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平定北方
第299章 女流之輩布木布泰
這次行動,雖然毫無意外地遭受到了來自兩黃旗的豪格、代善,以及其他幾旗不同程度地非議甚至抵觸,但最終結果,還是讓多爾袞從此一舉成功凌駕于諸王之上。
現在,從濟爾哈朗的情報和陳詞中,前後對比相加印證,居然馬上也是醒悟了過來,盯著濟爾哈朗有些驚懼道:
兩大攝政王,同在盛京都城時,以多爾袞為正,濟爾哈朗為副。
幾名太監,慌忙引著小福臨去了後殿。
老實說,孤兒寡母。突然被推向這個國家權力最高峰,她內心與日俱增的恐懼,遠遠高過她為自己的科爾沁部落博爾濟吉特氏,誕生一名皇帝的興奮。
自從在篤恭殿,搬出迄今為止僅有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人親自用過的「大將軍」敕印,連同刻有長順天符文的金刀令符,並將全國兵力的三分之二劃歸到多爾袞旗下,更以全禮隆重禮儀拜其為帥,皇太極后妃,小皇帝福臨生母,也就是世上頗有些名聲的孝庄文皇后,永福宮庄妃,發跡于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的布木布泰,就一直https://www.hetubook.com.com心神不寧。
「速去,速去,到時也多賞你一塊!」
阿濟格見木布木泰一臉惶然,只好裝模作樣望著小福臨一禮道:
濟爾哈朗讚許地看了一眼布木布泰,撫須道:
「攝政王還請贖罪,這、這糕點,皇帝還不能當著面吃,須得、須得——」
兩大攝政王,若是分開兩地,或者有擁兵在外,則一人必須堅守都城須臾不離半步。鎮守都城盛京者,可居中調停所有內政。
六歲的小福臨,只顧玩耍,聽見濟爾哈朗明顯有異於平日的急吼吼語氣,終究還是天性使然,看了他一眼,一副稚氣未脫道:
「攝政王,多鐸及其正白旗是叔父攝政王旗下唯一留置在京城的兵馬。」
「此刻將他們火速調入關內,那盛京這邊,萬一忽然動亂起來又該如何是好?」
小福臨頓時高興起來,眉飛色舞地手舞足蹈著,就要旁邊的小太監過去給他取來。
就算她是一個女人,她也很清楚她和她的小福臨現在所面臨的環境,https://www.hetubook.com.com簡直就是最為兇險的群狼環伺。
作為投桃報李,其實一直都在自己內心搖擺不定的多爾袞,終於也在最後一次審時度勢之後,在郡王阿達禮、貝子碩託,不知死活地再次明目張胆地敦請多爾袞自立為帝時,大張旗鼓地將兩人緝拿在案,並曉諭群臣,公開誅殺了阿達禮和貝子碩託,算是讓整日惶惶不可終日的木布木泰,徹底放下了心裏久壓不決的一塊大石!
驍勇善戰,面對整個大明幾乎就是無敵化身的「叔父攝政王」多爾袞,因為大意,竟然僅僅帶著三個牛錄的護衛,就輕率地冒進到了山海關下游一帶的石河兩岸。
別的不說,單是一個曾經的皇長子豪格,每日盯著殿上高高而坐,卻又時時刻刻都在打瞌睡的小福臨,那一雙閃爍不定的目光,就已經足夠讓她每日惡夢不斷了。
誰知這樣的好日子沒過多久,就在多爾袞大軍深入中原,捷報頻傳之際,這一日,忽然一個噩耗緊急傳來:
「三日內若再無任何飛鴿傳書,速速啟https://m.hetubook.com.com動預定之策,切切切!」
其他人更不用說,暗流涌動,一旦有個風吹草動,誰隨便伸出一根手指頭,就能將她娘倆兒一把捏死。
據前來惶急地稟報這個令人不安消息的鄭親王濟爾哈朗說,作為分工,以及諸王確認的兩大攝政王,在輔政時,多爾袞與他曾經明言過兩人之間的一種默契:
「皇帝贖罪,來,我這裡有關內送來的江南米糕,十分美味,皇帝且嘗嘗。若好吃,我再教人多弄些回來——」
直到後來,與她有些同病相憐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不知從何時猜出了她整日戰戰兢兢、謹小慎微背後的心思,於是忽然在一日上書時,將原本在那場全體王公貝勒參加並決定皇位最後歸屬的「誓書典禮」上的公開昭告,「由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共同輔政」字面表述,自行修改為「以睿親王多爾袞、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
「如果多鐸此刻若不火速帶著正白旗入關坐鎮,在叔父攝政王缺位大軍狀況下,豪格若是趁亂禍害已經全部入關各旗大軍https://m.hetubook.com•com,那才是真正的禍端啊!」
聰慧的布木布泰,馬上在文告上籤印、蓋章,並罕見地與濟爾哈朗多說了兩句閑話。
「還請皇帝速速頒旨,速調正白旗及其多鐸入關,暫代叔父攝政王一切關外軍機大事!」
可別小看這字面上排名先後的小小變動。
濟爾哈朗不耐煩地擺手道:
而另一個只有兩人心照不宣的,就是不管是誰若遇緊急狀況,看在飛鴿傳書里加一道只有二人才知的密語。見此密語,鎮守都城盛京者,就必須立刻採取一切必要手段和措施,對突髮狀況實施不惜一切代價的援救,或者力保都城不亂不失!
這是規矩,而且還是他與多爾袞一起定下來的,豈能不知。
一個大內黃門,壯膽上前施禮道。
多爾袞給濟爾哈朗的這道密語,就是一句話:
「多鐸和正白旗一出京,我就以攝政王之名召喚代善,每日必須與我一起來皇帝面前問政理政。這樣的話,即便他們想動些什麼手腳,在我們眼皮底下也會多有忌憚和不便的。」
直到多爾袞統帥下的大軍最後一個卒子,全部消失在盛和圖書京城境內,她才算徹底放下一顆心來。
「有人跟我說了,任何人在皇帝面前都不能吵吵鬧鬧。我是皇帝,你要小點聲兒說話!」
過了兩天,濟爾哈朗果然心有靈犀,又送呈了一份文告,建議敕封睿親王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並正式曉諭群臣,以這個最新封號為準。
這時,布木布泰也終於從最初的震驚和惶恐中緩過神來,而且也畢竟隱在小皇帝身後從政了許久,很多事情早已融會貫通。
「這是最後一隻信鴿!」
一連三個切,令濟爾哈朗即便是面對一個女流之輩時,他也險些控制不住自己情緒,雖然是面朝小皇帝福臨,但嘴裏卻是對著木布木泰道:
而多爾袞又多加了一句明面上的附語,更讓濟爾哈朗忍不住的心驚肉跳:
「無妨,既然走出這步棋,我們自然有後面的棋相跟著——」
因為準備不足,戰馬意外驚水,六百人在渡河后一下子被攔在了對岸。
所以,從始至終,不管是誰,別人說什麼,她都一聲不響,用印、用章,她都毫不猶豫地拿出來。
說著,他從懷裡摸出一塊糕點,遞給小福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