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治戎為長李定國
只有移民實邊,在當地留下漢文化,建立長久統治,行政班子來收稅,才能穩定這些地方。
雖說大明可以效彷清朝,每年靠投入數百萬兩來穩定蒙古和新疆,但是以儒生們說丟就丟的性子,如果當地無法產出,那他們也會像當年勸說明宣宗丟交趾一樣,勸後世君王丟棄這大片疆土。
「按你這麼說,只要殿下想,那國朝不用等鐵路修抵安北,我等便能收復雲中、燕然二府了?」
雖然稱為安北城,可它卻是單於行省的省治,安北府的府治,因此整座城池分為內外兩城,周長十二里。
對此,由於歷史太過久遠已經難以考證,但李定國聽過自家殿下解釋過,狼居胥山在每個時代的名字都不一樣,但如果說真的要找出狼居胥山真正的位置,那它應該就隱藏在不兒罕山之中。
「走!先進城,讓你看看我督建的這安北城!」
「十年?」聽著千戶官的話,曹變蛟皺了皺眉。
也就是朱由檢攢足了騎兵和火炮,一戰斬首建虜過半精銳,然後填入關內移民進入遼東,從軍事和情報都瓦解了金軍的攻勢,不然按照努爾哈赤的軍事才能,明軍初期很難與之抗衡。
黃酒冷時喝下十分難受,但只要稍微加熱,入口便讓人覺得痛快,不自覺想飲第二杯。
因此,即便有力量去收復西域和漠北殘存地方,朱由檢也遲遲沒有下令出兵,而是在消化一些還沒消化好的地盤。
說到底,再冷也比朵甘那種高原氣候好多了。
面對千戶官的提醒,身著布面甲的李定國也用稚嫩的聲音回應了對方。
說罷,他與孫守法笑著走進城裡。
孫守法策馬衝上去,大笑著和曹變蛟打起了招呼,曹變蛟也笑著回應對方,畢竟孫守法是和自己叔父一輩的人物。
「依你之見,對付北虜需要出兵萬騎嗎?」
且不提大明內部此刻正在遭遇大面積的旱情,單說在內陸作戰的成本就讓大明難以負擔。
「這孩子說笑了吧?」
從高空俯瞰,在茫茫雪域高原,映入眼帘的是潔白的一片,偶爾露出褐色的地皮,讓人還能感覺到自己生活在人間。
只是這樣的暗示在那逐漸顯眼的城池面前,顯得十分微不足道。
城池四面有八個瓮城,形似龜的肩足,佔地面積約八千余畝,建成過後可容納十萬百姓生活居住。
李定國回應了那名小旗官,同時也調轉馬頭跟隨兵馬向西行去。
可以說,李定國他們來的很不湊巧,這次的大雪讓他們的換防之路變得異常艱辛。
「西邊的北虜不敢入侵,並且已經西遷到了金山腳下的科布多,距離此地一千八百多里。」
畢竟,這是齊王一手帶大的人物啊……
部隊像一條火紅的赤龍,在白茫茫的世界里往灰褐色的城池趕去。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而李定國手裡的情報,是曹變蛟拍馬所不能及的。
「虎兔墩志m.hetubook.com.com大才疏,雖長於軍戎,卻短謀略。」
「唏律律……」
想到這裏,曹變蛟心裏對李定國的安排大概有了數,不過在這之前他還得考校考校李定國。
別說李定國成了代千戶,就算明天就轉正,他們也不覺得奇怪。
李定國這支隊伍都是燕山兵家學府畢業的新生,作為有文化的士卒,所有人都知道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故事,所有大家都很想知道,不兒罕山是不是就是狼居胥山。
「回總兵……」李定國似乎料到了曹變蛟會問話,因此早就做好了準備,因此作揖回答道:「以國朝的力量來看,只要朝廷需要,後年就能以此地為基,發動上萬人鐵騎遠征札薩克圖虜。」
他帶著驍騎衛一路向西,隊伍在雪地里拉得老長。
「若是要圍殲虎墩兔,則是南路先行,收復南疆后北上碎葉包圍,而後北路騎兵遠征圍剿,南路截擊。」
現在經過李定國那麼一說,他們這才知道朱由檢並沒有把太大精力放在單于省。
城牆上,孫守法介紹著單于省和安北府的情況:「安北府周圍的四鎮十六個村中,有遷移而來的一萬三千多百姓。」
要知道內陸用兵的成本是沿海用兵成本的數倍、乃至十數倍。
順著斡難河一路向西,他們將很快抵達大明在漠北之地最西的一座城池,安北縣。
城內、有總兵府,布政司等官衙一條街,也有百姓生活商貿的東西兩條長街,還有二十幾個用於居住的坊市。
「離了這兩部兵馬,虎兔墩亦不過十余萬部眾,三四萬兵馬,如何抵擋天兵神威?」
儘管大明只需要一萬騎兵就能橫掃漠北,收復兩府,順帶西征西域,收復唐代的安西、北庭、蒙池等地,但這些屬於無效擴張。
李定國沒有猶豫就應下了,見狀的曹變蛟也微微頜首:「今日起,你就是燕然城的代千戶了,不過雖然是代千戶,但你只有守土之權,而無進攻之權。」
他打馬走出了隊伍之中,掃視了自己的兵,雖然臉頰寒冷,但心卻無比滾燙。
以漠北的糧食畝產來說,十萬石糧食最少需要十六七萬畝耕地才能收穫。
「為何?」瞧著李定國那篤定的模樣,孫守法來了興趣。
單於行省,作為大明繼承大唐單于都護府的證明,這個充滿了異族名字的行省名稱並不會讓人不舒服,反而會讓他們時刻記住,這塊地方是大明自古以來的領土。
「一條路線向東,沿著黑水河與漠東省瀚海城的遼漠鐵路連接。」
儘管曹變蛟覺得這兩人當不得齊王這樣的評價,但這句話說的是很對的。
李定國雖然年紀還小,但已經能熟練的把政治運用到軍事上了。
「若是要加上收復西域,那應該派出兩萬余騎兵,以河西、單于為南北兩路,一路走南疆,一路走北疆,如此方可定西域。」
當然,這些都是未hetubook.com.com來規劃的一部分,目前這座城池拿下時間太短,許多東西還沒有建設好,就連建設都得靠士卒和部分居民。
朱由檢所著寫的《燕山戰略學典》中寫過一段話,讓曹變蛟記憶深刻。
當時間進入臘月,一場大雪開始覆蓋大明北方。
在零下二十幾度的時節中,人固有的印象中,這個時候,往往都是北風呼嘯,大雪紛飛,人們多在家裡烤火的時候。
眼下漠東省無法自給自足,關外糧食全靠關內供應。
「我欲調你去西陲的燕然城,你覺得如何?」
所以在聯想到曹變蛟也曾是燕山學子后,為了避免曹變蛟多想,李定國不得不站出來說道:「殿下應該會在天啟二十年左右發動西征和收復漠北全境之役。」
「李定國!看好你的兵!」
從安北府的安北城遠征和林、小海(貝加爾湖),並且還要出動上萬騎兵。
「總之在這裏就是練練兵、守守土,別搞什麼遠征,也別去燒荒,糧食不夠吃,遠征的軍隊很容易斷糧。」
帶領驍騎衛換防的,是趕到京城后都沒休息就準備出發的曹變蛟。
「這漠北之地現在有兩府八縣,百姓十二萬四千多人,七萬多畝耕地,因此能養的兵馬並不算多。」
曹變蛟順了口氣,隨後翻身下馬,對身後喊道:「叫李定國隨隊!」
十年後是什麼時候,天啟二十六年以後了,那時候齊王或許早就就藩了。
雖說距離札薩克圖部的駐地尚有一千二百余里,但如果札薩克圖部的蒙古人為了物資鋌而走險對大明打草谷,那李定國就處於第一線了。
在兩方交戰初期,努爾哈赤就是憑藉遼東百姓的情報,才得以不斷擊敗明軍,得知明軍的薄弱點,甚至讓少年時期的朱由檢吃了大虧,以至於復遼之役被努爾哈赤搶佔先機。
由於沿著斡難河,因此城周有從斡難河引入的護城河,寬約三丈,深約七尺,因位於狼居胥山以南而又稱為狼城。
「這些耕地算上安北府本身的耕地,別說出兵一萬,便是兩萬也綽綽有餘。」
在孫守法說完后,曹變蛟也轉頭看向了隊伍末尾的李定國,打趣般問話道:「李定國,你覺得這地方適合安穩嗎?」
面對打聽,李定國倒是沒有說話,只是作揖表示了回應。
單單說這距離和動員兵馬來說,這種戰役最少需要十萬石糧草,並且需要不少於兩萬民夫駕車轉運。
除非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林丹汗突然宣布不再推廣紅教,改回信仰黃教,不然他的這個缺點就一直存在。
曹變蛟一開口,就把李定國送往了安北府最西邊的燕然城。
「明年開春后朝廷會送一千台拖拉機過來安北府,不過這些事情有文官處理,不用你管。」
明代百姓並不喜歡喝後世所謂的白酒,更多人喜歡的都是黃酒和米酒,果酒。
孫守法和李定國最為相熟,知道他了解https://m.hetubook.com.com許多自己都不知道的消息,所以不免好奇打聽了起來。
就這一條手段來說,諸將都認為如今還是百戶的李定國日後最少也是個總兵,乃至一軍都督。
因此十萬石糧食看似不多,但對於單于省軍民來說,可謂不可承受之重。
「都小心點馬蹄腳下,萬一踩到一些老鼠洞,連人帶馬的栽倒,凍死在雪地里,那可怪不得旁人!」
對於李定國突然升任代千戶,許多不了解他底細的百戶官們都有些不滿,但對於驍騎衛之中的許多千戶來說,他們可是對李定國知根知底。
經過一年的討論,眼下單於行省被細分為四個府,分別是安北、燕然、瀚海、雲中四府。
「以國朝的拖拉機產量來說,只要殿下願意,完全可以調上萬台拖拉機供給安北府,如此一年之內便能開墾十幾萬畝耕地。」
李定國的話讓許多將領紛紛搖頭打趣,甚至曹變蛟和孫守法都覺得李定國這話有些張口就來的味道。
「眼下,西虜結成聯盟,北方又有瓦剌虎視眈眈,而虎兔墩卻不知死活的還在推廣紅教,必定使其內部離心離德,于西虜對抗不利。」
或許在以前,情報對於戰爭的佔比還不算大,但隨著大明的工業化進程開始,尤其是武器裝備的不斷更迭,情報對於戰爭的佔比就很大了。
整個城池的地下不僅有下水道,還有蒸汽機催動的自來水系統,以及冬季負責供暖的供暖院。
一個宗教之爭,他就能抓住機會來分化林丹汗麾下部眾。
「日後若是我大軍出塞,只需發布檄文,不再追求喀喇沁、車臣等部的過往,兩部兵馬必然來投。」
面對眾人的注目,十六歲的李定國並不膽怯,而是大大方方的解釋:「火車無須修抵安北城,只要修抵瀚海城,然後走水路斡難河就能運送物資前來安北府。」
正在安排本部兵馬的李定國得到了傳喚,也身著甲胄一路小跑跟上了二人。
然而,在馬匹的喘息聲中,一支身著布面甲的隊伍卻反常的出現在了雪地中。
讓十六歲的少年郎帶兵駐守燕然城,這消息送回京城,恐怕會引起非議。
似乎是太久沒有見到其它人,駐紮在這裏的天策衛士卒們一股腦的從安北縣內湧出,與驍騎衛的士卒們抱在了一起。
孫守法給曹變蛟丟了一壺暖身用的熱酒,曹變蛟也沒有矯情,打開便是大口灌入。
許多百戶在看到李定國一躍成為代千戶的時候還在發懵,但李定國卻已經開始有條不紊的安排兵馬紮營了。
李定國的辦法也就是包口袋,但這個戰術的前提是西域必須是分裂的,不然南路軍剛剛收復哈密和吐魯番,林丹汗就一熘煙跑掉了。
一片銀白的前方,似乎在暗示眾人這條路沒有終點一般。
知道朱由檢在等什麼后,他便詢問起了身後的千戶官,此人聞言也連忙回應道:「上個月剛剛動工,眼下要hetubook•com.com從張家口修建到開平府,繼而北上至單于省的瀚海府室韋縣,隨後一分為二。」
李定國的大方梳理讓眾將對他刮目相看,當然、這其中並不包括曹變蛟。
「是!」
此刻的他短須上儘是冰渣,但作為一名武將,他並不在意這苦寒的天氣。
他們順著已經結冰的斡難河向西趕路,身上那火紅的鴛鴦戰襖就好似雪原里的一朵烈焰,在不停燃燒,緩緩移動……
隨著他們的靠近,城頭的士卒也發現了他們,城門被打開,那尚未完工的石橋被人用木頭支著,下方是冰凍的護城河,如同鐵板一樣堅硬。
在將領、軍隊、國力都不相上下的時候,一份情報足以改變整個戰場局勢。
這麼看,似乎不多,但問題在於眼下的單於行省有軍民十四萬餘人,他們加上軍馬、騾馬、挽馬所吃的糧食就最少得有六七十萬石。
「是!」李定國低頭應下,曹變蛟見狀也不再言語,而是繼續和孫守法逛起了安北城。
「後年?」
這一點,在大明與建虜的作戰中顯得十分亮眼。
他們雖然知道拖拉機對農業生產幫助很大,但他們完全不了解大明拖拉機的產量。
這裡是單於行省的安北府,而眼下的李定國他們,則是作為換防兵馬前往被更名為安北縣的忽蘭忽失溫。
曹變蛟並不覺得這是李定國眼光卓越,而是覺得李定國掌握的情報足夠做出分析。
那裡是日後燕然府的府治,但眼下只是安北府的一個縣。
「比起烏斯藏,這不算什麼!」
「若是虎兔墩在天啟二十年統一了西域呢?」曹變蛟詢問,但李定國卻斬釘截鐵的搖頭:「這不可能!」
馬背上的李定國眺望北方,延綿的不兒罕山已經被皚皚白雪覆蓋,抬眼望去,遍野都是厚厚的積雪。
李定國忽地開口,讓所有人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身上。
「一條向西,修抵至安北府的安北城,鐵路合計共長四千里,工部那邊報了十五年通車,如果工人足夠,能提前到十年。」
只是按照行政規劃,眼下只有安北、瀚海兩個府屬於明軍,漠北西部、札薩克圖部駐地的燕然府,以及北邊貝加爾湖一帶的雲中府尚未收復。
李定國不卑不亢地說著,這讓不了解大明國力的諸多武將為之愕然。
「城裡現在有一千六百名移民而來的百姓,四周的集鎮有四個,村莊十六個,和地圖上畫的一樣。」
「百戶,您說狼居胥山是這裏嗎?」
軍民的基本需求都需要四百萬石米麥支出,更別提遠征了。
曹變蛟記得很清楚,齊王說過一句話,那就是:「軍事上我的對手是老奴,政治上我的對手是黃台吉,之所以能戰勝他們,主要靠著瓦解他們的情報,培育國朝自己的情報,然後利用情報來尋找戰機,獲取勝利。」
這個位面的曹變蛟畢竟也是學習過朱由檢所編撰的《燕山經濟》學和《疆土文化》等書籍,因此當他了解了
www•hetubook.com•com
朱由檢有力量而不去做的時候,他立馬就想到了朱由檢掛在嘴上的「有效拓土」這四個字。冬季的漠北雖然寒冷,但很少有這麼大的雪。
由於漠北資源貴乏,因此安北城整體使用水泥、石塊建造。
「他們大多是今年遷移而來的,因此整個安北府就只有之前北虜開墾出的耕地。」
蒙古高原雖然也是高原,但比起青藏高原還是小巫見大巫,因此曹變蛟並沒有什麼不適應的。
「漠北鐵路修建的如何了?」
千戶官策馬經過了一年輕將領身邊,並喊出了他的名字。
「末將必不辱使命!」
孫守法將單于省和安北府的情況告訴了曹變蛟,曹變蛟一直都聽著,並且讓人把孫守法所說的東西都記了下來。
作為漠北第一重鎮,朱由檢親自設計該城,其城高四丈,炮台四十八座,城樓八座,外形是一大圓,城周有護城河。
曹變蛟臉色陰晴不定,四周人都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唯有李定國早就知道了燕山派的「齷齪」。
「應該就是這裏,只是不知道是裏面的哪一座山。」
「按照這鬼地方的情況,就算每年送一千台拖拉機,恐怕也需要好幾年才能自給自足,所以駐紮的兵馬只有一衛,糧食需要靠漠東省轉運。」
「至於西域,京嘉鐵路的通車時間也是在天啟二十年,所以這前後都能對上。」
「把戰事想的過於兒戲了……」
「曹家小子,怎麼樣?嘗到這漠北苦寒的苦頭了吧!」
曹變蛟詢問李定國,眾將也紛紛將目光放在他身上,而對此的李定國則是不卑不亢作揖回答道:「若是只收復漠北,只需出鐵騎三千,遣使者一名便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情報對於所有行動是成敗的關鍵,對於國家、軍隊的決策而言,軍事情報、經濟情報、科技情報都是至關重要的。」
「漠東至瀚海府的地形平整,與平原類似,想來三年時間應該能修通。」
人言「人亡政息」,齊王一走,大明還能對外開拓嗎?
倒是李定國,在應下后,他按照軍中流程去接管了本該派往燕然城的驍騎衛甲字千戶。
「你換防的這安北府只有兩萬三千多畝耕地,拖拉機暫時都給了東邊的瀚海府,他們那邊比較安全。」
按照計劃,他們需要在安北城駐紮三天,然後再趕赴燕然城換防駐守。
他們有的接過兵器,有的幫忙拍雪,還有的則是幫忙拿包裹,總之一時間安北縣外無比熱鬧,而兩軍統帥也在此刻見面。
「另外你這安北府只有一萬五千名百姓,其中有一萬人是牧民,種地的就五千多人,耕地也都基本都發給了他們。」
沒能收復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大明眼下調不出那麼多資源來向北、向西開拓。
千戶官的聲音響起,這讓被拱衛在騎兵隊伍最中心的年輕士卒們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想把六七十萬石從三千多裡外的北直隸運到此地,那出發時就最少需要帶四百萬石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