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我在春秋不當王

作者:羲和晨昊
我在春秋不當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楚志(二) 楚靈王的崛起 第二百五十五章 孫武執葉邑

楚志(二) 楚靈王的崛起

第二百五十五章 孫武執葉邑

想了想,李然覺得這是個辦法,畢竟他此刻也的的確確是沒有別的法子了。
「甚好!甚好!接著奏樂,接著舞!今日寡人定要與諸位臣工是好好痛飲一番!」
但是,這種「縣公」制度,卻又完全迥異於周王室的分封制。
「這哪是什麼好意!這分明就是逼著老子上梁山啊?這貨是把老子給當作盧俊義了啊!」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的李然,在稍稍鎮定下來之後,便立刻是清醒了過來。
「哎,也罷,關老爺既然能日後再封金掛印,那我李然咋就不能呢?」
畢竟,這賞賜可是前所未有過的!即便是伍舉,身為楚王熊圍身邊的第一寵臣,卻也是想都不敢想的!
「先生既接了葉邑縣公,那便要立刻派人前去才是。」
兩邊都是火葬場,怎麼選?
李然心裏那叫一個鬱悶,此時此刻他便像是被逼到了懸崖邊上。
著實是狠吶!
楚國的這種獨特的「縣公」,其實權之大,幾乎就相當於是執宰一方的最高長官。
而此時屋內早已準備好了楚王命人送來的縣公服飾還有印璽,連同葉邑的一應冊簡,皆已是備齊了。
「呵呵,長卿無需多慮,執掌一方,只需記住四個字即可,那便是——執政為民。」
正所謂「擋人財路,殺人父母」。你李然一下子直接都是這樣的姿態了,你這可不就是給後來的人難堪么?
很顯然,李然認為,作為一方的執政,只需要能做到「以人為本」,能遵從當地的民www.hetubook.com.com風特色,因地制宜的予以適度的開發,便能從中找出一套足以令其長治久安的大道來,而這便算得是「大治」了。
而另一方面,也是表達了他楚王是絕無北進爭雄之心。至少,只要李然在楚國一日,便是如此。
或許是因為楚國人是汲取了周王室逐漸衰落的教訓,又或者,楚國人就是要處處有別於「周王室」。總之,在這一制度的加持之下,楚國自然而然的就走上了一條相對集權的道路。(當然,僅限於春秋時期)
所以,很顯然,要想治理好一方百姓,最繞不開的一個根本前提,那便是——以人為本。
李然當然也知道要派人去接管葉邑,當即只得是叫來了孫武。
楚王只派來一名宦者,並敦促李然應該儘快派人前去接管葉邑。
「孫武這還還沒寫《孫子兵法》呢,你這招釜底抽薪又到底跟誰學的?」
一旦他接過了這個封賜,那他再不想承認,那也是難了。
並不是像周王室那樣,一旦封了國,那這個國家便不再受周王室的管制,而是成為了世襲的職位,並一代一代的往下傳。
可當聽罷李然所言,這才知道李然所言非虛。
還記得當年的介子推嗎?介子推是怎麼被歹人陷害而被活活燒死在山上的?
於是,於半推半就中,只得是上前拜謝了楚王的封賞。
畢竟,此時此刻,坐在這章華台內的卿大夫可不在少數,然而他們其中能夠獲封為「縣公」的和-圖-書人,卻是屈指可數。
「嗯,先生說得不錯,這或許亦是楚王之所以會封賞葉邑的原由吧!其實,也是為了表明他無有北進之心,好讓先生是安心的留在楚國。」
再把話說回來,由於「縣公」一職,其職務其實就等同於一國之主。
正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地方,其實都會有自己別樣的風格。
「長卿既追隨我多日,又深知鄭國的內情,讓你去接管葉邑,不但能保持與鄭國的和睦,而且還能穩住楚王的北進之心。」
是的,所以如果要說中國最早的「郡縣制」開端是什麼時候?很多人或許第一反應會想到是秦國。但其實呢?秦國說到底也不過是個「文抄公」罷了。而他所抄襲的對象,就是如今這個,早了他幾百年的楚國。
翌日,李然從醉酒中醒來,腦袋一陣渾噩疼痛,直到喝了好些茶水,這才是緩緩回過了神來。
而在座的一眾卿大夫,見得楚王竟是如此的大方,那看得叫一個羡慕嫉妒恨啊!
其腦門上,也不由是一陣黑鴉掠過。
所以,孫武雖是沒有執掌一方的經驗,然而恰恰是因為他的「沒有經驗」,所以若他能只憑著「執政為民」的內心,李然也深信,孫武他完全是能夠勝任的。
只要李然當上了他楚國的高官,那讓李然心甘情願為楚國效力的日子還遠嗎?
……
他的確沒想到,這楚王居然會出手竟是這般的闊綽。要麼不出手,要一出手便是賞了一國啊!
此時此刻和-圖-書,他身邊能代替他去接管葉邑的,除了孫武,還能有誰呢?
孫武原本身為一介黎首,本是毫無執掌一方的經驗。
這是不是又很像將來奠定了中國幾千年制度格局的「郡縣制」?
就在左右為難之際,他腦中忽的是靈光一閃,不經意間,倒是想到了華夏歷史上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饒是這幫人也都是老狐狸級別的存在,可此刻見得楚王如此重賞於他,那臉上也是止不住的浮現出羡慕。
而李然這時候可還真叫一個阿公吃黃連——苦了爺了!
葉邑作為鄭楚之間最為重要的一處城邑。李然受封於此,便等同於是拿到了隨時回鄭國的門票。
孫武一聽李然要自己去接管葉邑,當即也是嚇了一跳,一開始還以為李然是開玩笑的。
李然見過不要臉的,卻還沒見過像這麼不要臉的。要放小說里,宋江對盧俊義那般耍流氓,那可都是小說家言,現實里哪有這樣玩的?!
「先生?」
「先生以為如何?」
「我特么跟你說了一萬遍了,我不想留在楚國,更不想在楚國當官!」
因為,他一旦成為了楚國的縣公,便就意味著他李然已經是直接受命于楚王的了。
不僅如此,以他那周人身份的政治仕途也就算是走到頭了。
如此一來,那他還談個屁的南北和平,天下安寧?
因楚國制度的不同,所以楚國的縣公,要比中原諸國的邑宰權力大很多。
狠吶!
所以,讓孫武去替他接管葉邑,顯然是再合m.hetubook.com.com適不過的了。
「當了一國之君,你不研究國事,居然研究起兵法了!」
「可是先生,武還從未有過……」
可在這個年代,與後世大不相同的地方在於,任何人執掌一方,都是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域情況,玩出不同的方略特色的。
而李然作為一名外臣,甚至都不是真正的楚臣,卻已然得到楚王如此的獎賞。楚王熊圍的禮重之意,難道表現得還不夠明顯嗎?
北邊的中原諸國只怕恨不得要把他給挫骨揚灰了都!
這馬上就能整成另一齣戲,用來宣揚「楚王禮遇賢人」的典範。到時候,非但中原諸國會記恨,便是楚國上下,那也不會給他以好臉色的。
簡單來說,楚王讓李然前去葉邑任縣公,便是將葉邑以及其所屬的土地,一併是封給了李然。
「耳聾是吧?直接趕鴨子上架是吧?!」
「大不了,以後直接把印璽往縣衙里一掛,拍拍屁股走人也就是了。」
而李然在葉邑的一切所作所為,都可以不受楚王的管束,可自行裁決其管轄範圍內的一切事務。
沒錯,他現在的「身在楚營心系周」豈不像極了當年受困於下邳的關雲長?
可他並不知道的是,他邁出的這第二步,也將成為他招攬李然的最後一步。
所以,也由此可見,楚王這回可算得是真的下血本了。
這是不是聽著很耳熟?
但如果他不接受呢?可以放心,楚王這早就是留下了後手的。若是李然執意不肯授賞,楚王到時候,只需要將這消息一經宣揚和圖書
可不就是「標榜自己高風亮節」而惹下的禍患嗎?
而如今楚王竟是直接封了李然,一個在他們眼中的外邦之臣,他們又豈能不眼紅?
饒是李然自己,在聽到楚王如此「慷慨」的封賞過後,那也是忍不住一怔,半晌沒回過神來。
是的。
讓李然成為楚國縣公顯然是楚王招攬李然的第二步。
原來,李然之所以受賞,而楚王之所以吃定了李然一定會受賞,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葉邑的地理位置上。
其迥異之處就在於,對於所謂的「縣公」一職,楚王都是有直接任免權的。
就好像鄭國重商貿,魯國重禮教,晉國重融合,宋國重鬼神,等等。
楚王一想到不日便能真正的收服李然,心中那叫一個激動,那可比他得了十個弓腰小妾還要舒坦百倍。
「為兄若是親自上任,日後與中原諸國便再無任何可迴旋的餘地,為兄與鄭國,與子產大夫那更是徹徹底底站在了對立面。」
而楚王見得李然竟然是接受了自己的封賞,自也是高興非常。直接上前一把抓起李然的手,將李然牽到大殿中央,並鄭重其事的看著殿下的眾位卿大夫喊話道:
「非但如此,而且日後情勢若是徒增了變數,你我二人屆時抽身離去,便也能無有任何的阻礙。」
其實,他又豈能不知道楚王的這些個如意算盤?
「諾,武定當時刻謹記先生教誨。」
「諸位,從今日始,子明先生便是我楚國葉地的縣公了!」
楚王仍是一臉燦爛笑意的看著李然,滿懷期待的問道。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