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雇我吧崇禎

作者:馬臉微漾
雇我吧崇禎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平定北方 第101章 忽然想起畢懋康

第二卷 平定北方

第101章 忽然想起畢懋康

崇禎皇帝君臣若能慧眼識珠,上下一心,在畢懋康1635年就為大明發明出了第一把燧發槍,而且與世界上其他已經出現的燧發槍相比,已經提前解決了火器在雨雪天使用的短板,傾全國之力,多的不說,只要比照後來的京營規模打造出一支全火器騎兵營,橫掃天下的,將不是後來的八國列強,更不是辮子軍的滿清!
其實,若不是投鼠忌器,甚至是「憐香惜玉」,孟遠此刻只需要一發爆破彈,甚至更狠一點的燃燒彈,王天相這個精心布置出來的炮陣,立刻就會化為烏有。
孟遠自顧自沉思著,冷不丁感到眼前一花,一股熱浪便迎面撲來——
哼,視覺衝擊,心理衝擊,不信他們現在不腿軟?
所以,他不僅自題「崇禎八年七月二十日原兵部右侍郎今致仕臣畢懋康謹對」,而且還專門奏摺上達天聽,以「羅列各種火器、毒弩,圖文並舉,敘說軍器之製造,使用與威力」。
咚地一聲,www•hetubook•com•com巨響過後,這一次,孟遠感覺似乎終於有一炮,直接給摟在了自己的坦克身上。
狗日的王天相,老子還真沒有看錯你啊!
想了想,他於是踩下剎車,透過瞭望孔看了看,這才猛然驚覺,此時此刻,在坦克外面,四面八方,居然全都是一炮接一炮的轟擊陣勢,而且彈著點明顯是經過精心設計過的,遠近搭配,疏密有致,很有現代炮兵起步時的章法。
一道烈焰,便在這一聲暴烈的怒吼中破空而出,帶著呼呼的風聲,砸向韃子的大軍之中!
但是若不哼哼兩聲,王天相不會真當自己是「老虎不發威以為是病貓」吧?
不過,即便不「發言」,現在的王天相,怕也是早就肝膽俱裂了吧?
當然,歷史無法假設,嘆息也空餘缺憾,還不如直面現實,重構世界。
當然同樣可惜的是,因為這樣那樣的緣故,這本幾乎可以改變時代的巨著,最終還是莫https://www.hetubook.com.com名其妙的被清廷束之高閣。
這傢伙,將又粗又笨的紅衣大炮,耍得如此滾瓜爛熟,看來真的跟這個時代最值得推崇的畢懋康有得一比了。
畢懋康,乃是孟遠對所有大明人物,第一個推崇之人。
試了試油門,一側的履帶,似乎明顯響應的速度,一下子比之前遲鈍了不少。
龐然大物的大明,即使是到了風雨飄搖,內憂外患,大廈將傾的明末——
緊接著,坦克便明顯加重了哼哼聲,居然有了一種負重前行的阻滯感。
說時遲那時快,多年養就的戰術本能,讓他想都沒想,直接一個飛撲離開了瞭望孔位置。
感覺到坦克的自身變化后,孟遠雖然不相信紅衣大炮能直接幹掉坦克的履帶,但終究還是有些擔心起來。
像他這樣一動不動任由大炮轟擊,就算是看著像是在被動挨打,但這份金鐘罩的本事,也不是他們敢想象得到的!
嗯,等活捉了這個王天相以後和圖書,若有機會,說不得要帶著他去江南找找畢懋康家族及其他的後人,說不定還能再有什麼新發現也未可知也!
雖說經過這麼多輪次的轟擊,孟遠已經完全放下心來,即便是自己一動不動再任由紅衣大炮當頭轟擊,這些代差太多的彈丸,也不足以對五九式坦克傷筋動骨。
孟遠想著,手裡便啟動了抓彈器,轟轟隆隆將一發破片彈緩緩塞進了炮膛。
就是不知道,這玩炮玩到了出神入化地步的王天相,與畢懋康之間有沒有什麼隱秘的聯繫。
定定神,孟遠回到炮位上,升起潛望鏡,開始認真打量起王天相布置的炮陣。
可是,總不能這樣被那個瘋狂的傢伙,像撓痒痒似的不停地這樣「調戲」自己吧?
緊接著,便是一聲清脆的爆響,伴隨著炙熱的無數碎片,一顆彈丸,居然不偏不倚地正中瞭望孔,將這個鋼鐵猛獸唯一的軟肋之處,炸了一個粉碎!
嘿,這玩具般的紅衣大炮彈丸,還能啃得動精鋼打造的坦和-圖-書克?
不過畢懋康的自序,卻還是值得一提的。
他在書中,開宗明義,就希望他的這本論著,能夠第一時間得到皇帝乃至整個朝野的重視。
看了兩眼,孟遠不由得對歷史中的這個王天相,又多了一絲好奇。
孟遠咧了一下嘴,忽然又聽到一聲咚的巨響,這一次,似乎又砸在了另一側的履帶之上。
只是不知為何,此書前面的序跋,卻都是一些不相干之人的文字,如門人張繼孟作序,親侄登輔小引、侄登翰題跋,最後才是作者自序,一下子拉低了這本劃時代巨著的格調和觀瞻。
只可惜,這句話,乃至整本書,始終都沒有引起皇帝崇禎的足夠重視,僅僅在召見了幾次后便再無下文。
畢竟,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師承關係可比自己瞎蒙亂撞有用多了。
據史料記載,他早在崇禎剛剛登基不久,就撰寫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著——《軍器圖說》。
人車合一,坦克手經過一段駕駛,一般都會立刻與座下的坦克形和-圖-書成一種無形的聯動。
驚魂未定中,孟遠愣了半晌,盯著開始呼呼漏風的破洞,不怒反笑,抬手摸了摸鼻子。
奶奶的,老子捨不得打你,還捨不得打別人嗎?
只是那樣一來,王天相也就跟著化為烏有了,這顯然不是他忍到了現在想看到的局面。
倒是滿清在入主中原后,對此書如獲重寶。
不僅如此,他還直言不諱地在書中一再強調,「夷虜所最畏於中國者,火器也」。
不知不覺,五九式坦克忽然也是猛地往後面一坐,緊接著又是高高彈起,然後重重砸在地上——
每逢讀史讀到這裏,孟遠便忍不住扼腕嘆息:
甚至到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乾隆皇帝怕反清復明的勢力利用此書,便對其進行了全面禁毀。
這本武器特別是有關火器的專著論述,不僅涉及到了火器及其使用的方方面面,而且還創造性地列有附圖,圖文並茂,幾乎可以堪作那個時代的火器教科書。
別人不知道,他一個懂行的人不會不知道——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