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魯班和墨子
「這個公輸正鴻,難道是魯班的後人……」
老宋聽我說完,也沉默了下來,不知道在想什麼。
老宋意味深長道:「不管是魯班書,還是機關術,都並非是普通的土木建築書籍,也非是機關設計的書籍,而是兩本集齊了天下奇淫巧術的書籍。」
但不管是學了中卷還是下卷的人,命格裏面都會『缺一門』,即鰥、寡、孤、獨、殘,就比如我要是學了中卷或下卷,我的命格裏面就會帶有鰥寡孤獨殘這五樣中的其中一樣,而且終身不得逆轉。
我問老宋,這魯班和墨家,到底有什麼淵源?
其實不是,我這才給他解釋道,說那是一個叫『公輸正鴻』的人的墓,張凌霄不知道搞什麼把戲,把人家的墓給強佔了。
我現在雖然不是一個無神論者,但我始終不相信這世上有這種怪物。
而最為邪乎的就是下卷,下卷所記載的全是一些害人的邪術,並且學習者也會不得好死。
楚王就好奇,問其原因,墨子笑m.hetubook.com.com了笑說:「他的意思,不過是殺了我,只要殺了我,宋國就沒人能防守住楚國的進攻。」
我這十年鬼力還是張美倩的,我估計張美倩在他面前,都只能算是小鬼。
這魯班攻城的方式已經用盡了,但墨子的守城戰術卻還沒用盡,魯班身為器械方面的專家,自然是大為受挫。
我一開始急著讓老宋給我掌眼那顆夜明珠,便脫口而出是張凌霄的墓。
傳聞魯班書記載的東西,是魯班畢生所學,分為上中下三冊,而上冊講的就是一些建築、風水、木匠的巧術,而從中卷開始,就有些邪門了,裏面記錄的全是一些咒語,後來經人破解,發現裏面全是一些道法。
有關魯班的傳說我也聽過一些,其中傳的最神的就是他留下的一本書——魯班書。
我有些好奇,這魯班身為我國的木匠鼻祖,難道真的只是個木匠?
這便是止楚攻宋的故事。
「傳言從古至今的修道者和-圖-書,分為三個傳承,其中一個傳承,就是道家的正統傳承,而除了這一個傳承以外,其他的修道者全都被稱之為散修,並不是正統傳承。」
但他卻是不服輸,說他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對付墨子,但他不說。
「公輸這個姓氏,也在百家姓裏面,但縱觀整個歷史,有這個姓氏的名人也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公輸盤,也就是魯班。」
楚王此時已經見識過墨子的厲害,便只能放棄攻打宋國。
後來魯班來了,墨子便解下腰帶,圍做城池的樣子,用小木片作為守城的器械,魯班九次陳設攻城所用的器械,卻九次被墨子抵擋住了進攻。
可為什麼魯班卻在『止楚攻宋』裏面輸了?
「歷史上確實沒有公輸正鴻這個人,在野史上我也沒聽說過有這個人。」
不過這種人一般都極具爭議性,因為大部分人只認可正史,並不認可野史,有些野史里的人物,也確實是有心人故意編造出來的。
其實從這個故事就和*圖*書能看出來,魯班並不是墨子的對手,無論是智慧還是器械方面的比拼,他都稍遜墨子一籌。
還有那個公輸正鴻,不知道是人還是什麼玩意,當時我和蘇梅逃離墓室的時候,我看到那個公輸正鴻了,他雖然長得像個人,但不完全是人,他臉上有蛇鱗,而且舌頭也是蛇信子。
總之我在網上搜了一下,沒搜到公輸正鴻這個人。
這楚王就回答,說這人一定是小偷。
那公輸正鴻死了起碼得有上百年,但肯定是不止的,如果他的靈魂沒有得到安息,可能一直都藏在那個墓室裏面。
他要嚇唬我,讓我出現個幻覺,這都是很容易的事。
只是他為什麼會放我們離開,這個我也不知道。
我點點頭,說知道。
但現在看來,這應該不只是傳說。
但這楚王不聽勸,說魯班給他造好了雲梯和其他的攻城器械,一定要拿下宋國。
「其實野史裏面還有一個版本,所謂的止楚攻宋,並非是一場模擬攻城的比拼,而是一場
m.hetubook.com.com
鬥法比拼,所以魯班才輸了。」但墨子又說,即便是殺了他,他還有兩百弟子,早已經手持他所造的守城器械,在宋國裏面守著,任憑魯班有百十種攻城器械,也對付不了他所造的守城器械。
他見了楚王之後,說:「現在這裡有一個人,他有華麗的絲織品不|穿,鄰居有一件粗布的短衣,他卻打算偷來穿,他有美食佳肴不吃,鄰居只有糟糠,他卻打算偷來吃,這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
這個典故說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準備攻打宋國,墨子不忍宋國百姓遭難,就去勸楚王不要攻打宋國。
但奇怪的是,魯班可是木匠鼻祖,而墨子並不是,他雖然也研究器械,但並非是鼻祖,由此可見墨子應該比不過魯班才對。
老宋知識比我淵博,他也覺得有些奇怪:「但張凌霄既然盜了公輸正鴻的墓,還霸佔了他的陵寢,證明歷史上確實存在這個人,而且這個人應該不是一般人。」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魯班和墨子和*圖*書,算是所有民間修道者的祖師爺。」
「止楚攻宋的故事你知道吧?」老宋看著我。
我問老宋:「這公輸正鴻是什麼人,歷史上有這個人物嗎?」
我覺得,我看到的極有可能是幻覺。
「而他們的傳承,全都來自於魯班和墨子,就像我和宋青雲,乃至我師父,我們都不是正統的道家傳人,我們所學的傳承,都是從民間學的。」
我在想,這個公輸正鴻會不會就是野史中的人物。
就連墨家的先人墨子,留下的兩本機關術都堪稱絕世秘籍,裏面光是一個惡鬼咒都讓人聞風喪膽,這魯班恐怕也不止是木匠這麼簡單。
以前我是個無神論者,沒有接觸過這些,就當這隻是個傳說。
那墨子又說:「楚國的地方,方圓五千里,而宋國的地方,只有方圓五百里,我認為大王這麼做,就跟小偷一樣,一定會傷害了道義。」
當然,其實歷史上很多有名的人物,在正史上根本找不到,但在民間卻是口口相傳,野史上也能找尋到有關他們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