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7月22日,美國人同法國人進行了接觸,第二天晚上在克列孟梭的家中,終於有了一點新的內容可供討論了。面對美國人提出的要求,路易-盧舍爾是第一個提出反對的,他向著總理激烈的反對道:「讓我們放棄敘利亞和黎巴嫩,這豈不是說,我們這四年戰爭白打了嗎?這樣的要求,連考慮的必要都沒有了,我堅決反對美國人的要求,他們太自大了,真以為自己站在了山巔之上了嗎,可以對我們指手畫腳了?」
我也不認為繼續對德進攻是好事,如果那樣的話,我們就要把在中東的軍隊全部運回國來,否則就難以組織起向柏林發起進攻所需要的軍隊。」
戰前的英法協議實際上已經把這片地區劃給了法國人,而戰爭中籤署的賽克斯-皮科協定,也約定了巴勒斯坦為英法在中東勢力範圍內的緩衝區。但是貝爾福宣言破壞了雙方的默契,英國人用扶植猶太人建立以色列國的方式繞過了英法之間的約定。
克列孟梭終於有些意外了,他於是問道:「日本人怎麼了?」
安德烈-塔爾迪厄憂心忡忡的對著總理克列孟梭說道:「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世界各地的新聞記者都在往巴黎跑,他們的報道總是同和平相關。但是進入七月以來,各地新聞報社報道巴黎的新聞數量在下降,報道莫斯科的新聞在上升。
克列孟梭終於忍不住哼了一聲,站起來走動著怒斥道:「愚蠢的英國人和美國人,我們要求割讓萊茵蘭是為了削弱德國的實力和佔據法德邊界的有利地形,依託萊茵河為邊界線,可以讓德國人難以突擊我國的東北核心地區,從而為他們支援我國贏得必要的時間。
克列孟梭差一點就達成了自己的目標,如果沒有那些紅色的俄國人的話。已經山窮水盡的德國人,原本不應該這麼強硬的退出和會的,即便他們退出了和會,也無可能再發動德國人抵抗協約國的軍隊。就像回了家的美國人不可能再上戰場一樣,退役了的德國軍人也不可能再返回軍隊為皇帝效力,因此取得勝利的英法軍隊,自己就能突破德軍的防線,打到柏林城下去。
莫戴克將軍點了點頭回道:「是,英國人打算做
https://m.hetubook.com•com有限的讓步。」
熟悉法國人性格缺陷的克列孟梭,在公眾面前用強硬偽裝了自己,但是在英國和美國領導人面前,他並沒有失去理智。他曾經對自己的身邊人說過:「沒有美國和英國,法國今後或將不再存在。」
克列孟梭知道,莫戴克將軍說的是實話,可也因為是實話,讓他更加的感到了不爽。他思考再三,都沒法讓法國脫離眼下的困境,最終不得不轉移了話題問道:「那麼中國人是怎麼回事?他們為什麼和俄國和德國站在一起?英國方面就沒有對付他們的計劃嗎?」
對於這位政敵的言論,克列孟梭只有感到深深的厭惡,倒是他的親密助手莫戴克將軍聽不下去了,憤憤然的說道:「總統閣下可真是會說話。就在停戰之前,他還批評我們:停戰太早,軍隊完全可以向德國腹地多推進一些。還說我們在收復的阿爾薩斯與洛林兩省內,對軍隊管的太過嚴格,阻礙了士兵對於德國人的報復。現在他又說我們對德國人太嚴厲了,所以導致和會失敗了。正話反話可都讓他說完了。」
莫戴克將軍這才出聲道:「至於中東問題,英國人認為,也許可以通過條件交換,讓美國人放棄這樣沒有意義的要求,比如允許美國的石油公司進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為此他的睡眠完全被打亂了,和會期間他都是凌晨3點就起床,然後看東西看到早上7點,再自己做一頓早餐,就是簡單的稀粥。這之後他會再度投入工作,直到按摩師兼教練來他家,陪他鍛煉身體(經常是他喜歡的擊劍)。他的上午時間都是在會議中度過的,但午飯總是回家吃,幾枚煮雞蛋和一杯白水,永不換樣。下午繼續投入工作,晚餐是同樣簡單的牛奶麵包,晚上9點上床睡覺。
英國人的出爾反爾,激起了法國人的憤怒,但是克列孟梭也僅僅只能向英國人表示憤怒,最終還是要向著勞合喬治哀求道:「我希望你意識到,我在和會上的政策,就是同大英帝國及美國保持密切一致。」
日本向英國宣稱,如果英國人不在和會上支持日本的話,那麼他們將要考慮退出和https://m.hetubook.com.com會……」
因為壓力過大,他手上的濕疹非常嚴重,以至於要戴上手套遮掩。在極少數情況下,他會抽出一點時間去勞合·喬治在尼托街的駐地喝茶,那裡的廚子會給他做他最喜歡吃的貓舌餅。
克列孟梭沉默了許久,突然又張口問道:「那麼英國人對於重新進攻德國的意見是什麼?」
思考了一天的克列孟梭,已經沒有剛聽到時那麼的憤怒了,他只是向助手亨利-莫戴克將軍問道:「你去和英國人接觸了嗎?英國人是怎麼回應美國人的?」
現在這樣佔領萊茵蘭,除了讓德國對我國心懷憤恨之外,對於我國有什麼好處?從戰爭中恢復過來的德國人,一定會以萊茵蘭被我國佔領作為借口,策動下一次的對法戰爭。這是讓我們和德國無法和平相處,卻又要互相纏鬥下去的意思嗎?」
克列孟梭打斷了他的話語,直接了當的說道:「你並不需要幫助英國人說服我。我想知道的是,英國人是否打算向美國做出讓步?」
在勞合喬治首相和威爾遜總統面前,克列孟梭是年紀最大的一個,在他這個年紀還能保持這樣的健康,並負擔起高強度的和會會議進程,可以說克列孟梭是拼上老命了。
莫戴克將軍搖著頭說道:「英國人認為,進攻德國的時機已經錯過了。也許在一月份的時候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但是現在么,英國已經無能為力。
莫戴克將軍道:「日本人認為,德屬太平洋諸島是他們打下來的,戰爭期間也是他們維護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地中海的安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接受了他們的保護,卻毫不客氣的從他們手中要走了南太平洋諸島,還採取了針對黃種人的移民政策,他們認為這是對日本民族的羞辱。
而協約國這邊卻根本找不到理由,讓協約國的無產階級去和德國的無產階級作戰。更何況,德國之前的投降並不是德國沒有抵抗能力了,而是德國人民不願意再為皇帝和資本家作戰了,協約國如果把作戰的目標從德國皇帝轉向德國人民,這場戰爭就不可能在短期內結束。
莫戴克將軍道:「英國人打算接受美國人的建議,撤除對於德國的海上https://m.hetubook.com•com航線封鎖,並准許德國商船在英國規定的航線內活動。反正在俄國向德國放開陸上通道后,對於德國的封鎖效果已經大大的下降了。如果能夠以此換回德國人回到談判桌上來,也是划算的。」
莫戴克將軍繼續道:「另外就是,對於德國的賠款數額將重新進行校核,至少要削減一半的樣子。阿爾薩斯與洛林歸還我們的決定不變,但是萊茵蘭不能給我們,這塊地區應當被協約國佔領10-15年,然後視德國維護和平的行動再交還給德國。」
7月中旬到下旬,克列孟梭幾乎每晚都召喚了他的親信來自己家開會,這裏面有他忠實的助手亨利-莫戴克將軍、令人討厭的聰明人安德烈-塔爾迪厄,還有實業家路易-盧舍爾。每晚討論的主題幾乎大同小異,就是接下來法國該怎麼辦?
克列孟梭能夠想象的到,一個人口超過法國人口一倍的德國,在恢復了戰爭中的損失后,對於法國來說是一個多麼大的威脅。下一次,法國還有多少青壯能死?而英美是否還能在法國投降前決定援助法國呢?
克列孟梭對於英國人的哀告並不是謊言,在整個和會期間,他始終堅持著這個原則,以確保英法美三國的關係不至於徹底破裂。
美國人並沒有判斷錯誤,法國確實已經快撐不下去了。在巴黎和會召開之前,克列孟梭就已經知道自己面臨的是一個怎麼樣的戰後局面,他對自己的親信莫戴克將軍說過:「的確,我們艱難地贏得了戰爭,但現在我們必須贏得和平,這或許更難。」
房間內的諸人都安靜了下來,沒人敢於在這個時候觸怒克列孟梭,發泄了一陣后,克列孟梭終於還是無力的坐回了自己的座位,向著助手問道:「還有嗎?」
我認為英國人說的並不全是謊言,他們的陸軍已經比去年縮減了三分之二,且在年初的時候就停止了同美國人的軍事訂單。現在的英國已經沒有能力在歐洲組織大型的會戰了,他們對於俄國的封鎖,對於印度、埃及的看護,在阿富汗、波斯的戰爭,和防範中東阿拉伯人的起義,都牽扯了他們大量的精力。
莫戴克將軍再次搖著頭說道:「英國沒有力量在東亞https://www.hetubook•com•com去壓制一個近5億人口的國家了,現在連日本人都有些不服從英國了。」
即便是有報道巴黎的新聞,也漸漸偏離了和平的主題,而多了許多花邊新聞。比如加拿大人最近總是在報道巴黎女人的時尚,他們報紙上寫著:巴黎街頭總能看見有氣質的美女,要是她們高興一點,准能登上《巴黎人的生活》或《時尚》這種雜誌。
但是俄國的布爾什維克給德國的無產階級開了個壞頭,他們把戰爭的責任推給了皇帝和資本家,把自己打扮成了戰爭最大的受害者。這就是使得,英法軍隊向柏林的進軍,從戰勝國的權力變為了新的侵略戰爭,德國民眾從法理上獲得了反擊侵略的正當借口。
另外,荷蘭在戰爭中態度可疑,為德國人進口了大量的戰爭物資。因此日本建議應當對荷蘭加以懲罰,比如將荷屬東印度群島拆為數個委託統治地區等。
但是德共的組閣和英美的互相提防,使得徹底消滅德國發動戰爭能力的時機消失了,於是法國只能選擇了讓自己儘快恢復戰爭損失,和盡量阻礙德國戰後恢復的道路。但是現在看來,狡猾的德國人根本就沒打算和法國和平共處,他們只是想要藉助和平的名義恢復自己的實力。
路易-盧舍爾也向總理彙報道:「普恩加萊總統對於您的攻擊也是越來越直接了,他向公眾宣稱,如果不是您把德國人逼上了懸崖,他們也不會魚死網破的投靠俄國人。假如和會因此而破裂,那麼您要負上全部的責任。」
但是他也向我說道:美國人的要求雖然無理,可是我們必須要正視美國人提出的要求,現在的協約國是由英法美三國撐起來的,一旦美國抽身而去,協約國也就不復存在了……」
在德國宣布派出代表參加莫斯科和會後,克列孟梭既感到沮喪,又感到絕望。他完全想不出如何讓德國人坐回談判桌前,接受協約國所擬定的和平條款。而這份和平條款,在他看來只不過達到了法國最低的要求,若是按照他的本心,真正的和平應當是肢解德國,並解除德國的工業能力,從而讓德國在人口和工業規模上都弱於法國,這才是法國所希望的真正的和平。
安德烈-塔爾迪厄也臉色凝重的說和_圖_書道:「這樣的條件確實難以接受,甚至於只要透露出去就會引發一場騷亂,人民的怒火會全部湧向總理您的。」
因此,雖然克列孟梭在和會上為了法國的利益不懼於和英國、美國、義大利爭吵,但是在實質性的問題上,他卻不得不對英國人步步退讓,比如同意英國在巴勒斯坦境內建立以色列國,法國人一直都認為巴勒勒斯坦和敘利亞是法國繼承自十字軍時代的遺產。
然而,不管這些親信如何為克列孟梭抱不平,也無法改變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本屆內閣正向著懸崖衝去,甚至於在他們身後還拖著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如果不能想出一個讓德國人返回巴黎的辦法,那麼他們也許就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最後一屆內閣了。
克列孟梭並不是在恐嚇自己的助手,而是在闡述一個事實。雖然德國簽署了停戰協議,但是德國國內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損失,在1919年,就連在法國賣的刻著「福煦」和「勝利」字樣的紀念小刀,都是德國工廠生產的,這就是1919年法國所面臨的窘境。
克列孟梭揚起了眉毛,看著助手說道:「他們打算做出怎麼樣的讓步?」
看一看俄國人就知道了,在各地的白衛軍叛亂和外國干涉軍的入侵下,俄國人民就沒有放下武器投降,而是選擇了拿起武器抗戰到底。要是德國人也這麼干,法國考慮的就不是進軍柏林,而是要如何隔絕紅色瘟疫向巴黎進軍了。
克列孟梭在公眾面前表現出的強硬姿態,更多的是為了表演給法國人看的,驕傲的法國人是不允許一個唯唯諾諾的人來領導法國的,哪怕他們知道前面就是萬丈深淵,但這個責任也是屬於領導法國的人,而不是屬於他們。
克列孟梭對於這個解釋是不以為然的,要是封鎖效果真的已經大大下降了,德國人也不用反覆向協約國求情,要求放開貿易航線了。當然,按照停戰協議,原本協約國早就應該撤銷海上封鎖了,現在也只是遵守約定而已。
莫戴克將軍沉穩的向他回道:「貝爾福先生說,美國人也已經向他們提出了相同的意見,雖然他也認為這個要求很荒誕,不明白歐洲的和平是如何同中東的事務關聯上的。
這樣下去,事情恐怕就真不大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