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火熱的年代

作者:富春山居
火熱的年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而隨著社會科學研究院成立,並在之下成立了六個學部,吳川親自出任了馬列主義研究學部部長,新成立的社會科學研究院地位頓時便有些舉足輕重了起來。李漢俊雖然被任命為國際研究學部部長,但是除了馬列主義研究學部、歷史學部、文哲學部三個學部人才濟濟外,其他三個學部都是從頭開始建設,都還處於草創階段。
一旁的李漢俊則忍不住多瞧了玻璃鏡外的李潤石一言,他正是李大釗一派的社會主義道路支持者,「這位是自己人。」他心裏不由暗示了一下自己。
協約國軍隊越是突入德國境內,他們所需要的軍需物資就越為龐大,而協約國也從抵抗者的一方轉化為了入侵者,在這樣的戰爭局勢中,德國將會贏得最後一次決戰的機會。
加上吳川對於軍中舊習氣的摒棄,以政治委員制度收繳了軍事長官的人事及物資調配權,都讓軍事幹部在日常行為中謹慎了起來。而共和黨的做事方式和傳統衙門大相徑庭,共和黨在頒發一項政策前都要進行廣泛的宣傳,直到民眾開始從思想上有所認識之後才進行推廣,黨的指導思想同樣也沒有對民眾藏著掖著,於是黨的宣傳部門就變得異常的強大了。
黨內新青年派,指的是那些革命前後加入革命委員會的年輕學生,建黨時加入的第一批黨員,但是隨即被派往國外留學的青年黨員。這些青年黨員在革命中雖然沒有大放異彩,但是當17、18年開始回國的時候,正好趕上了革命委員會從關內向華北地區的擴張期,因此很快就被填補到了各個骨幹崗位上。
不過他也無意去得罪楊昌濟和張雲榮,因此便不由扯開了話題說道:「可惜3年級、4年級生都已經指派了去處,否則這次面試倒是可以多出不少人手。這幾人中,我看最有組織能力的應該就是校學生會副會長伍豪學生了。」
聽到張雲榮的解釋,楊大實頓時安靜了下來。隨著共和黨日漸成長,黨內也漸漸形成了幾個派系,軍事幹部出身的軍事派、宣傳幹部出現的宣傳派、行政官員出身的行政派、黨務出身的組織派,還有外交及黨內監察兩個小派系。
李大釗、李達https://m.hetubook.com.com、李漢俊、楊銓幾人就是新青年派的核心,他們都試圖用自己腦海中的藍圖去改造中國,因此在改造社會的理念上有所分歧。
楊昌濟和中年人離開了大房間后很快就走去了隔壁的房間,這是一間內外兩室的房間,外面一間是倉庫,內里則是一個沒有窗戶的暗室,即便是白天也要開燈才能有些許亮光。
暗室和相鄰房間之間有一塊極大的玻璃,楊昌濟的走進暗室后就自然的朝著那面玻璃看了一眼,另外房間內的五名年輕人頓時映入了他的眼睛,原來這是一塊單向的玻璃鏡,他們這個房間能看到隔壁房間的動靜,而隔壁房間看過來,這裏不過是一面鑲嵌在牆上的大鏡子而已。
革命委員會的擴張也給新青年派迅速接收黨內權力創造了機會,不過從整體上來看,新青年派在黨內的聲音還是不夠大,因此吸收年輕人增強自身的力量就成為了新青年派目前最為關注的問題。
他搖了搖頭對楊大實說道:「我今天下午才通知他參加面試,之前他並不知道今天面試的事。這幾天他都待在了圖書館內,不可能看過政研室對歐戰的分析報告……」
沿著玻璃鏡的牆邊擺放著一條長桌,在楊昌濟進去前已經有六個人坐在了長桌邊觀察著隔壁房間的年輕人了。聽到開門聲后,房間內的人紛紛起身向楊昌濟進行了問候。
作為宣傳部門的頭,徐景魁掛著政治局委員的頭銜,這也表示宣傳部門在黨的決策層擁有一票,隸屬於黨內監察一系的楊大實,自然不會去無謂的質疑宣傳部門舉薦的人員。
瞿雙和伍豪跟著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不過他們的觀點更像是對惲代英、林育南主張的補充,在論據上稍顯薄弱。就在雙方爭執不下時,伍豪為了緩和一下氣氛不由向一旁還在看著報紙的李潤石問道:「潤石兄,你怎麼看惲、林兩兄的主張?」
林育南和瞿雙都點頭稱好,只有李潤石還是埋頭于報紙中,不疾不徐的說道:「諸位請隨意,我洗耳恭聽。」
惲代英對李潤石略有不滿,覺得對方壞了規矩,不過他轉念一想,幹事長似乎也沒hetubook.com.com明確表示2個小時后就不能繼續看了,想到自己和對方也不是很熟,於是他便略過了李潤石,看著四位同學說道:「我主要看的是各國的工人運動的次數、規模……從以上這些國家的工人運動爆發頻率和規模來看,我認為在俄國之後倒下的應當是奧匈帝國,然後是奧斯曼土耳其,接著便是協約國圍攻德國,取得最後的勝利。結束戰爭的時間至少要到明年冬天或後年的春天。」
坐在楊大實另一邊的李漢俊觀察著兩人的對話,對於楊昌濟的謙遜倒是多了幾分好感。剛剛從日本歸國的他,心氣還是不小的,他不僅畢業於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帝國大學,還是東大名教授河上肇的門徒。在前往日本留學前他已經入黨,是黨內新青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坐在玻璃鏡前的楊大實忍不住轉頭看向了楊昌濟,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楊昌濟能夠感受到房間內其他人的驚訝,這些資料讓有些分析能力的人看了就能得出同盟國將要失敗的結果,但是如李潤石這麼細緻的推斷出同盟國失敗的過程,就確實讓人驚訝了。
這種因為工作上的關係自然形成的派系,只要不公然結成黨內小團體,就算是吳川也不會過於干涉。因為在建制開始成型后,誰也不能杜絕這種長期工作關係形成的人事,也就是共和黨擴張的速度夠快,因此這些派系還沒有轉化為利益集團,但派系內部人事的親近則是無法改變的。
楊昌濟對於楊大實的過去任職並不大清楚,不過他倒是知道對方是日本法政大學的畢業生,他趕緊擺手搖頭說道:「楊部長說笑了,指教就不敢當了,我就是一個教書先生,就法政學這塊我還要向您請教呢。」
坐在楊昌濟左邊的是楊大實和李漢俊,他右邊坐著的是張雲榮、李達、李新和王越。在座的幾人中其實以楊大實的資歷最為深厚,這位畢業於日本法政大學,歸國后,任開原、復州警察長,又參加了哈爾濱起義,之後在政治保衛局工作。
奧斯曼帝國的滅亡必然會對本就難以維持下去的奧匈帝國帶去最後一擊,因此奧匈帝國向協約國的投降不會晚于奧斯曼帝國滅亡時間多久https://m.hetubook.com.com。至於德國,從8月份協約國在西線轉入反攻開始,德國政府就已經知道自己贏不了了,他們不過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提出投降而已。
不過在楊昌濟面前,楊大實卻顯得很是低調,他向著對方寒暄道:「這次馬列主義翻譯小組、政策研究室這些機關改組為社會科學研究院,以後就要請楊院長多多指教了。」
林育南抬頭看了一眼牆上的掛鐘便放下了手中的報紙,惲代英則對著伍豪爽快的說道:「我同意,大家要是沒有意見,就從我開始發表意見好了。」
楊昌濟雖然謙虛的說自己只是個教書先生,但是作為東北大學最為出名的哲學教授,他在學生中的影響力並不小。而他所領導的政策研究室,實際上已經成為了黨主席吳川的智囊,許多國際問題都會交由政策研究室加以調查分析,然後才進入黨的政治局會議進行討論,這也就是成為了新青年派想要爭取的對象。
留日學生看到的是日本財閥的豪奢生活和底層民眾的痛苦生活,因此這段留學經歷堅定了他們對於社會主義道路的堅持。而留美學生雖然看到了底層民眾的被剝削,但是美國底層最糟糕的家庭也並不擔心溫飽問題,且美國底層民眾並不缺乏向上攀升的渠道,這是一個充滿著機遇的自由國度,如果能夠取消對有色人種歧視政策的話。
「楊主任好。」「楊部長下午好。」「楊先生好……」楊昌濟對著眾人一一回禮,然後在他們讓出的中間位置上坐了下來。至於陪同他進來的幹事長王璋,則安靜的守在了門口。
奧斯曼帝國在夏天時發動的內部民眾起義已經讓這個國家失去了繼續戰鬥下去的民眾基礎,失去了外部的援助之後,這個國家必然會很快的爆發另外一場民眾起義或是直接的向協約國投降。
伍豪笑了笑說道:「我沒有意見,育南和瞿兄、李兄怎麼說。」
楊大實順勢接話道:「確實,本次運動會上,伍豪作為東北大學校學生會的主事者把本校的學生組織的很好,真的是讓人記憶深刻啊。不過,論他們四人寫的文章的話,還得算瞿雙學生了……」
德國和協約國在西線已經打了足足四年和*圖*書,在德法邊界地區根本不可能再找到一條完好無損的道路,這一地區也不可能會有能夠供應協約國大批軍隊消耗的糧食,因此當德國將這一地區讓出之後,後勤出現問題的將會是協約國一方。
但是顯然德國並不願意押上最後的賭注,因此他們寧可把剩下的機動兵力都消耗在陣地上,也不願意讓這些軍隊返回國內,從而引發國內的革命……從這些證據上可以表明,這場戰爭不會拖到明年,我看最早在本月底,最遲到12月,德國就該投降了……」
這些剛剛學成歸國的青年黨員們,正是大有抱負的時期,他們不僅擁有著改革社會的願望,還掌握了改革社會的權力和才能,因此很快就聯繫到了一起。雖然從海外歸來的青年黨員中也有兩個主流派別,一個是堅定的主張走社會主義道路,以留日學生為主流;另一個則希望走改良的資本主義道路,以留美學生為主流。
假如德國政府還有戰鬥下去的意志,那麼從8月協約國開始反擊開始,就應當大踏步的向後撤退。德國軍隊距離柏林越近,他們在後勤上獲得的支援就越及時,而協約國軍隊的快速追擊將使得他們的後勤線不斷拉長。
但是對於黨內的老革命派,就是那些參加了辛亥革命的舊軍人、舊知識分子出身的革命者,如宋小濂、孟繼周這些試圖在舊傳統上進行改進的老革命者,大家則又處於同一陣線了。畢竟新青年們在推倒整個社會傳統然後重建現代社會這一點上已經取得了共識,他們的分歧在於推倒傳統社會的價值觀念后該如何重建新社會而已。
林育南點了點頭又搖頭說道:「我支持你認為的同盟國必然失敗的結局,不過我不認為這場戰爭還能打到明後年去。奧匈帝國不會支持到明年春天,而奧匈帝國一旦投降,德國也很快會崩潰,因為德國人不可能繼續一場已經看不到希望的戰爭……」
比如今次政策研究室招募幾個年輕人,就惹來吳川身邊的張雲榮,統計局的李達,軍事情報局的李新和政治保衛局的王越,由此可見政策研究室是一個多麼引人關注的地方。
嚴格來說,軍事幹部出身的黨員最多,他們也擁有著最多的資源,畢竟革和*圖*書命初期除了軍事工作外,其他工作都得服從於軍事。但也因此造成了各方對於軍事幹部的警惕,生怕形成軍隊內部的軍閥派系。北洋軍閥對滿清政府的背叛,革命初期新軍試圖同革命委員會分庭抗禮的行動,都給了革命者極好的教育範例。
就在李漢俊思考著社會科學研究院的結構組成時,楊大實突然向楊昌濟問道:「這位叫李潤石的年輕人好像不是本校的學生吧,他是您推薦參加面試的嗎?」
李潤石終於放下了手中的報紙,他思考了片刻后說道:「我不認為同盟國中先倒下的是奧匈帝國,上個月29號保加利亞向協約國的投降,實際上就把同盟國中的奧斯曼帝國分離了出來。
章太炎領導的歷史學部雖然人才多,但就是一個純學術單位,真正有影響力的還是馬列主義研究學部和文哲學部,前者是黨內思想理論的建設者,後者則直接掌握著政策研究室,擁有著大量的社會資源。
楊昌濟聽了只是微笑,並沒有為李潤石吹噓什麼。此時的大房間內,圍著大會議桌子翻看報紙摘要的伍豪放下了手中的報紙,瞧了一眼牆上的掛鐘后,便拍了怕手對其他四人說道:「我看時間也差不多了,我們就開始討論吧,大家有沒有意見?」
至於另一邊的李達則略略皺起了眉頭,和歷史上有所不同,在本時空中他並沒有前往日本留學,而是在黨的委派下前往了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他現在更傾向於對於美國資本主義經濟改造后的社會主義道路,自然不會對李大釗一系看重的人有什麼好感。
楊昌濟正想回答,他右邊的張雲榮突然插嘴說道:「這位是邵飄萍同志向主席推薦的青年俊彥,對於他你們不必過於在意,這是宣傳部門已經預定了的青年幹部,不過主席想找個地方多觀察他一陣,就安排他過來面試了。」
雖然有些意外于張雲榮的插口,但楊昌濟還是住了口。雖然他並不介意向外聲明是自己推薦了這位得意弟子,因為他認為這不僅是給這位弟子發揮才能的一個好機會,也能讓政策研究室吸納一名年輕才俊。不過張雲榮的說法顯然更能減少別人對弟子進入政策研究室的質疑,楊昌濟自然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故作清高。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