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紅色瑪利亞

作者:符華
紅色瑪利亞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五卷 資社之爭 第十三章 拋開事實不談,都是瑪利亞的鍋

第十五卷 資社之爭

第十三章 拋開事實不談,都是瑪利亞的鍋

已經進退兩難的叛變者,雖說已經慌了,但依舊堅定死守。
而且朱可夫的部隊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精銳,每一次發起衝鋒,都是有計劃,有組織性的進行。
當他們扣留了加里寧時,還信心滿滿地認為,只要將其隱藏起來並且就能瞞著中央,然後再等英國人到來。
由於有馬卡洛夫的情報協助,他們知道了那些地方合適打,那些地方有普通百姓。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被他們軟禁的加里寧不見了。
就此,在這火車站中,雙方爆發了及其慘烈的戰鬥,這場攻堅戰從中午達到了晚上。
加里寧,不見了。
兩方部隊,以營為作戰單位,開始對基輔內部發起衝鋒。
軍隊內的政委們紛紛抵制,因為他們並沒有收到來自中央的任何命令。
無論是叛軍還是朱可夫的部隊,都出現了極其嚴重的損失,往後有人將其稱之為,『基輔絞肉機』。
可是,城市巷戰哪裡是想速戰速決就能速戰速決得了的地形。
所以,朱可夫與羅科索夫斯基部隊逼近的時候,這些軍官立即慌張起來,並開始做出各種防禦安排。
他們從來都沒想過會加入到這場叛變裏面。
這些叛軍一接受到倫敦方面的電報,立馬興奮起來,因為電報裏面,是希望他們能堅持防守,英軍準備來了。
所以,當這份招降令下來之後,八方面軍不單出現分裂,甚至還有其他地方軍不肯聽召的情況出現。
可是,這些軍官還不清楚朱可夫與羅科索夫斯基正朝著基輔而來。
另外一部分軍官認為,他們應該聽從的上級並不是這些軍官,而是鄧尼金元帥。
至於這個『準備來了』,是什麼什麼時候來,準備了多少人來,電報里一概沒說。
這份招降,迅速擊潰了基輔內的八軍團軍心。
可隨著基輔的緊張氣氛不斷蔓延,所有人都意識到,真的有什麼大事發生。
這種做法不僅可以噁心蘇聯,還可以撇清他們的關係。
隨著加里寧的離開,他開始通過廣播的形式,說和圖書出那些高級軍官裏面,存在著叛變者。
而此時,投降派的指揮官,正是從那群背叛者軍官裏面,偷偷走出來的戈沃洛夫。
被英國人這麼一忽悠,他們立即掀起反動的旗幟。
由於有馬卡洛夫協助,加里寧多次轉換廣播地點,最終在一個隱蔽且已經荒廢了幾年的廣播站裏面,發送了來自中央的指令。
事實也確實如這位法國大使所推斷的一樣,這隻不過是一場鬧劇。
一位軍官焦慮得大叫道。
之前的改革並不完整,那是因為蘇軍體量龐大,過於臃腫。
最終,朱可夫和羅科索夫斯基不謀而合地做出決定。
當然,在結束之前,肯定要保護好本國公明,所以大使館在關門前,就做出指示,允許留在烏克蘭內的法國公民,在有需要的時候可以進入大使館避難。
死守在政府大樓的留守派,當即被轟得七葷八素,但因為政府大樓質量過高,這一炮並不能造成太大的破壞。
就這樣,朱可夫的部隊憑藉兇猛的攻勢,硬生生推進了十五條街道,直接來到了基輔的政府大樓三百米開外。
一支孤軍,跟烏克蘭叛軍搭配,就想掀翻現在的蘇聯?沒有人敢相信。
否則,將會被定義為叛國罪。
抓准這個機會,瑪利亞又一次向基輔城內,發出招降。
當他們面對一個機槍陣地時,並不會盲目發起衝鋒,而是使用迫擊炮或者近身爆破筒對其破壞。
在基輔城下,朱可夫和羅科索夫斯基二人都給出了最後警告,如若不投降,他們將會發起強攻。
對他們而言,政府大樓是無辜的,是基輔的財產,絕不能因為叛徒的意願而破壞掉基輔財產。
一切的一切,都是瑪利亞的問題。
況且,投降派的士兵並不願意真正轟碎政府大樓。
投降派更具規模,因為他們掌控著軍火庫,直接搬出大炮,對著政府大樓轟了一炮。
他抬頭看去,看向三百米外的基輔政府大樓,目光如炬,全軍都在歡呼。
雖說烏克蘭並不是蘇聯和_圖_書的深處,但卻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內部。
因為倫敦的參謀部很快就分析出來了,這群叛軍不成氣候。
眼見基輔城內沒有任何動靜,潛伏在裏面的馬卡洛夫則負責傳遞裏面的信息。
加里寧不見了,朱可夫和羅科索夫斯基也開始接近了,巨大的壓迫感立即湧入這座烏克蘭首府之內。
叛軍士兵幾乎都到了極限,但朱可夫的部隊仍在進攻。
火拚雙方分別為投降派和留守派。
隨著朱可夫和羅科索夫斯基的逐步逼近,基輔內部率先出現內訌,然後逐漸演變成內部的全面火拚。
所以,當這些高級軍官要求做好防備工作時,他們要防備的對手只有一個,他們的祖國蘇聯。
一時之間,整個基輔亂成一鍋粥。
「為什麼不在他們進入城內之前,就展開廣播?」
而且根據陸軍部們的分析,即使退一萬步,成功登陸道東歐平原,他們也要面對多方面的威脅。
攻城!
她做出承諾,只要在蘇軍發起進攻之前,繳械投降,那就可以,既往不咎。
朱可夫則下達命令,進攻火車站,只要控制住火車站,就等同於控制了基輔的交通樞紐。
由於這個時代的通訊設備還不完善,而且羅科索夫斯基與朱可夫都沒經過任何報備,再加上加里寧的刻意掩護,這兩支軍團並沒有被立即發現。
卻不料,八方面軍內部,也並不是完全團結。
只不過,加里寧還有另外一件事情需要去做,那就是坐鎮基輔。
該是需要儘快平定內部混亂問題,這些叛軍可謂是用盡全力,只為攻入由戈沃洛夫所組成的防線。
羅科索夫斯基下達命令,一旦進入城內,率先解救戈沃洛夫部隊,給予他們最大援助。
最後,他們決定安撫好烏克蘭叛軍,但他們就不下場了。
正因如此,加里寧的行事作風深得他人敬佩,一旦對他造成傷害,恐怕會極大影響烏克蘭內的民心。
叛軍也很明白火車站的重要性,所以他們在這裏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只為給和圖書己方撤離,增加成功機率。
即使是最激烈的巷戰,雙方瘋狂投入士兵前去填陣線,也依舊沒有影響到叛軍的敗跡。
這一消息,如驚雷一般,迅速嚇壞了這些背叛者。
基層軍官並不是傻子,不可能不知道這些防禦措施究竟是在針對哪一方力量。
「加里寧是知道我們叛變的詳細信息,一旦被中央知道了,恐怕英國人來沒到來我們就涼了!」
況且這場鬧劇還有另外一種作用,那就是可以徹底地進行一場屬於蘇聯紅軍的內部改革。
為了自保,他們開始調動八方面軍,準備做好防禦。
在火光的映襯下,朱可夫的部隊宛如從地獄中殺出來的戰士,朝著叛軍瘋狂進攻。
原本被他們所掌控的軍火庫,很快就被留守派給攻陷了。
但無論如何,這基層軍官的分歧,導致他們的內部行動十分不順暢。
「根據中央的安排,請立即放下所有武裝,回去明斯克,接受審查安排。」
上級軍官確實是思想不正確,可下級的基層軍官和士兵們,卻不是這麼想的。
戈沃洛夫立即命令剩餘的人,帶著剩餘的軍火,退守到一座小城區裏面,打算藉助這裏的巷道跟叛軍打城市戰。
一部分軍官認為,應該聽從上級軍官安排。
但這一次,機會來了。
加里寧回答道。
身為烏克蘭主席的加里寧,是整個烏克蘭的政治負責人,一旦被扣留,就等同於叛變。
這番話,立馬體現出加里寧的大局觀。
而打破這一平衡的,是加里寧的一通廣播。
叛軍軍官只是控制了基輔,但烏克蘭可不只有基輔一座城市。
八方面軍的高層軍官不接受『叛國罪』這個罪名,並嚴厲地做出指責。
八方面軍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上層軍官確實腐敗且變質,但基層軍官依舊遵守紀律。
因為,當他們來到這裏時,也就代表了一件事實。
然後,一側更加驚人的消息,被帶了回來。
在廣播之前,馬卡洛夫就好奇地問道。
由於裏面有戈沃洛夫率領的部隊https://www.hetubook.com.com,牽制住了大量的叛軍,所以在發起衝鋒時,並沒有遭到太大的阻礙。
法國大使為了名節保身,馬上關掉大使館的大門,他們推斷,這場鬧劇很快就會結束。
殊不知,倫敦方面在為此事而發起爭論。
頓時間,基輔城內炮聲四響,轟鳴聲不斷。
在軍火庫被攻陷的那一刻,攻守逆轉了。
再加上基輔內部已經有十個師被騙去『軍演』,基輔內部的兵力只剩下不到五個師。
得知到這些情況之後,雙方不約而同地發起炮擊。
在面對這些回到基輔的叛變軍官時,加里寧對他們發出要求。
他們成為了擊潰叛軍的最大榮譽軍團。
他們不願意傷害加里寧,那是因為,加里寧本身就是一個十分仁慈,很好相處的人。
即使是政治家,加里寧依舊保持著自己對人溫和的行事風格。
雙方交流不成,然後就火拚起來。
而這份指令,正是對背叛者的指名道姓,並且要求八方面軍立即放棄抵抗,接受檢查。
到時候他們這支遠征軍就是孤軍。
這番指責著實是把其他人都驚呆了,就連駐紮在烏克蘭內部的法國大使,都被噁心到。
可惜,投降派人數並不佔據優勢。
能留得一個槍斃,都算是大團圓結局了。
本來就是契卡的他,在秘密行事方面雖說有些生疏,但並不代表完全不會了。
為了見證自己的榮譽,朱可夫親自來到現場。
儘管,這種『拋開事實不談』的做法,完全就是英法的常態,可常態歸常態,不代表他們不清楚這是一種噁心的事情。
要知道,烏克蘭以南是黑海,以北是明斯克,以東是蘇聯本土,以西是捷克斯洛伐克和布列斯特。
派出一支遠征軍艦隊,千里迢迢地進入波羅的海,這可不是開玩笑。
隨著戈沃洛夫對戰線的不斷拉扯,朱可夫和羅科索夫斯基的部隊已經進入烏克蘭,並接近基輔。
巨大的兵力劣勢之下,再加上烏克蘭其他的地方軍也肯聽令,這使得基輔內部變得壓抑難耐。
同理,基層軍和-圖-書官們也出現了巨大的分歧。
當這些意圖叛變的軍團進入基輔時,羅科索夫斯基和朱可夫正帶領著自己的部隊,朝著基輔而來。
幾乎可以這麼說,只要布列斯特還在一天,烏克蘭都不會率先被當成進攻目標。
這本來也只不過是猜測而已,可隨著加里寧的廣播,八方面軍內部立即出現分裂。
指責他們之所以背叛,是因為瑪利亞主席的過度逼迫導致的。
但這鍋粥還沒有完全沸騰,所以瑪利亞打算給予他們最後的一次打擊。
「如果在此之前就廣播,基層軍官不會相信,能讓他們相信的,只有發生在眼前的事實。」
而且火拚規模從原來的手槍對射,逐漸演變成機槍和火炮上陣。
這些軍官哪裡肯回去,他們立即跟基輔內的同夥,發動政變,而率先遭殃的,正是加里寧。
然而,隨著他們開始行動之際,並準備選出一個可以代替鄧尼金的統帥時,一個巨大的噩耗,突然間出現。
對他們而言,只要英國人來了,什麼事情都好辦。
投降派認為,既然他們是蘇聯軍人,就應當聽從中央指示,因為這才符合中央指揮槍的原則。
她藉助加里寧的手,向基輔內部再一次發送廣播。
是的,加里寧確實是消失了,但協助他逃離監控的人,正是馬卡洛夫。
在戈沃洛夫的指揮下,他們逐漸逼近那群叛變軍官的所在地。
如今,正處於明斯克的鄧尼金,仍未發出任何指令,這導致不少人認為,鄧尼金是不是被路過的朱可夫給控制了。
既然是鬧劇,就應該迅速結束。
隨著倫敦方面的決定,他們的電報很快就發送到叛軍手中。
羅科索夫斯基和朱可夫,分別從布列斯特和明斯克出發,正以鉗形攻勢,朝著基輔而來。
留守派則認為,他們是軍官,身為士兵就應當聽從上級軍官安排,應該通過反抗,爭取所有人的利益,而不是屈膝投降。
因為他們很清楚,一旦投降,到時候迎接他們的,將會是必死之局。
一開始,他們還只是認為,這是屬於某種軍演。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