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51章 善政
「另外就是,若是有人敢作姦犯科,同樣輕者坐牢,重者砍頭,誰要是嫌脖子上的傢伙太穩當了,完全可以試試!」
「王青天,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
河南糧食儲存足夠,可以提供賑民的糧食,而河南各郡縣由於過去幾年遭兵匪禍亂,破壞嚴重,也正好有了可以以工代賑的基礎。
「船家呀,多謝你啦!」
這公共衛生,可是河南都司下令,嚴加要求的,想想也是,吃飯睡覺的地方,到處都是黃白之物,還讓人如何應對。
別的不說,就像那報紙上所登的一樣: 不餓死一人,不凍死一人,光衝著報紙上的這兩句話,難民們也相信,這河南,能給他們一條生路。
自萬曆後期以來,旱災蝗災,流寇建奴,天災人禍,這大明北地的百姓,就再也沒有過上過安生日子。
凡願意從軍者,家中賦稅全免,月銀一兩!
「到了河南,身子骨結實的就往南走,南陽府、汝寧府、宣武衛,都是好地方。還有,河南各衛所正在募兵,吃飽管夠,每個月還有餉銀,年輕些的漢子都可以前去!」
船頭一個六旬左右的白髮老者,已經濕了半邊身子,不過看起來身體倒是硬朗。
就比如後世的棚改,就是把城市中的老舊房子全部拆除,重新蓋房,百姓或者住新房或者得到拆遷款,這就是以工代賑,最後得利益的,還是老百姓。
僅是宣武衛營城的城周,衛所就設立起來了大大小小十幾個施粥點,宣武衛是五省總理行轅,也是難民聚集最多的地方,同時也是官府募兵的場所。
「誰會武藝?」
「王大人,活菩薩,功德無m.hetubook.com.com量呀!」
報紙之功效,可謂是意想不到。
一年四季,每天都有難民渡過運河、黃河,越過崇山峻岭,跋山涉水,進入河南境內,從每天數十人,到後面的上百人不等,有時甚至上千人,到了崇禎十五年十二月底,已經有超過三百萬的難民,流落到了河南各地,而且人數還在逐漸增加。
「誰會騎射?」
至於山西的難民,主要是雁門關以北,因為天災人禍,百姓無以為食,只能向外逃亡。
老者話說到一半,便哽咽住,再也說不下去,引起旁邊一些難民的低聲哭泣。
按照官府的告示,只有老老實實,在河南待上三年以上,才能成為和正式的河南居民,那時候才可以辦理正式的入籍手續,稱為河南居民。
道路交通、城牆民居、灌溉溝渠,所有的基礎設施,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在嚴冬來到之前,大量修建適合居住的房屋,也是河南衛所的一項重要事宜。
上行下效,河南各衛所,到處都是大興土木,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難民從各地而來,本就是朝不保夕,還有很多人都有家室,一家人嗷嗷待哺,這當兵變成了捷徑和必然的選擇。
王泰帶領千軍萬馬而來,遠處密密麻麻,成千上萬的難民出現,讓他不由得一驚。
聽到船老大的宣揚,滿船的難民都是連連點頭。河南是個什麼地方,眾人心知肚明,也都是滿懷希望。
河南宣武衛營城外,董有為大聲吶喊,指揮著軍士對難民們進行分類。孤寡孤獨都會另行照顧,一部分難民會被安排進營城內新建的民居,
和-圖-書
另外一些百姓則會住在臨時搭好的簡易房屋裡。船老大看著滿船衣衫襤褸的難民,一個個瘦骨嶙峋,大姑娘小媳婦衣不蔽體,小孩額頭上都長出了皺紋,不由得暗自嘆息了一聲。
船家也是心頭憋的慌,趕緊抬起頭來,聲音高了幾度。
只是這當兵也頗為嚴格,相比之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子容易選上,反倒那些頭腦靈活、走南闖北的人精們,一個個給刷了下來。
難民們的山呼海嘯聲中,王泰緩步向前,面色凝重,一身鐵甲,威風凜凜。
誰都知道,河南練軍,紀律嚴明,訓練有素,一旦選中,受益的是全家。況且,亂世之中,軍中升遷最快,以河南練軍的戰績,將來的榮華富貴,或許不是什麼痴心妄想。
「要是那一次,鄉親們發現粥稀了,可以到衙門直接找上官,也可以找我,鄉親們不僅要有飯吃,也要有力氣,有心氣,這樣才能好好活下去!」
諸如此類的問題,被那些募兵的軍官反覆問起,被選中者喜氣洋洋,淘汰者則是悶不作聲,鬱悶異常。
「你們去了河南,記得安分守己,要是誰作姦犯科,不但可能被趕出河南,而且可能要坐牢!」
房屋修好了,可以低價租給各地的百姓,等他們將來有了儲蓄,則是用來買房,衛所又可以收回投資,一舉多得。
大明北地,天災人禍,連年征戰,田地因無人耕種而荒蕪,匪盜猖獗,所過十室九空,雖然有時各路勢力會偶發善心,賑濟災民,不過那大多是做做面子,或是為了吸引丁壯入伍,至於老弱病殘,則是飢一頓飽一頓,生死由天。
而此
https://m.hetubook•com•com刻宣武衛大堂之中的王泰,正在為領兵北上的事宜犯愁。
每日里,那些排列整齊,抬頭挺胸的練兵們手執刀槍,沿著黃河河邊訓練、巡邏的時候,總能引來難民們一陣陣羡慕的目光,尤其是那些年輕的漢子們,個個都是羡慕嫉妒恨,人人紅了眼睛。
沿著黃河從西到東,從南到北,移民紛紛而來,滿懷希望,落地生根,各衛不得不安排房屋,設立收容場所收容難民,又在城外設立粥鋪賑濟難民。
嚴厲的訓練,嚴苛的軍令,每日里,募兵的大校場中,無數的漢子揮灑汗水,刻苦訓練,無論颳風下雨,從不停歇。
「誰力氣大?」
而河南各官府,則是黯然失色,成了可笑的陪襯。
在河南度過秋耕之後,隨著河南又一年的豐收,報紙上登出了五省總理王泰要求河南各衛所安置好百姓過冬,不得餓死一人、不得凍死一人的政令要求。
「記得我說的,年輕力壯的,就到河南各衛所那裡去,那裡正在招兵買馬,去了就可以吃上飯,家裡人也有個照應。其他的也都不要慌,到了各地,登籍入冊,開荒墾田,總有一口吃的!」
「過了河南就好了!」
「凡是鰥寡孤獨的都站到這裏來,凡是一家一戶的站到這邊。」
這些河南的練兵,聽說都是五省總理王青天一手訓練,瞧那精神勁頭,便不是一般的士兵能比。
「王青天回來了!」
董有為瞪大了一雙眼睛,注視著下面的難民。
人群忽然躁動了起來,許多難民紛紛放棄了領粥,邁步向官道邊奔去。
軍士們拚命擋住,百姓們泥地里紛紛跪下,一起磕起頭https://m.hetubook.com.com來。
這船上和南岸的難民,大多數都是京師和山東人,另外還有少數的山西百姓。山東韃子入侵,京師糜爛,建奴燒殺搶掠、攻城拔寨,呆在家裡就是死路一條,百姓除了舉家逃離,似乎沒有其它的辦法。
「大家可要聽仔細了,不準隨地拉屎撒尿,必須去廁所,也就是茅房,否則一經發現,立刻趕出河南!」
「京師到處都在打仗,兵匪橫行,能吃的東西都吃完了,樹皮,草根,路邊是餓殍遍野,鄉親們實在是活不下去了。就這一路逃荒而來,剩下的人恐怕已經沒有了一半……」
屯糧賑災,是以工代賑最基本的手段,但官府不能單純的施粥發糧,歷史上的賑災手段,就是以工代賑。
巨大的粥棚下,粥鍋里紅薯稀飯香氣裊裊,衣衫破爛的難民們,規規矩矩排著隊,依次上前領粥。
時值初冬,寒風凜冽,雪花飛舞,一場場的冬雨幾乎沒有間歇,使得大明北地的溫度迅速降低,冬雨連綿,雨雪交加,寒意逼人。
在居住滿三年之前,他們都是「外來人口」。
震天的喝彩聲不斷響起,滿滿的都是難民們發自內心的吶喊,人人都是敬佩交加。
反正,這個冬天,不能餓死一人,不能凍死一人。
誰要是敢插隊,不但吃不上飯,還很有可能被趕出河南。
「大家都不要擠,排好隊,都有吃的。」
狗日的亂世,人命賤如草。
王青天愛民如子,可不是浪得虛名,只做面子。
河南到山東段,運河上,雨雪霏霏之下,河面出現流棱,卻未上凍。岸邊密密麻麻,聚集起了無數的難民,即使是寒風刺骨,許多人身上猶自穿著單衣https://www.hetubook.com.com。難民們大多聚集在渡口兩旁,等待著渡船,把他們一船一船地運向河南,那想象中的富饒之地。
他來到粥棚,走到一口粥鍋前,拿起一雙筷子,插|進了鍋里,看到筷子直立,並沒有歪倒,這才點點頭,大聲道:
「大夥看清楚了,那裡是幾個上廁所的地方,這裡是粥棚,這裡是洗澡的地方。」
大量的難民湧入河南,也使得徵兵有了來源,一年多時間下來,募兵加上老兵,已經超過了六萬人,也大大超出了原來的預期。
而那些皇親國戚、豪強官紳,羡慕嫉妒恨,人人都在詛咒著,王泰領兵出征,早日死在韃子的刀槍羽箭之下。
除了宣武衛,其他各衛所,都在發生著此類的事情。各衛所都有上面派下來的巡查員明察暗訪,誰也不敢摻假,否則就是和自己的前程、甚至是自己的腦袋作對。
「鄉親們放心,到了河南,就到家了。本官會吩咐下去,絕不餓死一人,絕不凍死一人,鄉親們,都放心吧!」
報紙通過各種路徑,傳遍大江南北,使得與河南相鄰的山東、京師,甚至是湖廣、四川等地的百姓,掀起了一股「走河南」的熱潮。
董有為說話的時候,難民們都是栗然心驚,那些個來回巡邏的虎狼之士,個個殺氣騰騰,誰要是頂風作案,怕真的是要腦袋不保。
以工代賑,用人工代替賑民,則難民們可以自食其力,以工代賑,利在雙方。以工代賑在後世經濟疲軟時經常使用,王浩然對此也是毫不陌生。
募兵越容易,說明難民越多,而除了募兵,如何安置那些流民,不是讓他們靠官府救濟,而是難民們獨立更生,便是河南各郡縣目前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