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不識貨
徐生洲以為是陶文霞叫來鑒定西方油畫的勞新芳,隨後說道:「請進!」
沈康元沒有直接回答徐生洲的問題,而是反問道:「你這都是從哪兒淘換來的?」
陶文霞對古代書畫懂的不是很多,對她來說,只要知道面前這幅畫是唐代張萱的《搗練圖》,非常珍貴、非常值錢就足夠了。而且幾個大老爺們頭貼頭,屏著呼吸,撲在絹畫上一點一點、一寸一寸地看,她也不好湊過去看熱鬧,忍不住說道:「沈老師,我們能看下一幅畫了嗎?」
沈康元很嚴肅地點點頭:「沒錯,多看幾遍真的能把畫給看沒了!因為這種超過一千年的古畫,所用的絹綾成分主要是蠶絲,由於自然老化,很容易糟朽斷裂,每打開一次,都會折損好幾年壽命。尤其像現在這種沒有考慮溫度、濕度、光照的情況下,損耗更加厲害。既然已經打開了,你確定不多看幾眼?」
眾人很快戴好口罩和手套,都沒有閑情聊天,視線又重新回到桌子上的那幅古畫上。盧有紀很是好奇,於是透過間隙看了一眼畫卷,立馬大呼小叫起來:「是《搗練圖》?唐朝的《搗練圖》?」
確實,現在滿屋子裡沒有一幅油畫。
盧有紀道:「網上說了,《搗練圖》現存宋徽宗摹本,自金元明清以來一直流和-圖-書傳有序,在清朝後半期保存在圓明園裡,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后,此畫被掠奪走併流失海外,如今藏在美國波士頓博物館。這麼說來,肯定是十假無真啊!」
沈康元走了過去,一邊看一邊說道:「之前我已經看了一會兒,我就自己所了解、所熟悉的部分談談意見,權當是拋磚引玉。首先一點,就是我剛才說的,整張畫幅所用的宮絹絕對不晚于北宋,說是唐五代也沒有問題,也就是行家所講的『到代』。其次一點,憑我學習書畫多年的經驗,畫面里人物的線條、開臉,題跋里的用筆、用墨,都非常自然勁道,沒有臨摹、作偽時那種小心翼翼唯恐出錯而造成的猶豫纖弱。」
沈康元小心翼翼地捲起《搗練圖》,正準備提議欣賞下一卷古畫,辦公室的房門再次被敲響,這回真的是勞新芳。勞新芳看到滿屋子的大佬,有些摸不清頭腦:「徐校長,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是讓我來看一看油畫嗎?」
沈康元笑道:「你確定不再看看?這種國寶級名畫,可看一回就少一回,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
陶文霞馬上醒悟過來:「你們都看了好大一會兒,是不是該輪到我了?女士優先,知道嗎?」
徐生洲和-圖-書裝傻道:「還是那些不識貨的外國老唄!」
勞新芳的語中略帶猶豫和不確定:「我是小時候上的油畫興趣班,然後作為愛好,一直保持到現在。要說畫,確實能畫幾筆,但要說鑒定——我一直以來比較喜歡梵高,臨摹得也比較多,可能對梵高的畫作還能分辨一二,其他畫家的就不行了。」
還能是誰?
說完,金澤河又埋下頭繼續研究起來。
徐生洲有些麻了:窩草!又是被焚毀的,然後系統大爺倒騰給了自己!
沈康元則是笑吟吟地補了一句:「那些外國佬還真是不識貨!」
沈康元訓斥道:「做學問,最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便妄下斷言!你剛才說的是宋徽宗摹本,那在流傳過程中有沒有其他摹本?真本又在哪裡?這些你都知道嗎,就敢肯定說是十假無真?」
當然是無所不能的系統大爺!
陶文霞道:「怎麼可能?只要畫在校長手上,我們不是想看幾回就幾回?對不對,校長?難不成多看幾遍,還能把畫給看沒了?」
盧有紀上上下下瞅了好幾眼,又拿出手機搜索詞條看了好幾分鐘,才低聲問沈康元道:「老師,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沈康元等黃柯接過手,才回答道:「我不是搞書畫鑒定的,不敢隨便下結論。但從所用的宮絹來和圖書看,絕對不晚于北宋,哪怕不是真跡,那也是北宋或更早的摹本,價值難以估量!這是誰這麼大方,連這麼貴重的文化瑰寶都拿來做搭頭?」
渾然忘了剛才他們在看到這幅畫時的反應。
盧有紀頓時語塞。
但勞新芳所言,多少有點屠龍之技的味道。梵高雖然只活了37歲,但素以高產著稱。據統計,他一生中畫了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還有150張水彩畫。數量看上去很多,其實絕大多數都保存在歐美各大博物館里或者私人收藏家手中,流落在東亞的幾乎屈指可數。偶爾有作品上拍,也都是令人咋舌的天價,動輒幾千萬、上億美刀,神州科技職業學院這種末流民辦大專能玩得起這個?
金澤河也抬起頭說道:「沈老師說得沒錯!當初故宮展出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的時候,就有大批海內外學者不遠千里萬里,過來飽一眼福。據說也是因為絹綾容易斷裂、礦物質顏料容易剝落等原因,對開卷、展出、拍攝都有很高要求,近一百年來只展出過四次。可不是看一回就少一回!」
通過幾個人的討論,都對這幅張萱《搗練圖》比較看好。但是不是真的,還是什麼時期哪位名家的摹本,就需要專業的書畫鑒定專家來考證了。
徐生洲奇道:和_圖_書「怎麼,這幅畫很有名?你知道這幅畫?」
這也可以理解。
勞新芳仔細端詳片刻才說道:「如果我沒認錯的話,這幅畫應該名叫《上班途中的畫家》,繪製於1888年,是梵高眾多自畫像中的一幅,描述了梵高攜帶繪畫工具走在蒙馬儒路上的場景。此前收藏在柏林的Kaiser-Friedrich博物館,據記載,二戰期間毀於一場大火。這也是眾所周知的六幅遺失的梵高畫作之一。」
黃柯馬上接過話頭:「沒錯!別的不說,只看題跋的書法,就知道這東西很靠譜。為什麼呢?因為每一家題跋有每一家鮮明的個人風格,也有迥然不同的墨色,關鍵筆法也和唐宋元明各代的一致,這是後人根本學不來的。」
黃柯終於看完整幅畫卷,招呼沈康元道:「沈老師,你再過來看看,看完我們交流一下,說說各自的看法。今天咱們真是有福分,居然看到了這麼好的東西!」
等徐生洲從隔壁的休息室搬出一幅油畫,放在眾人面前時,勞新芳更是目瞪口呆:「校、校長,你怎麼會有這幅畫?」
沈康元也道:「沒錯!看這類寶貝,戴口罩和手套是基本的尊重。趕緊拿過來吧!」
沈康元知道徐生洲是在胡扯。外國老確實有很多不識貨的,但找個識貨的,很難和圖書嗎?再說了,就算自己不識貨,只要往拍賣會上一送,總有很多識貨的!可是徐生洲裝憨,他也不願意揭破,總之錢在賬上,國寶在手裡,這就夠了。其他的都跟自己這個讀書人無關!
「你說呢?」沈康元反問道。
沈康元瞪了他一眼:「大驚小怪!」
勞新芳呆住了。
就像書法,臨摹某位名家的作品一二十年,只要稍微有點慧心,分辨出真跡不難。
徐生洲點頭表示沒錯:「是的,聽說你會畫油畫?對於鑒定油畫,你知道多少?」
之前是《文匯閣四庫全書》,現在是《上班途中的畫家》,以後別人會怎麼看我?會不會覺得我是火德星君的乾兒子?
徐生洲道:「我不是說了么?是別人在捐贈《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的時候附送的搭頭。怎麼,是贗品,還是?」
金澤河也補充了一句:「裏面宋人題跋涉及的官、職、差遣都是符合史實的。」
關鍵親兒子也沒這麼親啊!
就在此時,響起了敲門聲。
徐生洲摸摸下巴:「梵高,是吧?巧了,我這裏還真有一幅梵高的畫。你稍等一下。」
誰成想進來的不是勞新芳,而是一個年輕男子。眾目睽睽之下,盧有紀有些尷尬,連忙晃著手裡的一摞口罩和好幾雙白色針織手套,解釋道:「是沈老師讓我送東西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