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立志清虛
第四十九章 三千年前同登台
竹亭里有高背竹椅四張,高腳茶台一座。茶台上小暖爐正旺,一尊紫砂壺裡的清水散發著清新水香。青木掌教分了茶盞,親手泡茶送到吳尚道和姜公勝面前。吳尚道捧起茶杯輕嘬一口,茶香溢口,果然是神仙般的口福。
前朝時有諺雲:天下劍仙出青城。
「道友此來可是探舊友的?」青木掌教笑道。吳尚道心道:的確如此,卻不是來見你的。當下便道:「貧道有一故交乃是青城門下,姓燕名赤俠。因青城山上宮觀眾多,貧道便想來山外山碰碰運氣,叨擾之處還請掌教老師見諒。」
青木掌教起身憑欄良久,道:「道友,天地不仁,有些事,可以做,說不得。」吳尚道聞弦歌而知雅意,試探道:「莫非是他除魔衛道太不落人後了?」青木掌教一笑,知道吳尚道也看穿了鎮運法器出世的真相,含笑不語。姜公勝嘴角抽動,終於還是沒忍住,道了一聲:「知者不言。」吳尚道嘆了口氣,以燕赤俠那種簡單的頭腦,實在不能指望他看到那麼深邃的地步。
吳尚道聽到此處微微皺眉。燕赤俠又道:「後來當然還是藥王谷出手救的我,不過那只是谷主要讓小徒兒練手。」吳尚道聽到此處算是明瞭了,道:「老兄是說藥王谷見死不救?」燕赤俠苦笑道:「江湖傳聞的確如此。」
「左右修武縣雲台山咫尺便到,咱們何不走一趟,問問條陳?」吳尚道打定主意,對燕赤俠道。燕赤俠被吳尚道一句「理上明心,事上見性」說得動心,自然應允。他眼下有了中修下品的劍仙修為,也可以御劍飛行,不至於拖累
hetubook.com.com
腳程。吳尚道停下腳步,靜靜聽燕赤俠誦完一遍方才上前傳聲道:「燕兄,蘭若寺故人來訪!」玄一洞那邊靜了片刻,只見一個壯碩的身影沖了出來,開口便笑:「吳兄弟別來無恙!」吳尚道迎上去與燕赤俠見禮。
青木掌教一笑:「我不留你。你也不用提防我要奪你的三寶如意。姜師弟,看在吳道友的面上,便命燕赤俠下山苦修,頂了那清掃玄一洞的責罰吧。」姜公勝尊敬道:「謹遵老爺法旨。」吳尚道聽掌教道破,更不好意思多留,隨姜公勝告辭而出。
這側門外的路都是土路,罕見幾處坑窪難行的地方方才鋪了石板。吳尚道跟著姜公勝又行了片刻,只聽見溪水潺潺,轉過一道彎便見一座毛竹涼亭,當風口垂著一道竹簾,旁邊玉竹叢叢。放在仙境中倒像是有了人間煙火,落於人間世卻又脫塵超俗,偏偏又情景交融,渾然一體。真箇是仙家手段!
不料姜公勝上前行禮道:「秉掌教老爺,吳真人到了。」
「兄弟啊,我在玄一洞清修有什麼不好?外面世道亂,我又見不得那些醜事,你讓我出去豈不是斷我生路?」燕赤俠心中埋怨,嘴裏卻不敢說得太過。他初次見吳尚道時只覺得是個少年老成的清口道人。誰知今日再見,吳尚道的修為已經不是他所能窺測的了。而且掌教是何等人物?非但與之往來,還派下兩位真人引路,這更超出了燕赤俠的想象。
燕赤俠久不見吳尚道,心中本是高興極的,只是見了吳尚道身後二人,卻顯得拘束起來,連忙過去https://www.hetubook.com.com見禮。二道心中雪亮,傳達了法旨便告辭而去。燕赤俠聽說掌教改他流放,反倒有些愁苦之色。
吳尚道隨著姜公勝拜過山門,拾階而上。姜公勝言語不多,只是碰到了勝景方才指點解說幾句,無非此為何觀,彼是何宮,多的話卻一句沒有。直走到山頂方見一座巍峨天宮,牌匾上寫著「劍非劍」三字,與山門牌匾上的「山外山」如出一轍,顯是出自一位祖師之手。
玄一洞曾是祖天師駐足過的地方,位於青城後山,山路坎坷,尋常沒有人煙,便日用等物都要走上五十里山路人力挑進去。三人直進了後山地界方才加快了腳程,饒是有超凡的修為,步行過去也要些時候。
所謂「道不問壽」,便是因為道人容貌和壽數往往有極大差距。像青木掌教看著年不過四十,實際上卻不知經歷了多少春秋。吳尚道尚不到奔三的年紀,無論是出於年歲還是尊敬,叫聲「老師」絕不為過。
哪知青木掌教竟撇過重點,只糾正吳尚道:「道友,貧道當不起這個『老師』,日後休再如此。」吳尚道頗為尷尬,只聽青木掌教又對姜公勝道:「燕赤俠……倒像是挺耳熟的。」姜公勝心中一過,對道:「老爺,燕赤俠本是昊天觀弟子,因九華之役頗有過失,被發配後山玄一洞清掃。」青木掌教微微沉吟,不復言語。
道士生活清苦,燕赤俠取了劍匱,又將隨身衣物打了個包袱背在身上便可動身。吳尚道的葫蘆可以儲物,身上不見這些累贅,有燕赤俠這粗道襯托,更顯得飄然世外。
「貧道青木https://m•hetubook•com.com子,見過道友。」掌教比了恭請的手勢,先一步進了竹亭。姜公勝緊隨其後,吳尚道也跟了進去。
吳尚道頭皮發麻,尷尬道:「貧道不敢插手貴教內務,只是燕赤俠此人貧道倒知道一二,實在除魔衛道不落人後,不知犯了什麼過錯?」姜公勝無語,望向掌教。
姜公勝領吳尚道進了正門,拜殿而入,直往內堂去了。吳尚道本以為青城掌教要在內堂見自己,略整儀容。誰知姜公勝卻沒在內堂停留,過廊橋穿月門,居然從天宮側門出來了。
那時正是魔消道長之世,青城為蜀山之冠,凡是蜀山劍仙必是青城弟子,世人甚至以蜀山指代青城,風頭無二。即便後來峨眉崛起,道佛相融又碰上青城沒落,方才得與其平分秋色。諺語也改成了:天下劍仙半青城。
這二道在山外山只是個引來送往的差事,到了下青城卻受人頂禮膜拜,一路上圍觀頂禮的信眾頗多。他們也不急不躁,總是一臉溫和,堅定信眾向道之心。吳尚道知道這有些「形象大使」的意思,也緩步跟在他們後面,也不催促。
吳尚道也不隱瞞,先說了九華山尋他未果之事。又說了後來回家才發現義父受傷,出門來尋些靈丹妙藥也好盡些孝心。燕赤俠聞言皺眉,道:「天下靈藥莫出兩處,一者普陀山,二者藥王谷。兄弟和禿驢們結仇,恐怕普陀山那邊有些難處了。」
以姜公勝的身份等閑不下山外山,故而送吳尚道的任務又落在了適才引路的兩位道友身上。那二人再見吳尚道時比之之前更為尊敬,分別報上道號道名以示善意。自他們入山和-圖-書以來還是第一次見到掌教在滅劍廬接待客人,由此可知此人的地位比之前他們以為的還要高上許多。
竹亭里已做了一個中年道人,滿頭烏髮,肌膚光潔,身穿粗佈道袍,舉手間卻氣宇非凡,深蘊陰陽,暗含乾坤。吳尚道見此人年紀雖然不大,道行精深,想必是青城掌教的高足。
燕赤俠自蘭若寺歸來,有了吳尚道送的《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進益一日千里。他為人誠實,修心堅定,吳尚道說一日三百遍他便一字不少誦讀三百遍,與青城劍經印證之後更是感嘆此經殊勝。此番受罰發配玄一洞清掃,他也沒什麼不平的,昔日的火爆脾氣倒像是真的改了一般。
「藥王谷……」吳尚道略一沉吟,道,「是了。當日我在開封時,昆崙山的知秋道友也曾說起那裡有孫真人一脈,一時倒沒想起來。」燕赤俠又道:「不過其中也有難處。」吳尚道奇道:「有何難處?」燕赤俠拉吳尚道進屋坐了,遞上一杯清水,方才道:「我年輕時曾被仇家追殺,筋骨寸斷,被朋友送到藥王谷……我們在谷口苦等三天,我幾乎命懸一線便要死了……」
吳尚道笑道:「山中清靜非真靜,紅塵之中好煉心。有道是理上明心,事上見性。你只知道清靜的理,不去見見那些醜事怎麼能見真性?」燕赤俠知道吳尚道所言乃是至理,只是苦笑,摸了摸大鬍子,道:「吳兄弟遠道而來,就是看我?」
說起來九華一役,赤明一統天下魔教,佛門一躍成了正教馬首,理直氣壯地號令群雄,最失敗的反倒是根基深厚的道門。青城又是道門中流砥柱,恐怕道門的損失有七和*圖*書八成是落在青城頭上的。
身為青城掌教的青木子,肩上的擔子恐怕不比這座山外山要輕。
青城掌教頷首回禮,步出竹亭,高聲笑唱道:「道號偶同至真君,姓名隱在太虛中。三千年前同登台,笑說金丹弱水東!道友,別來無恙?」吳尚道口不能答,不知所以,又見青城掌教一臉誠懇,必不是開些無聊的玩笑,想來是自己修為不足以明悟,當下拱手作禮不復多言。
吳尚道隨那二道到了玄一洞,遠遠便聽到一個粗狂的聲音在誦讀《常清靜經》。二道面露異色,這經文算不得隱秘,卻傳播不廣,只是這世上絕大部分修道人都不以為意罷了。
道門是土生土長在中原的,連佛門那種外來戶都知道的事,他們怎麼可能看不透?派出去那麼多門下精英難道是以性命給人做嫁衣不成?只是其間必有什麼起伏,導致道門實力大挫,讓佛門完勝。
吳尚道心道:原來青城的掌教如此年輕!
「多謝告知,貧道不敢叨擾,這邊告辭吧。」吳尚道不敢貪久留,知道了燕赤俠的下落便起身告辭。
姜公勝略一抬首,對吳尚道道:「祖師留言山外山,又囑我輩劍非劍,可惜弟子們卻罕有能看透的。」吳尚道心中暗道:要看破這六個字,也就等於醒了夢中夢,在佛家也就可以登彼岸了,談何容易。環視宇內,達到這種境界的高明之士能有多少?
吳尚道心中明白,世間恐怕真的有捨身飼虎,卻未必有絕決的見死不救。藥王谷既然有這種傳統,恐怕內中必有緣由。而且葯聖孫真人錄下《金匱》等書傳世,必有心懷蒼生的慈悲,他的傳人應當不會那麼不講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