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209章 和珅之死(下)
驚羽有些遺憾的嘆了口氣,忙又追了一句:「那,您可不要忘記啊!」
「哎!」和珅痛心疾首的重重頓足,「我本淮王舊雞犬,不隨仙去落人間,自作孽,自作孽!」
「貪瀆只是罪狀之一,現在封了十五處庫房,我想撿要緊的大致先點一點,再加上賬簿上的記載,就可以復奏了。」
這話帶著濃烈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意味,不免令人反感,以他刑部尚書的身份更是不能接受,但此時此地,又何可與之辯解,只有報以苦笑。
「回大人的話,和中堂已經吃過了。」
「說的是,大家先列舉和珅的罪狀,煩請蔗林拿筆記下來,再來區分先後如何?」
皇帝要殺和珅,主要是非如此不能整飭軍務,肅清吏治,至於民間所說的「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並非皇帝所看重,而由於死無對證的緣故,和珅很多不當的舉措,可諉之於太上皇的授意,只以奉行不善,或者誤會了太上皇的旨意致生咎戾,為此自辯,還可以博取他人的同情。同時太上皇已經賓天。這又是另外一重意義上的死無對證。
「這沒有準規矩。」張遠帆答說:「像這種賜大臣自盡的情形,已經多年沒有過了。」
「是極,是極。我稱你蔗林,你叫我致齋。」說到這裏,和珅遲疑了一下,臉上的神情很凝重,又似是憂傷,又似是憤恚,最後說道:「蔗林,你問我有什麼話可以交代,請你面奏皇上,和珅悔之晚矣,尤其是最後一招之錯,滿盤皆輸。」
皇帝忍俊不禁,放聲大笑起來。
意思是說,後悔不該不早從舊主于天上,以致有今天的失節。而後面他所接的一句,意思是說,陳氏沒有九轉還魂的仙丹,人總是要死的,當死不死,自貽伊戚,這是解釋不隨仙去落人間的緣故,自悔之意,十分明顯。
董誥的這種快刀斬亂麻的見解得到眾人的贊同,於是先清點珠寶庫,因為除了價值之外,一定還有很多非臣下所能用的東西在內,果然,一經查抄,找出桂圓大的東珠便有十粒之多,還有重大數十斤,連大內都沒有的紅寶石。
……
「皇上急於宣布和珅的罪狀,查抄如此費事,各位看看,咱們該怎麼辦?」儀親王指名問道:「蔗林,你是刑部尚書,你出個主意?」
「太上皇大斂之後,我在初三的晚上就服毒殉主,那一來,你想呢?」
「只預備了拜墊。」
「這也是hetubook.com•com的。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恩旨,用不到設香案。」說著話,和珅舉步走出,董誥面南而立,等和珅跪好。董誥朗聲宣讀,「大學士和珅種種悖妄專擅,罪大惡極,大學士九卿文武大員翰詹科道等。奏請將和珅照大逆律凌遲處死,著加恩賜令自盡。欽此!」
「蔗林,我們來世再見,但願還能共事一主。」
「即此一端,便是死罪。」一向以識大體為太上皇所稱賞的王傑說:「不過,宣布罪狀,不宜著重於此,總以不守臣節之處,按照情節輕重,分別先後為宜。」
「那就動手吧。」董誥對熊枚說:「我宣旨。你監視。」
董誥還有話沒有說出來,如今廷議照大逆律擬罪,皆因這二十款大罪都是和珅避無可避的,如果此身不在,死無對證,皇帝絕不會再宣示罪狀,因為他和戴衢亨在上書房的時候曾經一再憂嘆,「這幾款恐怕有傷先帝知人之明!」
說到這裏,他也有些激動了,「中堂當時若真能就上商于下走,我必力贊其成,盡心為中堂2一通遺折,自信縱無優詔,也必有溫諭。」
「那之後呢?怎麼樣?」
董誥急忙屈膝,生離死別,判此頃刻,對拜起身,四目凄然,董誥強自笑到,「和中堂見了太上皇,為董誥代請聖安。」
這樣一條一條數下去,直到家人劉全資產亦二十余萬,且有大珠及珍珠手串,罪二十。
「承情之至,承情之至。」和珅行了一禮,「兩位請裏面坐。」
「知道。」
絞刑是在監獄行刑的,照例是事後通知家屬認領屍體,但也有人家事先花了錢的,得知小心,在刑部後面找一座廟,預備棺木成殮的,張遠帆把這些說明,熊枚即時做了決定:通知豐紳殷德。
「好,好!」
誰知和珅的反應卻不同,「蔗林。」他輕拍了一下桌子,「你這話正是搔了我的癢處,我欠太上皇和皇上的,只有一死,早死便沒事,不死就什麼罪名都加上來了,要不然怎麼能殺一個大學士呢?」
「對了,皇上,您不是說什麼巡街御史嗎?怎麼說到和珅身上去了?」
「照絞刑的規矩呢?」
董誥一愣,朝中人都知和珅必敗,也都設想過他會如何求免,一般的看法,都傾向於他會以報效川楚軍費為名,獻出巨額家財,加上十公主的求情,或者能夠免死,卻誰也沒有想到他會有這樣的打算,https://m.hetubook.com.com所以一時間也無法評估得失了。
說話間董誥趕到,另外,把福長安也提到了,張遠帆來回。請示行刑的時間。「剛剛交了午時,動手吧?」
和珅想了一下,「事情太多,不知道從何說起,你只跟十公主說,一切都是我自作自受,死而無怨。事到如今,也沒有什麼放不下的心思了,就只有一件,但望公主早有喜信,能為我留下一株根苗。」
所以有些錯失,只要言之成理,不怕拆穿謊言,例如皇帝最恨的就是和珅任意積壓軍報,「報喜不報憂」,到時候就可以以太上皇高年,不敢憂煩聖慮之論,說太上皇指授方略。萬里咫尺,有如明見,必能得勝,諸將偶有一時之挫。兵家常事,故而暫時擱置,準備著等捷報進京,方始奏陳,先憂后喜,非粉飾可比。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啊,但凡可憐之人,就必有可恨之處。你知道為和珅壓擱軍報,害得多少川楚剿賊的朝廷兵士對其怨聲載道?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如今你倒可憐起他來了?」
「……」驚羽雖然在北方生活了很多年,但這樣的俗語卻是聞所未聞,也不敢大笑,只是瞪著明亮的眸子,抿緊了嘴唇。
到正月十八日,刑部左侍郎熊枚到了衙門,立刻吩咐差役,「請提牢司張老爺。」
皇帝滿腹心事,也為她難得一見的小女兒態逗得破顏一笑,「你是只看賊挨打,沒看賊吃肉。」
等他站起,和珅握住了他的手,「蔗林,我跟你辭行!」說著,已跪了下去。
「您講得太好,讓人家有臨場之感,又沒有聽您說過他的可恨之處,所以就覺得他可憐嘍?」
「這要看大人的意思。」
「哦,是的。這個巡街御史啊,就是那個彭華的後人。」
「怪朕?為什麼?」皇帝真有些不明白了。
提牢司的主事叫張遠帆,給大人行了禮,只聽他說:「內閣具奏,和中堂凌遲處死;福尚書(福長安)是斬立決。不過聽說,十公主為她公公求情,賜令自盡,福尚書大概改為斬監候。」熊枚交代了幾句,又問道:「賜令自儘是怎麼個規矩你知道不知道?」
(走筆至此,說幾句題外話,和珅之死的一段,取自清人筆記小說。但在我看來,這種只問首惡,余者不究的做法只能在當時讓天下人無不感念聖德——但實際上,嘉慶帝的這種做法很不聰明。如果他能夠藉m.hetubook.com.com此切實整頓吏治,尤其對八旗貴族痛切裁抑,講究實學。也就不至於在後來鴉片戰爭中落得那麼一個一敗塗地的凄慘局面了。)
除了和珅和「和黨」第一走狗的福長安之外,其他如大學士蘇凌阿、吳省蘭、李潢、李光雲、吳省欽等,或者命其原品致仕,或者降級調用,全部放了過去;甚至是那個身份尷尬的豐紳殷德,也只是革去了公爵,而保留了伯爵。
「哇!」呆在窗外的彭華嗷然一聲,彷彿為和珅在黃泉路上喝道。
「……蔗林,我說這話你大約不會相信,但我晚死了半個月,早死十五天,我不但不會家破人亡,或者還會有優詔褒獎。」他說:「我這樣說未免言之過甚,但以今上之仁厚,對我既往不咎,不算奢望。」
這是無可慰藉之中想出來的一句話,但竟然發生了奇怪的作用,和珅臉上的神情忽然變得很微妙了,可說是孫兒渴望一親祖父的孺慕,也可以說是受屈者渴望得到撫慰的期待,總之,在這一刻,可猜想到他視死的心境,浩然如遠遊之還鄉!
說完,他向一個差役使了個眼色,兩個人掖著他,踏上一條骨牌凳,差役扶住他的身體,身材很高的張遠帆一伸手把白綢圈套套進和珅的頷下,直抵咽喉,看看妥當了,伸腳踢掉凳子,那差役將手一送,和珅的身子微微晃了幾下,靜止不動。
和珅就逮之後,先要抄家,他家中有十五處庫房,要逐一清點,非兩三月不能完事,於是兩位親王和大學士王傑、劉墉及刑尚董誥、兵尚慶桂商量,應該如何處理。
但稍微多想一想,董誥不覺為和珅惋惜,他想到了一條無上善策,竟不能毅然而行?「和中堂。」他依舊用尊稱,「我真為公惋惜!一念猶豫,致有今日。正月初三那天,我公以受上皇逾分深恩,願侍上皇于天上為名,仰藥自裁,大臣殉主,事所罕見,則以皇上之純孝,決不會再念前惡!」
「那也不能怪奴才啊?」驚羽噘起嘴巴,慢吞吞地說道:「要怪,也得怪皇上您。」
於是進到火房,和珅立刻知道到時候了,只見張遠帆進門打千,「請中堂領旨。」
「但願,但願。」
「那就下去準備吧。」熊枚這樣說:「等一會兒董尚書來了,大概就要動手了。是了,要不要通知家屬?」
「預備了香案沒有?」
「哦?」董誥難免好奇,「你說錯了哪一招?」
一段故事從下午講到和_圖_書掌燈,聽到最後,驚羽不自覺的打了個寒顫,「好怕人啊!」
旨意中同時提及的還有一個福長安,「和珅既已從寬賜令自盡,福長安亦從寬改為斬監候,並著監提福長安前往和珅監所,跪視和珅自盡后,再押回本獄監禁。」
「照規矩應該怎麼樣?」
「蔗林,如果皇上問我最後說了什麼話,你就說,『我欠太上皇跟皇上一死』這句話好了。」
和珅還想再說,張遠帆掀起門帘,探頭進來,「和中堂,吉時已到!」
和珅是早已經想通了。自己必死無疑,也沒有什麼僥倖之心,但看到抄送來的上諭,仍不免驚懼,因為照罪狀來說。必照大逆罪來議,應該是凌遲處死,即便皇帝開恩減一等,也是斬立決。這身首異處的一刀之罪。如何消受?在想想綁赴菜市口,百姓圍觀笑罵的光景。更覺得不寒而慄了。
「放心吧,朕忘不了的。」皇帝笑著說:「即便朕忘了,不是還有你在旁別可以提醒的嗎?」
而皇帝也可以據此訓誡帶兵大員,當初軍機大臣報喜不報憂,純粹是仰念太上皇高年。不瀆陳拂逆之事,決非包庇前方將領,自今以後信賞必罰,實事求是。一樣能夠收整飭之效。
把董誥和熊枚請到屋中,在臨窗而設的一張方桌前坐下,和珅拱拱手,「剛才叫我和中堂,實在是受之有愧,今日之下,該我稱兩位為大人才是。」
「是不是又是一大段故事?」驚羽聽得起勁兒,還要催皇帝多講,但這件事他也知道得不多,只好含糊其辭:「這個彭華是奴籍——士農工商四民為良,其他的倡優胥隸以及奴僕都是賤民,照大清戶部律例,報官改業,須經四代,身家清白,子孫方准應試。彭華為了擺脫賤民的身份,在和珅還在朝的時候,捐了個守備的武職,成為五品武官,由民籍改為軍籍,便如同脫胎換骨一樣了。」
「之後的事情,朕也不知道。」皇帝為難的一攤手,看她嘴巴噘起,知道未饜所欲,只好連哄帶騙,「你別著急,要真想知道,等日後有了機會,朕把彭南清傳進來,讓他仔細和你說,他祖上的事迹,一定知道得很詳細。」
這是吳梅村的詩。董誥不覺念了其上兩句:「浮生所欠只余死,塵世無由識九還?」說到此處,董誥大感後悔:這句詩出自吳梅村在順治十年。為江南總督馬國柱所舉薦,苦辭不就。被迫就道,北上出仕清朝。過淮陰有感一文。詩中的淮m.hetubook.com.com王指明思宗,舊雞犬自然就是指吳某人自己。
……
這一來便成了二十款大罪。接下來分別是,「在圓明園內騎馬,直入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大罪二:乘轎出入神武門,直進大內;大罪三:娶出宮女為次妻;大罪四:川、楚教匪滋事,各路軍營文報任意延擱不遞;大罪五:太上皇聖躬不豫,毫無憂戚之容,逢人談笑自若;大罪六……」
……
到了巳時,董誥齎旨到刑部,內容如下,「就和珅罪狀而論,其壓攔軍報,有心欺隱,各路軍營,聽其意指,虛報首級,坐冒軍糧,以致軍務日久未竣,貽誤軍國,情罪尤為重大,即不照大逆罪凌遲,亦應照訥親之例,立正典刑。此事若於一二年後辦理,斷難寬其一線,唯現當皇考大事之時,即將和珅處決,在伊固為情真罪當,而朕心究有所不忍,顧念其曾任首輔大臣,于萬無可貸之中,免其肆市,和珅著加恩賜令自盡。」
和珅很吃力的碰了個頭,由彭華攙扶著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禮。望闕謝恩。
至於董誥所後悔者,便在於人已將死,而仍在責怪對方不肯早死,未免有失厚道之意。
於是起草的奏摺,到第二天由身邊隨侍的小廝,叫彭華的帶出刑部,捎回家中,又囑咐了幾句:「奴才一定辦到。」彭華問道:「奴才出去一次不容易,老爺還有什麼交代?」
於是各就所知,紛紛列舉,經董誥整理之後,擬定了十九款大罪,上呈御前,皇帝親筆加上一條,「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諭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露泄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
和珅表現得很從容,徐徐步出門檻,只見屋樑正中懸挂著一條白綢帶——這便是所謂的賜帛了。「和中堂。」張遠帆打了個千說:「早升天界。」
「哪裡,此刻只敘私禮,不及其他。」
「別。」董誥為人寬厚,吩咐道:「派人去看看,也許和中堂正在吃飯,別打擾他這最後一頓。」
「和中堂,請先休息,如果有什麼話,我可以代奏。」
「和中堂。」董誥仍舊用尊稱,一邊說一邊起身,「我留熊侍郎在這裏伺候,我可要告辭了。」
因此,唯一的辦法就是上奏。乞恩賜帛。但自己身為階下囚,乞恩的摺子能不能到御前還很難說,也只有另想途徑了。他琢磨了片刻,想到辦法:托十公主把自己的摺子帶進宮去,不就可以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