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匹夫

作者:浮沉的命運
大明匹夫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第9章 心難安

第七卷

第9章 心難安

移民南洋,一路吃喝拉撒船票全省,三年免賦,一年兩到三熟……
「大人不要忘了,還有朝鮮、琉球群島、東番等地,也被王泰控制。依下官看來,用不了幾年,王泰就要對日本和安南動兵了。」
鄭二陽愁眉苦臉,這王泰乾坤獨斷,已有反意。如果他反了,可比建奴、流寇的禍害大多了。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永樂大帝,只識彎弓射天狼。王泰的野心,非是一般!」
也不知道,該如何向君王交待?
高名衡冷冷一句。看樣子,他對安南和日本,都沒有什麼好感。
從此以後,德川幕府執政日本,閉關鎖國,兩國關係降至冰點。
「高大人,可無論如何,王泰都是私自出兵,沒有朝廷旨意,等同於謀逆。這些事情,難道王泰不知嗎?」
其實,除了西班牙人、荷蘭人和日本人,狗是允許上岸的。
原來,中華依然是天朝上國,大明也有兵臨天下的一天。
1540年十一月,莫登庸與大臣數十人自縛跪拜,入鎮南關向明朝官員納地請降,明朝將安南國降為安南都統使司,從屬國降為屬地,改其十三道為十三宣撫司,各設宣撫、同知、副使、僉事,聽都統黜陟。
1597年正月,日軍 14萬大軍再侵朝鮮。朝鮮二次求援,明朝調 7萬兵力赴朝救援。日軍在豐臣秀吉死後難以為繼,遂從朝鮮半島撤退。
「河南移民司公告,因南洋治下百姓人口眾多,民政庶務繁忙,民政官員捉襟見肘,現招收數名行政管理人員,凡年齡在 18歲以上,hetubook.com.com50歲以下,身體健康、德才兼備、品行端正者皆可應募。通過招募后,試用期一年,表現合格者可繼續為政……」
報紙告示通過運河、商旅,源源不斷行至大明南北各省,一股大規模的移民潮頓時興起。
朝廷緘默不言,河南獨行其是,這也讓河南,讓王泰,成了風暴的中心。
「坤興公主芳齡幾何啊?」
當然,誠惶誠懇之中,也有一絲飄飄然。
鄭二陽的話,讓高名衡搖頭苦笑。
至於日本,先不說倭寇之亂,1588年,日本太閣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后,以朝鮮拒絕攻明為由侵入朝鮮。日軍攻陷朝鮮王京漢城,朝鮮國王李昖北逃義州,向宗主國明朝求援。明朝派李如松統領 4萬大軍抗倭援朝,取得平壤大捷。
「今張貼告示,諭令軍民人等:凡移民南洋,沒人百畝,永給為業。所屬荒地,官給牛種,聽兵民開墾,酌量補還價值,免除 3年賦稅。凡招回 500人,既可升職,擔任地方官員。凡大明百姓願意移民者,河南移民司造冊移送南洋各省,妥給口糧舟車,差官搬取,令其落籍。自行前來者,報銷差旅盤纏,直到南洋諸地,米糧供給如舊。」
1431年農曆正月五日,黎利接受明朝冊封為安南國王,從此,安南擾邊不絕。
「坤興公主今年十四,過了年就是及笄。他們要是成婚,王泰應該不會再三心二意了吧。」
高名衡幽幽問了出來。
過去的五六年間,河南在王泰的勵精圖治下,大多數已經能夠吃飽飯,穿暖衣,可和_圖_書即便如此,河南還是貧困,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還是解決溫飽,至於富裕,遠遠談不上。
以王泰在報紙上字裡行間中華主義的大肆宣染,周圍數國,都在他的攻伐範圍之內。
自崇禎十六年春,王泰進開封府城整治疫情起,到崇禎十七年底,整整二年,整個開封城都被印上了王泰的痕迹。
尤其是在大明水師無堅不摧的堅船利炮下,更能保證大明子民的利益。
到底誰才是那個風流人物啊?
命莫氏為安南都統使秩從二品,世襲,三年一貢。名義上安南再入中國版圖,但實際上安南早已經是聽調不聽宣。尤其是崇禎年間,內憂外患,安南已是獨立王國。
「安南本就是我大明舊地,朝鮮本為我朝藩屬之國,背主求榮,背華之罪,咎由自取。至於日本屢屢與我大明為敵,征討正是時宜。」
「這倒是不假。我朝永樂大帝時,鄭和下西洋,多次寄寓於馬六甲,個中記述詳盡。只是沒有想到,王泰竟然佔了呂宋和婆羅洲。這對我天朝來說,也不知是福是禍?」
這就形成了尷尬一幕,河南巡撫衙門下統計人口不到300萬,其餘的700多萬,卻都在衛所名下。
「河南移民司公告各省百姓,凡移民者,每人酌給水田 30畝,或旱地 50畝,若有子弟及兄弟之子成丁者,每丁水田 15畝,或旱地 25畝。一戶內老少丁多,不能養贍者,臨時斟酌,除撥給之外,或有餘二三畝之地,亦准一併給墾。」
高名衡的心裏,可沒有那麼愜意。
1538年,安南大亂,明世和*圖*書宗(嘉靖皇帝)任命仇鸞為都督,毛伯溫參贊軍務,屯兵鎮南關,準備入越。大兵壓境,莫登庸遣使至鎮南關請降,將安南土地冊及戶籍獻于大明。
甚至對於大明的其他一十二省,生活依舊,日子照舊。沒有了流寇,尤其是沒有了建奴的荼毒,他們的日子更加舒坦,也更對世事漠不關心。
「西班牙人、荷蘭人、日本人與狗不得上岸!」
朝野上下都在觀望,許多人都是忐忑不安,誰也不知道,王泰和朝廷的對峙,什麼時候才會爆發。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還有婆羅洲,和呂宋島一樣,華人自高一級,海港入口處都豎起了牌子。
其實不用問,他也知道。
中華民族是農耕民族。農耕民族的最大特點,就是落葉歸根,固守一畝三分田,但土地貧瘠,自然災害頻繁,生存環境的惡劣,迫使北地百姓背井離鄉,淪為流民。
大明水師收復台灣!
高名衡嘆息一聲。如今河南治下,絕大部分的底層百姓,都在河南都司各衛所名下。河南都司專門成立了移民司,來處理移民事宜。河南官方名下的土地,除了兩成的百姓所有,其餘都是豪強官紳,宗室藩王。雙方各佔一半,而人口卻是天壤之別。
大明水師殖民琉球群島!
河南布政使鄭二陽搓著手,跟了上來。
尤其是天災人禍不斷的北地,山西、陝西、河北、山東、河南,以及沿海地帶,願意移民南洋者不絕於途,運河上下,熙熙攘攘。
國人的心態,一言可以概之。
大明的將士,正在把這些狂言一一實現。
一千萬的人口,這和圖書已經是大明一朝河南人口的頂峰了。人口增多,土地稀少,只有向海外移民,轉嫁人口危機了。
無論是日本,還是安南,都不是善茬,而王泰這個戰爭狂魔,自然不會放過。
凡日光所照,江河所至,皆是漢土。
乃至於剛剛傳回的消息,大明水師佔領北婆羅洲,控制了馬六甲海峽。
呂宋的西班牙人不是狂嗎,屠殺了數萬大明子民,朝廷裝聾作啞,最後不但總督被打的死無全屍,整個呂宋島的西班牙人都被殺絕了。
「王泰愛民如子,希望他不要……」
而以河南巡撫高名衡、布政使鄭二陽為首的一眾河南地方官員,左右為難,自然而然,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可即便如此,也不妨礙河南成為大明北地各省之模範,移民紛至沓來,到崇禎十七年底,已經有千萬之多。
「鄭大人,下去瞧瞧!」
移民南洋,德才兼備者還能當官,這可令一大批屢試不第者趨之若鶩。
永樂五年(1407年)六月,明朝攻破多邦城,改安南為交阯,設交阯布政使司。越南被併入明朝領土,標志著安南屬明時期的開始。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東門城牆上,身穿便服的河南巡撫高名衡,憑目看去,千里遼闊,黃河冰封,煞是壯觀。
鄭二陽自然明白高名衡的意思,只有公主下嫁,也許能讓王泰偃旗息鼓,能讓天下人安心。
但對於大多數的國人,尤其是窮人、年青人來說,以及那些科舉不如意的落魄讀書人,朝廷的想法也罷,官僚士大夫的想法也好,海外的誘惑,似乎更加直接和打動人心。
大明官軍佔和_圖_書領、總理朝鮮!
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鄭和下西洋,不過是為了宣揚國威,通好他國,懷柔遠人。王泰下南洋,直接把呂宋、婆羅洲、包括馬六甲等地划入大明治下,著實有些讓人出乎意料。
大明官軍佔領總理呂宋!
但明宣德二年(1427年),明朝宣布廢交阯布政司,自廢武功。這一事件沉重地打擊了明朝在西洋地區的國際聲望,動搖了明朝的宗主國地位。失去了安南,就意味著失去了西洋。
「王泰是大明的臣子,令皆出於總理衙門,朝廷又被置於何地,天子又被置於何地?」
鄭二陽的一句話,把高名衡的目光給吸引了過去。
報紙連篇累牘,對各大明殖民地大肆宣揚報道,以至於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聽說那南洋至今仍穿單衣,一年兩到三熟,一個婆羅洲就頂四個河南大,也不知是真是假。」
恢復台灣,佔領朝鮮,乃至於殖民呂宋,佔領馬六甲,山東水師、河南衛軍人人歡欣鼓舞,但對於大明朝廷來說,對於河南地方官府、山東沿海各級官府來說,除了沉默或視而不見,似乎沒有什麼表現出來。
兵強馬壯,民心所向,也許過不了多久,這河南就是王泰的禁地了。
等候朝廷的旨意,恐怕永遠不會有眼前的局面了。
寬闊平坦的水泥街道,下水道、免費公廁、垃圾桶、告示牌、威風凜凜的巡街衛士,林蔭大道,新修的廣場和公園,無一不是王泰執政下的特徵。
「高大人,那些人在廣場上作甚?」
府城周圍,目之所及,並無荒地,土地平闊,屋舍儼然,一派田園恬靜之象。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