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20章 掙扎
王泰被冊封為了駙馬,消息很快就傳入了黃太吉們的耳目之中。而滿洲發生的事情,崇禎帝和他的朝臣們卻惘然未知。
「皇上,安平貝勒今早剛去了。」
只有漢軍旗,使用大量火器必,須經過長久以往的訓練,方可與明軍抗衡。
萬壽無疆,能活六七十歲都是奢望。
「山東水師攻打日本薩摩藩,肯定不是大明朝廷的主意,一定是王泰部下將領私自作為。如果真是這樣,不妨在大明國內散布消息。沒有朝廷軍令,私自出兵,這可是大罪。」
黃太吉臉色紅潤,微微搖頭,輕聲笑了起來。
黃太吉臉色微緩,忽然岔開了話題。
不過,清軍入塞,一般都是繞過山海關,由蒙古邊線長城各個隘口破關,水師都是可有可無,他也不放在心上。
「皇上英明!」
「還是先厲兵秣馬,靜待其變吧。等到中原血流成河,屍橫遍野,那才是我大清的機會!」
黃太吉心裏冰冷,自己恐怕是等不到了。
「練兵的情形,到底怎麼樣?」
黃太吉重病纏身,該說些好消息,讓他再撐下去。
「半年多?」
松錦大戰,漢軍旗死傷最為慘重,只剩下了五六千人。蒙古騎雖然沒有漢軍旗那麼慘烈,但也和滿洲八旗一樣,損失了 2萬之眾。
豪格趕緊領命,一旁的多爾袞則是嘴角微微上揚。
這是百萬漢人的亡魂在索債嗎?
「朕記得日本現在是德川家控制,聚集在江戶一帶。江戶距離山東,可是有萬里之遙。明國,他們有這樣的本事嗎?」
人不免一死,但病入膏肓的黃太吉,還放不下手中的權力,還想親眼看到大清入主中原和*圖*書。
無數次他暗中後悔不已,恨自己揮大軍松錦決戰的輕率魯莽,以至於元氣大傷,國本動搖。
一大批王公大臣,八旗勇士殞身疆場不說,武英郡王阿濟格還被割了頭顱。
「杜度,你竟然先朕去了!」
「希望如此吧!」
漢臣張存仁慷慨陳詞,肅穆莊重,引起黃太吉的點頭讚賞。
漢臣石廷柱立刻站了出來,肅拜而賀。
「王泰董士元部山東水師蠢蠢欲動,欲要攻打日本薩摩藩。山西趙應貴部也是禍事連連,山西總兵趙應貴擄掠、奸.淫晉王妃,已經被抓入大牢,他的部下山西副總兵鄭二被殺身死,朝堂上亂成一團,崇禎正在猶豫該不該殺趙應貴。王泰現在手中無兵,整日里在河南編練新軍,想必也是坐卧不安吧!」
如果多爾袞、多鐸這些人趁機興風作浪,優柔寡斷的豪格,還有年幼的福林,怎會是多爾袞們的對手?
崇禎十五年四月,關外,瀋陽,崇政殿。
黃太吉說完,臉色難看至極,一陣暈眩,胸中噁心之極,按耐不住,吐出一大口血來。
大殿之上,王公大臣,滿、蒙、漢各旗將官,濟濟一堂。高座之上的大清皇帝黃太吉,面如金紙,身形單薄,已經走入了生命的盡頭。
他原是大明山東將領,本來就在山東沿海登州、萊州一帶興風作浪。不過,這些明軍水師的軍情,卻都是靠商人和漁民所得。
黃太吉臉色憔悴,卻是心頭清楚,看著下面滿滿一殿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尤其是多爾袞、代善等人老神在在,心裏面不由得涼了半截。
登州的明軍水師,不過m.hetubook.com.com十幾艘破船而已,聊勝於無。他們要打日本,未免有些不自量力。
黃太吉搖了搖頭,眼神凄然。
「為皇上賀!為大清賀!」
「皇上保重身子啊!」
聽到「王泰」兩個字,大殿上,立刻安靜了下來。
「皇上,正好趁此機會編練新軍,訓練火器,此消彼長,我大清必能奪取天下,入主中原!」
漢臣張存仁趕緊上前一步,肅拜道:
濟爾哈朗繼續稟報,看來看來大明王朝內部的情形,他們是一清二楚。
鄭親王濟爾哈朗上前稟報,神色黯然。
殿中群臣一陣鬨笑,黃太吉輕輕點了點頭。
天下的漢奸,何其多矣!大明之弊,何其深矣!
「皇上,王泰卸任河南巡撫,現為五省總理,督師河南、湖廣、陝西、山西、四川五地,看起來兵強馬壯,實際上外強中乾。他的部下也被調往四川、山東、山西各地。如今中原的流寇正在興風作浪,在三省交界和王泰部對峙。大概情形就是這樣。」
蒙古各旗還好說,可以從容補充,反正威逼利誘就可以。滿洲八旗也可以將就,畢竟他們生下來就是戰士,舞槍弄棒,家常便飯。
「皇上,漢軍旗已經募了一萬多新兵,目前正在操練,估計再有個半年多,就能派上用場。」
看了一眼殿中眾臣,沒有看見杜度的身影,黃太吉的臉色,又沉了下來。
在家再加上各蒙古藩部的傷亡,一月之間,八萬之眾,灰飛煙滅。
黃太吉無精打采地擺擺手。
國危思良臣,到了如此緊要的關頭,下面的這一群人,猶自各懷心思,明爭暗鬥,真不知道,大清的未來又
和圖書在何方?
「那個駙馬王泰,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大清國國運昌盛,皇上英明神武,萬壽無疆!」
「對日本動兵?」
「杜度在幹什麼,他怎麼沒有來上朝?」
「皇上,關外明軍據城而守,祖大壽依然困守錦州。只要我軍西進,再度圍困錦州,必能一鼓而下,奪取松山、杏山、塔山等地。等洪承疇大軍來救,圍點打援,一舉將其殲滅。」
「崇禎,本事倒有,也夠勤政,就是太急躁,太多疑了。他這些臣子,可真夠無恥的。他這個皇帝,當的也真夠可憐的。」
王泰的河南衛軍回了中原,損失慘重不說,還被調往了各地。大同鎮死傷殆盡,雖然有李輔明帶兵調任,但早已不復往日之勇。
還有兩萬多滿洲勇士,被割了頭顱,堆起了「京觀」。
「明國那裡,到底是個什麼情形?」
「天佑皇上,天佑大清!」
漢臣張存仁痴心不改,傷疤還沒好就忘了痛,又提出要攻打錦州。
「皇上,睿郡王,山東總兵是張元平,副總兵是董士元,曾是王泰麾下睢陽衛指揮使,勇冠三軍,松錦之戰,就是他破了高橋大營。山東水師戰船大概有 100多艘,戰兵三千人。」
黃太吉的目光看向了下面的濟爾哈朗。
山海關一線,大明雖然有官軍七萬之多,但分散於山海關、寧遠、錦州、塔山、杏山等地,各個擊破,似乎並不是什麼難事。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看來黃太吉,活不了幾天了。
濟爾哈朗上前,也是信心滿滿。
在大殿上多執政一會,身子就更弱一分,再多說一會,享受權力最後的餘暉吧。
「豪格,退朝以後,你和*圖*書代朕前去祭祀。封杜度次子穆爾祜為鎮國公,所有的罪責,免了吧。」
「大清國國運昌盛,皇上萬壽無疆!」
黃太吉想強撐,卻不由自主,接連吐出幾口鮮血,暈了過去。
「傳下軍令,誰要是斬殺了董士元,黃金萬兩,封侯加爵。」
豫郡王多鐸也站了出來,附和多爾袞。
自努爾哈赤「七大恨」抗明以來,自大清建國以來,從未有過如此大的挫敗,也從未有過如此大的恥辱。
而黃太吉問的,也是漢軍旗的練兵情況。
就由這漢人的報紙上所說,華夷之辨,春秋大義,以後最多只能偏於一隅。想要問鼎天下,恐怕是難上加難了。
心情壓抑之下,這也導致黃太吉的病情加重,長期卧病不起,形容枯槁。
「明人最喜歡窩裡斗,皇上真是妙計!」
萬壽無疆,能活過這兩天再說吧。
黃太吉的話,引起漢、蒙臣子的一片阿諛逢迎之語。
「皇上,大明流寇猖獗,天災人禍,正是我大清的好機會啊!天佑皇上!天佑大清!」
漢臣張存仁、寧完我、範文程等人一起肅拜,山呼萬歲。
孔有德上前,硬著頭皮回到。
這難道就是漢人所說的迴光返照?
「你們誰知道,山東的明軍水師將領,現在是何人?還有,明軍的水師,戰船、戰兵各有多少?」
「明國是打算對日本最西部的薩摩藩動手,薩摩藩幾年前曾經琉球國動武,俘虜其國王。薩摩藩距離山東沿海,不過一千多里,看來明國是打算給薩摩藩點教訓,在自己的藩屬琉球國前掙點面子。」
另一位大臣範文程滿臉笑容,上前奏道。
黃太吉有些詫異。只知道王泰部下長於野m.hetubook.com.com戰,沒想到還精於水師。
他想上前勸止,黃太吉卻興緻勃勃,只好暫時作罷。
兩紅旗的代善,鑲藍旗的濟爾哈朗,他們或許可以依靠,但誰又能知道?
他面前的濟爾哈朗看的仔細,心驚肉跳。
睿郡王多爾袞忽然開口,目光卻掃向了孔有德。
「皇上!」
「洪承疇和祖大壽鎮守遼西,吳三桂成了寧遠總兵,共約七萬人馬。李輔明擔任宣府總兵,明國在山東編練水師,看樣子要對日本動兵。」
松錦之戰,大清勇士死傷慘重,其中一半的折損,都是來自於河南衛軍,來自於王泰。
反正他黃太吉,恐怕是看不到了。
「皇上,張大人所言極是。如今大明國內戰亂不斷,天災人禍,此次攻打錦州等地,必能一舉攻克。松錦大戰,明軍死傷慘重,國內也無援軍可來,正是佔據關外的大好時機,請皇上定奪。」
「驅除韃虜,恢復華夏」,真的是罪該萬死!
對於年底就要知天命的黃太吉來說,松錦大戰一無所獲,清軍精銳損失慘重,最愛海蘭珠香消玉殞,讓他這半年以來,一直都是心痛如割,悔恨交加。
「看樣子,以後攻打明國,山東水師要注意了。」
濟爾哈朗說完,退回一旁。
對於雄心勃勃的黃太吉來說,一直以來,他想做的就是,帶領滿洲部眾,與大明王朝分庭抗禮。誰知道天公不作美,讓他病入膏肓,難酬壯志。
黃太吉不由得一愣,看了看眾將臣。
多爾袞也是上前肅拜,心裏卻在冷笑。
只要大明國內不穩,大明王朝顧此失彼,焦頭爛額,就是大清的機會。
「還有這些破事?」
身前榮辱,王圖霸業,盡歸於一抔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