不住,在袁世凱的強權下,共和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吳川並不認為這些資本家的反對是堅決一致的,隨著一戰的開啟,兩大工業集團的拼殺很快就會讓世界嘗試到什麼叫做商品短缺。所以,很快誰掌握了生產能力誰就掌握了財富之源,那些資本家再怎麼反對也不可能和金錢過不去,他們遲早是要向工人階級投降的。
總不能因為學了我們編撰的教材,反而讓人開始厭惡革命,那就是真正的政治事件了。我看你確實應該向太炎先生認個錯,認完錯就回去重新修改教材,確保文章能夠讓太炎先生滿意,到時也給我送幾本,我要翻一翻。」
吳川聽了幾句之後,就對趙必振批評道:「太炎先生的話還是有道理的,革命理論並不是只有乾巴巴的道理,革命應該是有血有肉的,是讓人心生嚮往的。作為中小學教材,考慮到學生們的想法,讓他們學習之後主動去追尋革命道路,才是我們的目標。
所以對於鋪天蓋地的反對聲音,吳川只是置之不理,等到著戰場上傳來一個足以改變時局的勝利,再繼續推動這些法令獲得委員會的認可。
然後是軍人優待法及軍屬、烈屬保障法,革命委員會第一次在法律上確定了軍人的地位、撫恤金的發放和對https://m.hetubook.com.com軍人、烈士家屬的照顧辦法,使得軍人在社會中的地位開始上升,法律頒發后極大的激勵了民眾參軍的熱情。
首先是勞動意外災難保險法,向全體在崗職工提供保障的法律,不論是內資還是外資企業都必須為職工提供保險,公務員、教師則由政府繳納保險費用。這一條法律大致內容是根據德國在1884年制定的勞工意外災難保險法修改而成的。接著是勞動傷殘補助及社會保險法,也是照著1889年德國制定的相似法律修改的。
吳川伸手取過茶盞飲了一口茶水之後,這才整理了思路開口說道:「我以前讀書的時候聽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誰掌握了現在,誰就能塑造我們的過去;誰塑造了我們的過去,誰就能決定我們的未來。
再加上眼下革命委員會又和日本爆發了衝突,和協約國之間鬧的也不愉快,因此國內外的資本家們都覺得革命委員會難以離開他們,於是他們對於這些優待工人階級的法令抵制的不可謂不強烈了。而委員會內部,甚至是黨內的一些同志,也有些畏懼於這股來勢洶洶的力量,不免就向吳川提出暫時避讓的策略了。
我們現在要教育的,都是將來的統治階級的一員,是未來中國的領導者。如果他們不具備反抗暴政的意識,不懂得主動的去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明白如何通過鬥爭去獲得自己應有的權力,那麼他們和農地里勞作的牛羊又有什麼區別?在當前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我們能夠把國家交給一群溫良恭儉讓的謙謙君子嗎https://m.hetubook.com.com……」
黨內的反對聲音以宋雲桐為主,他主張應當分階段實行這些法令,集中實施不僅會讓下面做事的同志忙的焦頭爛額,也會對革命委員會的財政造成極大的壓力。與其到時難以為繼的時候中止,倒不如放緩腳步等待經濟發展到能夠支持這些法令實施的時候再說。
不過9月5日這一天,他又多了一個新的麻煩。負責教科書編撰、審核的教育學會成員章太炎、趙必振,兩人就小學、中學教科書的編撰一事爭執不下,最終跑到了他這裏要求他做出一個裁定。
吳川請兩人坐下喝了一杯茶,這才讓兩人心平氣和了下來,就教科書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吳川聽了幾句,算是明白為什麼會爭吵不小了。
最後便是義務教育法,義務教育法首先是規定了小學義務教育,並確定了每年教育經費的比例及最低投入,並把當前的學校教育劃分為了5+2+2,將原先的初等小學和高等小學合併成了五年制小學,然後將初級中等教育和高級中等教育改為了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
吳川對此點了點頭說道:「我也是這麼看待的。不過我認為民主集中制必須具備一個基礎,那就是要建立在多數人統治少數人的基礎上,否則就不叫民主集中而是應當稱之為獨裁專制了。
章太炎依然不能認同這樣的主張,不過對於吳川他的態度就顯然柔和的多了,他壓制住自己的脾氣說道:「可教書育人首要在道德,其次在學問,怎麼能夠把革命理論作為首要的教育內容?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心裏https://www•hetubook•com•com充滿了暴力,恐怕不是社會之福。」
但是錯過了這個時間窗口,等到戰爭結束各交戰國的工業能力恢復生產,再讓這些資本家把到了嘴裏的利潤吐出來,那才是不可能的事。當然,想要讓資本家們低頭,光憑藉金錢利益的引誘也是不夠的,革命委員會還必須在戰場上證明自己,讓他們知道動用武力是無法奈何革命委員會的,他們才會用正常的頭腦去理智的思考。
雖然挨了吳川的批評,但趙必振卻是心甘情願向章太炎道這個歉的,反倒是章太炎的臉色不怎麼好看,勉強的接受了趙必振的道歉。當趙必振離開之後,章太炎正想和吳川開口,卻不料吳川已經先行出聲向他說道:「太炎先生,我知道在學問上不要說東北,就是全國也是沒有幾人能夠及的上你的。
章太炎是覺得趙必振學問不足,只會往教科書內塞革命理論進去,完全不顧及學生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作為黨內翻譯馬列著作的主要譯者,趙必振則覺得章太炎架子太大,身上舊文人的習氣太重,對於革命理論又一無所知,完全不明白編撰、審核中小學教科書的政治意義。
社會上反對聲音最大的是外國的資本家和本國的企業主,雖然在歐洲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中,比如英國、德國都開始用社會福利制度來緩和國內的階級矛盾,但是這種社會福利制度基本是在英國和德國也沒有完全落實下去,更不必提其他資本主義國度了。比如美國雖然工資高於歐洲,但是社會福利方面卻沒有任何的法律保障。
您對於教科書的編撰有意見,我聽了聽認為這些意和-圖-書見都是無傷大雅的。如果教育學會的同志們有更多的精力,修改一下也行。要是時間上確實來不及,那就只能等二版再去修改了。不過趙必振同志的意見是正確的,教科書內必須體現出革命的歷史觀和文學觀,以確保中小學生從一開始就豎立起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和世界觀。這也是革命委員會究竟能否把革命理念傳遞下去的根本,沒有這些後來者的加入,革命就會成為無根之木。」
這些資本家連本國的工人階級都不願意提供福利保障,更不必說要給中國的無產階級提供福利保障了。至於中國的企業主,他們連資本主義的基本制度都弄不明白,更不用說什麼社會福利制度了。對於他們來說,既然已經給了工錢,那就沒有理由再給一份福利。
猶豫了半天之後,章太炎終於搖著頭不怎麼甘心的說道:「恐怕還是要走革命委員會的民主集中制,才能建立起一個令全國統一號令的中央政府。除此之外,其他政體恐怕都是難以適應中國的國情的。」
這幾條法令激發了委員會內部和社會輿論的大討論,雖然從整體上來看大多數群眾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但是也有不少聲音持有不同意見。這些不同意見倒也不是反對法令的本身,而是覺得這些法令現在推出的話還太早了些,以革命委員會當前靠著借債支出的財政,再頒發這些需要大量花錢的法令,也許會讓革命委員會破產。
聽到吳川問了這個問題,章太炎幾乎張口就想出聲,但是他只是說了「當然」兩字后就停頓了下來。若是去年他剛到東北,吳川就提出這個問題,他能夠滔滔不絕的和吳川說上三hetubook•com•com天三夜。但是隨著宋教仁、陶成章等人的過世,孫文、黃興的被迫出國避難,袁世凱打著修憲的名義廢除內閣、國會,實施了獨裁的總統制后,章太炎突然發覺他過去所設想的種種治國之道,在當今的中國都成了空中的畫餅,無有一樣能夠實現的。
我認為這句話用在教育上,簡直是再恰當不過了。教書育人首要在道德,其次在學問,我並不否認這種主張是美好的,但卻並不是革命委員會所需要的道路。
少數人對於多數人的統治,自然是要教育民眾服從於秩序,因為大多數民眾都是被統治者,統治者自然希望被統治者是溫順且柔弱的。多數人統治少數人的政權,自然要首先教育民眾: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的道理。因為作為統治者的一員,我們首先要警惕共和黨蛻變為少數人的俱樂部。
再談到教育問題之前,我想請教太炎先生您,您以為未來的中國應當建立起一個什麼樣的政權,才能贏得國家和民族的獨立,收回被滿清出賣的各項領土和利權?」
從9月2日中俄志願軍正式跨過中朝邊境開始,吳川就忙的連同安娜吃頓午飯的時間都沒有了。這不僅僅是因為戰爭爆發導致了許多額外的事務,更重要的是吳川一連簽署了數個法令交給了勞動和經濟委員會進行討論。
何謂多數人的統治,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讓工農階層成為國家的主人,畢竟工農階層佔據了我國9成人口,他們正是絕對的大多數。共和黨就是知識分子和工農階層結合的政黨,代表著多數人的利益執掌政權。如果共和黨失去了工農階層的支持,那麼我們也就失去了執掌政權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