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取勝之道
「你有辦法我就放心了。」諸葛南天笑道。
史千秋死不足惜,但他父親史萬歲是個人物,對國忠心,而且清廉忠勇,教子無方是他的過失,但楊霜不希望因為這個過失就犧牲了這個人才。
「你派誰盯著的?可一定要保密啊!」諸葛南天提醒道。
雖非千古絕句,但也能難倒一片讀書人。
隨後,兩人離開了報社。
「今日前來,是想看看大隋日報的進展速度。」諸葛南天說道。
整個版面比前世的報紙要小一點,大約是A3紙的大小,用特製的雕版印刷了版圖,每個面分左右兩個版塊,正反加起來也就是四個大板塊。
前期的報紙內容全靠手抄,活字印刷術的雕版正在刻制,耗費的時間比較長,而一旦活字印刷術出來,那每次就能提前排版,從而批量印刷報紙了。
憑楊霜碩博連讀的知識量,改良造紙術和印刷術是小菜一碟。作為一名穿越者,最大的倚靠就是知識了,可以玩技術樹。
楊霜點了點頭,道
m.hetubook.com.com
:「這可是我精心設計的內容,當然有意思了。」楊霜的自信是有原因的,報紙這東西講究一個時效性,所以更新的速度必須要快,而大隋的紙張和印刷受限,單靠抄寫得多少人啊?其他人就算看出大隋日報的作用,也很難模仿楊霜,因為楊素有活字印刷術和造紙術。
自從見到潘彩蓮,楊霜就準備讓她調查史千秋,此女乃是大唐暗探,有手段和途徑,而且為人狡猾,想要查出史千秋的罪證不是難事。
自從知道大隋日報的作用,諸葛南天就一直記掛心裏,忍了這幾天實在憋不住了。
「但你還要注意了,朝廷中還是有聰明人的,恐怕會猜到大隋日報蘊藏的威力。」諸葛南天說道。
楊霜笑道:「國公放心,都是跟隨我多年的心腹,趙宗堂暫管報社,他會物色一名可靠的館主,到時候再由此人全權負責報社。而造紙工坊則交給張浩。」
「你安排好了我就放心m.hetubook.com.com,對了,你的造紙術當真比現在的造紙術要快?」諸葛南天忍不住問道。
楊霜和諸葛南天的到來很低調,來到后就被請去了一間房間,趙宗堂派人送來了報紙的樣板。
他們都是落魄的秀才,靠讀書沒有出頭之日,又不願意做勞累的工作,屬於死要面子活受罪,如今讓他們在報社工作,薪資滿意,而且是讀讀寫寫,符合他們的身份,自然態度積極。
楊霜點了點頭,笑眯眯道:「陛下只給半年的時間,這麼短的時間想要獲得足夠多的銀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了,他們具體做了哪些事?」
而這些天故意和她周旋,一是趁機調查她的身份,二是為了消磨她的耐心,如今把這件事交給她,她當即答應。
此時諸葛南天拿到的報紙樣板,已經算是成品了,上面抄錄了文章和詩句,並且有往年科舉科考的試題。
為了一炮而紅,楊霜本想在第一期大隋日報上就搞出「煙鎖池塘柳」,後來想m.hetubook.com.com想還是算了,不能剛剛發表就夭折,所以用了「我俄人,騎奇馬,張長弓,單戈成戰,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哦,是嗎?」楊霜越加有興趣,當即擺出一個舒服的姿勢,準備聽明國公娓娓道來。
人無我有,才是取勝之道!
楊霜應道:「國公請放心,前期大隋日報只寫消遣娛樂的東西,絕對不觸碰朝廷和國事。再者,我也已經想好了其他保護大隋日報的辦法。只需要給我三個月時間,大隋日報就會徹底成熟,到那時,就算有人仿照,也拍馬難及。」
不過楊霜明白懷璧其罪的道理,所以不管是細鹽提純,還是改良造紙術等改革,都得低調的悶聲發大財,等積淀足夠了,再拿出來。
楊霜點了點頭,應道:「造紙工坊在城外三十里的李家村,那裡有茂密的竹林、叢林充當原材料,我的一部分私田正好在那裡,李家村大多人都是我的僱農,在這裏製作安全可靠,等有時間我帶國公瞧一瞧。」
回去的和*圖*書路上,諸葛南天突然道:「自從上次陛下給你們下達賺錢的任務后,各位皇子都有所行動了。」
諸葛南天是楊霜的中流砥柱,自然要幫楊霜調查清楚情報,只聽他笑道:「齊王楊勇似乎想從魏蜀兩國收購絲綢,魏蜀兩國的蘇綉、蜀綉名滿天下,被大隋的權貴熱衷。晉王楊廣比較低調,派了自己的心腹謀士離京,不知去向。至於秦王楊俊,背後有王氏支持,正在籌備資金。王氏雖然財大氣粗,拿出個百十萬兩沒問題,再多也會心存顧慮,因為一旦贏不了,銀子就進了國庫的口袋,那就拿不出來了。而且陛下也沒親口答應,誰贏得了任務,就立誰為太子,萬一陛下還有任務呢?」
正面是加粗加大且是紅色的牌頭:「大隋日報」,往下是具體的排版,每個區域分割的很有秩序,看起來絲毫不亂。
楊霜聞聲大笑,打趣道:「國公,你比我還急啊。報紙的製作很簡單,但前期準備需要一點時間,我需要先生產白紙,有了大量白紙,才能支持和*圖*書報紙的供應。現在生產紙張的場地、人員、設備都準備好了,已經開始生產了。」
「好!」諸葛南天應道。
隨後,楊霜換上便裝,便和諸葛南天前往報社。
吃過早飯,明國公諸葛南天來府。
諸葛南天津津有味看著報紙,看完之後,驚喜道:「有意思,很有意思,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開口一笑,我已經能料想到了,只要這大隋日報一經推出,用不了多少時日,必將成為讀書人的手中長物。」
再次來到報社,能明顯看到這裏的秀才們忙碌了起來。
「至於越王楊秀和漢王楊諒,這兩兄弟倒是耐得住性子,還在旁觀。最後是魏王,別看他年紀最小,想法卻新穎。」
到那時候,就不用怕被皇帝搶走,而是他和自己商量、合作。
不管是趙宗堂還是張浩,都是跟隨楊霜多年的人,值得信任。
除此之外,還有燈謎、見聞等小故事,博人眼球。
從一開始,楊霜就沒打算親自調查史千秋。
憑藉出貨量和更新速度,其他人想要競爭,開什麼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