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古巴往事

作者:美岱
古巴往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寫在最後

寫在最後

伊森·科里昂(伊森·洛爾)
黑手黨:
伊利亞·安德烈耶維奇·諾維科夫(安德烈·蘭茲)
其實他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角色,因為他足夠複雜。也許年紀較小的讀者朋友們會覺得有點看不透他,比如在和安德烈上床的時候,他為什麼也會痛苦。因為他知道安德烈和他上床的目的,更多的是,他恨安德烈居然會把他當作那樣的人(其實這一點安德烈的確錯了,在我看來。),而他更恨的是,自己真成為了安德烈所預設他會成為的那種人。算得上是一種「沉淪」吧。
他對伊森的感情,其實值得細品。
安東尼奧·努涅斯(Antonio Nunes)
主角:
另外,蕾梅黛絲、奇奇、胡里奧、加西亞醫生、何塞、路易斯等人都是虛構人物。菲德爾、埃內斯托、塞莉婭等為真實歷史人物。
伊薩·普里耶夫(Исса Приев)
真實歷史人物。的確是參加古巴革命的美國人,但並不是聯合果品的公子哥兒,而是一個特種部隊的教官。我藉助于馬克在文中表達了一種「主義」的荒謬以及「理想」的破滅。儘管馬克不承認,但某種程度上,他就是理想破滅了,他為之奮鬥的最後拋棄了他。他從最開始的小少爺到天真的革命者以及一個真正的戰士,他經歷了他的的蛻變,而他卻未能跟上這個國家前進的浪潮,到最後只能離開。也許讓他踏上革命之路的一開始的確是愛情,但在謝苗的指引下,尤其是當他去了甘蔗地和大學https://www.hetubook.com.com生們接觸后,他的革命理由,就已經發生了轉變。真實人物的結局並沒有考據到,所以文中是改編哦。
……等維基百科,論文文獻等。
謝苗·波波夫(Семен Попов)
馬克·赫爾曼(Mark Herman)
古巴人:
真實歷史人物。可以猜一下,他那個時候是不是已經知道安德烈叛變了?畢竟誰也不想按下核按鈕,不是嗎?
電影《我是古巴》《教父》《驚爆十三天》等
另外,最後幾章,就如安東尼奧所說,他其實已經知道安德烈要做什麼了,他幫安德烈送給歐文資料,其實就是在幫安德烈復讎。那麼,在這裏,他是否是在已經知道安德烈已死卻還要回去的呢?這一點就留給讀者自己思考啦。
真實歷史人物。為波蘭裔猶太人,美國國籍,黑手黨在古巴的老大。真實歷史中逃出了古巴,並沒有被殺害。
克麗絲·凱特(Chris Kate)
參考資料:
原創人物,沒有原型,但名字來自《碟中諜》中的男主「伊森」,「柯里昂」這個姓氏則來自《教父》,純粹為了方便好記,一目了然。其實伊森這個人物也許一開始並不討喜,他本身就是個缺點很多,乖僻心狠的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即使會流下鱷魚的眼淚,但死在他和西蒙手下的無辜生命,卻永遠不會回來。但他也得到了他的懲罰,在文中相信讀者們也都看到了。不知道有沒有www•hetubook•com.com讀者喜歡這個角色,有時候,我把他當作一隻小狼崽寫的,只有在安德烈面前才會露出馴順乖巧的一面,到後來,他漸漸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人,能夠讓安德烈去依靠,他有了自己的轉變。
《古巴革命戰爭史》(切·格瓦拉)
另外,別恨他最後殺了伊森哦,別忘了他在下令的那一刻流下了淚水。至於為什麼,也就留給讀者自己思考啦。還有他為什麼離開古巴等等,這都是讀者可以自己思考的地方。
影視類:
原創人物。沒什麼好說的,也許大家在生活當中也會遇到這樣的人,比起阿列克謝耶夫,他對安德烈懷有更深的惡意,不知道大家看過東野圭吾的《惡意》沒有,有時候,嫉妒和畏懼就足以讓一個人這麼恨惡另一個人了。但某種程度上,他舉報安德烈的罪名,其實是真的……
在寫這個人物的時候,我還參考了塔可夫斯基電影《鄉愁》中被蘇聯驅逐的作家男主,以及《等待戈多》這幕經典的荒誕戲劇。在我看來,蘇聯對於安德烈來說就是一個永遠等不到的「戈多」,他一步一步在真相中走向絕望,最後絕處逢生摘掉了「枷鎖」,不再在意自己是否能夠回去蘇聯,並且將自己真正要做的「復讎」,某種程度上是「反叛」貫徹到底。在本文里的蘇聯可謂說是吃了個大虧,但在歷史上其實也是稍微輸掉的一方。
配角(按國別/陣營)
(Илья Андреевич Новиков /Andre hetubook•com•comLanz)
原創人物。對於伊森來說既是老師又是兄長。是一個真心對待他的人,但也是最後理解了他的人。總體來說,歐文是一個不算聰明,比較理智和重感情的的角色。
《格瓦拉,格瓦拉》(陶竦)
真實歷史人物,性格、外貌等都是原創。當然沒有死在安德烈手下。他其實是和葉戈爾一樣,是安德烈那些看不見的「敵人」中的代表。
半原創人物,其實他後來很多事件參考了切·格瓦拉,然後還有一些真實的古巴革命者。在歷史上,是他這個位置上的人去蘇聯做了古巴大使,但由於劇情我將其安置在國家安全部部長這個位置上。其實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艾利希奧自己的選擇。在特立尼達安德烈拒絕他時,告訴他他們不是一個世界里的人,艾利希奧為了和安德烈成為同一個世界里的人,就必定會走上這條路了。儘管這條路艱辛萬分。
書籍類:
Netflix紀錄片《古巴自由故事》
梅耶·蘭斯基(Mayer Lansky)
原創人物,但名字取自於電影《黃金三鏢客》《美國往事》的導演,因為實在不想取名字。
《午夜將至》(邁克爾·多布斯)
安德烈最後的復讎不僅僅是殺了兩個對手克格勃這麼簡單,不知道讀者能不能夠理解他將導彈基地等地方毀了的做法究竟是出於什麼心情。在他的一生中,「叛國」這兩個字彷彿是摘不掉的枷鎖,其實誰都知道他沒有「叛國」,這個枷鎖某種程度上是他自己給自己戴上hetubook.com.com的,他在贖一個莫須有的罪,就為回去一個永遠也回不去的故鄉。
原創人物。讓我們為波波夫同志默哀,能精心編造一個十多年的善意的謊言,他又是一個多麼善良的人吶。我很喜歡他,把他寫死了我還鬱悶了好久。
西蒙·丹澤爾(Simon Denzel)
另外約瑟,莫里安也為原創人物,在此不過多贅述。
只提一點,就是當安德烈對他說不想再見到他的時候,他是不是也和伊森一樣,知道安德烈要做什麼了呢?如果不明白的話可以看看他和伊森最後在教堂里的對話。
塞爾喬·萊翁(Sergio Leone)
葉戈爾·伊烏什金(Егор Юшкин)
艾利希奧·門多薩(Alicio Mendoza)
原創人物。他是艾利希奧的支持者,到最後成為反對者。艾利希奧總是指責他不夠堅定,在這裏兩人其實是一種對照。安尼這樣善良純真的孩子,總是討人喜歡的,按道理來說他和伊森之間應該有深仇大恨,但兩人之間卻建立起了最珍貴的友誼。
亞歷山大·阿列克謝耶夫(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еев)
(Ethan Corleone/Ethan Lohr)
《卡斯特羅與古巴》(安格魯·特蘭托)
美國人:
歐文·林奇(Owen Lynch)
蘇聯人:
他和伊森的感情在此就不再多說,我相信讀者們一定能夠很清晰地感受到啦。他最後其實是希望伊森能夠離開,重新生活,但某種程度上,也和_圖_書許他也知道伊森不會離開。但他總得給他一個選擇的機會,不是嗎?
原創人物。算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人物,她是古巴人,卻奴役古巴人,最後被槍決。其和伊森父親的感情糾葛則是她人生轉折點所在,就是說,小女孩兒千萬不要上老男人的當。
(其實我為他最後面向玻利維亞的雪山而死,骨灰灑在石榴樹下這一情節,哭了好多回了嗚嗚)
原創人物。其實應該跟伊森一樣,是義大利裔美國人。他可能是本書中比較令人心疼的角色了吧。是一個從頭到尾都未曾改變過的人,為了伊森真正的幸福,放棄了自己可以得到的幸福。其實因為本文比較現實主義,再加上大家所知道的義大利人的「家庭」情節以及宗教信仰,所以對於「亂|倫」這一行為他和伊森其實是很難以承受的。在知道這個人是自己的兄弟后,便再也無法回到當初。當然,這是我的設定,我就怕有的讀者朋友們看了比較多的「骨科」小說,覺得西蒙有點小題大做。當然,我的擔心很大可能是多餘的!
半原創人物。其實是從真實歷史人物尼古拉·列昂諾夫(蘇聯克格勃駐拉丁美洲站長)、亞歷山大·阿列克謝耶夫(克格勃,外交官)、奧列格·潘科夫斯基(將導彈資料透露給美國人的克格勃,后被處決,再後來被認為是拯救了世界的人)當中抽脫出來的一個人物。事業線基本參考以上三位的真實經歷,但有所改編,比如安德烈炸了導彈基地,歷史上是沒有的。此外,其外型、性格等以及情感線以及背景皆為原創。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