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平定北方
第265章 任性的吳三鳳
搶魚,這河裡竟然都有魚了——
「呵呵,不過你也不是旁人,說了也無妨,我們要到對岸看看軍情!」
「若是你不急著用的話,可否行個方便,請船家將我們載過河去,我們有急事要辦!」
「吳施主,你是飽讀詩書的士子,想必也是知道的,這世間有因必有果。這突然自天而降的大水,讓原本乾涸的順河變回大河,這其中的因果,怕是天意難測啊!」
「原來是你呀吳施主,多時不見,聽說你去了京師公幹?」
「阿彌陀佛,這聽上去,倒是不問的罪過了!」
「有勞施主辛苦一趟。」
不問和尚點點頭,忽然轉頭道:
而且,這一趟下來可不簡單。
久而久之,兩人這種師生關係就變得比尋常親密起來。私底下,吳三鳳也讓靳葉遂對自己直呼「鳳哥兒」以示親近。
吳三鳳笑了笑,點點頭,忽然又搖搖頭道:
定睛一看,吳三鳳不由得就是一愣,脫口喊了出來:
「唉,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有山有水,那才是真正的風水寶地。m.hetubook.com.com這都多少年了,咱們這條順河,總算是又恢復了生機!」
吳三鳳看了他一眼,隨後又瞅了瞅含笑不語的不問和尚,忽然笑道:
靳葉遂又驚又喜,下意識地望了一眼大河,嘴裏道:
只是因為吳三桂志不在此,吳三輔、吳三鎮又調皮搗蛋,年紀也還小,所以真正跟著靳葉遂一路學下來的,就只有吳三鳳這個當大哥的一個人。
別說這是不問和尚所請,就算他不說,船靠在這邊岸上,面對虎視眈眈盯著他的一百多親兵營悍卒,他也得老老實實啊。
但即便如此,專司護衛這最後一撥信使的兵丁,也有三四十人之多。這不大的小船,怎麼也得來回三四趟。
可惜,可惜——
啊,靳葉遂心裏不覺就是咯噔一下,本能地看了看四周,剛要說話,卻被吳三鳳冷不防抬手制止道:
不問和尚一聽,頓時稽首道:
河面開闊,水深浪急,一趟來回,足足花了半個時辰。
不問和尚搖搖頭,稽首道:
吳三m.hetubook.com.com鳳也很高興,不由得腳下生風,催馬趕到河畔,卻見那艘不大的小船之上,除了一個船家之外,另外還站著一個精瘦大和尚。
「但大和尚也經常說,離別是緣,相遇也是緣。緣來了,若有心動時,便應遵從內心。所以,大和尚,你若是無事,我便在此陪你不過河去了,正好許久沒有聽你說法了!」
「噢,靳先生,剛才忘了對你說一聲了。」
「大和尚,你怎麼會在這裏呢,哦對了,這條幹涸已久的大河,何時發的大水?哈哈,這可太好了,以後咱們山海關終於又有碧波浩蕩的大河看!」
「話還不能說這麼早,順河之所以重新變得生機盎然,隱隱的更有靈氣閃動,都是因為上游的燕山腹地不知名處莫名降下的滔天大水所致。」
「鳳哥兒,你果然從小就是自帶大運氣的吉人,跟你走到哪裡,總是有好運相隨。」
對靳葉遂及其他的底細,不問和尚也是知道的,而且也深知他與吳家的關係,於是掃了他一眼道:
「和-圖-書所以,大和尚見我已然無事,便難得邀請我與他逗留盤亘一日,順便去他那裡聽聽說法,見見友人,嘗嘗茗茶,你不會阻攔於我吧?」
靳葉遂一下子急了,看了看天色,又在心裏估摸了一下回去的路程,於是不得不再次有些失禮地插|進吳三鳳和不問和尚的對話中,連連使著眼色道:
「公子爺,咱們運氣太好了,卑職帶著兩個偵騎摸到河邊,正好發現了靠近我們這方的岸邊停著一艘船,而且上面還有船家。扣住他們后,我就趕緊回來報信了!」
「哦,大和尚,原本我是可以跟著過河,也可以不跟著過河去的。」
「大和尚,這船是你找來的么?」
吳三鳳嘴裏連連嘆息著,開始在自己身上到處摸著,想要找些禮物送給不問和尚。
「大和尚,這場大水確實有些像天意難測,畢竟這怎麼看也像是一場天地異象之化。只是,大和尚你也參不透么?」
看到前呼後擁之下的吳三鳳,不問和尚也是嚇了一跳,嘴裏不由得反問了一句:
不問和尚是邊www.hetubook.com.com關有名的高僧,再說大軍去京師在山海關也不是什麼軍事機密,吳三鳳笑著點了點頭:
「你們去對岸做什麼,不會也是像沿岸的百姓一樣,全都一窩蜂地跑了出來搶魚吧?」
「不問和尚,怎麼是你呀,你、你怎麼會在這裏?」
吳三鳳說著,不由得就左顧右盼,將這片河段四下張望了一番,直覺此處已經遠離山海關,怕是不下百里之地了。
靳葉遂在一旁看著,見吳三鳳渾然忘了自己使命一樣,一直與這和尚糾纏不清,暗自急得跺腳,最後索性自己跳出來道:
好在這一百八十名親兵營悍卒只是一路護衛吳三鳳,並不是專職跟著信使的。
後來,因為他頗有才學,很快被吳襄發現,便將他專門抽調到了府上教授了好幾年吳三鳳幾個兄弟。
隨行幕僚叫靳葉遂,聞言不由得撫須笑道:
一船只能坐十二人,再多就不行了。
「我記得大和尚素來不問世事,所以才有了大和尚不問的法號,怎麼今日卻又如此問東問西?」
「我與大和尚許久沒有碰面,這次相見和*圖*書,且又是在遠離山海關百多里之外,而且還是在這重現生機的大河畔。」
不問和尚一聽吳三鳳這樣說,不由得也是心裏一動,於是轉頭對船家稽首道:
吳三鳳對佛法向來是服膺和尊崇的,聽了不問和尚的話,不由得也是感同身受道:
不問和尚打量著有些興奮不已的吳三鳳,臉上卻是一副悲天憫人道:
「靳先生,我勸你不要勸我,我是一定要跟不問和尚去逗留並盤亘一日的,此番若是錯過,還不知何時還能這樣遇見哩!」
「阿彌陀佛,吳施主,貧僧只是一個酒肉和尚,這天地異象,豈是我等凡夫俗子看得透的。」
很快,他便將信使連同隨行的十名隨從擺渡到了對岸。
「公子爺,你不是還有在回去的那個莊子里辦些事情么?若是行程不變,咱們是不是該出發了?」
原來,這個靳葉遂,在吳三鳳還在讀蒙學時就到了山海關的軍中。
「吳施主,你也要過河去么?」
這裏的河段,已經是最下遊了,不僅河面開闊,兩-岸間距已經擴大到了兩三百米,而且水深也增加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