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志(二) 楚靈王的崛起
第二百七十章 楚王子棄疾聘于晉
所以他便私下又找到了羊舌肸要詢問一番,畢竟如今他是執政卿,有些事他本也應該知道。
如此,在晉國朝堂之上還能有著與韓起一樣的話語權的,便只剩下羊舌肸了。
羊舌肸信任李然是一回事,但畢竟在楚國的很多事情畢竟也不受其掌控。
於是,晉侯在聽完羊舌肸一番話后,也知道羊舌肸既是如此言說,那定然是有一番道理的。因此,就當即派人前去迎接了王子棄疾一行。
而他也很好奇,為何羊舌肸會勸晉侯應允下來呢?
有關李然相助楚國,殺死諸樊一事,他也知道這絕非是李然自己所願,定是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更何況,最近楚國又在加緊攻打鐘離,其狼子野心可謂是一目了然。所以他身為晉侯又有什麼理由去接見楚國的使臣呢?
如今晉侯居然會徑自答應下來,那顯而易見的,肯定是羊舌肸提前是與晉侯說了些什麼。
十日後,他便抵達了晉國邊境,並遣人入絳城,請求拜見晉侯。
他甚至為了此事,還特意是修書一封,送去楚國並是措辭嚴厲的批評了李然一番。
就如同www.hetubook.com.com鄭國的那些君臣一樣,王子棄疾的這一番作秀,也同樣讓晉國上下皆是對他刮目相看。
可是,他原本就對李然投楚,並且幫著楚人擊破吳軍,並害了吳國國君性命一事而感到極為不滿。
當時要不是齊國的晏嬰明察秋毫,替自己在齊國奔走斡旋,只怕他羊舌肸的名聲也早已是被其敗壞了。
其實,他於前幾日便已得了李然的來信,信中請求他能夠出面,從中斡旋晉楚聯姻之事。
羊舌肸那是再清楚不過了的。
而在韓起離開后,羊舌肸便立刻提筆,又給李然是修去了一封手札。
朝議后,韓起卻是只覺得奇怪,他知道晉侯的態度,照道理是不可能會答應這門婚事的。
只不過這種榮譽感對於他們而言,似乎並不能持續很久。
所以,此番若能通過李然在楚國的運作,搞清楚魯國季氏背後究竟是何勢力在暗中攪局,這對他而言,對整個天下而言,的確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他雖不是六卿,可是他的地位以及話語權在晉國卻也不容小視。
https://www•hetubook.com•com
「什麼?竟有這等事?」
他打心眼裡,是不想接見的。
更何況,如今的晉國,也只有他們晉國人自己知道,他們晉國如今到底還有沒有與楚國一爭高下的可能?
即便他對楚國再不感冒,但按照周禮,按照一國之君的行為準則,他始終還是要接見的。
「《尚書》中又雲:『聖作則。』我們既自詡為大國,便該是以善為則,難道還要以不正派的做法為準則嗎?一個匹夫,做了好事,百姓們尚且還要以他的行為為準則,又更何況是國君的呢?」
羊舌肸當然也是個明白人。
而羊舌肸對他倒也沒有避諱,他深知韓起的為人,雖是貪婪,卻也還算得為人正派。於是,便將李然在信中所言是告知了他。
二人議定過後,韓起這才起身離開。
既是做戲,當然要做足全套才行。
而對於王子棄疾而言,在鄭國時既然已經彰顯了自己的禮儀風範,那麼去到別的國家時,自然就需要再彰顯一次才行。
所以,晉國上下對這件事,基本上也沒有反對的。反正又不是嫁自己的女兒和_圖_書,要心疼也心疼不到他們身上。
顯然不能。
而這句話能起到的效果自然是顯而易見的。
更何況,就在這件事上,李然本也已是向他表達了歉意,而他也依舊相信李然的人品。
「魯國季孫意如如今與鍾離國的慶封亦有勾連,若能擒住慶封,那便可以藉此揭開許多懸而未決的真相。這關係天下之安危,還請大夫三思。」
原因很簡單,巢邑之戰,楚國殺了晉國的盟友吳王諸樊,晉楚兩國的關係可謂是降至冰點。
「君上,楚國乃蠻夷之邦,而我晉國乃是姬姓正宗。如今,既然楚王欲與我晉國親近,我們何不應允下來?卻為什麼反而要去效仿蠻夷的行徑呢?」
就這樣,王子棄疾在鄭國小住了一段時日後,便又啟程趕往了晉國。
而王子棄疾也沒閑著,在得了晉侯的確切答覆后,便又再一次彰顯出他為人和善,且克己復禮的一面。並藉此機會是完完全全的把自己粉飾成了一個深諳周禮治世的楚人。
同時,他也知道魯國季氏與宋國華氏相助盤踞鍾離的齊國慶封,其背後的原因肯定也是不簡單的。
「嗯,叔向所m.hetubook.com.com言極是!」
晉侯能不遵周禮么?
韓起在聽完國后,表現得亦是詫異,臉上滿是難以置信之色。
當然,還有一點是,晉楚聯姻這件事,其本身倒也並不能算得一件壞事。至少從大局看,晉楚聯姻對於保持各國的安寧與穩定,確實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畢竟他還清清楚楚的記得,當年衛國災荒,就是那魯國的季氏、豎牛以及其背後的齊人互相勾結,還曾是藉著自己府上失竊的兵甲,狠狠的擺了自己一道。
然而,李然在信中所提到的另一件要事,卻也是讓他產生了些許的猶豫。
至於韓起,他本身就是個無利不起早的主,而此時王子棄疾也並未是提前給他「打過招呼」,甚至連書簡都未曾修過一封,那他自然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了。
接著,王子棄疾又順理成章的在晉國的朝堂上提出了晉楚聯姻之事。
羊舌肸不疑有他,並是緩緩道:
……
而晉侯將女兒嫁與楚王,那晉侯便成了楚王的岳丈。輩分來說,晉侯便成為了楚王的尊長。這對於晉國而言,倒還算得是佔了個名分上的便宜。
所以,他本來也並hetubook•com.com不贊同晉楚兩國的聯姻之事。
「李子明這些年其實一直在暗中調查盤踞于各國背後的勢力,此番若非是楚王執意要打鐘離,只怕魯國季氏也不會這麼快露出馬腳來。既是如此,我等何不順水推舟,再助他一臂之力?」
他這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要韓起屆時旁敲側擊打探一番,確定李然是否存在「變節」之舉。
韓起也是個明白人,至少在維護大國的體面上,他還依舊有著身為晉人的榮譽感。
晉侯彪一聽楚王熊圍竟是派了王子棄疾前來下聘,眉頭頓時一皺。
這話的潛台詞就是:無論別人遵不遵周禮,我們晉國一定是要遵守的,而且還要以此為準則,給天下諸侯樹立一個榜樣。
翌日,在朝堂之上,羊舌肸勸諫晉侯道:
「《詩經》有言:『爾之教矣,民胥效矣』。我們只需要做好我們自己的本分就是了,哪裡用得著去學別人不正派的行為呢?」
「只是,而今李子明身在楚國,許多事也不便與我等明言。因此,中軍日後若送親去往楚國時,還需得小心從事。」
於是,思來想去,羊舌肸最終還是答應了李然的請求,替他遊說晉侯。