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吳川拿起了茶几上的咖啡喝了一口,然後慢騰騰的回道:「我相信英國人民是有理智的,我更相信中國人民是不會接受這種政治訛詐的。事實上,今天我同樣要向貴方進行抗議……」
我希望你能夠明白,即便共和黨掌握了整個中國,只要我們願意,也一樣能夠把我們的意志施行於整個中國。但是到了那個時候,您過去這些年來所努力的東西就不復存在了。
但我希望你明白,大英帝國的工業能力和人口數量、資源數目,都不是現在的中國能夠抗衡的。我們只是希望不要再爆發無意義的戰爭,才來到這裏和你進行協商,而不是認為現在的中國有什麼是值得我們敬畏的。
陳友仁楞了一下,還是把吳川的話語翻譯給了寇松。這位英國外交大臣認真的看了一眼吳川,便不再提及自己在華旅行的經歷,直接把話題引入到了當前中國武漢、九江爆發的民眾暴動事件。他從秘書那裡拿過了英國駐華公使發來的電報,然後放在了吳川面前的茶几上,接著問道:「吳先生,您對於最近中國爆發的反英事件,持有什麼樣的立場?我國政府對於在華英國僑民的安全感到了擔憂。」
反覆衡量了英國的外交利益和日、俄、中三國對於英國利益的威脅,寇松沉吟了許久,才不情願的向吳川問道:「那麼你到底想要什麼?」
喬治·寇松和丘吉爾一樣,都屬於保守黨的一員,他們的政治理念就是:維護君主制、君主制原則。在外交上則體現為,維護大英帝國對於世界的統治地位。
聽到吳川如此坦白的話語,寇松知道,自己手中已經沒有籌碼了。畢竟這一次漢口、九江事件,並不是共和黨對於英國的挑釁,而是中國民族主義的興起,共和黨藉助民族主義和英國進行強硬外交,除非英國能夠如1900年那樣,徹底的摧毀中國的排外勢力,否則只會讓共和黨在中國民眾之間更加受到歡迎。
面對這個頭髮都要掉光了的老頭,喬治·寇松此時已經60出頭了,吳川表現出了足夠的尊敬,他站在客廳的門口迎接了對方。喬治·寇松帶了一位秘書,而吳川則讓陳友仁為自己翻譯,王葆真負責記錄兩人的談話,房間內和_圖_書最終只有5人參加了談話。
一度他都想起身中止這場會面了,但是他眼角的餘光瞄到,對面的中國人捧著咖啡品嘗著,似乎沒有在意他會不會起身離開。
寇松注視了吳川好一會,才開口說道:「既然您有這樣的決心,那麼為什麼會同意和我會面呢?」
喬治·寇松首先談及了自己在20多年前前往中國旅行,在天津會晤了直隸總督李鴻章的歷史,並表示這段在華旅行的時間,是自己最美好的回憶。
吳川不客氣的打斷了他說道:「假如您不明白什麼叫做國與國的尊重,那麼就尊重現實好了。貴國的軍隊能呆得住的地方,我承認現狀,貴國軍隊呆不住的地方,就不要和我談什麼條約了。雖然我不想和太陽同歸於盡,但是你們也得有自知之明,用武力簽訂的條約,自然也能被武力廢除。我相信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是不會完蛋的,能夠完蛋的只是共和黨而已,但這不是您要考慮的問題,而是我要考慮的問題。」
而令人沮喪的是,英國在華雖然經營良久,可是英國扶持的北洋勢力已經幾乎瓦解,國民黨那邊又傾向於日本,根本難以為英國所用。就這一點來說,過去的英國駐華公使是極不稱職的,英國在埃及和波斯、印度都能迅速的找出一個反對派來,但是唯獨在中國難以找出一個能夠對抗共和黨的政治力量了。
戰爭的結束和愛爾蘭獨立運動的興起,使得英國人對於嚴懲德國和阻止愛爾蘭獨立的思想甚囂塵上,這也就使得保守黨在國內聲勢大漲。同樣,他們也就成為了工黨最嚴厲的批評者,認為工黨對於俄國工人階級和愛爾蘭人民的同情,實質上是一種背叛國家的行為。
寇松冷冷的看著吳川問道:「您話里的意思,是不是說,共和黨決定否認過去和我國簽署的各項條約了?」
寇松承認吳川的話是有道有理的,就英國的全球統治體系來看,大英帝國的基石是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太平洋對於英國來說太過遼闊,南中國海又距離倫敦太過遙遠了。所以,大英帝國真要放棄某一些地區的話,那麼就會先放棄馬六甲以東和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地區。
既然中國只是英和-圖-書國的一個征服對象,那麼偶爾的後退只不過是一個策略問題,在英國征服印度大陸的時候,也不是一直都是前進的。因此,他這次前來拜訪吳川,就是希望能夠和對方達成一種形式上的和平,等待英國先把德國、俄國問題解決了,然後再回到東方解決剩下的問題。
我覺得你應該理性一些,為了中國的未來,好好的考慮一下是否要和大英帝國敵對下去。過去三百年來,英國還沒有輸過,倒是和我們敵對的國家都失敗了,中國難道還想再試一次嗎?」
寇松思考再三還是忍耐了下來,然後向著吳川說道:「我覺得貴國對於我國在漢口的行動或者有著什麼誤解,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談判解決這些誤解,而不是把誤會擴大化。比如,貴國現在派遣軍隊沖入漢口英租界,和煽動民眾沖入九江英租界的行動,我認為都是不符合英國和中國所簽署的一系列條約的。還是說,貴方已經打算撕毀同我國的條約了?」
吳川抬頭看了看英國的外交大臣,輕描淡寫的說道:「我之前說過,政府只是授權我參加巴黎和會,並沒有授權我和英國討論中英之間的條約問題。當然,如果貴國真的想要和我談論條約的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應當遵循一個規則進行交談。否則的話,貴國當初和誰簽訂的條約,大可去找簽署人討論違約的問題,這和我並沒有關係。」
寇松的臉色很是難看,這還是他第一次被人這麼指著鼻子罵,這讓他一度產生了懷疑,難道英國是這場戰爭的戰敗國了嗎?怎麼連一個中國人都敢指著自己的鼻子罵了。
喬治·寇松之所以願意忍受屈辱(在他自己看來)前來上門拜訪中國共和黨的黨魁吳川,並不是說他想要和中國建立一種親密的關係,而是當前的世界局勢使得大英帝國的外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我相信,全世界正義的民族和國家都會支持中國人民的獨立戰爭。戰鬥不會僅僅發生在中國,從曼德勒到吉大港,從加爾各答到德里,從孟買到開羅,都會燃起民族獨立的戰火。」
吳川對此只是面無表情的回道:「也許這對您來說是美好的會議,但是對於中國人民來說,被滿清統治和-圖-書的每一天都是最黑暗和最痛苦的。也許您可以想象一下,在丹麥人統治英國的時期,英國人的感受。」
吳川攤開雙手坦誠的說道:「難道大臣閣下你沒有發現嗎?在這條世界線里,吃虧的只有英國和中國而已。英國將會丟掉統治世界的權力,而我國將會被打斷走向文明的進程。得利的,是除了中國和英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和民族。所以,中國並不是大英帝國的敵人,只要你們不把中國視為大英帝國的敵人。這就是我願意和您會面的原因。」
至於在中亞和波斯方向上,俄國的威脅要遠遠大於中國人,中國把勢力擴展到中亞地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分散了俄國了精力。畢竟中國從這一地區退出已經很久了,俄國才是當前印度最大的威脅。只不過想要聯合中國人對抗俄國人也很困難,畢竟中英之間還有著西藏和南疆等地區的領土糾紛,而西藏問題正是他弄出來的。
寇松感覺自己的怒氣都要壓制不住了,他終於不再偽裝的盯著吳川威脅道:「也許你覺得在戰爭期間贏得了一些訂單,讓你所統治的滿洲地區有了一些工業。
寇松終於有些忍耐不住了,他盯著吳川板著臉說道:「吳川先生,您是否對於大英帝國過於傲慢了。貴國軍隊對英國僑民施加了暴力,如果您不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的話,這起事件將會嚴重的破壞英國民眾對於中國觀感。您真的打算讓這起事件破壞了英中兩國的關係嗎?」
英國保守黨於1912年同自由統一黨合併,改稱為保守與統一黨,不過前者的力量比後者強大的多,因此大多數黨員對外稱呼本黨時,幾乎都省略了統一一詞。
吳川有些憐憫的看了英國人一眼后說道:「看來貴國的歷史可真夠短的。那麼我建議你應該好好看一看我國的歷史,那些曾經是我國敵人的民族最後都去了哪裡。我當然承認,英國現在依然是世界頭等強國。但是貴國要是把力量都用在了我國身上,之後又該怎麼辦呢?」
吳川所說的,正是寇松所擔憂的,這也是他願意放下身段來同吳川會面的原因。但是這種擔心被一名中國人當面指出來,就讓他的心情非常的沮喪了。
吳川把手伸到和*圖*書了王葆真面前,對方立刻把一封電報遞給了他,吳川把電報重重的放在了寇松面前的茶几上,拖長了鼻音說道:「大臣閣下,請您親自看一看吧。貴國的軍隊悍然登上了我國的領土,對我國手無寸鐵的普通群眾展開了進攻。老實說,這已經算是戰爭行為了。事實上,我很想知道貴國的駐華外交官和軍人,腦子裡是不是都是屎?他們是不是覺得漢口是英國的殖民地,可以隨意的使用武力了?」
吳川坦然的看著他說道:「大臣閣下據說是專攻外交事務的,那麼就不會不明白我說的意思。英國傾盡全力,當然可以打敗我們,但這有什麼意義?我國有足夠的縱深可以和貴國周旋下去,貴國動員了30萬人都不能征服阿富汗,現在還被阿富汗人封鎖在了各個城市之中。阿富汗才多少人?一千萬人口都不到。
畢竟對於大英帝國來說,中國只是一個能夠獲得利益的殖民地選項,雖然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中國的地理位置有著挑戰大英帝國的潛力。但是以當前中國的現狀,這種潛力需要多久才能轉化為實力呢?事實上,他對於日本的擔心都要大過現在的中國,因為日本海軍確實已經成為了東亞地區能夠挑戰英國東亞艦隊的實力。
寇松有些疑惑的看著他問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聽到寇松問出了這句話,陳友仁和王葆真都鬆了口氣,他們一度以為兩人的會面要談崩了。吳川這種強硬的交談方式,真的很讓他們擔心,要是中英真的爆發了衝突,那麼現在中國在國際上的大好形勢就會急轉而下了,真如吳川最後說的,吃虧的只會是中國和英國而已。
吳川搖了搖頭說道:「這算什麼為威脅。我要說德國將會趁著英國把力量投放到東方的時候重新武裝起來,再對法國發動一次戰爭;俄國紅軍呼嘯南下解放中東和印度;土耳其人民起義趕跑蘇丹和英法在本國的駐軍……這才是真正的威脅。」
吳川揉了揉太陽穴后說道:「雖然我並不認為這個世界有什麼永遠不落的太陽,但是我承認,最壞的秩序也好過沒有秩序。所以,我對於大英帝國當前維持的世界秩序並不持反對立場,但我希望貴國也能尊重一個獨立國家的
和圖書
主權和利益。我國願意在這個基礎上和英國達成新的國際關係。」作為英國遠東問題的專家,曾經寫作了《中亞細亞的俄國》、《波斯與波斯問題》和《遠東問題》三本書的喬治·寇松,一直都認為能夠和英國在歐亞中心地區進行博弈的只有俄國,而中國則是有待被征服的國家。
吳川拿起來電報掃視了一眼,便鬆了口氣放下說道:「那麼您可以向首相閣下彙報,幸好他們面對的不是英國軍隊,我們的軍人很克制,沒有拿刺刀和子彈對付擋著自己去路的身份不明人員。」
寇松臉色鐵青的看著吳川說道:「你這是在威脅大英帝國嗎?」
吳川看著他不緊不慢的說道:「所謂條約是對於過去歷史的一種承認,條約對於維持現狀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塑造不了世界的和平。我認為在經歷歐洲戰爭之後,世界人民應當為捍衛和平,而不是那些導致戰爭的條約而戰鬥,我相信這也是英國人民、法國人民、美國人民、德國人民、俄國人民和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還是說,大臣閣下以為,為了條約,死掉再多的英國人也是值得的?」
現在大臣閣下卻試圖向一個接近5億人口的大陸國家發出戰爭威脅,那麼你們打算動員多少兵力?1百萬?2百萬?還是500萬?共和黨不是滿清,我們願意保衛自己的家園,哪怕投向布爾什維主義也在所不惜。我們可以打一年,也可以打上十年,只要你們不從我國的土地上離開,我們就會和你們一直戰鬥下去。
寇松沉默了許久之後,方才說道:「你所謂的尊重,到底是什麼?是對過去的條約進行修改,還是徹底的廢除?如果是前者……」
寇松只能暫時轉移話題說道:「那麼你對於蘇維埃聯盟的成立有什麼看法?」
而跟隨著寇松的英國人則更加震驚不已,他從來沒見過一向強硬的寇松會表現出這樣軟弱的神情。吳川和寇松兩人都沒有在意旁人,他們只關注著對方的心理底線究竟是什麼。
吳川側著頭思考了一下后說道:「我國樂於見到各國人民按照自己的意願建立政權,這和中國人沒關係。我一直都在說,中國人民只想安穩的過自己的日子,我們對於國外的事務並無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