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科技王座

作者:急凍人
科技王座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百一十章 必將大放光彩的精算一型

第二百一十章 必將大放光彩的精算一型

至於哪條線發展得更好、更快,這個需要時間才能證明。
在這些教材上,無一例外印著「軍分區教材編纂小組」的字樣,但這個編纂小組的具體成員名單卻沒有列印出來。
以中文彙編為基礎語言,在此之上開發的腳本設計、圖形繪製程序、文本處理程序、系統編程語言等高級語言,每一類又有好幾種以供初、中、高級不同水平的程序員所選擇。
如果說起初他還怕這種新問世、又對西方用戶完全不友好的處理器,無法得到足夠支持。可是實際手撫著高達一米多高的幾摞書籍,他才明白,精算一型處理器根本不需要別人的支持,它自己就給了自己最有力的支持!
因為這套體系,根本就不是為他們設計的!
國人學習計算機最痛苦的就是要根據西方人的使用習慣來運用計算機、設計編程。很多人沒那個耐性,最終堅持不下來而放棄。
張東來完全被震撼了,幾乎說不出話來。
張東來閱讀教材上隨附的中文彙編程序舉例,發現自己很輕鬆就讀出了這段程序的內容,再結合處理器的數據存儲規範、指令說明,很快就明白了它的作用:用點陣畫圖的方式,在屏幕上顯示出三行用三十二乘以三十二點陣繪製的「全緬甸無產階級團結起來,建立社會主義新祖國」的黑體字中文!
這是多麼龐大的資料庫,雖然處理器才剛剛問世不久,可是以其為基礎的各種配套解決方案卻齊全,只需要照本宣科就能移植到各種平台,立即產生效益。其數量之龐大、種類之齊全簡直令人無法想象。
就像中國人使用英文環境編程,學起來感覺和-圖-書雲山霧罩,難以理解一樣。西方人使用中文編程,同樣會在學習一段時間之後,發瘋地撕扯著自己的頭髮,發出「這他媽是什麼鬼東西」的怒吼。
「當然!」劉校長笑嘻嘻說道,「這種處理器雖說是去年才小批量製造出來,但具體的設計工作早在七九年初就已經完成。它的架構、邏輯運算、數據存儲、指令集等相關內容早已印發給各個學校、研究機構,開始組織學習。計算機、機床機械、儀器儀錶、運輸交通工具等等涉及到自動化控制的部分,全部都是以這種處理器為藍本進行教學,學生從入學起,就學的是如何進行中文編程……」
張東來沒有心思去猜謎,匆匆找到剛才偷聽到那位教師所教授的課程,便翻開教科書一目十行地看了起來。
既然西方人不屑於對其進行深入研究——隨著處理器不斷升級,這種逆向研究所花費的代價會越來越高昂——那麼一個主要針對中文用戶群體所設計的處理器,雖然特意加一個中文看起來有點故意表示自己與眾不同的孩子氣,可是稱之為中文處理器又有何不可。
只有當戰區自主開發的這款處理器橫空出世之後,未來才會在計算機這個領域,劃出中文和英文兩條路線。
更難能可貴的是,是相關的程序範例數以萬計!
涵蓋面如此之廣,只有他想不到的,絕沒有找不到的!
他的理論知識可比什麼都不懂的初學者強得太多,剛才那位教師還要通過淺顯的比喻,將枯燥的知識點灌輸給學生。但對他而言,教材上那些看起來艱深的計算機專用名詞,閱讀起來卻絲https://m.hetubook.com.com毫不感吃力。
對於處理器而言,指令並非是以名單的形式存在,而是以解碼電路的方式固化在晶元當中。
反正就張東來在這厚厚幾大摞的教科書中,發現以精算一型處理器的解決方案所涉及的行業幾乎涵蓋了他所知到的每一個範疇:科學計算、數據處理、實時控制、輔助設計、模式識別、娛樂及遊戲。
想也知道答案。
但同一套彙編語言,即便是將指令翻譯為英文,西方人用起來也會覺得很不友好,繼而對之產生厭惡感。
要說麻煩還是很麻煩的,但說簡單也很簡單。
中英文編程的最關鍵分岔,出現在編譯部分。
每一條指令,都有一個唯一的識別電路與其對應。有多少個指令,就有多少個解碼電路。
對於他們來說,這套中文彙編卻是恰恰契合母語習慣,學習簡單,用起來很流暢,很快就可以上手。
他好奇地詢問了一句,卻只得到劉校長等人嘿嘿的笑聲,顯得神秘又詭異。
以前大家不說英文處理器,只是因為它的設計者、開發者、用戶群都自動接納了英文使用環境,並未提出異議。所以無需為其加上前綴,大家就明白這是英文環境的處理器。
它,必將在世界計算機史上大放光彩!
劉校長正要去給他找教材,一聽反而停下了,苦笑道:「張教授,如果是這門課的教材我可以幫你向庫房要一本。可是如果所有跟中文處理器相關的教材,那就太多了,好幾百本書呢,我可抱不動。」
教室里老師還在不緊不慢地講課,張東來已經等不及了,他急忙抓住身旁的校長,急切和_圖_書道:「劉校長,你能不能給我拿一本教材過來,嗯,就是裏面這位教師講的課程……對了,如果有其他跟中文處理器相關的教材也請一併給我一套好嗎?」
「上百本?全都是跟中文處理器相關的?」張東來大吃一驚。
有了這套中文彙編,國人還是要學習很多關於內存調用的相關知識,但卻至少可以讓學習者看得懂、聽得明白,知道這些指令、調用是幹什麼的,不再感覺是在看天書,完全無法理解,學習的難易度大為不同。
這對於計算機高手可能沒什麼意義,對於這些精通英文、計算機軟硬體的用戶來說,英文用起來可能還更順手。因為他們習慣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完全西化了,不覺得在英文環境工作有什麼不好,並且英文輸入不需要反覆切換,直接通過鍵盤上的二十六個字母就可以完成,感覺很方便。
從教材中的介紹,和編譯完成後,生成的程序舉例來看,那些比較適合初學者的語言編寫的程序通常比較龐大累贅,執行效率也不高。但是適合中高級程序員的高級語言就非常不錯了,生成的程序緊湊精悍,根據不同需要在針對數據處理、結構化編寫管理查詢、通用程序設計、面對對象設計、混合編程等各個方面各有特色,絲毫不亞於目前西方所開發的各種編程語言。
看起來好像關飛只是搞了一套中文彙編,根本算不上什麼中文處理器。
他腦子裡馬上想到一個可能:除非這款所謂的中文處理器,一開始就是一款成熟的設計,研發者知道其中沒有任何設計錯誤,才敢在實物都還沒製造出來的情況下,就放心大胆就開和_圖_書始大面積推廣教學。
但仔細想想,這種處理器完全是由國人自主設計研製,它的指令集完全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以此指令集開發的彙編語言也是純中文環境,西方人除非是對處理器電路進行全面解析,然後重新編製出一套英文彙編集合,否則很難對其進行靈活運用。
使用者給予一個外部電流,解碼器就開始工作,以識別這個電流信號是否符合邏輯電路。一旦符合,即代表這個信號就是合法的指令,然後便通過控制電路,驅動相關運算電路進行工作。
但對於初學者來說,英文環境就極其不友好,學起來很痛苦。
他再也無心在教室外偷聽下去,立即跟著劉校長等直接來到辦公樓,從保管教材的庫房內領到了一手推車的教材。
而且在還沒有實物的時候,就開始以此為藍本進行教學,這也太匪夷所思了。
就這麼簡單。
為什麼?
最重要的是,張東來發現這套中文彙編程序極為契合中國人的用語習慣,再結合中文指令,便是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編程的外行人,通過自學都能很容易地進行中文編程!
處理器中最重要的便是這個解碼電路。
中文編程果然好用!
在編程之前,首先腦子裡要有這三行大字的形狀,同時確定每一點在傳統PAL制式電視機屏幕上所對應的位置。確定了位置以後,再通過中文彙編程序,直接指定每一行需要點亮的起始位置,一行行確定以後,再執行程序,最後就畫出了二十一個大字的形狀。
尤其是編程的時候,完全是根據國人的用語習慣來設計,因此毫無彆扭之感,用起來很順暢,編程的困難度和圖書大大降低。
而西方人會對中國開發的這款處理器下這麼大功夫嗎?
就這一步來說,中文處理器和英文處理器並未出現分岔。
看完了這本教材,他對於中文處理器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他越想越覺得事情可能就是這樣。
「不可能!」張東來驚呼一聲,怎麼也不相信這是真的。
它就像電報機中的解碼本,如果沒有這個解碼電路,使用者傳來的指令就無法識別,也就不可能正確驅動處理器工作。
語言環境不同而已。
大到一個結構完整的源程序,小到一個片段,就像浩瀚的程序海洋,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當時還是軍分區的時候,他們就自己搞了一套中文彙編解碼程序。通過這套中文彙編,程序員便可輸入相關的中文指令進行程序編寫,然後轉化為處理器能夠識別的編碼信號,傳遞給解碼器,控制處理器進行程序運行。
很有可能!
他很快就找到了關於中文處理器的段落,然後放慢速度,認真地閱讀其中內容,並時而停下來思索片刻,然後繼續往下看。
要知道,研發一款新處理器需要很長的時間,並且在實際運用中還會不斷修改設計,怎麼來說也要好幾年才能逐漸完善。
光是他隨手翻了一番,就在一手推車的教材課外讀本中,找到了針對儀器儀錶、自動化工業控制、遊戲設計、圖形繪製、家用電器控制、車船導航、嵌入式設備設計等等不計其數的程序片段。
各行各業的程序員們,都可以在這些參考書上輕鬆找到與自己所要解決問題相關的範例、程序片段,或是開闊思路,或是依樣畫葫蘆,非常方便地設計出滿足工作需要的程序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