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而從日本的門司到大連或海參崴,海上航程至少需要2-3天,再考慮到從海參崴到哈爾濱一線的地廣人稀補給困難,日軍想要登陸東北作戰,最佳的選擇就剩下了從大連、丹東登陸,或者是從朝鮮半島向北推進。
和歐美列強進行貿易,同俄共布保持意識形態的一致,這是矛盾的對立,那麼它們的統一點在什麼地方?為了讓中國的無產階級政權能夠生存下去,這就是統一點。
朱和中心中有些得意的說道:「林資善上尉是哈爾濱起義時的外圍成員,那時他還在讀高中。革命之後他就被派往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留學,後來海軍缺乏後備人才,他被招募轉入了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
各位委員們終於安靜了下來,吳川於是一邊打量著委員們的神情,一邊接著說道:「找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不是什麼難事。真正的難點是如何在一個原則下去解決所有問題。」
而德國人在東線的舉動,也為其在西線的失敗埋下了種子。正因為德國無法將東線的力量儘快的調動到西線,直接導致了其進攻攻勢不能形成連續動作,從而為英法填補戰線上的空缺贏得了時間。
在工業生產能力上,大約也降低到了戰前的四分之三,德國的人力資源也接近枯竭,每三名工人中就有一位女性,這在戰前是不可想象的。在交通運輸上效率也大大下降了,比如戰前從東線開往西線的軍列只要2-3天,但是現在則要10-12天。
那麼如何讓帝國主義給我們留出完成工業化的時間,首先就要破壞帝國主義之間的聯合,其次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對抗帝國主義的力量。俄羅斯帝國的崩潰,不僅極大的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還為我國消除了北方邊境的威脅,如果我們不和俄共布達成意識形態上的一致,反而協助帝國主義去剿滅俄國的無產階級政權,那麼我們就是在為自己挖掘墓穴……」
和其他的軍事留學生不同,林資善上尉在軍事之外的科目也非常出色,是去年秋季歸國的留學生中眼界最為開闊,因此我就把他留在了參謀總部。在您對參謀和*圖*書總部提出了研究東北亞軍事力量對比課題之後,他承擔了主要的研究工作。」
吳川看了他一眼,方才溫和而有力的說道:「列寧同志說過: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而作為一名唯物主義者,我們認識世界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唯物辯證法。
因此,只要能夠保證東北地區的核心地區不受戰火損耗,那麼在1對1的狀況下,日本絕無可能以突襲戰的方式在前期迅速擊潰我們;而在沒有外部支持的狀況下,日本也無法以消耗戰的方式拖垮我們。
當林資善及其助手從會議室離去之後,隨著房門被關上,吳川這才對著室內的各位中央委員們說道:「今天請大家過來聽一聽參謀總部的關於東北亞軍事力量比較的彙報,一是為了讓大家對我們自己的力量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二就是在這個基礎之上討論一下戰後的發展綱要。」
吳川鼓著掌對站在會議桌另一頭的林資善說道:「林參謀的分析彙報很不錯,希望下次還能見到你精彩的分析。」
哈爾濱到海參崴750公里,需時16小時;瀋陽到丹東240公里,需時5小時;瀋陽到大連380公,需時6個半小時里。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已經有能力在一天之內,從哈爾濱、瀋陽向以上地區派出一師兵力,三天之內運輸2-3師的援軍。
從以上這些情報我們很容易就能獲得這樣一個結論,德國的戰爭潛力已經耗盡了。這也是為什麼,德國無法儘快的和蘇俄達成和平協議,非要蘇俄做出大量賠償的原因。如果德國無法從蘇俄這裏獲得足夠的糧食和其他物資,那麼德國就不能將這場戰爭繼續下去。
一旦這一工業帶能夠建成,那麼東北工業區除了能夠獲得一個安全穩定的後方基地外,它也能夠配合東北工業區把華北地區的帝國主義勢力擠壓和驅逐出去。而有了這一工業中心,我們也就不必再擔心帝國主義從海上入侵我國,因為新疆、外蒙、內蒙、四川和西南地區的自然、人力資源將會彙集於此,從而支持我們和入侵者打一場持久www.hetubook.com.com戰,我相信沒有那個帝國主義聯盟能夠打得起這樣的消耗戰……」
但是,我們不能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盲目的去追逐國際市場的變化,那麼最終只會讓我國的經濟成為國際市場的附庸,從而受制於人。
在經過電氣化改造之後,從哈爾濱到大連的列車速度已經提高到了60公里每小時,除林區及山區支線之外的其他線路,列車速度也達到了45公里每小時。
不過他在海軍學院讀了一年之後,認為當前中國需要的不是海軍而是陸軍,因此打報告要求轉入陸軍學校學習,當時我和蔣百里親自|拍板同意了他的轉學申請,最後他進入了美國陸軍軍事學院學習。
因此,參謀總部非常確定,一旦德國人在西線從進攻轉為防禦,就是德國正式進入失敗的倒計時階段了。因為,德國已經沒有可能再發起一場這樣規模的進攻了。而從俄羅斯帝國的突然崩潰情況來看,德國恐怕也無可能在沒有勝利希望的前景下持久的防禦下去。因此,德國或是在協約國軍隊攻入柏林前投降,否則就會在柏林複製十月革命……」
根據我們得到有關於德國的一些情報,從去年秋天開始,德國的肉類消費已經下降到了戰前的五分之一,油脂消費是戰前的九分之一,糖類消費是戰前五分之三,麵粉消費是戰前的二分之一,只有土豆的消費是和戰前持平的。去年冬天德國許多家庭是依賴著野外的蘿蔔才能填飽肚子。
但是,如果繼續讓滿清統治下去的話,那麼中國遲早會成為下一個印度,所以才會出現辛亥革命。但是打倒了滿清,帝國主義並不會就此熄滅滅亡中國的野心,袁世凱執政的這幾年我們也看的很清楚了,列強一直試圖讓北洋成為第二個滿清,而北洋政府也幾乎沒有說不的權力。
「……從這張地圖上能夠看得出來,東北三省在建成了中長鐵路、北京-丹東鐵路、新民-黑河鐵路、長春-圖們江鐵路為骨幹的鐵路網之後,基本形成了哈爾濱、長春和瀋陽三個鐵路樞紐中心。
為什麼中國沒有如同美國和
和_圖_書印度那樣完全的變為西方的殖民地,並不是我們能打,也不是帝國主義起了惻隱之心。而是我們的體量太大,而帝國主義之間又存在著矛盾,這才使得中國沒有完全的淪為列強的殖民地。
在各位委員竊竊私語的討論著歐洲戰爭結束對於革命委員會的影響時,宋雲桐最先反應了過來,憂心忡忡的出聲說道:「歐洲戰爭如果在年內結束的話,那麼歐洲是否還需要像現在這樣進口大量的物資戰爭結束,海上危險的解除,那麼航運業恐怕也要遭到極大的打擊了。英美的商船一旦從軍事運輸中解放出來,估計我們的商船競爭力就不太夠了。航運業不景氣,肯定會牽連到造船產業,而造船產業又關係到鋼鐵產業,這是接二連三的一連串打擊啊。」
吳川伸手輕輕敲了敲桌面阻止了宋雲桐說下去,在其他委員會看向自己之後,他才出聲說道:「歐洲戰爭的結束,必然會令各國的需求發生變化,國際貿易將會迎來一個較大的調整期,這是客觀存在的。
從歐戰以來日本航運業的發展程度來看,在只使用本國船隻擔任後勤運輸的狀況下,日本每月能夠保障200萬噸物資運抵大陸,在沒有外部物資補充的狀況下,日本大約能夠堅持8-10個月。
而我方這邊,以哈爾濱、長春、吉林為後勤中心對濱海地區進行物資補給,每月的轉運能力可以達到450萬,依託東北的物資和生產能力,至少可以堅持10個月以上。
朱和中點頭同意了吳川的建議,此時林資善上尉的彙報也差不多結束了,隨著幻燈機被關上,會議室內的燈光被打開,圍坐在長方形會議桌前的各位中央委員們面前頓時大放光明了起來。
我想大家應該很清楚一點,從1840年英國以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之後,帝國主義試圖把中國變為自己的殖民地的圖謀就沒有熄滅過。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俄戰爭,正是帝國主義試圖滅亡及分割中國的高潮期。
宋雲桐不由有些疑惑的問道:「堅持一個原則我是支持的,但是戰爭結束后我們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和*圖*書恐怕不能以單一原則去統一解決吧?光是和歐美進行貿易,又要同俄共布保持意識形態的一致,恐怕就不能在單一原則下解決這兩者之間的分歧。」
1917年夏天,德國政府給城市居民供應的食品熱量已經降低到了1000卡每天,而戰前德國衛生局認為每人每日最低熱量指標是2280卡。按照我們得到的一些德國城市的醫院數據,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已經達到了50%,幾乎和一個落後的農業國相當了。而死於結核病、營養不良的病人也比戰前增加了一半以上。
朱和中的詳細解釋,算是打消了各位委員們心裏的最後一點僥倖。不管是黨內的左派還是右派,事實上都不希望歐洲的戰爭在年內結束,左派希望戰爭的延續能夠給帝國主義帶去更多的打擊,從而有利於無產階級政權的崛起,右派則是不希望中斷目前的戰爭景氣期,這種躺在家裡看著金錢源源不斷的進來的感覺確實美好。
吳川滿意的向身邊坐著的朱和中說道:「參謀總部這次倒是找對人了,這位林上尉是什麼履歷?」
為什麼北洋政府不能對列強說不?因為它沒有實力。為什麼北洋沒有實力,因為雖然我們打倒了皇帝,但是中國社會的本質沒有變,依然還是一個農業國。歐洲大戰已經很好的展示了,工業國之間的戰爭是一個什麼狀況,不要說歐洲列強聯手,就是單獨一個歐洲列強,我們也一樣打不過。
我認為,這個世界是由無數矛盾總和而成的集合體,我們要認識世界的實質,就得首先承認矛盾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對立統一的。
不過根據我們的研究,想要消化掌握晉冀魯豫四省,最好要先掌握陝西、甘肅和寧夏。這三省雖然經濟不夠發達,卻是連接東南西北的交通樞紐,也是我國的心臟。這三省北通新疆、外蒙,西連青海、西藏、四川,東與內蒙、山西相接,南邊就是河南、湖北。
但是以東北當前的人力和自然資源,依舊是擋不住在協約國集團支持下的日本發動的全面進攻,因此儘快消化晉冀魯豫四省的人力和地方資源,控制住渤海的通行和圖書權,才能保證我國有將列強拒之門外的力量。
所以,打倒皇帝不過是為中國的工業化掃清了障礙,假如我們不儘快的完成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那麼我們依然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落後就要挨打。和歐美列強保持貿易往來,正是為了實現中國的工業化,關上國門閉門造車是很難完成這個目標的,而帝國主義不會給我們太多時間。
西安、蘭州、銀川、歸綏、大同、太原、洛陽,這些圍繞著黃河的城市只要能夠聯通起來,那麼這些城市所在的區域就能建立一個類似於東北的工業帶。這一工業帶遠離沿海,同北面的俄羅斯又有高山、大漠相隔,可以說將是我國最為安全的工業地區。
我召集各位同志過來討論戰後的發展綱要,就是為了解決我國在戰後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我國出口所存在的缺陷也是其中的一個問題。但是問題么,只要找到解決辦法就好了,沒必要擔心的好像天都要塌下來了。從投身革命以來,在坐的同志那個沒有遇到過問題的?你們現在一個個都坐在了這裏,那麼問題又去了哪裡?」
對於宋雲桐的疑問,都不需要吳川開口,朱和中已經胸有成竹的為其解答道:「是,從3月21日開始,德軍在西線的攻勢極為凌厲,一度讓英法軍隊丟失了不少陣地,但是現在不是1914年而是1918年,戰爭已經進行了快要4年,德軍的進攻就好像是一個重病患者的迴光返照,看起來是病情有所好轉,但實際上卻是把最後一點生機都煥發出來了。
吳川想了想便側著頭對朱和中說道:「他在宏觀戰略上分析的很好,不過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細節。讓他到基層去沉澱一段時間,了解一下我們基層部隊的真實情況,然後再對我軍真實的戰鬥力作一個分析。依賴於紙面數據做出的戰略分析是不可靠的。」
宋雲桐有些不解的提問道:「戰爭就要結束了嗎可是歐洲那邊不是打的正激烈嗎?雖說美國參戰將會使得協約國獲得對同盟國壓倒性的優勢,但是現在德國在西線的進攻似乎還佔有優勢啊,這場戰爭恐怕在年內結束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