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二) 子產改革之路
第二百零七章 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於是,祭先又替李然是在鄭邑城內,遊說其他商賈是一同加入。
當然,他的這一番論證,也不僅僅是維護了新政,也同樣是維護了子產在國人心目中的形象。
李然完全知道,如今的他,不過是在「履虎尾」罷了,看似全是自己的功勞,但其實呢?他只不過是跟在了一隻「無形的老虎」後面罷了。
而隨著李然這一頓在鄉校集會的慷慨之辭,也就徹底代表了豐段對其收買計劃的徹底破產。
這就好像,該插秧的時候插秧,該除草的時候除草。你不可能在該插秧的時候去想著除草,而到時候反而是錯過了插秧的季節。
而這也正是李然所希望達成的目的。
也正因如此,李然的家底也開始顯得是有些捉襟見肘了,畢竟要滿足鄭國上下這麼多庶民的借貸,光靠他自己的,以及從岳父那裡借來的,也已經很難再支撐下去。
而隨著新政的推行,子錢也隨之越來越普及開來。
我李然終究與你豐段不是一路人,想收買我?哪那麼容易?
所以,在「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這個觀點上,無論是豐施這樣的貴族子弟,還是普通士人,亦或者是最為底層的庶民,他們都無從反駁。
再以鄭國舉例,當年若無鄭恆hetubook•com.com公,鄭武公為之鋪墊,鄭莊公又何以能夠小霸于諸侯呢?
李然雖然已無法成為「幽隱之人」,但是,儘可能的讓自己擺脫眾人的各種目光,這對於李然而言,也是極為重要的功課。
畢竟,普通庶民本就沒什麼本錢,所以,拓荒之初對於子錢的需求量是極大的。
「呵呵,想當初你我第一次在平丘相見時,僑便知道,子明乃是個能成大事之人。」
當然,最為關鍵的是,在經過此事之後,那些祭氏上下的族老們,也都對李然是刮目相看。
所以,如今無論是豐段,還是駟黑,亦或是其他頑固守舊一派的封邑內,新政的推行就好似大江東去一般,已然成為不可逆之勢。
做買賣的時候,李然可以就利益一退再退。可一旦涉及到子產新政,李然可就沒什麼好態度可言了。
……
當然,這時代的人其實並不知道,後世的秦國更是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而在場的讀書人,也一樣能夠理解。
「大夫這是哪裡話,然既為鄭官,自當以家國為重。」
雖有不情願者,可是在看到別人開墾出數十畝私田時,他們又何嘗不動心呢?
「子明幸苦了,僑代寡
hetubook.com.com
君,謝過子明的相助之誼!」……
但如今看得新政推行后的糧食產量,他心中懸著的石頭也總算是落了地。
因為,這還只是今年新政前半段受阻的情況下,所開墾出來的荒田。
勉強而艱難的度過了一季,終於是等到鄭國一季稻收成的日子了。
又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為人處世。
若無前面六代君主的鋪墊,始皇帝想要一統華夏,只怕也只是痴人說夢罷了。
李然用幾乎完美,且令人不得不服的論據,告訴在場的所有人。沒有人能夠在暗中給新政使絆子,更不可能有人能夠質疑得了新政的正當性。
於是,又過得一段時日後,在李然的四處遊說之下,鄭國國內反對新政的聲音也逐漸是低落了下去。
之前的卑顏屈膝,好商好量,不過是一時的。你有你的買賣,我也有我的盤算。
李然的一番言語落下,集會之上又再度是安靜了下來。
上至豐段本人,下至為其所收買的庶民,都再也不敢對新政進行任何抨擊。
「不過,由於新田的肥力不足,單論畝產卻仍是不及公田的。」
李然跟隨子產,前往府庫查看各地糧食的收成數目。
而鄭國上下也由此掀起了一股大包大幹的拓和*圖*書荒之風。
如今在整個鄭國境內,除了六家權卿之外,也無人能夠再望其項背。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政治嗅覺。
對於此次新政的全勝,子產最應該感謝的當然是李然。
另外一方面,因為新田收穫頗豐,庶民們也自然是獲利匪淺的。畢竟,有祭氏這樣的商賈大族在,他們所多種出來的糧食,也完全不必擔心會有貶值的風險。
身為君子,需要守信用嗎?
他為這件事忙前忙后,差點還跟祭樂鬧出了些許的矛盾,祭氏一族中對他有意見的也是大有人在。
而他的這一番誇讚,也當然只是個前菜罷了,他給李然的賞賜早就準備妥當了。
需要!但是,又往往不需要!
於是,李然可謂是一夜暴富!
「好在總量上,還是遠超了公田一大截啊!」
到此,鄉校集會便也就徹底結束了。
李然急忙上前,並將其扶住,並是回禮相敬。
可是這樣的問題絕非是鄭國現下最緊要的問題。
可面對這樣的收穫,他仍是不敢有半點的馬虎。
總而言之,李然如此做,一方面當然是為了表示對鄭國公室的尊重。而另外一方面,自然也是為了能夠讓自己不至於成為眾矢之的。
子產當然知道李然在他的新政中所發揮的作用。所https://m.hetubook.com•com以,見得如此喜人的收成,他立刻對李然表達了感激之情。子產一番拱手作揖,顯得格外的鄭重。
「今日看來,僑之所料果然是分毫不差啊!今幸得子明相助,真乃我鄭人之福啊!」
李然也在一旁是頗感欣慰。
當君子所堅守的信條,與信用發生衝突的時候,「堅守正道」才是最大的信用。
非但如此,還爭相著自掏腰包,想要參加李然的子錢買賣。
但是,李然也始終是信奉一句話,那就是:君子貞而不諒。
所以,即便是場外的庶民,也都能理解李然所說的話。
待來年,若按目前的新政推行的進度繼續下去,鄭國未來的田畝,那是完全可以預見得到的。
所以,就在他一夜暴富之後。他立刻是通過子產,給鄭國的公室進獻了一大批財物來。
李然終於是迎來了自己在鄭國的高光時刻。
如此一來,全國各地的庶民爭相還貸,即便是對整個祭氏而言,也可謂已算得是一筆巨資,所以又遑論是李然呢?
……
也正是因為如此,祭氏的商業版圖也就此是更進了一步。
新政既然是子產定下的,那他的形象自然也是至關重要的。
所以,倘若他流露出半分驕傲自滿來,這隻「無形的老虎」將很可能會徑直反撲m.hetubook•com.com過來,並將他是咬個稀碎。
真不枉費他一番苦心啊。
要知道李然雖是給不少庶民都免去了不同程度的利息,可是絕大部分庶民還是多多少少要償還一些的。
通曉「周禮」的他,最是知道,越是這種時候,他便越要保持謹小慎微的態度來。
正所謂「履道坦坦,幽人貞吉」。(譯:跟著老虎走的路很寬,幽隱起來的人能夠保持吉利)
以後的問題只能是留待以後的人去解決,這世上本就不可能有什麼盡善盡美之事。
豐施所言的確是在理的,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
當然,除此之外,李然這麼做,其實也有著「回敬」豐段的意思在裏面:
「全國各地開墾荒田共計三十四萬畝,這般數量,可當真是極為可觀的啊。」
或許,李然這種行為,可以稱之為不守信用。
看著田契上的數目,饒是子產也不由笑開了花。
《易》中有雲:「履虎尾,不咥人,亨」(譯:跟在老虎尾巴後面,老虎如果不吃人,就是亨通的)
祭先自然也是樂開了花,更是在族議大會之上,公然讓李然作為祭氏家宰,順理成章的接管了祭氏的另一半家業。
很快,全國各地的庶民都開始陸陸續續償還子錢的借貸了。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這的確是更古不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