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切片觀察
說著,為首的那名工作人員打開醫療箱,取出了一堆瓶瓶罐罐。
真菌表面很硬,在撕取過程中,他感受到了極其明顯的阻力。
末了,那名工作人員還補充了一句:「這些都是呂教授安排的。」
「麻煩提供一下尿液,糞便樣本,等等還需要抽血化驗。」
幾分鐘后,白亦軒幾人獃獃地坐在駕駛位上,看著幾名身穿嚴密防護服的工作人員走進機艙,將所有樣本搬運了出去。
「我可等你半天了!」
只不過,這根「樹枝」扭曲程度顯然要高多了。
一個略顯興奮的男聲從遠處傳來:「這邊!」
洪凡臉色有些蒼白地看著眼前各式各樣的儀器,微微咽了口唾沫。
「隊長……」
呂永昌輕輕點了點頭。
當光學顯微鏡的畫面被投射到電腦屏幕上之時,兩人都愣在了原地。
呂永昌眉頭微微皺了皺,心中卻升起一絲猜測。
也是,樣本送來也就幾十分鐘時間,哪有那麼快的研究速度。
話音www.hetubook.com.com剛落,就有幾名身穿防護服,提著醫療箱的工作人員走進了機艙。
這應該就是它的自我保護措施吧?
毛正志連忙搖了搖頭:「還沒來得及做。」
「至少,它的細胞壁要比地球上的物種厚得多。」
「麻煩問一下,等這些檢查完了,我們可以吃火鍋嗎?」
白亦軒六人:「……」
為了準確地觀察真菌樣本,呂永昌和毛正志兩人製作了幾個真菌不同部位的臨時裝片。
透過防護面罩,他仔細地端詳著面前的生物。
他下意識地想要挪動載玻片,以便觀察更多的細胞。
有明顯的阻力感。
即便隔著防護面罩和口罩,洪凡也感受到了幾名工作人員眼中的笑意。
「呂教授!」
毛正志輕輕吸了一口氣:「和地球上的真菌細胞結構好像。」
「咳咳……」白亦軒眼角再次抽了抽,「別,別急。」
即便是隔著厚重嚴密的防護服,他也在第一和*圖*書時間認出了那個人。
毛正志,科學院院士,夏國生物科學界大咖。
洪凡的聲音中充滿了哀怨:「劇本應該不是這樣的吧?」
看著徑直朝自己走來的「大白」,六名宇航員臉色都變得僵硬起來。
說著,毛正志轉身朝一間隔離實驗室走去。
呂永昌神色凝重地點了點頭:「大致差不多,但還是有些區別的。」
他加快腳步,迅速走到了實驗台前。
看著遠處朝自己揮手的人影,他眼中流露出幾分笑意。
「在你來之前,我們測過長度。」進入實驗室后,毛正志的語氣嚴肅了一大截。
「白亦軒隊長,麻煩配合一下。」
「想什麼呢?」為首的那名工作人員沒好氣地說道,「隔離點有專門的飲食,為了防止出現意外,這14天里你們只能吃特定的食物。」
幾名工作人員的動作微微一頓,隨後,一同抬起頭看向洪凡。
外部消殺工作完成後,白亦軒等人微微鬆了口氣。
夏國www•hetubook.com•com第一實驗室,生物子實驗室。
無線電中傳來了呂永昌的指揮聲。
毛正志神色一怔。
為了避免損傷樣本,他放棄了自己解開這個「線團」的衝動。
「等等!」
對面的「大號防護服」連連點頭,語氣中帶著幾分興奮:「當然!」
「玄女二號注意,開啟艙門后不要出艙,樣本會有專人收取!」
隨後,平鋪,蓋上蓋玻片,染色……
第一時間,呂永昌就被實驗台上的樣本給吸引了。
畢竟,生物實驗室的作用可不僅僅在於冬眠技術。
「而且……你沒發現,這真菌的細胞,只佔據了整個細胞壁的十分之一大小嗎?」
「我們需要對你們進行全方位檢查。」
說著,呂永昌伸手從一旁取來器材,小心翼翼地用鑷子撕取了一點真菌組織,將其放在了載玻片上。
呂永昌加快了幾分腳步,迅速走到毛正志身邊,點了點頭笑道:「毛哥,怎麼樣,樣本取出來了嗎?」
「那現在先做切片觀https://www•hetubook.com•com察吧!」
「說不定等等到了隔離點,咱們就能吃大餐了!」
整段「樹枝」扭曲成了線團狀。
於是……
「我們總共測了幾十個樣本,平均長度在20厘米左右。」
「有做過切片觀察嗎?」
呂永昌身穿防護服,緩緩走進實驗室。
和方旭一樣,毛正志與他這個二十一歲年輕人的代溝不怎麼深,平日關係也融洽的多。
呂永昌愣了愣神,下意識喃喃自語道:「這麼長……」
人類基因的改善,壽命的延長,以及對外星病毒或細菌的處理,都離不開生物科技。
作為一個剛建造不久的實驗室,裏面的設備自然是最新,最先進的。
在地球上可能還感受不到。
一邊說著,呂永昌一邊調整了一下光學顯微鏡的倍數,讓其能顯示更多的細胞。
「更何況,14天內每天都要進行這樣的檢查,這也是為了排除飲食對檢測結果的干擾。」
能夠測量一下基礎數據已經算不錯了。
可一旦人類真正進入宇宙,成為m.hetubook.com.com一個星際文明,那人類這區區70多年的平均壽命是完全不夠看的。
……
果然,有些細胞甚至縮到了細胞壁空間的二十分之一大小!
呂永昌眼神微微一動,迅速朝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
「雖然還沒確定,但我們估計,這種真菌應該類似於地球上的蘑菇。」毛正志的聲音繼續傳來。
通體呈現深褐色,表面乾巴巴的布滿了皺紋,就像一根乾枯的樹枝一般。
「咱們這時候不應該在參加慶功宴嗎?」
呂永昌的聲音中透出幾分驚訝:「它們在吸水!」
年僅36歲,算得上是科學院中最年輕的一批院士。
一系列操作行雲流水。
呂永昌下意識拿起一旁的鑷子,將其兩端夾住,輕輕扯了扯。
在經過了一番精細的消毒流程后,兩人進入了一間燈光明亮的實驗室。
在用力的撕扯下,真菌樣本還是被撕開了一個口子。露出了內部呈現絮狀的組織。
呂永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但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大力出奇迹。
「這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